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远古之迷txt-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美洲金字塔中,最著名的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这两座金字塔均位于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处的玛雅古城遗址——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之中。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掩映在茂盛的灌木矮竹之间,从远处看,显得巍峨壮观,煞是好看,每当落日时分,太阳的余辉使两座金字塔更添异彩。当地的印第安人将两座金字塔分别称为日塔和月塔。其中,日塔是古代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的一种建筑于高高土台之上的神庙,古代阿兹特克人就曾用它来祭奠太阳神,并将太阳金字塔称为“太奥卡利”神庙。太阳金字塔台高约64。5米,底部也呈方形,各边长225米左右,面积约为3。7万平方英尺。整座塔分为5层,构成一个五点形的棱锥体,这很可能与古代印第安人把“5”视为神圣的数目有关。塔的四面都有阶梯直达顶部,台阶较为陡峭,表面饰以琢磨过的平滑的红色火山岩。从下往上仰望,只见层层阶梯,渐渐收窄,仿佛没有尽头;拾级攀登,至于塔顶,感觉就像脱身尘世。太阳金字塔的塔顶恰像被巨灵神抽剑劈去尖端似的齐平,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古代,太阳金字塔的塔顶上有一座10米高的太阳神殿。18世纪西班牙著名历史学家波多里尼曾在书中这样写道:“顶层上的神殿当年是相当辉煌的,殿中供奉太阳神巨像,它面对东方,胸前镶有无数金银饰片”。据考古学家推测,太阳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1世纪,至少费时50年,动用的工匠数至少不会少于1000人。与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太阳金字塔无论是在建筑规模上还是在其建筑艺术水平上都毫不逊色。
  位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的太阳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与太阳金字塔遥遥相望,它与太阳金字塔的建筑样式差不多,只是规模较小,塔高只有46米。月亮金字塔是古代托尔特克人建造的,是用来祭祀月亮神的圣殿。
  特奥蒂瓦坎的月亮金字塔
  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金字塔也是久负盛名。这座金字塔的阶梯上绘有2500多个象形文字,还有许许多多人体和动植物形象的雕刻。大多数的美洲金字塔上面是没有雕刻的,唯独这一幢六层金字塔上面出现粗犷的图腾雕刻,耐人寻味。这些雕刻十分精巧生动,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在艺术史和考古学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雕刻,装饰在科潘金字塔每一个方位的阶梯上。有的是圆雕,有的是浮雕,浮雕图案中最有表现力的就是浮雕之间每隔一定距离就装饰一巨蛇头像的假面。蛇的眼睛是两个大圆圈,嘴向外凸,露出两排白色大犬齿,眼珠是四面都有雕刻的,是以圆形黑曜石镶嵌的,因而在整面墙上显得闪光耀眼。总的来说,整个雕刻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倘若按照四面来统计一下浮雕与圆雕的数目,那么这座金字塔的四面头像共计有366个。科潘金字塔值得注意的还有该金字塔体现出很强的科学性。它的天文方位极其准确,表现在: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法老头部;北极星的光通过北墙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厅堂。如此惊人的设计需要多么丰富的和精确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啊!远古时代的玛雅人是如何超时代地发展了自己的文明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迷惑。同时,人类自身也不得不针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反思:为什么远古文明中这些堪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媲美的建筑科学知识没有被继承下来,却要在近代重新开始几乎是重复玛雅文明的创造呢?

