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
对外战争的失利,暴露了奥地利军事力量的脆弱;境内频繁的民族
起义,也暴露了奥地利帝国政局的不稳。于是,刚刚继承皇位的玛丽亚·特
蕾西亚以“开明专制”的精神在奥地利实行全面改革。她以普鲁士兵役
制为榜样,进行军事改革,建立总参谋部,实行新的征兵制,从农民、
手工业者中征募新兵,按照功绩选任军官并注重平时操练,军队的人员
从10万增加到27万。同时革新外交事务;改革国家管理体制,废除中
世纪遗留下来的社会机构,建立中央枢密院、司法部、行政部和财政部;
限制贵族对农民的剥削,规定农民劳役每周不得超过3天,每天10小时;
取消皇室领地上的农奴制;颁布征收所得税法,取消贵族和僧侣不纳税
的特权,规定新工厂主免税10年,鼓励工商业和纺织业自由发展;废除
国内贸易关卡,实行统一税制,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司法与行政分离,
制定新的民法和刑法,废除刑讯;教育方面使学校摆脱教会控制,由国
家统一管理,建立专科学校。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天主教特权,
废除迫害新教徒的法律,使新教团体获得合法地位。这些改革限制了贵
族的特权,促进了工商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奥地利成为比较强大的
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
1780年11月29日,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去世,其长子继位,
是为约瑟夫二世。约瑟夫二世全面推行和发展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改革,
致力于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吏支持的集中统一的德语国家,在国内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他在加利西亚、布科维纳、匈牙利和西本比尔根建立德
意志移民区,奖励依附地区德意志贵族地产和德意志资本的发展,优先
录用德意志人为文武官员。他推行保护关税政策,奖励发展工商业,增
加财政收入。约瑟夫二世还于1781年颁布关于宗教政策的《宽容令》,
1781—1782年颁布谕令,废除世袭领地内的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限制贵
族特权,没收部分教会财产;取消地方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利,加强由中
央任命的总督的权力;实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建立起永久属性的警
察组织。
约瑟夫二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某些措施过于激进,遭
到守旧贵族的反抗,在非德意志地区推行德意志化,又引起尼德兰和匈
牙利各民族的反对。在其统治后期,约瑟夫二世收回了大部分改革措施。
1790年,约瑟夫二世死后,所有改革措施均被取消。
(3)普鲁士王国的兴起
在神圣罗马帝国内,普鲁士是德意志各邦中另一个大国,它由霍亨
索伦家族统治。它是德意志诸邦中领土最大、力量最强、地位最重要的
国家之一。15世纪初,原居瑞士北部索伦山的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
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领有了勃兰登堡为领地,同时获得选帝侯
称号。17世纪初,勃兰登堡选帝侯利用婚姻关系取得了莱茵河下游的马
尔克、克列夫兹、拉文施坦和威悉河下游的拉文斯堡。1618年选帝侯约
翰·西吉斯蒙从波兰王国那里领有了处在神圣罗马帝国疆域之外的原条
顿骑士团领地——普鲁士公国。于是,霍亨索伦家族就具有了双重身份,
… Page 44…
它既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又是波兰王国的普鲁士公爵。
勃兰登堡——普鲁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德意志流入北海和
波罗的海的4条河流——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和奥得河,全部流经
它的领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虽然引起整
个德意志经济衰落,但是却促进了勃兰登堡的经济繁荣。因为贸易航路
的改变,使德意志中部、南部各邦国不得不向北海寻找出口,而勃兰登
堡就成为必经之路。
在“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统治时期,重视鼓励发展工商业,勃
兰登堡——普鲁士国家的发展极为迅速。168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废除
南特敕令,大批受迫害的胡格诺教徒逃亡,腓特烈·威廉颁布法令,收
容胡格诺教徒并给予优待。结果,不仅法国,而且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南
尼德兰、瑞士和捷克的许多新教徒都纷纷来到这里,其中很多是熟练手
工业者和富有的商人,他们开办纺织、造纸等作坊,促进了勃兰登堡的
工业发展。腓特烈·威廉还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禁止货币外流。在政府
监督和帮助下,毛织、棉纺、制革和玻璃等手工工场建立起来了,甚至
监狱也变成了手工作坊。此外他还采取加征捐税等手段充实国库,采取
排干沼泽、挖通运河等方法以利工商业的发展。勃兰登堡成为德意志境
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勃兰登堡选帝侯领地被邻国瑞典、法国、波兰分割和包围着。因此
他的对外政策主要目的是采取各种手段扩张领土,以便把自己的零散领
地连接成一体。1655—1660年,波兰同瑞典进行战争期间,腓特烈·威
廉先是支持波兰反对瑞典,后又同瑞典结成同盟反对波兰,迫使波兰承
认普鲁士脱离波兰而独立,随后合并于勃兰登堡。
1688年,“大选帝侯”之子继位,是为腓特烈三世(1688—1713
年)。在神圣罗马帝国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际,他以支持哈布斯
堡王朝为条件,使帝国皇帝承认勃兰登堡王国。1701年,腓特烈三世在
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举行加冕礼,改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1701—
1713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改为普鲁士王国,首都设在柏林。勃兰登
堡选帝侯从此成为普鲁士国王。根据《乌特勒支和约》,其地位得到国
际承认。
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时,则确立了普鲁士王国
的专制体制,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兵力由3800人增加到85000
人,成为德意志境内有能力同奥地利抗衡的强国。1723年,普鲁士成立
