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石器的最简单形式是由两条绳索或带子组成,上系一小块皮条,以兜 

  石块。投石手在投掷前先在空中抡转几圈,增加投掷强力,然后奋力抛出。 

  很快,亚述人发明了靠机械力量推动的投石器。亚述人藉助于把阉牛筋制成 

  的绳索利用高大的木制机械用力绞紧,而后骤然放开,投出的巨大石块便会 

  倾注到敌城上打击敌人,破坏城堡。 

       此外,亚述人还通过挖坑道攻陷敌人城池。一旦城墙挖通,士兵便破墙 

  而入,内应外合,很快攻陷城池。 

       ②防护装备。亚述人的防护装备主要包括头盔、铠甲和盾牌。 

       头盔分为尖顶式和鸟冠式两种。尖顶式头盔呈圆锥式底部周围有一、二 

  个环,一般在前额直上方的前面有一个半圆的面。有时,头盔挂有上覆一层 

  金属片的下垂的护颈,藉以保护颏、颈、耳和后脑。这种头盔主要是铁制的, 

  只是其下部的环和前额外面的半圆面是铜制的。 

       亚述人在鸟冠式头盔的发明上充分显示了其自由创造性。后来这种头盔 

                             ① 

  形式可能被希腊人所吸取 。鸟冠式头盔的特别之处是头盔顶部嵌以金属制或 



① 莱亚德:《尼尼微及其遗迹》,第2卷,第338页。 


… Page 38…

  用一簇茸毛装饰的鸟冠。在头盔下缘还连结着下垂的护颈和耳盖,其形状千 

  姿百态,各有不同。 

       亚述人的铠甲,大小有三种型号和两种不同结构。早期的铠甲较长,有 

  的可达足部,有的达到膝盖。这一时期的铠甲只是把铁鳞片和铜片一排排地 

  缝在亚麻布或毡制的衣服上。后期的铠甲,长度不过腰部。亚述人的铠甲通 

  常有短袖,达于肩和肘的中间部位,大部分胳臂露在外面没有任何保护,这 

  样是为了能够灵活操作兵器进行敏捷作战。 

       亚述人在盾牌设计上想充分发挥出它的防御功能,因此盾牌在形式和结 

  构上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柳条盾。这种盾牌与波斯人的相 

                                                                ② 

  像,正如希罗多德介绍波斯人使用的盾牌是“细枝编成的”。柳条盾长可相 

  当于或超过普通士兵的身高,宽可为2至3人提供掩护。柳条盾的形状,有 

  的呈长方形,有的是顶部突出一块,与盾体成直角的方形;有的还从一定高 

  度开始向内弯曲并逐渐变窄,最后在顶端形成尖顶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柳 

  条盾。作战时,持盾者和弓箭手二人一组。持盾者将盾牌平稳立在地上以掩 

  护弓箭手;而弓箭手则在盾牌的掩护下充分发挥其射箭的技能,又不致于被 

  敌人来箭射中。这种大柳条盾最适于攻城战斗,它们能够有效地遮挡住守城 

  者扔下的石头、射出的箭支及其它投射物。 

       圆盾的使用在亚述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为普遍。它们主要配备于战车 

  兵。早期帝王的私人侍从、步兵矛手以及掩护弓箭手的长矛手也使用这种盾。 

  盾牌似乎全部用金属制成。形体较小。圆盾的边缘向里弯曲,中间稍向外凸 

  出。早期圆盔一般用青铜或铁打制,后来演变为圆形柳条盾。圆形柳条盾代 

  替圆形金属盾,解决了金属盾重量大,不能形体过大,以及士兵使用移动困 

  难的问题。 

       凸面盾一般为长方形,在亚述后期也经常使用。早期的凸面盾形体很小, 

  而且制作粗陋。到后期凸面盾形体变大,底部呈方形,顶部呈弧形,有的用 

  柳条编成,有的用金属制成。盾高达4—5英尺,使士兵从头部到膝部都能得 

  到保护。行军时,士兵常常把它们背在背上,和埃及人的凸面盾有些相像。 

  更常见是呈椭圆形的凸面盾,和希腊的凸面盾相似,但更大,直径常常超过 

  5英尺,中央更为突出。 

       ③战车。亚述人的战车以木料制成,车门设在车体后面,从后面上下车, 

  这与埃及、中国和希腊的战车一样。车门实际是一个大盾牌。盾牌被挂在车 

  箱出入口上,可开可闭,又可起护卫作用,可谓一举两用。车厢两侧用嵌板 

  镶起,并常常饰以精美的装潢。车轮有两个,安置在车体末端,这样,绝大 