术的宝库美洲金字塔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东北部,也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金字塔——奇钦·伊察金字塔。该金字塔是用来祭奠羽蛇神的,因此,也称为羽蛇神金字塔。羽蛇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灵,
  玛雅人奇钦·伊察的太阳金字塔
  蛇身长有鸟羽。羽蛇神在印第安语中由两个词合成,一个是鸟名“奎扎尔”,表示上天 
和精神活力,另一个是蛇“考赤”,表示大地和物质力量,二者合而为一表现了美洲印第安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在印第安人的另一种传说中,羽蛇神同时被认为是墨西哥中部一个国家的首领,他通晓历法,能呼风唤雨,死后被当地的玛雅人誉为护城神和风神。奇钦·伊察金字塔的底座是一个四方形,向上逐层逐层地缩小,塔的四面都有台阶通向塔顶。每面台阶为91级,再加上塔顶的平台,一共有365级台阶,这恰好与一年的天数(365天)相符。另外,9层塔座的阶梯分为18个部分,又正好是玛雅人历法中的18个月。
  奇钦·伊察金字塔最令人惊叹的地方莫过于“羽蛇下凡”奇景的出现。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当日落偏西到某个角度时,“羽蛇下凡”的奇丽景象就会幽灵般地出现。时间、地点、落日角度三者缺一不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观?原来在该金字塔阶梯的底部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羽蛇神头部雕像,其身隐藏在台阶的断面上。当时间和落日角度都具备时,阳光斜射,阴影正好遮住台阶断面,形成波浪形的长条,弯弯曲曲地现出蛇身,仿佛活生生地连在蛇头的后面。随着落日角度的变化,映出来的图像宛如有生命的蛇在徐徐游动,美妙极了。由此可以推想,羽蛇神金字塔的设计者必是一个有着丰富科学知识和浓厚艺术气质的人。
  除上述三个金字塔在世界上比较知名外,还有一些金字塔也享有一定声誉。在墨西哥城以东90公里的乔卢拉,有一座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它分5次建造而成,一次比一次扩大。这座金字塔高达64米,边长为350米,总体积比埃及的胡夫金字塔还要大15%,是金字塔中的“巨人”。在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相接壤的巴林坎,有一座“铭记神庙”金字塔,塔里面有一块雕刻精致、重达5吨的大石板。在对石板上的象形文字进行破译解读后,发现该金字塔原葬有一个名叫帕卡尔的大祭司。在该金字塔内,还发现了一副用来覆盖死者脸的玉雕面具。这些重大发现,改变了昔日人们有关美洲金字塔只用于祭祀而不作陵墓之用的错误看法。在危地马拉北部,坐落着蒂卡尔金字塔群,其中有五座金字塔是大型的,最高一座共9层逾70米,加上塔顶14米高的庙,成为美洲金字塔中位居第二的“高个子”。另外,考古学家在巴西的原始森林中、佛罗里达北部40英里的海洋深处以及神秘的百慕大海底,也发现了各种奇妙的金字塔。
  面对如此众多的美洲金字塔,人们不禁要发问:这些金字塔到底从何而来?虽然有些金字塔的来源以及其神秘之力已得到破译,但大多数金字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充满着迷惑。于是,各种各样的推测纷纷出笼。有人指出,美洲金字塔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洲,与非洲金字塔有很深的渊源。持此说者认为,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属同一文化范畴,且前者是受后者影响的产物。依据之一是,被称为“铭记的神庙”的帕伦克金字塔就是一座埋葬帕伦克统治者的墓穴,且墓穴结构及其墓葬品反映了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在文化上有其共性,例如相似的宗教信仰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等。依据之二是,非洲、美洲两地的金字塔都是立体四棱形,外观上有相近之处。再者,根据推断,数千年前埃及人可能曾经横渡大洋到达美洲,从而将古老的非洲大陆文化传到美洲新大陆。
  实际上,上述观点很难成立。美洲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区别。首先,埃及的金字塔是国王法老的陵墓,而美洲金字塔是僧侣、贵族用以进行宗教祭祀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它往往是一种祭坛或者是神庙的一个大土台。其次,埃及金字塔是尖顶;而玛雅人的金字塔都有平顶或有平台,它们层层迭起向上逐渐缩小,有四五层至十几层不等。塔的东西两侧或四周为陡峭的石阶,拾级而上可登塔顶。在宽阔的塔顶上,有些还建有神庙,供祭祀天神之用。再次,时间上也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最早建于公元前27世纪埃及第三王朝时期。美洲金字塔则是古代印第安人在祭神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此外,两者外形上也有差异。一个是四棱锥形,塔身仅一面有入口处,直通墓穴;而另一个是四棱台形,塔身分成若干截,正面有台阶。由此可见,美洲金字塔无论在性质和造型上还是在建造时间上都与非洲金字塔有很大的出入和不同。实际上,美洲金字塔是当地土著居民在其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明的杰出象征,它不是外来文化的延伸,更不是外来文化的翻版,把美洲金字塔说成是埃及金字塔在美洲的翻版是毫无根据的。
