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年的条约在促进英国对华出口贸易方面,没有发生丝毫影响。”表4—2为 

  当时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 

        表4—2                                                           单位:镑 

                 年代                    自华输英值                 自英输华值 



              1833—1835                  3779385                    850159 



              1837—1839                  4273858                    911560 



              1842—1846                  5323388                    1783888 



               1854—1858                  9157001                    1964242 



         (资料来源:《经济研究》1955年第2期第118页。) 

        表4—3为英国输华货物价值统计。 

                                  英国输华货物价值统计 

        表4—3                                                         单位:英镑 

              年代       输华货物总值           输华棉纱值          输华棉布值 



              1840          524198                 88748               238389 



              1842          969381                245965               470349 



              1844          2305617               117853              1457794 



              1846          1791439               221856              1024662 



              1848          1445959                  ?                  ? 



              1850          1574145                       1020915 



              1852          2503599                       1905321 



              1854          1000716                       640820 



              1856          2216123                       1544235 



         (资料来源:《经济研究》1955年第2期第118页。) 

        从以上两表资料数据可以看出, 《中英江宁条约》签订后,英国对华贸 

  易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中国对英国的出口贸易增长得更快。1842—1846年, 

  英国对华贸易逆差3539500镑,1854—1858年扩大到7192759镑。其原因是 

  英国人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中国市场的特点是:自从它根据1842年的 

  条约开放以来,中国的茶叶和丝向大不列颠的出口额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 

                                                         ① 

  品对中国的进口额,整个说来却没有变化。”那些宣传推销棉织睡帽的人, 

  却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的许多世纪以前,这三万万居民的 

                                           ② 

  祖先从来就决不希罕这种东西。” “在1843、1844、1845年北方各商埠刚 

  开放时,英国人兴奋若狂,舍菲尔德的一家有名商行向中国输出了大批刀叉, 

  并声明它准备把刀叉供给全中国。但是中国人不懂得刀叉的用途,而是用筷 

  子扒饭,他们对这些器物连看也不看,……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输出 



①  1852 年密切尔报告书。转引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第121 页。 

② 马克思:《对华贸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 卷,第602 页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 

① 马克思:《英中条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 卷,第602 页,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② 《经济研究》1955 年第2 期,第121 页。 


… Page 67…

                                                                                    ③ 

  了大批钢琴,但是中国人仍然热爱自己的锣鼓,不能接受这种美意。”美国 

  对中国的贸易情况也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类似,在签订1844年条约以后的一 

  个时期中,美国每年平均得到约200万英镑的中国产品,而输往中国的美国 

  商品则只有90万英镑左右。《中英江宁条约》签订以后,通商口岸是增加了, 

  由一个口岸增加到五个口岸;市场相应扩大了,贸易逐步由广州移到上海, 

  但是英国对华贸易的逆差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也扩大了,这的确是一种“奇 

  怪的现象”。1852年英国驻广州的代办密切尔曾这样说道:“经过和这么一 

  个大国家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 

  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 

  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 

  自己,不在西印度之上,只比欧洲大陆上某些小王国如比利时、葡萄牙或那 

                                                               ① 

  不勒斯稍微多一点点,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奇怪的结局”为什么 

  会产生?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英国人对中国封建社会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认识不足。马克思指出:“除了鸦片贸易之外,对华进 

  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障碍,乃是那个依靠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②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又说:“因农业和加工制造业直接结合而起的巨大的 

                                                                              ③ 

  节约和时间的节约,在这里对大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 中国小农 

  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习惯和封闭式 

  的经济单元,它对市场的需求很小,购买力也有限,它是造成英国以及一切 

  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首先是棉纺织品以极其顽强的抵制、使它们的机器制 

  造产品在这里难以施展其威力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中国自身资本主义发展 

  缓慢的根本原因。 

        1856年10月至1860年11月,以英、法为首,美、俄背后支持的对中 

  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动用武力谋求更多的政治、经济 

  特权,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在一起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附庸国的战争。 

