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适得其反” ,从前相互竞争、互不关心、分散的13个殖民地反而走上 

     了团结斗争的道路。北美各殖民地人民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集会、 

     罢工、罢市,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波士顿港口被封锁,粮食来源断 

    绝,各地人民纷纷起来支援。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氛,使北美13个殖民地 

     的人民联合在一起。当时著名的活动家帕特里克·亨利再次强调了克里 

     斯托弗·加兹登的观点:“我们不可以认为我们还是弗吉尼亚人、宾夕 

    法尼亚人、纽约人和英格兰人,我不是一个弗吉尼亚人,却是一个美国 

     人。”① 

          1774年5月27日,弗吉尼亚议会呼吁各殖民地联合起来,共商反 

    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计,得到了各殖民地的响应。1774年9月5日,各 

    殖民地的代表会议在费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共有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 

    表,只有佐治亚殖民地由于总督百般阻挠而未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在 

    历史上称为“第一届大陆会议”。 

          会议代表绝大多数是地主、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代表。按照他们 



② 东印度公司所经营的茶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引自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下册,新华出版社1985 



年2 月版,第147 页。 

③ 丘吉尔: 《英语国家史略》下册,新华出版社1985 年2 月版,第146 页。 

① 丘吉尔: 《英语国家史略》下册,新华出版社1985 年2 月版,第147 页。 

① 黄绍湘: 《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 年12 月版,第52 页。 


… Page 61…

    在会议期间的政治观点,大体可分为3派。一派是以帕特里克·亨利为 

    代表的民主派;另一派是以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为代表的温和 

    派;还有一派是以约瑟·盖洛韦为代表的保守派。代表们主要围绕着民 

    族独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民主派积极主张殖民地与英国决裂,并 

    要求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帕特里克·亨利在会议上慷慨陈词:“英国的 

    暴政抹去了我们各殖民地的界限,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纽约人 

    和新英格兰人之间的区别已不存在,我现在不是弗吉尼亚人,而是美利 

    坚人”。民主派在大会上占少数,但他们的主张有很大的影响。 

          保守派盖洛韦提出一个 《不列颠与殖民地联合的计划》,其要点是 

    建立一个北美议会,与英国国会共同管理一切北美事务。非经北美议会 

     的同意,英国国会的任何法令均不得在殖民地施行。北美议会有权处理 

     印第安人事务、西部土地的授予以及战争时期的征兵筹款。会议期间, 

    收到了马萨诸塞的 《苏伏克决议案》。《苏伏克决议案》是经波士顿周 

     围各镇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议案,这一方案充分显示了殖民地人民要求 

    独立的强烈愿望。它号召人民起来坚决反对五项不可容忍法令,建立13 

    个殖民地的联合政府,抑制英货,与宗主国断绝一切商业往来,以武力 

    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经过反复辩论,大会以1票多数的表决结果搁置 

     了盖洛韦的计划,对《苏伏克决议案》表示赞同,随即通过了一系列对 

    英报复的措施,包括停止同英国的贸易,抑制英货等。为保证决议的执 

    行,还决定在各地设立检查委员会。 

          会议还通过了致大不列颠和各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宣言》,提出要 

    实行内部自治,取消宗主国对北美殖民地工商业的各种限制,废除对北 

    美殖民地的各项税收法令及高压政策。但是同意由英国管理殖民地的对 

    外贸易。根据这些内容,会议向英国国王发出了请愿书。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莫里森、康马杰等人合著的《美利坚共和国的 

    成长》一书在叙述这一时期的形势时说:“即使到了这个时期,英国国 

    王也还是有可能同殖民地持保守意见的一大批人结成联盟,及时作出让 

    步以避免冲突。因为殖民地上的有产者,是不会甘心情愿地同那些暴民 

    领袖和惹事生非的委员会联合在一起的。”事实确实如此。王党分子塞 

    缪尔·西伯里说:“如果我们必须受奴役,至少也得让一位国王来奴役 

    我们,而不能听命于一群暴发户和不法的委员会委员。”甚至连一些民 

    主派领袖也对和平抱有幻想,波士顿的民主派领袖约瑟夫·沃伦在1775 

    年2月20日时说:“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争端,现在还为时不算太晚。” 