  部分重量就会落在车辕上,重心前移,从而使乌拉战车行驶速度加快,这种 

  情况和埃及的战车相像,却与古代中国、希腊、罗马的战车不同,后者的车 

  轮大约位于车体的中间,那样便于车体重心平衡,而且车体也大而宽敞。亚 

  述战车车轮的轮缘很宽,轮辐因不同的战车而数目不同,或为6根或为8根。 

  车轴小而适度。轮缘是由3个大小不同的木制车圈套在一起的,中间薄,内 

  圈居中,外圈最厚。有时在这些车圈的外部用金属箍加以紧固。轮缘形制多 

  样,因车而设,偶尔也有带有4个车圈的轮缘。 

       车轮与车轴相连结,按通常的方式车轮围绕车轴旋转。车体直接放在车 

  轴和辕杆上,中间没有弹簧之类缓冲之物。辕杆的末端连结在车轴中间,从 



② 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59页。 


… Page 39…

此处沿水平方向从车体底部通过,从那里通常向上弯曲到大约车体一半的高 

度,又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以后,再向上弯曲直到前端。辕杆通常由一根或 

数根细金属杆同战车前部的上方连结在一起,这样可以把辕杆与整个车体连 

结起来,而且更加牢固。 

     亚述战车是单辕的,与中国的战车相同。但古代中国的战车驾驭四匹马, 

两服两骖;而亚述的战车通常由两匹马牵引,有时用绳子或皮带额外拴上一 

匹作为意外时备用的马。亚述人从未驾驭过四匹马拉的战车。 

     战车的轭驾在两匹驭马的肩上,用皮带固定在颈圈上,颈圈套在马的颈 

部。在辕杆上驾驭马的轭,有人简单称之为横木,或是金属制环形条状物, 

或是一根粗木棍。最常见的一种轭带有2个弯,很像一个没挂弦的弓。还有 

由一根两端弯曲很大的木棍制成的带有4个弯的轭。这种轭很可能用来驾驭 

两匹马的,即在每2个小弯中间的凹陷处套一匹马,4个小弯有2个凹陷处, 

正好套两匹马。 

     亚述人的战车分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早期战车主要用于公元前900年 

的纳西尔帕时代,晚期战车则属于萨尔贡二世、希那赫里布和阿述尔巴尼拔 

时代,也即在萨尔贡二世之后。 

     早期的战车比较低而且车身短。轮为6幅,直径小。车体没有花纹,仅 

在边缘加以装饰。车体前部是圆形的,同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罗马的战 

车相似。两个箭筒成对角线悬挂在车厢的一侧。放枪的架子设计在车厢的后 

上角。盾即车门,挂在车厢后面。军旗有时放在战车前面。用绳索捆在辕杆 

末端。 

     晚期的战车很高,而且比早期战车长大。车轮为8辐,几乎高达马的背 

部,直径约5英尺。车体高出车轮一英尺或更多一点,便于乘者居高俯瞰整 

个战场。车厢呈正方形,前部也已不再呈圆形。箭筒不再缚在车体的外部, 

而是移到车体的一个或两个角上的凸出部。战车的后面出入口不再悬挂盾 

牌,而是挂有一块结着花纹的织物,用一根横木拦着。晚期战车的变化,尤 

其是由低而高的趋势,说明这一时期骑兵开始增多并占优势地位,矮小的战 

车无法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骑兵作战,战车只有向高大发展到能充分发挥战 

车兵的作用。 

     正是由于亚述人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才保证了亚述人在建立帝国和 

扩张帝国的战争中战无不胜。 



     (3)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军事改革与各兵种协同作战 

     ①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军事改革。公元前800年前后,亚述本土和 

各被征服国家纷纷爆发人民起义,甚至在亚述新都卡拉赫 (古都为亚述)的 

宫门外亦起动乱,亚述王权曾经一度陷于瘫痪。帝国勃兴初期的挫折要求帝 

国统治政策犹需作某些调整,才能使帝国迈向空前的规模。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公元前745—前727年)正是适应历史的要求 

