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赫迪先把他的起义军带进山区,他们在卡迪尔山建立了根据地。这时他的 

起义军已发展到了近5000人。 

     1881年12月,苏丹总督指使拉希德率1400百多名“讨伐军” 

偷袭马赫迪起义军根据地,马赫迪率起义军预先埋伏在“讨伐军”所经过的 

山路周围,当拉希德带兵正自鸣得意,以为可以消灭起义军时,马赫迪命令 

军队堵死各要道,然后亲率士兵冲下山去。“讨伐军”仓促应战,结果,全 

部被歼灭。1882年4月,新上任的苏丹总督盖格勒又派遣尤来福·沙拉 

得率3500人攻击卡迪尔起义军,当这支部队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时, 

马赫迪统帅起义军连夜奇袭,取得成功,全歼了这支敌军。 

     这两次战役,马赫迪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同时,大大增 

强了苏丹人民的抗英信心,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883年1月,起义军攻 

下苏丹第二大城市乌拜依德,这时,起义队伍已发展到3万余人。9月,英 

政府派希克斯率领万人大军再次征伐起义军,希克斯除了1.1万人的埃及 

远征军之外,还有14门大炮、6挺机枪、500匹战马和5500头骆驼, 

规模庞大,气势汹汹。而马赫迪仅有3万人马,力量悬殊。 

     希克斯在进军乌拜伊德途中,一路上困难重重,因为水井已被起义军 

早先封填,所以英军唇焦口干,疲惫不堪。到了乌拜伊德附近,希克斯把军 

队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人马在前开路,后面是并行的两部人马,他以为这 

样可以前呼后应,稳扎稳打。 

     马赫迪早已得到了英国行动的消息,并时刻派人跟踪打听英军布署与 

动向。当他看到英军越来越近时,就在英军要走的希甘森林空地四周埋伏下 

了层层部队和重武器。然后派遣一支小部队迎击敌人,另派一支5000人 

的队伍绕到敌后夺取敌人辎重。一切安排就绪之后,马赫迪返回埋伏区准备 

痛击敌人。 

     1883年11月5日,希克斯摇头晃脑地呵叱着他的部队,要求部 

队保持镇静,以便不让起义军发觉,他还认为他的行动非常秘密呢。他命令 

部队连夜行军,凌晨时分到达了乌拜伊德地区。刚走进一个小山坳,就遇见 

了一股起义军,这支起义军故意袭击了希克斯,然后调头就跑,希克斯不知 

是计,下令追击。但追着追着,起义军就无影无踪了。希克斯大怒,下令一 

定要找到这帮人。正当他们急于找不到人时,又一股起义军在英军前方放了 

几枪,希克斯战刀一挥“给我追!”于是大队人马飞速向前。结果又是没追 

着。这样,敌人慢慢地就进入了马赫迪的埋伏区。 

     天亮以后,英军看到了一片开阔地,希克斯便下令英军稍事休息。疲 

惫的英军得令,纷纷坐的坐,躺的躺,横七竖八。 

     还未等英军喘过气来,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惊起了尚未坐下的士 


… Page 207…

兵。希克斯连忙向四周遥望,他的头刚抬起来,“砰砰砰”一连串的枪声响 

了起来,紧接着,起义军象天兵天将似的,一下子从天而降,包围了希克斯 

的军队。希克斯一看大惊失色,连忙命令士兵投入战斗,但是已经晚了。马 

赫迪率军拼杀,刹那间,英军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连希克斯本人也 

被起义军打死了。 

     这次战斗,起义军只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后胜利。乌拜依德战役, 

是马赫迪起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之后,起义军所向无敌,连战皆胜。 

不久就占领了苏丹大部分地区,首都喀土穆成了一座孤城。 

     乌拜伊德战役更使英国政府震惊,他们为了挽回败局,又派了一大刽 

子手戈登担任苏丹总督。 

     1884年2月,戈登到达苏丹,先是用收买的办法,任命马赫迪为 

科尔多凡省的省长,但马赫迪却劝戈登投降起义军。戈登看到劝降不成,便 

加紧备战,同时,他向伦敦发出了一封紧急求援的电报。 

     马赫迪已经等不及了,他于3月16日率军攻占喀土穆北部地区,切 

断了戈登的退路。 

     接着,派军队包围了喀土穆。为了使敌人投降,起义军采用了围而不 

攻的战术,切断了敌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马赫迪希望英军因饥饿而束手就 

擒。果然,长时间的围困,英军不但面黄肌瘦,有不少人还开了小差。 

     10月,马赫迪率军抵达离喀土穆不远的恩图曼城下。马赫迪写信给 

戈登,要求戈登投降。但戈登不予理睬,因为他已得到消息,英国援军已从 

埃及出发,马上就会到达喀土穆。 

     马赫迪决定,在英援军到达之前攻城。 

     12月14日马赫迪紧缩包围圈,炮弹在戈登身旁呼啸而过,戈登内 

心异常恐慌,他在一封求援信中呼喊道:“我们的末日就要来了,上帝啊, 

快救救我们吧!”1885年8月26日凌晨,起义军向喀土穆发动总攻, 

成千上万起义军象潮水一样冲进城内,经过短时间作战,起义军终于占领了 

喀土穆。 

     戈登看到大势已去,便准备下楼逃跑。一个起义军战士见状,大喝一 

声:“哪里跑?”只听“扑哧”一声,起义军的长予刺中了戈登的心窝。戈 

登来不及哼一哼,便一头栽到楼下死了。 

     随即,起义军解放了喀土穆。为期四年的马赫迪武装起义宣告成功, 

他们建立了统一的伊斯兰国家——马赫迪王国。 



                          “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亚洲的日本也 

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这场以推行资 

本主义新政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新运动,开始于明治年间,所以史称“明治 

维新”。 

     日本过去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这个国家号称“神国”, 

是所谓“诸神保护的国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对自己的臣民拥有至高 


… Page 208…

无上的权力。“忠君报国”、“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高 

道德准则。 

     到了1603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取得了“征夷大 

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置了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统天下。在德川幕 

