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者称为齐衰,穿稍粗麻布制成的衣服,但衣服下沿可以缝边,这是正室 

诸子为众庶母、正室诸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丈夫为妻子所服丧服。另有齐衰 

不杖期、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名目。 


… Page 59…

     坟制 明代埋葬死者讲究修坟院。为了体现等级,在坟高、广等方面, 

明廷作出规定:功臣死后封王坟地广阔不得过百步,坟高不得过二丈,坟墙 

高不得过一丈,墓前允许立石人像四个(文武各二)、石虎、石羊、石马、 

石望柱各二个。一品官坟地广阔不得过九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八尺,坟墙 

高不得过九尺。二品官坟地广阔不得过八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四尺,坟墙 

高不得过八尺。一品二品坟前允许立石人像二(文武各一)、石虎、石羊、 

石马、石望柱各二。三品官坟地广阔不得过七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二尺, 

坟墙高不得过七尺;墓前允许树石虎、石羊、石马和石望柱,各二,没有石 

人。四品官坟广阔不得过四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坟墙高不得过六尺,墓 

前所立同三品。五品官坟广阔不得过三十步,高不得过五尺,坟墙高不得过 

四尺;墓前只立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二,没有石人、石虎。六品以下较 

之五品每降一品则规模减少一等,墓前无石象生。 

     碑碣明代贵族墓前皆立石碑,亦称神道碑,庶士阶层仿效,形成石碑制 

度。明廷用法律形式对其作了规定。功臣战死封王,碑有螭首,高三尺二寸, 

碑身高九尺,宽三尺六寸,下有龟趺,高三尺八寸。五品以上允许用碑,碑 

上有螭首,碑下有趺。六品以下用碣,碣上为圆首,碣下为方形趺。一品至 

五品的碑不尽相同:一品螭首,二品麟凤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以下仅 

有圆首,无纹饰;碑首高、碑身高、趺高以军功没后封王者为准,每降一品, 

碑首每减二寸,碑身高每减五寸,碑身宽每减二寸,趺高每减二寸;降至碑 

首高一尺八寸、碑身高五尺五寸、碑身宽二尺二寸、趺高二尺四寸不再减。 

     中国居民的丧葬习俗对朝鲜李氏王朝的居民的丧葬习俗有很大影响。根 

据考古发掘及《李朝实录》记载,朝鲜的官吏、贵族丧葬也采用中原的丧葬 

礼仪和制度,如墓前立石像生等。 

      (7)明代常见的四种礼仪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反映在待人接物上,即 

有繁缛的礼节和仪式。明代的礼仪基本上继承了所有前代的礼仪,而又有所 

发扬光大。明代常见的礼仪有以下一些。 

     吉礼 中国传统礼仪的一种,是祀事神明、祖先、宗庙的礼仪制度。古 

人对各种祭祀活动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明代吉礼分 

大、中、小三种。大祀十三个,中祀二十五个,小祀八个,祭祀的范围包括 

天地鬼神、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名山大川、宗庙社稷等。 

     嘉礼 中国传统的礼仪中内容较为庞杂的一种礼仪。它涉及到了日常生 

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礼仪、婚冠礼仪、宾射礼仪、飨宴礼仪、贺庆礼仪、 

册封礼仪以及巡狩、东宫监国、皇长孙监国、颁发诏书、迎接诏书、进皇帝 

书、进表章礼等。在上述礼仪中,最常见的礼仪是册封礼仪、婚冠礼仪、饮 

食礼仪。册封礼仪包括册皇后、册皇太子、册皇太子妃、册亲王、册亲王妃、 

册公主、皇帝加元服,品官冠服、庶人冠服礼仪等,这是皇帝向有关人进行 

爵位加封和承认的礼仪。婚礼是男女结合为夫妻时举行的礼仪。冠礼是古代 