  美洲金字塔是美洲古老文明最具体的展现,它是随着筑坛祭神活动的盛行和发展而被逐渐创造起来的,反映了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古印第安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并代表了不同时期印第安文化的特点与风貌。它那精巧的建筑艺术,五彩缤纷的建筑模式,集中体现了古代印第安人的高度智慧,令现代人不得不为之叹服。

平原上的奇迹南美史前巨画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如果乘飞机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经过并从高空向下俯瞰,你将会惊异地发现,荒原上镶刻着一幅幅绵亘无垠的奇异巨型图画。这些雕刻精美的史前巨画从何而来?它包含着什么寓意?
  南美是一个用谜铺就的大陆,各种各样的神秘建筑物和远古文明的遗迹随处可见。南美西南部的秘鲁更是一个谜团丛生的国家。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建筑艺术中仍存在着许多尚 
待解开的谜团,例如惊人的萨克塞瓦曼遗址、奥亚坦布城堡以及长方形的欧兰太坦城堡……与之相比,“纳斯卡荒原”上的史前巨画更是一个难解之谜,它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有关它的争论仍在继续。
  “纳斯卡荒原”位于秘鲁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部,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在这片辽阔的原野上,有着多处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1938年,一位秘鲁飞行员飞经安第斯山脉上空,无意间朝地面看了一眼。令他吃惊不已的是,平时看似无奇的地表线条,竟然变成一幅幅巨大的图案。这位飞行员后来这样描述见到的景象:这些巨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把荒原表面的细砾石挖开而成,其中一些“沟槽”所组成的线条,构成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螺旋形之类的几何图案。有的是带有装饰风格的动物图形,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很像今天飞机场的跑道和标志性的图案,由这一巨画所显示出来的跑道宽窄和长短不一,有的长达5公里,有的1公里左右,都很笔直,并且转角和交叉处都棱角分明。这位飞行员将其所见公布于世后,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直到1939年纽约长岛大学的保罗·科孛克博士在纳斯卡荒原再次发现这一巨型图画后,这一奇迹才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
  秘鲁纳斯卡平原上的巨画鸟瞰图
  1939年,保罗·科孛克博士为了完成其关于古代引水系统的博士论文,决定驾驶自己的运动飞机沿古代引水系统的路线进行一次考察。当飞越干涸的纳斯卡荒原上空时,地面一幅巨型图画吸引了他的视线:在广袤的纳斯卡荒原上,竟然存在一幅巨大而神奇的、好像是平行的跑道似的直线图画!科孛克博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驾机折返,再次对这些巨大的图形作了仔细观察。不错,确实是平行的跑道!面对这一巨大发现,科孛克博士激动不已,他后来惊叹地说:“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书籍”。
  科孛克博士重大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美国同仁中传开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个惊人的发现就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反响。随后,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以及人类学家鱼贯进入南美大陆,纷纷奔赴“纳斯卡荒原”这一不久前还是鲜为人知的渺无人烟之地。1945年以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各种学科的研究重新繁荣起来,南美这一奇怪巨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52年,国际考古学界和天文学界决定联手对纳斯卡荒原巨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察。
  德国天文学家玛丽亚·赖希小姐是这次大规模考察活动的成员。自从被这些神秘的图案所吸引后,她就再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她从这片平原上认出了数百个三角形、四角形或平行的跑道。那些巨大的交织排列成的直线,有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