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最强硬的言辞一再强调,1959年西藏叛乱与印度人有着同
谋的关系。
文章在将“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强盗逻辑”与日本在30年代对中国实行的政策作了比较之后,在将孟加拉国与日本
的“满洲国”傀儡政府作了比较之后指出:“印度反动派之所以这样猖狂,是因为它得到了社会帝国主义(指苏联)的
支持。”
1971年12月9日,《真理报》在回敬中国对苏联的攻击时指出,中国是印巴战争的煽动者。《真理报》宣称,
一方面,毛泽东主义分子千方百计地缓慢迂回地进入东巴基斯坦,在他们的代理人的帮助下,他们在东巴基斯坦“实行
人民战争”。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宣布支持巴基斯坦的军人政府。他们企图将巴基斯坦军人政权变成他们在亚洲推行大
国沙文主义的工具。他们的做法与巴基斯坦人民的真正的民族利益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在国际舞台上,在他们演出的肮
脏的把戏中,中国人只不过是把巴基斯坦当作玩偶而已……
1971年12月4日至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印度——巴基斯坦问题展开辩论。中国代表黄华呼吁安理会“谴责
印度政府的侵略行为”。在对呼吁印度与巴基斯坦双方实行停火、双方军事人员立即撤回到自己本国边界一侧的提案进
行表决时,苏联代表雅科夫。马立克投了反对票。他声明,应该把印度同巴基斯坦一样同等对待,不应该因东巴基斯坦
的危机而指责印度。是由于巴基斯坦的做法而导致了印度、巴基斯坦战争的爆发。
1971年12月5日至6日,联合国安理会试图通过一项提案,但没有成功。因为苏联不准备承认这一没有涉及
到东巴基斯坦政治局势的提案。同时,美国和中国也同样不会赞成这一提案。在安理会进行辩论时,中国代表和苏联代
表交替地进行激烈的辩论。例如,黄华在12月6日宣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到处实行侵略、颠覆和扩张政策。”马
立克对此进行了反驳:“中国代表用漏洞百出的、病态般的诽谤反对苏联,渴望着充当帝国主义大院里的小丑角色”。
1971年12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最后作出决定,将辩论的问题提交给第二天召开的联合国大会讨论。一些国
家(在这些国家中,只有意大利直接与另一个超级大国结盟)提出了一个议案,呼吁印度、巴基斯坦应立即停火,将本
国的军队撤到双方边界一侧。马立克又一次否决了这一提案。他提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武装部队只不过是实现停火
而已,而实际上,巴基斯坦当局会继续采取报复和恐怖行动。”巴基斯坦政府必须“停止流血事件,立即无条件地承认
东巴基斯坦人民的意愿。”中国代表乔冠华声明,“印度政府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者”,“苏联政府是印度侵略者的后台
老板。”他呼吁,“联合国必须强烈地谴责印度侵略巴基斯坦的行为,彻底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印度侵略者的厚颜
无耻的支持。”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这一提案。苏联和它的盟国(罗马尼亚除外)投了反对票。
1971年12月12日至13日,安理会再次召开理事会。美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议案。
该提案实际上与12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提案完全相同。
雅科夫。马立克反对这个提案。他一再声明,这个提案忽视了印度、巴基斯坦爆发战争的根本原因。在辩论过程中,
马立克提出安理会应让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的代表阿布。赛义德。乔杜里法官到会发言。马立克是在12月4日的
安理会上第一次提出这个议案的,但是,当时安理会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磋商。在同一场合,黄华反对马立克
的提案(黄华在12月4日提出,让孟加拉国代表到会发言,无异于干涉巴基斯坦的内政)。结果,乔杜里法官没能在
安理会发言。
1971年12月16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猛烈抨击印度和苏联的政策。声明在谴责东巴基斯坦的印度军队的
“最凶残的暴行”之后强调指出,印度“不仅要吞并东巴基斯坦,而且还要消灭整个巴基斯坦。”声明指出,苏联对印
度实行政策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控制,进而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霸整个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同时,又扶
植印度成为南亚次大陆的次超级大国,作为苏联侵略亚洲的助手和伙伴。”
1971年12月17日,周恩来对印度和苏联也进行了类似的抨击,谴责印度对东巴基斯坦人民实行大屠杀。1
2月22日,《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反驳文章,宣称中国已强烈要求美国派战舰进入印度洋,并且指责周恩来是中国
实行反苏政策的主要煽动者。
东巴基斯坦实行停火以后,安理会于1971年12月22日再次举行会议。会上,有的代表提出了一个和解的议
案。提案呼吁严格遵守停火协定,印巴双方的武装部队应尽快撤到各自国土上去。安理会以13票对零票通过了这个提
案。苏联代表对这一提案表示弃权。中国代表投了赞成票,但又表示对该提案不甚满意。
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国流亡政府在达卡宣告成立(3月26日)孟加拉国。1972年1月24日,
苏联承认了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并立即给孟加拉国提供经济援助。中国直到1975年8月31日才予以承认。
与日本的关系(1972年~1983年)
中国和苏联对获得日本这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日益强大的邻邦都很感兴趣。为了抗衡苏联在太平洋不断增长的势力,
中国很想得到日本的支持;同时,苏联也需要防止中国和日本结成反苏联盟。由于边界争端,特别是苏联和日本的边界
争端,使情况复杂化了。就日本方面来说,日本试图在与中国、苏联打交道时,在两者中间保持平衡。
苏联与日本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结束时,苏联所占领的距离日本东北部海岸较远的几个
岛屿。这些有争议的岛屿包括: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岛。日本人认为,这些岛屿是日本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岛屿位于库页群岛的最南端,无论是从战略上考虑还是作为捕捞中心,都是十分重要的。
