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隶(特别是异族奴隶)充当警察,在古代世界是很普遍的现象,如古希腊、 

  罗马就是如此。 

       ②军队编制。西周的军队编制是沿袭殷制而来,包括师、旅等级别,以 

  十为进制单位。《周礼》所载的军事编制体系,是以五为基本进制单位,反 



② 《论语·季氏》。 

① 《国语·鲁语下》。 


… Page 78…

映的是春秋以来的情况,因而不能据以论述西周的制度。所以,有关西周军 

事编制的材料很少。最主要的就是《尚书·牧誓》,我们在论述殷商军事编 

制时已使用过这段材料。因为殷、西周的军制带有继承性,所以,这里不再 

详细探讨西周的情况,简而言之,西周时的军事编制由大到小为:师、旅、 

百夫、什、 (伍?)。师、旅各为万人、千人。另外,《周礼·司马》中提 

到的卒、两,与什、伍相通,可能是沿袭西周的旧制,如果这样,那么百夫 

之下即为卒、两。 

     ③兵种。西周的兵种仍以车兵、步兵为主。这两个兵种在作战中是相互 

配合的。这与商代并无不同,但在具体的人员配备上,可能有所变化。如《牧 

誓》载牧野之战中,周军的阵容是“甲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而《史记·周 

本纪》载此事则谓:“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即增 

加了“甲士四万五千人”一句,司马迁当是有所本的,很明显,虎贲是独立 

作战的,不需配置战车,则这三百乘战车自当由四万五千名甲士配置, 《牧 

誓》以战车为整体的作战单位,故而只言车数,而省略了甲士,从这一点来 

看,与殷制是完全相同的。而 《禹鼎》铭文载:“武公乃遣禹,率公戎车百 

乘,厮驭二百,徒千”,据此,则每辆战车跟从十名徒兵,此外,还有两名 

厮驭,即后勤人员,加在一起,共十二人,与 《牧誓》不合。按《禹鼎》是 

周厉王时之器,临近西周末年,所以,可能在枝节问题上有所更动。 

     前面提到虎贲,它属于独立的步兵,不必配置战车,但由于它的主要任 

务是护卫周王。因而,单独派虎贲出战的情况是没有的,一般是在车徒兵配 

合作战的情况下,由虎贲作为先导,在阵前开路,车徒兵紧随其后。 

     ④军赋制度。周人在征服战争中,将被征服的异族人迁至郊野,使其世 

代务农,称为“野人”;而本族人则居于“国”(即城)中,称为“国人”。 

这就是国野制的主要内容。周人为了独擅武装力量,不允许野人当兵。因而, 

兵源全部出自“国人”。 

     金文中的“西六师”、“殷八师”和“成周八师”,均属于平民兵,因 

而其兵源皆来自周族平民。“六师”之名也见于《诗经》,它与金文中的“西 

六师”是一回事,属于王室直辖的军队,其兵源则来自王畿内六乡的国人。 

     关于殷八师,有人认为是周人征服殷人后,将归降的部分殷人改编为八 

师。这种看法有誖于常理,难以想象,征服者会把自己的死敌武装起来。因 

此,殷八师即是成周八师,二者名异而实同。殷八师或成周八师,驻扎在成 

周,处于原殷人统治的中心地区,因此,建立此军的用意就很明白了,即主 

要是为了镇抚殷遗民和东方部族。那么,成周八师的兵源从何而来呢?原来, 

周人命殷后,武王即命周公负责在洛邑建置成周,据《逸周书·作雒》知, 

成周有国野 (乡·遂)之制,因为成周是以东都的规模出现的,周公又曾一 

度居洛,分陕而治,故此处的乡遂制度与王畿的六乡六遂不会相差太远。所 

以,由成周的诸乡提供八师的兵源还是可以办得到的,只是每乡所出当不限 

于一师,否则就凑不足八师之数。 

     王畿六乡征兵之法,《周礼》中有记载。《周礼》成书虽晚,但尚保存 

许多古制,像征兵之法就是其一,《小司徒》:“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 

以其余为羡,唯田(畋)与追胥竭作。”即每家只出一人,其他人称为“羡” 

 (意为“余”),只有举行畋猎或追捕盗贼时才全部征发。所以这是一种正 

卒、羡卒并行的兵役制。 

     关于服兵役的年限也有记载,《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 


… Page 79…

  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及六十……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 

  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贾疏:“七尺谓年二十”,贾公彦是 

  据《韩诗外传》立说,基本可信。据此,则六乡国人服兵役的年限为二十岁 

  至六十岁之间。但有些人可以豁免兵役,如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等 

  等。 

       成周和各诸侯国的征兵之法,从原则上来讲,与王畿六乡当是相同的。 

       国人除服兵役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军赋负担,即《孟子·滕文公》所说 

  的“国中什一使自赋”;野人因不服兵役,所以其赋额要高,一般为九一税。 

  并且要进献兵甲车马等武备。武器平时藏于官府,如《周礼》中有司甲、司 

  兵、司戈盾、司弓矢等职,金文中还有司箙 (箭袋)等。战时则授兵甲于七 

  卒,如《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将伐许,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 