而上台。他自称是国王阿达德尼拉列三世的儿子,先王阿述尔尼拉列五世的 

同父异母之弟。但实际上他并非王族血统,是在动乱中凭武力而上台。他是 

一个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并善于运用谋略的人,他要使亚述转弱为强,把亚 

述建成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帝国。为此,他能够审时度势,对统治政策和军政 

体制作了重大改革。 

     在行政方面,他实行划省而治,走向正规管理。他将原来由总督掌管的 


… Page 40…

大区改为较小的行省,任命省长负责治理。省长负责收税募兵,提供军需, 

组织劳役,制止军旅对居民的掠夺勒索。又委任专员监督政务,直接听命于 

中央,加强国王对各地的严格控制。到公元前738年,帝国全境有省达80 

个。他还下令建立驿站联网通邮,使帝国统治逐渐走上生机。 

     针对以前历代亚述诸王在征服后对被征服地区大肆掳掠和屠杀而常常引 

起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变了统治政策。对俘虏 

和被征服地区居民从屠杀无度转为重视保存人力并加以利用。俘虏和被征服 

居民中被掳掠者皆可携妻带子及部分物品集体迁往指定地点分散安插,按户 

领取土地耕种。这些被掠者被分散于各地难以集中起来一起反抗。因此地方 

渐趋稳定,国力加强,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得以集中精力南征北伐。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以前,亚述各王也曾进行过军事改革。亚述军队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把步兵分为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两部分,到公元前 

1250年前后,当时的军队被分为战车兵和步兵。骑兵约在公元前950年左右 

发展起来,由于当时还没发明马鞍和马镫,因此骑兵冲击力不强。当时亚述 

军队是由民兵组成,每户亚述成年男子,既是一个牧人或农民,又是一位国 

家战士。他们战时应征自备武装,出征作战,战后则解甲归田。亚述有大量 

的居民从事畜牧业,并善于狩猎,以勇猛为荣,因此他们不用经过军事训练, 

也在战场上勇猛过人,以作战勇敢著称。随着亚述日益强大,频繁的对外用 

兵,亚述需要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能够常年作战的正规常备军。于是,在提 

格拉特帕拉尔三世的军事改革中,实行募兵制,建立常备军,便成为其中一 

项最为重要的内容。 

     常备军的建立,使已经丧失土地和部分丧失土地的贫民能够加入军队, 

大大增加了军队的人数。而且除了在亚述人当中征募兵员外,也在认为可靠 

的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中征集兵员,一部分补充步兵,大部分充当辎重兵和工 

兵。实行募兵制,亚述还可在战时或平时随时随地招募兵员,保证了强大军 

队的数量。战时出征,平时训练,使军队素质和战斗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国 

家给常备军统一装备和供给给养,尤其亚述给常备军配备以精良的铁制兵 

器,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常备军的建立,使亚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职业士 

兵的诞生地。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也规定除了建立直属中央直接指挥从事远征野战 

的中枢兵团外,还建立地方兵团戍守各地或供出征时调用。地方兵团又是一 

支强大的后备军。 

     在兵种建设上,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除了加强原有的重装和轻装步 

兵、骑兵以及战车兵的编制以外,还新建立工兵和辎重兵。尤其是工兵的独 

立,使军队在开路、搭桥、筑垒和建城、修造攻坚器械方面的专业技术得到 

较大提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工兵组建成一个独立的兵种,在世界军 

事史上居于重要地位。 

     各个兵种的兵器和衣甲均采用同一种型号。战车兵和骑兵由贵族充任。 

工兵、步兵则由农牧民组成,这样亚述建立了全备的兵种和军制,走上了各 

兵种协同作战的道路。 

     ②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