直属国王的“财政、军队与王室领地最高总管理处”,消灭了城市自治
的最后残余,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威廉一世还继承其祖父腓特烈·威
廉的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特别奖励军事工业和毛呢工业。
到 18世纪后半叶,普鲁士已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最有活力的国
家。这和腓特烈二世(1740—1786年)的开明君主制度是分不开的。
1740年,腓特烈二世即位,把普鲁士军队扩充到20万人,占欧洲
第4位,而其人口只占欧洲第13位。腓特烈二世参与了奥地利王位继承
战争和第一次瓜分波兰。他的继任者腓特烈威廉二世参加了第二次和第
三次瓜分波兰。
在内政方面,腓特烈二世提倡“开用专制”,进行改革。他鼓励发
展工商业,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出口成品,禁止出口工业原料,限
… Page 45…
制工业品进口。限制行会垄断,取消国内关卡,奖励资本家兴建各种手
工工场。为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统一币制,创办银行、建立邮政、并且
修公路、开运河。在农业上提倡开垦荒地,将奥得河沼泽地辟为耕地,
而且在王室领地首先废除了农奴制。当时王室领地占全国耕地的近1/3,
因此其影响非同一般。后因发现东部容克农庄更有利于生产,这一改革
没有继续。此外,他提倡发展文化,重建了普鲁士科学院,重新启用被
逐出境的启蒙思想家,还与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交往。他重
视教育,支持艺术的发展。
腓特烈二世一即位就干预奥地利的皇位继承问题,出兵占领了奥地
利工业发达的西里西亚地区,随后挑起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1740—1748
年),使占领西里西亚得到承认。不久在七年战争 (1756—1763年)中
使这一占领再次得到国际承认。18世纪末,腓特烈二世及其后继者于
1772、1793、1795年三次参加瓜分波兰,取得大片领土。同时还参加干
涉法国革命的战争。到这时,普鲁士的领土已从当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国
的2。3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30。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860万,成为欧洲
重要强国。
3。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1)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于16世纪。17世纪中叶后,它迅
速扩大为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这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据统计,17
世纪中叶,俄国的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法律规定:农奴被束缚
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处置农奴,买卖或转赠。农奴
负担沉重,要缴纳实物地租、现金和劳役地租,此外还要向政府缴纳皇
家税,在地主兼营的手工工场服劳役。如果逃跑,一经抓到,其本人连
同家人和财产,全部归还给原主人。农奴制度被法律化了。
但是,手工工场的建立是这一时期新的经济现象。俄国最早的工场
是俄籍荷兰商人维纽斯在1632年经沙皇特许在土拉建 立的炼铁场,
这是俄国第一座炼铁场。到17世纪末,俄国已有30多个手工工场,包
括冶金、制革、造纸、玻璃制造等行业。当时的手工工场多数属于国家
或贵族。除少数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外,其余都使用农奴工人。与此相适
应,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17世纪已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市场。
但是,从整体上看,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西欧国
家。因此,俄国的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及新兴的商人希望能够改革,
为自己的经济活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就是在这种背景
下展开的。
1682年,年仅10岁的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继承皇位,其姊索菲
亚摄政并掌握实权。1689年,索菲亚发动宫廷政变,企图自立为沙皇。
彼得依靠部分贵族和军队,挫败了政变,废黜索菲亚,取得了政权。执
政以后,彼得针对俄国落后的状况,实施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措施。对外
争取出海口,对内进行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
在政治上,彼得加强专制制度,严厉打击拥有权势的大贵族,解散
近卫军;1711年设立参政院,作为中央权力机关;1718年在参政院下分
… Page 46…
设行政、外交、陆军、海军、财政、司法、工商、矿务等部,建立起一
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为加强地方管理,他将全国分为8个州、50
个省,州长、省长直属中央。彼得又改革教会,废除干预皇权的大教长,
把教会直接置于皇帝权力之下。1722年彼得颁布“职官等级表”,废除
旧贵族出身享有高官厚禄的特权,打破门第和资历的限制,规定各级官
吏应从中小服役人员中选择,论功赐予职位和俸禄。国家的机器大大加
强了。
在经济上,彼得鼓励工商业发展。不仅国家开办手工工场,而且还
鼓励私人兴办。鉴于缺乏自由劳动力问题,他下令把乞丐编入工场。更
重要的是,1721年他颁布法令,允许工场主买进农奴,甚至整村农奴,
还鼓励地主开设工场,用自己庄园上的农奴进行生产。此外,彼得重视
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允许外国人在俄国开设工厂,高薪招聘外国技术人
员。1697年他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参加大使团出国考察。彼得为
保护本国经济,实行保护关税和重商主义政策,推行“按丁纳税”的人
头税,严格要求国无游民。为此进行了人口调查,为各类农奴规定了纳
税额。同时也规定了盐、酒、烟的高额间接税。所有这一切,都促进了
俄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呢绒、麻布、皮革和铁的生产大大增加。全国已
拥有手工工场240多家。
军事改革是彼得改革的重点。在军事上,他建立新的正规军和近卫
军,实行强制的征兵制,规定25户农民劳动者抽1名壮丁,每年征募新
兵2万人,到1725年建立了20万陆军、2。8万海军。彼得在位时共征兵
53次之多。为培养军事人才,他选派贵族子弟出国留学,在国内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