  加上这一时期英国和法国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资本主义比较强大。中国 

  清政府于1858年被迫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 《天津条约》,1860年 

  又与英、法、俄分别订立了《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订立后, 

  重新修改了税率(见表4—4,1858年中英重修进口税则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 

  物的税率水准)。 

           1858年中英重修进口税则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水准 

       表4—4 



③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1,第493 页。 

①  1852 年3 月密切尔报告书。《经济研究》1955 年第2 期,第124 页。 

② 马克思:《对华贸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 卷,第601 页,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3 卷,第373 页,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 


… Page 68…

        货物      单位      1843        1858       1858年税率较1843 

                          年税率       年税率      年税率减少百分数 

        棉花       担       6。54        5。72             12。54 

       斜纹布      匹       7。89        5。05             35。99 

    斜纹布 (美)  匹      4。63         4。63              — 

       印花布      匹      14。25        4。98             65。05 

       袈裟布      匹      10。68        4。98             53。37 

        棉纱       担       6。94        4。86             29。97 

        羽缎       丈       9。46        6。31             33。30 



        (资料来源: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59页,表2) 

       从1858年重修进口税的内容看,中国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比1843年的 

  税率又降低了13%到65%。1858年重修税率不仅比1843年税率大为下降, 

  而且许多货物的税率还没有达到5%的税率,此外“漂白市布只有百分之二 

  点六,印度棉纱和日本棉纱,只有百分之二点八,印度标布只有百分之四等”。 

  ①如此低的税率,为英国等国的“廉价商品”创造了打开中国大门更为有利的 

  条件。此外,《中英天津条约》对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进行贸易也作了具体 

  的规定:“英商已在内地买货,欲运赴口下载,或在口有洋货欲进售内地, 

  倘愿一次纳税,免各子口征收纷繁,则准照行此一次之课。其内地货,则在 

  路上首经之子口输交,洋货则在海口完纳,给票为他子口毫不另征之据。所 

  征若干,综算货价为率,每百两征银二两五钱。”这即是说,外国货物销往 

  中国内地或外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须一次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 

   “遍运天下”,而不必象中国商人运送商品“逢关抽税,遇卡抽厘”了。这 

  对于当时仍处于封建统治的中国来说,外商和中国商人的竞争是极不平等 

  的。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实现在中国市场有利可图,还必须控制中国的行政 

  权。《中英(中美、中法)通商章程》第10条中,有“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 

   (美、法)人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等事”的规定。由于英国势力当时 

  比较大,英国人李泰国(H、N、Lay)于1859年被委任为“中国总税务司”。 

  1863年至1907年期间英人赫德继任总税务司,在各处设关30多个。1861 

  年上海总税务司制定的《沿海贸易法》明文规定:外商在一口纳税后,即可 

  进行沿海贸易、自由出入。《中英天津条约》第十款规定:“长江一带各口, 

  英商船只俱可通商。……自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 

  进货物通商之区。” 《中英天津条约》第九款规定:准英人“前往内地各处 

  游历、通商。” 

        《天津条约》还要求中国开放更多的商埠和为外国划设租界。自1842 

  年《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894年期间,中国被迫对 

  外国开放的商埠有:北海、广州、拱北 (澳门)、潮州(汕头)、琼州(海 

  南岛海口)、厦门、台湾(台南)、淡水(台北)、福州、温州、宁波、上 

  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宜昌、 

  重庆、龙州、蒙自、亚东、伊犁、塔尔巴哈台(塔城)、喀什噶尔(疏勒县)、 



① 《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第73 页,人民出版社1976 年版。 


… Page 69…

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古城、肃州 (嘉峪关)、乌里雅苏台(哲布哈兰 

图)、库伦(乌兰巴托)等。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划租界,到20世纪 

初,英、美、法、德、日、俄、意、比、奥等9国先后在上海、广州、厦门、 

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和 

鼓浪屿等15个地方共划设37处租界。租界最初是外国居住和经商之用,后 

来,外国人在租界非法开设银行、工厂、商店、船坞等并设立武装和行政机 

构,租界成为殖民地。 

     以“利益均沾”为由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自《中英江宁条约》后已为各资 

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