… Page 60…

男子年满二十岁时举行的成丁礼仪。所有这些礼仪都有一套比较讲究、较为 

规范的程序。举行有关礼仪时还有一些相应的器皿,称之为礼器。 

     宾礼 最初是指诸侯朝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一种礼 

仪,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明代的礼仪 

根据古代的礼仪发展而来,稍有变更。分为蕃王朝贡、遣使蕃国、蕃国遣使、 

品官相见、庶人相见礼仪等。品官相见礼仪有揖拜两种。公、侯、伯、驸马 

相见,各行两拜礼。一品官见公、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 

侯、驸马居左,仅答礼而已。二品见一品,一品居左,二品居右,仿一品见 

公侯礼。越品,如三品见一品,四品见二品,职位低者行拜礼,职高者受礼 

而已。若品官之间有亲戚尊卑之分,则从私礼。以后,形成制度:凡百官以 

品级高低分尊卑,不得以私礼相见,比如老师与学生,若学生升的快,品级 

高出老师不少,老师必须对学生行拜礼。品级相近者行揖礼,但分东西向, 

品级低者立于居西首,品级高者居东首,如二品见一品,三品见二品,五品 

见四品等,皆如是。品级越级至二、三级者,如五品见三品、六品见三品, 

则品级高者在上,品级低者在下,行揖礼。品级高出四级者,如五品见一品, 

九品见五品,卑者居下,行跪拜礼,有事也需跪着说话,尊者上坐,不还礼。 

还有一些规定,也是品官相见时要遵守的礼节:文武官员相聚,各以品级排 

坐次,原则上左尊右卑,文尊武卑。品级相同,以论资历,若资历相同,则 

论衙署次第,如王府官员与朝廷官员相聚,品级相同,王府官员居卑位,地 

方官员与京官品级相等,地方官吏居卑位。官员相遇于道,有回避之礼,如 

驸马遇公侯,驸马绕道而行,一品二品遇公侯,一品二品立于首侧,候公过。 

二品见一品,二品趋右让道而行。三品遇一品,立于道侧,候一品过,各级 

如是。庶人相见礼仪也是揖拜二种:士农工商平等相见;相聚首论年岁大小, 

长者居上,幼者居下;道途相见,也以老幼分尊卑行礼;品级官员致仕在家, 

与宗族、外祖、妻家以辈份论尊卑,若出席宴席,则别设一席,不允与无品 

级官员坐一席,更不得坐无官爵者下首。若致仕官员相聚,首论爵位,爵同 

论年龄大小。致仕官员居家,与异姓无品级者相见无需答礼;庶民见致仕官 

员如同见在任官员,需行跪拜礼。子孙弟侄甥婿见尊长,生徒见师长,奴婢 

见家长,久不相逢者行四拜礼,近小别者行揖礼。 

     中国明代的宾礼对朝鲜是有影响的。在李氏王朝时期,朝鲜居民在道途 

中遇见了贵族,通常是要回避的。如果无法回避,则需立于道路一侧,等待 

贵族走了以后才能继续走路。当贵族行至自己跟前时,百姓不能抬头,否则 

属于无礼,还要低头行大礼,即两手拢在一起作揖,腰弯至九十度;贵族见 

到了比自己低几个级别的人,可以不为之回礼。 

     军礼这是有关军事活动方面的礼仪。它包括亲征、遣将、祭旗、受降、 

凯旋献俘、论功行赏、大阅、大射等。亲征礼仪分为三个内容:出师前祭告 

天地祖庙,牺牲用牛、羊、猪;沿途路过之处,需祭拜所过名山和大川,多 

用太牢,即牛、羊、猪,也用少牢,即羊、猪偶用特牢,这是有祭文,举行 


… Page 61…

仪式的一种祭礼。如果前方军情吃紧,要求火速进军,可用酒和肉脯、果脯 

之类的简单仪式。得胜回朝则需献俘庙社。遣将是明王朝派遣将军前往抗击 

入侵敌人或镇压叛乱所进行的礼仪。它的程序如下:皇帝穿武弁服,亲临奉 

天殿;召所拜大将上殿,宣布任命命令,然后付之代表皇帝权力的节钺。节 

钺代表皇帝赋于给该大将指挥部队的权力,所拜大将执节钺出午门,集合部 

队,向所统部队展示所授节钺,然后出征。祭旗是明廷出征前所举行的一种 

仪式。它的程序如下:皇帝和被遣大将于吉日前一天斋戒,不得食荤,不得 

御女人。设坛于军营之侧,按东、北、西三个方位于坛周各树六面军旗,坛 

上贡礼器十四件,礼器中盛牛、羊、猪牺牲各一,鸡雄五只,另置盛酒大碗 

五只。皇帝身着武弁服在前,所统大将身穿军服跟随于后,向诸旗行礼,然 

后又举行迎神、拜神、送神等仪式。受降礼仪在京城的午门外举行,是敌方 

或叛乱方表示投降、明廷表示接受投降的仪式:皇帝身穿朝服,率一班重臣 

登临午门门楼;降臣在午门前跪着呈交表示认错、降服、要求给予处分的降 