  大宫即祖庙,则授兵的仪式是很庄重的。 

       ⑤军事训练。就平民兵而言,由于兵农合一,因而不可能进行专门化的 

                                                                ① 

  军事训练,只能以类似春秋时的“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方式来进行,同 

  时,军训的方式也承袭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特点,带有较原始的色彩,即通过 

  败猎的方式进行,如《左传》所说的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周礼·司 

  马》之职:“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舍,……,中秋教治兵,……中冬 

  教大阅”。这些名目虽不相同,但总的方式却是一样的,只是训练的侧重点 

  各有差异。 

       应该指出,《左传》、《周礼》等书记载的春、夏、秋、冬四季军训的 

  名目,在西周时是不齐备的,因为,直到西周末,四季的划分法和相应的名 

               ② 

  称均未出现 。由此可知,《左传》、《周礼》所反映的是春秋时的情况。还 

  有前面提到的“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无疑亦是后起的制度。但即便如此, 

  这只是名目、频率上的差别,就算西周每年以春、秋两次举行军训,与春秋 

  时代的四季军训在方式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况且实际上春秋时代很少有一年 

  四季均举行军训的范例,《左传》、《周礼》所记的只是一种整齐化的制度。 

       这种军事训练,尚带有炫耀武力的用意, 《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伐 

  纣,在战争过程中却举行了一次大蒐 (即畋猎),获猎物甚多。此外,整顿 

  军纪、发布文告等,也都在军训中进行。 

       贵族的族兵的训练方式多也采用畋猎的方式,不过,他们训练的机会要 

  多一些,因为他们一般不受农时的约束。 

       周王的护卫军虎贲属于常备兵。因而也另有一套文武结合的训练方式。 

  如《周礼·保氏》之职:“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 

  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国子”即 

  贵族子弟,是虎贲的来源;所谓礼、乐、射、驭、书、数,是国子学习的内 

  容。 



① 《国语·周语上》。 

② 于省吾:《岁时初考》,载《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 Page 80…

                                   七、古代希腊 



                     1。古代希腊文明的出现与特洛伊战争 



       (1)爱琴文明的出现与希腊文明的滥殇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 

  奥尼亚海的群岛和岛屿,以及今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东 

  部沿岸地区。公元前2000—前1100年,希腊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就是 

  爱琴文明,或叫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最先兴起的中心在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的居 

  民开始大量使用铜器,岛上并出现了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国家是一种独特的 

  宫廷国家,以一个规模宏大的宫殿作为政治、经济、宗教活动中心,城市成 

  为宫殿的附属品。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克诺索斯城建立的米诺斯王朝成 

                                                                                 ① 

  为当时的一个海上强国。“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 

  依靠最早的海军,米诺斯王朝称霸克里特岛,控制了爱琴海诸岛,而且远达 

  希腊大陆的雅典。 

       但不幸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诺索斯的王宫突然遭到破坏。随后,克 

  里特其它各地的宫殿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爱琴文明的 

  中心转移到希腊本土。 

       公元前1600年,阿卡亚人以迈锡尼为中心,在南希腊建立了一些城市国 

  家,史称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同样表现在它也以宏伟的宫殿为活动中心, 

  主要是在接受克里特文明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克里特 

  文明的继续。 



       (2)特洛伊战争 

       到公元前12世纪初的时候,西方世界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 

  远征,这就是特洛伊战争。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城邦组成联军,根据传说, 

  率舰船1200艘东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 

       按照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门涅劳斯之 

  妻海伦,门涅劳斯之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于是率希腊联军东渡兴师问罪。希 

  腊联军与特洛伊人激战了九年,一直相持不下,双方死伤惨重。到了第十个 

  年头,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了著名的“木马计”。希腊人制造了一匹巨 

  大的木马,挑出几十名希腊最勇敢的战将,全副武装地进入木马腹内。又让 

  西农化妆成逃亡的希腊人,藏在木马腹下。希腊联军则放火烧了营寨,登上 

  战船,伪装撤退。特洛伊人见希腊联军撤退,出城来查看木马,发现了木马 

  腹下的西农。此时西农装出恐惧的样子,哭泣着说:“救救我吧!希腊人都 

  不愿打下去了。临行前怕雅典娜怪罪,就制造了这匹木马作为献礼,并用我 

  的血作献祭。幸亏我挣断绳索逃跑了,直到希腊军队撤走我才出来。”特洛 

  伊人轻信了他的话,把他和木马押进城里。 

       夜半,西农偷偷爬上城墙,点着火把,告知希腊联军返航。他又叫出藏 

  在木马中的将士,共同将城门打开,希腊军里应外合,涌进城中。刹时特洛 

  伊城变成一片火海。战后的特洛伊成为一片废墟。希腊人则俘获了大批财富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4页。 


… Page 81…

和奴隶,满载而归。 

     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当然不可能如传说中的起因那样简单。古希腊民族 

是个航海贸易民族,注重功利,富有冒险性和征服性。特洛伊城位于小亚细 

亚东北海岸,正好处在赫勒斯滂海峡和爱琴海交接处,而这个海峡又是往北 

进入普多提斯海和黑海的唯一通道。它扼住了爱琴海及整个地中海通达黑海 

的航运,不利于希腊人往东与黑海沿岸民族进行贸易。特洛伊城周围又有海 

岸平原,农牧业发达,当时以富裕著称,富有金银财宝,对外贸易发达,与 

希腊世界产生了尖锐的对抗。正好当时赫梯王国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势力开始 

衰落,以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人想乘机加强在小亚细亚西部的活动和势力。 

战争虽然打胜了,但迈锡尼文明当时已极盛欲衰,特洛伊战争只是阿卡亚人 

最后的壮举,同时战争也消耗了他们的实力。不久之后,他们无法抵挡“海 

上诸族”的侵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