    ① 

          但是,英王乔治三世毫无让步之意。他拒绝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请 

    愿书,表示:“必须用战斗来决定他们是隶属于这个国家还是独立”, 

                                         ① 

     “殖民地不是投降,就是胜利。” 

          在反抗英国殖民地统治的斗争中,人民群众的情绪日益激昂。马萨 

    诸塞的群众在“自由之子”社的宣传鼓动下,首先组织起民兵,准备进 

    行武装斗争。这些民兵被称为“一分钟人”,他们都是宣过誓的,保证 

    在遇有紧急情况的时候,一分钟之内就能集合起来去执行任务。同时, 



① 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合著:《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第1  卷第1 分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年10 月版,第334 页。 


… Page 62…

各地的革命组织都在收集枪枝弹药,准备抗击英军的进攻。 



                            2。独立战争的进程 



      (1)武装冲突的开始到 《独立宣言》的发表 

      1775年4月18日夜,马萨诸塞总督盖奇得知距波士顿27公里的康 

科德藏有民兵的大量武器,遂派800名英军前去搜查,并准备逮捕其领 

导人。这个消息为技工组织的情报队获悉,银匠保罗·勒威尔和工人威 

廉·戴维斯骑马飞奔,报信给当地居民。民兵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集 

合起来。4月19日拂晓,当英军行进到列克星敦村时,遇到了一群神色 

严峻的民兵。经过短暂的僵持后,有人开了枪,于是双方开始对射。由 

于英军人数众多,在交锋中民兵牺牲了8人。英军到达康科德时,又遭 

到了同样的袭击。英军发现武器已经被转移,遂开始撤退。在归途中又 

遭到万余名民兵更猛烈的袭击,英军狼狈逃走。在这次战斗中,英军死 

伤和被俘的近247人,民兵只牺牲几十人。列克星敦的战斗,标志着北 

美13个殖民地人民独立战争的开始。史称“列克星敦的枪声”。 

      列克星敦的枪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志,他们纷纷武装起来,占 

领英军要塞、兵工厂和军火库,并且派兵支援波士顿人民。几天之内, 

就有2万多名民兵汇集到波士顿城郊。在纽约,工人、店员、手工业者 

自动组织起来,占领税关,夺取军火库,用英军的600多支毛瑟枪武装 

自己,组成了民兵团队。佐治亚的“自由之子”社夺得了英国船上的枪 

支和火药,建立一个团的民兵队伍。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和其他殖民地 

也进行军事准备,建立了许多游击队。一支由84人组成的名为“绿山少 

年”的志愿部队由佛蒙特北上,夺取通向加拿大的提康德罗英军炮台, 

控制了哈得逊北段。 

      在急剧发展的形势下,1775年5月10日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大部分第一届大陆会议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新代表中有富兰克林和杰佛 