表;皇帝降旨接受投降,根据敌方身份和罪恶大小酌情给予处分;百官纷纷 

献词庆贺。 

      (8)东亚居民的其他习俗 

     点灯 

     其他国家从什么时期开始在房屋里有了照明设备,我们不是很清楚的。 

北美的印第安人大约在公元15世纪前后开始出现了灯,其燃料是用鱼类的 

脂肪。中国灯具出现得较早,我们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与灯具有 

关的遗物。在明代以前,居民常用的灯以豆油作燃料。除了灯具之外,明代 

居民照明以燃蜡为主。通常,一般家庭在一间屋子里就点一只蜡。然在宫廷 

里,为了看得更清楚些,通常用几十根蜡一块点燃。明代的蜡有两种,一种 

是从树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是从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 

     喝酒 

     中国人喝酒不是以各人的喜好和能力来饮酒的,而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居民彼此之间有什么事要办,他们就聚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办事。这种 

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明代人不主张豪饮,而是慢馒地小口小口地喝。既使 

是在正规场合,明代也已抛弃了商周以来使用的酒具,而发明了新的酒具。 

这是一些杯、盏之类的东西。明代人聚在一起,不是单纯地喝酒,还伴有许 

多娱乐活动,如猜迷、划拳、行令、作诗、观舞、听音乐等。 

     焰火 

     中国是火药的发源地,很早就已经懂得了火药的制作。然而,这并没有 

什么可自豪的,因为中国人发明火药之后,并没有将其用于生产和军事,而 

是用于娱乐了。明代的居民主要是将火药用于制作焰火,或称为鞭炮。明代 

制做的焰火真可说是多种多样,尤其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期间,天天有人 

燃放鞭炮。利玛窦在某一年的正月间抵达南京,正值那里在庆贺新年,鞭炮 

声此起彼伏。据他说,南京一地在正月间燃放的鞭炮,足可以维持一场相当 


… Page 62…

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 

     戏剧 大约从元代起,中原居民便兴起了观看戏剧的习俗。明代有两种 

戏班子:一种是流动的戏班子,他们的演技有待于提高,装备有待于改善, 

但其深入群众,旅程遍及全国各地;一种是固定的戏班子,他们得到一些富 

人的支持,经济不显得那么紧张,装备也比较好,通常在通都大邑摆摊设坛 

唱戏,或在富贵人家有喜庆之事时去他家里唱戏,后一种叫唱堂会。唱堂会 

通常是在富户之家举行,富户通常在举办堂会的同时,还要举行一些酒会。 

为了不妨碍唱戏,达官贵人筑戏台,上面唱戏,下设酒会,他们一边看戏, 

一边喝酒。酒会一般延续时间很长,于是堂会延续的时间也很长。戏剧是多 

幕的,俗语叫“出”,每一出戏有一个名字,写在戏目纸上。富人们圈点上 

那一出戏,戏班的人就演那一出戏。明代的戏剧以唱、打、曲、白四种表演 

方法为主,伴有弦乐,而以演历史剧为主,剧本都是由落了第的秀才、举人 

根据历史上的某一件事情写的。他们很少上演现代剧,因为他们很担心由此 

招来麻烦。明廷对这一类的活动是很关注的,认为上演现代剧会妨碍他们的 

统治。 

     大约和明代同期的日本,也有戏剧,称为“能”,也称做“能乐”,这 

是一种由歌、舞、伴奏三者结合的戏剧。它是由幽默、滑稽的猿乐和具有祭 

祀特征的田乐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歌舞,而猿乐又与中国的散乐有 

渊源关系。能乐也以历史题材为主,主要宣传的是佛教因果报应、儒家伦理 

道德及武士道精神。能乐在风格方面逐渐摆脱了轻狂、幽默,而严肃、庄重 

的比重增加。在此时期,原寓于猿乐中的滑稽表演在能乐中无以施展表现, 

于是另辟蹊径,形成了“狂言”。这是一些喜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