府统治下,日本名义上的首脑是天皇,但实权已落在德川家族的手中。当时 

幕府将军把持着全国最高土地所有权,直辖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 

一,是最大的封建领主。并且,还掌握着全国的商业城市和矿山,垄断着对 

外贸易,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德川幕府名义上是“大将军”, 

实际上自称“大君”,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大权独揽。最典型的 

是,幕府并不设在首都,而在江户办公,处理国家大事,往往自作主张,根 

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德川幕府任意掠夺土地,并把这些分封给27 

 0家叫做“大名”的封建领主。各地大名必须宣誓效忠将军,遵守幕后法规, 

听从调遣。大名的领地和统治机构叫做“藩”,意即幕府的屏障。并按亲疏 

关系,把200多个藩分为亲藩、内藩和外藩,将军依靠亲藩、内藩,对边 

远的外藩大名严加防范。大名又把自己的领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分赐给自己 

的家臣,他们属于将军和大名之下,被称做武士。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 

拥有佩刀的特权,杀死平民可以不受惩罚,是幕府将军统治人民的主要工具。 

     除此之外,幕府将军又按照“士、农、工、商”四民的次序,被划在 

武士之下,受到等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另外,还有30多万被称做“非 

人”和“秽多”的贱民,他们被排斥在士、农、工、商之外,过着悲惨的生 

活。 

     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幕府一方面拼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尤 

其把宋朝理学家朱熹的演说定为国学,禁锢人民的思想,压制他们的反抗情 

绪;另一方面,推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不同其它国家建立任何关系, 

把整个日本严密地封闭起来。 

     德川幕府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18 

世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他们 

为了争得政治上的地位,摆脱封建统治,对幕府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而广 

大的人民群众不堪忍受苦难的生活,反抗的情绪也日趋高涨,接连爆发无数 

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这些反抗斗争,严重地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正当幕府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大举入侵日本。18 

 53年,美国海军将领柏利率领舰队两次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港通商。 

幕府屈服于列强的炮火,连续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和关税协定,出 

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外货的倾入而纷纷破产, 

日本人民受到双重的压迫和剥削,处境更加痛苦。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迅速 

激化,一场推翻封建幕府,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迫在眉睫。 

     1865年12月,长州藩讨幕派高杉晋作率领以农民为主体的“奇 

兵队”击败保守派,夺取了藩政权。随后,萨摩藩讨幕派西乡隆盛、大文保 

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这两股力量结成讨幕联盟,成为全国讨幕运 

动的核心,他们一方面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以调动农民、商人和中下级武 

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军事上武装自己,购置大量的西方先进武器,与 

幕府军队抗衡。 

     这一年的12月,压制讨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满15岁的明治天 


… Page 209…

皇即位。这时,宫廷形势开始向有利于讨幕派方面发展。1867年10月, 

萨摩、长州、安艺三藩讨幕派在京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 

皇的名义武装倒幕。他们一方面扩充兵力,另一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联系, 

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把德川将军赶下台去。 

     明治天皇虽然年幼,可颇有见识,对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满,当即 

答应与讨幕派联合起来,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就写了一份“讨幕密诏”, 

交到大久保利通他们手里。 

     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诏,欣喜若狂,赶紧打开细细观看,只见上面 

写着:“不讨此贼,何以上谢光帝之神,下报万民之深仇!”大家高兴地叫起 

来:“天皇英明!天皇万岁!”紧接着,他们便召集讨幕派的重要人物,于1 

 86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京都天皇宫中的一间书房里,商量具体的对 

策。 

     “我们有天皇的诏书在手,可以说是出师有名啊!”一个武士得意地说道。 

     “对!有这份诏书,看德川庆喜还有什么招术!”另一个信心十足地应和 

道。 

     正时,门外突然闯进一个宫廷侍卫,气喘吁吁地说道:“诸位大人,德 

川庆喜刚刚见过天皇,主动请求辞去将军的职位,把政权交还给天皇了!” 

原来,德川庆喜听到风声,觉着形势对己不利,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辞职, 

以免与改革派正面冲突。 

     西南各诸侯怎能相信德川庆喜会轻易把政权交出,一眼就看出这是对 

方的缓兵之计。大家讨论一番,一致同意以武力解决问题,给德川庆喜一个 

措手不及。 

     于是,他们调兵遣将,很快把自己的部队调集到京都附近,准备发动 

宫廷政变。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 

宫警卫队的武装。 

     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大权 

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 

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 

     德川庆喜连夜逃出京都,退居大阪,集中了全部兵力,杀气腾腾地向 

京都进犯。他们打着“解救天皇,请除奸臣”的旗号,兵分两路,准备以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