逊。由于温和派影响还比较大,会议在开始时并未支持群众的武装斗争。 

      然而,战场上的形势则在迅速发展。列克星敦战斗后,英军退到波 

士顿城内。为了夺回波士顿,3000名民兵在1775年6月16日夜占领了 

波士顿北面的制高点班克山,以居高临下之势监视着英军。17日,英军 

为夺回这个制高点,派出2000多名士兵与民兵展开激战。民兵显示了惊 

人的战斗力和英雄气概。尽管他们的武器比较差,而且只有很少的弹药, 

但却奋勇作战,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英国正规军的冲锋。最后,他们因 

弹药不济,不得不退出阵地。此次战斗,美方伤亡500人,而英军虽占 

领了山头,却付出伤亡达1054人的代价。班克山战斗打破了民兵不能与 

英国正规军作战的神话。班克山战斗后,民兵包围了波士顿。 

      在形势压力下,大陆会议勉强地承担了指挥殖民地民兵作战的任 

务。会议决定:发行纸币,从国外购买军火,征募志愿兵,开展反英的 

外交活动。会议还于6月23日任命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将汇集在波 

士顿附近的各地民兵整编为“大陆军”。这样,就其性质来说,第二届 

大陆会议已经发展为国家政权形式的组织。 

      乔治·华盛顿是参加大陆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他出身于种植园主 

家庭,年轻时当过土地测量员。七年战争期间,在英军服役,任弗吉尼 


… Page 63…

亚军团的上校指挥官,有一定的军事经验。七年战争结束后,他从事土 

地投机发了财,变成一个大种植园主。 《魁北克法令》使他损失了几万 

英亩土地的产权。反英运动初起时,他主张抵制英货,主张民族独立, 

反对英国殖民政策,但不主张解放奴隶和广泛的社会改革。 

     7月3日,华盛顿就职后,奉命率大陆军对波士顿英军采取行动, 

夺取了波士顿南面的道尔切斯特高地,设置大炮以控制波士顿全城。1776 

年3月,英军被迫撤出波士顿,退往哈利法克斯港待援。这样,英军在 

北美殖民地最大的一个据点波士顿便转到大陆军手中了。 

     不过,这一行动在大陆会议看来,也还仅仅是迫使英国对殖民地让 

步的手段而已。一旦英国作出让步,放松对殖民地的压迫,它仍愿意放 

下武器与英军握手言欢,言归于好。正因为如此,直到1776年1月,在 

华盛顿坐首席的军官餐厅里,每天晚上都还要为英王的健康干杯。刚刚 

建立的大陆军海军在12月初新的军舰第一次升旗时,使用的还是白底上 

有13条红杠的图形,表示13个殖民地的联合,而左上角仍用英国的“米” 

字旗。 

     1776年,战争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之后,要求独立的声浪才开始在广 

大群众中间传播起来。这里,托马斯·潘恩的鼓动文章起到了巨大的作 

用。 

     托马斯·潘恩(1737—1809年)出身于英国一个手工裁缝家庭,家 

境贫困,屡遭失业。1774年,正当北美革命风暴即将来临的紧要关头, 

托马斯·潘恩以契约奴的身份来到北美,由于他的才能,经富兰克林介 

绍,担任费城杂志的编辑。最初,他也和殖民地大多数居民一样,希望 

和平解决与英国的争端。他事后写道:“我没有想到发生战争的可能, 

也没有想到美国的独立。”但是不久他就认识到:北美人民要想永远摆 

脱压迫,实现自由,就必须通过战争形式脱离英国的统治。1776年1月, 

他发表了《常识》一书,大胆地公开地提出了独立的要求。《常识》在 

一开始就毫不留情地抨击了英国的世袭君主制,接着便力陈北美人民脱 

离英国统治的必要性。指出:如果殖民地一方面效忠英王,一方面要为 

自己的权利而斗争,是办不到的,这是“常识”;英国已经是我们公开 

的敌人,那种认为“向它求和是我们的本分”的想法“实在太滑稽”了。 

 “美洲人民被暴虐统治者惨杀的已经这么多,他们殷红的鲜血洒在大自 

然里,发出呜咽的情调,仿佛在控诉着:现在该是采取脱离运动的时候 

了”。当前的行动不仅涉及一城一省或一国,而是涉及整个大陆;它不 

仅影响一个时代,而且也影响子孙万代。现在“辩论的时期已经结束了, 

应该用武器这个最后手段来解决争端。”他特别批判了依赖英国的思想, 

痛切地阐明英国统治对于北美人民的害处。书中写道:英国过去之保护 

北美殖民地,完全从本身的利益着想,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