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政治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繁重的赋税,无止尽的徭役和兵役, 

  使人民的痛苦达到了极点,他们迫切希望结束混战状态,实现和平。混乱的 

  根源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大国欺侮小国,强凌弱,众暴寡,战 

  乱不休。要消除封建割据,只有实现统一。 

        当时不但政治上需要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统一的要求。战国 

  时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较快,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为统一局 

  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可是,经济发展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严重 

  的矛盾。诸侯割据,各国之间壁垒森严,关界阻隔,交通受到重重阻隔;各 

  国货币不同,度量衡各异,商品交换极为不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战国时 

  代各国兴修水利大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旱时抢水,涝时放水。黄河 

  中游的两个小国东周和西周本是一家,后来分为两国,西周在上游,东周在 

                                             ① 

  下游,“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这些问题显 

  然是无法解决的。 

       这些情况表明,实现全国的大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时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用和平方式无法实现统一,统一只能用武力征服来实 

  现。 

       战国七雄都在追求统一,各国进行的兼并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历史 

  要求的反映。关东六国与秦国相比,由于改革不彻底,贵族掌权,内争不断, 

  阶级矛盾尖锐,国力虚弱,没有力量来完成统一大业。秦自商鞅变法以来, 

  建立起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官吏奉公守法,“不比周,不朋党” 

  ②,工作效率高,社会较稳定,民众纯朴服从。在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 

  陌,实行土地私有,奖励耕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 



① 《孟子·离娄上》。 

② 《战国策·赵策三》。 

① 《战国策·东周》。 

② 《荀子·强国》。 


… Page 52…

  大,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在军事方面,严格训练士卒,实行军功爵制,民 

  众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追求立功受赏,军队战斗力明显强于关东六国,“齐 

                                                                       ③ 

  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自秦孝公 

   (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以下6代100多年的不断战争,消灭了六国 

  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 

  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占有当时中国约十分之三的人口和约十分 

  之六的财富。可见,到秦庄襄王 (公元前249—前247年)统治时期,秦国 

  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条件。 

       公元前246年,庄襄王13岁的儿子嬴政继位,吕不韦以“仲父”的身 

  份辅政,执掌大权。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消灭了吕不韦和嫪毐(lào 

  ǎi)集团,把政权严格控制在自己手中,封建中央集权在秦国达到前所未有 

  的程度。秦王政重新部署了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采用尉缭和李斯的计 

  谋,不惜代价收买六国权臣,刺杀坚持抗秦的人士,以破坏六国的团结,瓦 

  解他们的抵抗。然后派遣大军乘虚而入,各个击破。经过将近 10年的周密 

  准备,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发动了统一中国的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230年,秦内史腾率兵攻韩,俘虏韩王安,以韩地为颖川郡(治 

  今河南禹县),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等率兵攻赵。赵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 

  年之久。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宠臣郭开,郭开向赵王诬告李牧和司马尚图 

  谋叛乱,赵王迁杀死李牧、司马尚。秦军乘机大举进攻,赵军上下相疑,军 

  心涣散,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公元前228年十月,秦军进入邯郸,赵亡。赵 

  公子嘉逃往代郡 (今河北蔚县),自立为代王,苟延至公元前222年。 

       秦灭赵以后,兵临易水。公元前227年,王翦、辛剧在易水以西击败燕 

  军主力,燕国面临灭亡的威胁。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大怒, 

  增兵向燕大举进攻。公元前226年,王翦攻克燕都蓟 (今北京大兴西南), 

  燕王喜逃往辽东,被迫杀太子丹求和。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 

  俘虏燕王喜,燕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包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王贲掘开河汤 

   (汳水的一条支渠)水淹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请降,魏亡。 

       秦破三晋以后,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少年壮勇,率20万大军于公 

  元前224年攻入楚境。李信轻敌冒进,为楚将项燕所败。秦王政改用王翦为 

  帅,倾全国之兵力,出动60万大军伐楚。王翦改变作战方针,养精蓄锐, 

  以逸代劳,乘楚军粮草不足东撤之机,一鼓作气消灭楚军主力,乘胜攻入楚 

  都寿春 (今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公元前222年,王翦大军渡过长 

  江,平定楚国江南地,降服了越君。至此,楚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灭亡燕、代的秦将王贲南下攻齐。齐王建昏庸腐朽,信 



③ 《荀子·攻兵》。 


… Page 53…

  用佞臣,不修战备,不助五国攻秦。秦军一到,齐国立即土崩瓦解。秦军仅 

  数日就攻入了齐都临淄,齐王建被俘,齐亡。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历时十年,秦次第诛灭关东六国,完 