尽管苏日两国在1956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由于双方对这些岛屿争论不休,从而使之成了双方缔结和平条
约的障碍。
由于日本人声称北方诸岛为有争议的岛屿,为此苏联和日本断断续续举行了多次讨论“北方领土”问题的部长级会
议。尽管会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地区的自然资源,日苏两国在1974年6月
至1975年7月签订了一系列协定。
自从1972年9月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以来,日本一直与中国商谈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问题。据报道,1
975年2月初,苏联驻日本大使奥莱格。特罗亚诺夫斯基提出,如果日本与中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应对苏
日关系所“引起令人遗憾的反应”承担责任。据说,他反复强调,苏联早就建议日本推迟同中国签订和平条约,而与苏
联签订“友好亲善条约”。这个建议是1975年1月中旬,日本外务大臣宫泽喜一访问莫斯科会见葛罗米柯时,由葛
罗米柯提出来的。
1975年2月中旬,勃列日涅夫在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出了这一建议。但是,日本以签订友
好亲善条约将会在实际上中止日本要求归还有争议的岛屿条约为理由,拒绝接受这一建议。
日本政府坚持公开宣布与中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目标。为此,1975年6月18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警告
日本不要“毫无限制地被拖进中国政策的轨道。”声明指出,从日本和苏联的共同利益考虑,日本和苏联都应挫败所有
第三国试图阻止苏联和日本改善关系的企图。
1975年6月19日,日本外务省对苏联的声明作了答复,提出与中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并不是“直接反对第三
国”。同一天,田中角荣首相也发表声明,指出:“当我们在北京举行谈判时,按照我们的观点,我们没有保持特殊关
系的国家,例如苏联。关于反霸条款(与中国签订任何条约均有此款),只不过是普遍能接受的和平原则的一个词汇而
已。”
据报道,1975年9月中旬,葛罗米柯严重警告宫泽喜一,反对日本与中国签订包含有“反对霸权主义”条款的
条约。日本外务大臣表示,要在条约中保留这样的条款。然而他又说,中国政府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必须有这个条款。
在以后进行的两年多的中日谈判中,“反霸条款”一直是谈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中国大陆和台
湾都对琉球群岛的一部分有领土要求。另一个问题是日本和南朝鲜互相交换了共同开发日本、南朝鲜之间的大陆架的文
件。
而这两个问题成了中国和日本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障碍。
1978年4月12日,中国捕鱼船队在琉球群岛水域进行捕鱼作业。后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北京
的官员也强调,这起事件是“偶然发生的”。同时表示中国将避免在那些岛屿与日本再次发生冲突。1978年8月中
旬有人提出,中国实际上已经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控制权。
对于日本、南朝鲜共同开发日本、南朝鲜大陆架的协定。
1978年5月10日,中国政府重申,1977年6月22日,日本和南朝鲜交换了共同开发日本、南朝鲜大陆
架的文件。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强烈的抗议。日本和南朝鲜共同开发日本、南朝鲜大陆架的问题,成了中日有争议的问
题。但是,这并不妨碍在以后两个月内,中国和日本缔结和平友好条约。
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的第二条规
定:“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
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第四条规定:“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中国反对条约中“反霸条款”
所包含的意思是直接指任何特定的第三国的那些说明词句。
苏联对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反应强烈。1978年8月13日,塔斯社发表评论指出:日本对北京“强加于日本
的单方面的苛刻条件”已作出让步。日本正冒险卷入中国霸权主义政策的旋涡之中。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前,苏
联曾警告日本,日本同中国签订这样的条约,要考虑由此而引起的苏日关系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后,中日关系在1978年至1980年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结果,1978年2月1
6日,两国签订了8年贸易协定。同时,又签订了许多经济合作协定。
这些协定包括发展中国工业规划以及在中国海域开采石油等等。中国用石油和煤炭偿还日本的设备款项和贷款。
中日在加强经济联系的同时,两国之间部长级领导人的接触也在增多。而象部长级领导人这样高水平?的接触是空
前的。在中日领导人互访期间,他们除了商谈双边经济关系以外,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他们特别
谈到苏联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增长问题;苏联在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的问题以及印度支那局势的发展问题等等。
尽管两国对太平洋和阿富汗事态的发展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1978年12月以后,日本并没有谴责越南侵略柬埔
寨。而与此同时,当1979年3月中国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时,日本对此却提出了抗议。
1978年至1979年期间,苏联和日本就签订和平条约和解决“北方领土”争端的问题,举行了多次谈判,但
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日本政府声称,苏联正在不断加强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能力,正在增大与日本有争议的岛屿上的军
事力量。
苏联对日本人的发牢骚式的舆论表示不满。1980年9月2日,苏联新闻机构Novosti提出:最近“日本
在民族主义和反苏主义的基础上,与美国和中国的霸权主义者结成了危险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