  成了统一大业,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 



       秦以咸阳为都城,幅员辽阔,东到大海,西至甘青高原,南达岭南,北 

  抵河套、阴山、辽东。为了统治这个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帝国,秦王政创建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以秦国原有的制度为基础,又吸 

  收了关东六国制度中的一部分内容,经过整理、改进,使之系统化、完善化, 

  然后推行全国。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 

         (1)改王为皇帝 

        “王”在殷、周、春秋和战国前期,是天子的称号,表示天下归心之意。 

  嬴政在灭六国之前,称为“秦王”。战国中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力日益衰弱, 

  各国诸侯相继称王,争夺天下。统一战争结束以后,秦王政认为“王”的称 

  号已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于是令大臣们议帝号,他说:“六王咸伏其 

                                                                  ① 

  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诸大臣博士商议结 

                                                                ② 

  果认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 

  皇”作为头衔。可是,秦王政仍不满意,他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 

  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创造出“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新头衔。从此,皇 

  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为了表示皇帝与众人不同,还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如皇帝的命令称“制”和“诏”,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凡文书中遇 

  到“皇帝”、“始皇帝”、“制曰可”等字样时,要另行抬头,顶格书写。 

  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臣民对皇帝称“陛下”,史官记事称皇帝为“上” 

  等等。 

       他还废除了传统的“谥法”(即对去世的君王赠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 

  号),不准后代臣子借“谥法”褒贬皇帝。秦王政自称“始皇帝”,子、孙 

  继位,为“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就是嬴政被称为“秦始 

  皇”的由来。 

                                                                       ③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凡行政、司 



①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③ 《史记·秦始皇本纪》。 


… Page 54…

法、立法、任免官吏、军事、征收赋税、重大工程营建,无不取决于皇帝。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要按照皇帝的意志办事。有关国家的大小问题,大臣 

们可以发表议论和提出不同方案,但一律须由皇帝决断才能付诸实行。 

     皇帝行使权力的方式,一般是在朝则听理朝政,批阅奏章;外出巡幸则 

监察官吏,察看民情。秦王朝规定所有上报给皇帝的重要公文,必须经皇帝 

亲自审批。皇帝的决断与批示写成诏书,下达给有关主管官员作为处理问题 

的依据。听朝有朝议制度和朝会制度两种形式。朝议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时的 

氏族会议发展而来的。秦始皇虽然以极权专制著称,但朝议制度并未废弃。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王更号为皇帝,以及实行分封制度还是 

郡县制度,有关封禅和“焚书”等重大问题上,秦始皇都交给群臣讨论,争 

议很激烈,最后由皇帝裁断。这种朝议制度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制约作用的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朝会制度是指皇帝临朝听政与朝会 

日期的制度。 

     皇帝行使权力的凭证是玺、符、节。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的大印,才能 

称为“玺”。相传秦始皇以和氏璧制成御玺,方四寸,交五龙,上有李斯所 

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小秦篆。符为兵符,多用于调兵遣将。符多 

作伏虎状,分为两半,右半存于国君,左半发给将军。秦始皇规定,调动士 

卒50人以上,必须持有皇帝的虎符为凭。否则,就是违法。节也是一种信 

征,使臣执以示信。 

      (2)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总领朝廷集议和上奏,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秦朝 

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名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实际只有 

带兵权,没有调兵权,发兵权完全操在皇帝手中。秦统一后,太尉一职没有 

授给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这样便于皇帝亲自控制军队,权力更加集 

中。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皇帝多任命自己的亲信担 

任这一职务,用来牵制丞相,防备丞相专权。 

     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实际上不止九卿),分掌具体政务。奉常, 

掌宗庙祭祀;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保卫;太仆,管理御 

用车马;廷尉,掌刑罚,是全国最高的司法官;典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和 

外交;宗正,管理皇族、宗室名籍;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少府,掌全国 

山海池泽的税收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需要;将作少府,掌宫廷修 

建;中尉,负责京师治安,等等。三公和九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属官和办事 

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最后由皇帝裁决。与后期封建官僚 

制度比较,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具有鲜明的家、国合一化的特点,就是皇室私 

务与国家公务官职合一。如掌管皇室车马的太仆、掌管宗室亲属事务的宗 

正、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等,这些掌管皇帝私人事务的官职统统并入国家的 

官僚机构。 


… Page 55…

         (3)郡县制 

       在强化中央集权机构之后,实行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来管理辽阔的国 

  土,直接关系到能否维护国家统一、贯彻中央集权。秦始皇没有贸然作出决 

  定,将此事交给大臣们讨论。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一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