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往的人看了背后就认为是留杯亭。据说千手千眼观音像是由杨惠之首创
的。曾著有《塑诀》1卷,惜已失传。
除宗教雕塑外,最具时代风格的,是帝王陵墓前那些气势雄浑华丽的大
型纪念性群雕。今陕西西安附近分布着18座唐朝皇陵,多数依山构筑,增加
了陵墓的神秘感和威严感。在这些陵前至今仍保存有大型石刻群。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规模巨大,前有献殿,后有寝宫。其
北阙外原立有外族君长14人之像,均已毁坏。只有“昭陵六骏”石刻浮雕保
存下来。六骏是太宗乘骑过的6匹战马;飒露紫、拳毛、騧、白蹄马、特勒
骠、青骓和什伐赤。由阎立本画图起样,良匠用6块石板刻成高浮雕,每块
高约2。5米,宽3米,厚0。33米。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
雕工精细,形体准确,风姿英武。其中只有“飒露紫”一体上有人物浮雕,
表现的是唐将丘行恭为其拔箭的情景,飒露紫中箭不惊的神态刻划得十分成
功。昭陵六骏形象地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服群雄的6年战争中的功业。
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开始,陵前神道石刻有了完整的设
计,并形成制度。以乾陵为例,这组石刻分别为华表一对,翼马一对,朱雀
一对,石马五对,马伕三对,石人十对,外族酋长像六十,朱雀门前石狮一
对,石人一对,玄武门有石狮一对,石马一对,青龙门,白虎门各有石狮一
对。其中外族酋长像只在少数陵前置有。在这些雕刻品中,以石兽的艺术价
值最高,顺陵石狮雄伟庄严,它蹲踞在高台之上,张口仰胸,显得凶猛矫健;
… Page 84…
乾陵的有翼天马,两肩上生出云彩般的羽翼,显示了马的骄健和非凡的性质。
不论乾陵或顺陵的石刻,在造型上都显得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
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是雕塑史上重要的纪念性雕塑
作品。
6。工艺美术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使隋唐经济得到发展,手工业也不断取得新的成
就,工艺美术门类品种齐全,工艺技巧高超,呈现出华丽,精巧的艺术风格。
唐代工艺美术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这是一种低温多彩的铅
釉陶器,一般由黄、绿、白三种色釉组成。所谓三彩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
种釉彩,常常是在一件器物上,黄、绿、蓝、赭、白等基本釉色交错使用,
具有淋漓变幻的色彩效果。唐三彩可分为两大类,俑和器物。俑类可分为人
物和动物两种。人物有文官武士、男女侍从、牵马牵驼胡人、杂技、乐舞人
像等。人物刻画千姿百态,各具性格特征,其中,女侍的形象最为传神,体
态丰满,高髻长裙,有如周昉创造的形象再现;镇墓武士全副甲胄,体态雄
健,足踏小鬼,威风凛凛。动物形象有马、骆驼、驴、羊、狗和介于人兽之
间的镇墓兽,其中,以马和骆驼最为出色。五彩马的形象十分丰富,或引颈
嘶鸣,或缓辔徐行,或昂首仁立,体态劲健,神骏异常,再加上马具华丽,
釉色晶莹,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骆驼是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
三彩骆驼体态高大,神情坚毅。背上不但驮有各种物品,有的还驮载着成组
的乐队和正在翩翩起舞的舞蹈家,充满浓郁的西部风情。器物有尊、壶、瓶、
罐、碗、盘、房屋、仓库、假山、车、柜等模型。唐三彩在当时就已驰名中
外,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两河流域的伊朗、伊拉
克、埃及、叙利亚以及前苏联、意大利等国家都曾发现唐三彩,亚洲的日本
和朝鲜则更多。
除三彩陶瓷外,青瓷和白瓷最富特色。青瓷是南北朝以来一直流行的瓷
器。唐代时越窑青瓷最受重视,越瓷胎质细腻,轻薄坚硬,胎体结构致密,
叩之具金属般铿锵之声。釉色青翠莹润,沉着含蓄,有“捩翠融青”、“古
镜破苔”和“嫩荷涵露”之誉。而北朝末期兴起的白瓷,经隋至唐渐趋成熟,
且形成压倒青瓷之势。烧制白瓷的窑口主要有河北临安邢窑。邢窑白瓷,胎
体坚硬细薄,釉色洁白匀净而微闪青灰或淡黄,有“类银似雪”之誉。器形
素光大方,不施纹饰。邢越两窑所产瓷器,产地一北一南,有“南青北白”
之说,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
唐代丝织工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提高,出现各种绫、绵、缂丝、
印染等工艺制做。丝织纹样有对禽、鸟兽、花卉、狩猎、骑射等,配色敷彩,
典雅明丽。处于丝绸之路上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唐代织锦,有胡
王锦,联珠小花锦,棋局锦,彩条锦,联珠对禽锦等,色彩斑烂,纹饰大方,
别具一格。其中的联珠对禽纹饰原出波斯萨珊朝,传入后广为社会喜爱,其
后,由宫廷丝织纹样设计家窦师伦加以改善,创造出瑞锦宫绫,新颖别致,
章彩奇丽,富有生气。因窦师伦曾被封为陵阳公,故其纹样又有“陵阳公样”
之称。
唐代金属工艺很发达,金银器品类繁多,如碗、盆、杯、盘、壶等,广
泛用于宫廷和勋贵的生活中。其花纹造型、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 Page 85…
初期器物纹饰以忍冬纹、折枝花鸟纹为主体。也有以各种动物纹为纹饰者,
还有一些器物从器形到装饰 (如联珠纹,对兽纹)都带有浓厚的波斯萨珊风
格。后期纹饰风格大变,面目一新,团花、缠枝花、花鸟图案成为最盛行的
纹饰,波斯萨珊朝金银器纹饰已与中国传统的花鸟纹饰珠联璧合,融为一体
了。此时铜器中最具特色和水平的,要属铜镜。隋唐铜镜以其争芳斗艳的题
材,纹饰和造型的明快著称于世,四神、瑞兽、海马、葡萄以及花卉是唐镜
纹饰的基本主题,构图繁复、瑰丽。由于合金中锡的成分增多,因此镜面光
亮平滑,色泽净白如银,可见唐代铜镜高超的工艺水平。
7。书法艺术
隋唐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名家辈出,著名的有初唐四家欧阳
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草书大家孙过庭、张旭、怀素,楷书巨匠颜真
卿、柳公权等。
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其书法习王羲之父子,法度严谨,险劲瘦硬。正书为唐初之冠,闻名海内外。
流传作品,碑刻有《九成宫礼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虔
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墨迹有 《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等,为
历代书家所珍贵。
虞世南(公元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其书受业于隋
代智永,外柔内刚,笔力坚实,不露锋芒,字形端庄秀美。正书碑刻有 《孔
子庙堂碑》。
褚遂良 (公元596年—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工楷隶。
师承较宽,近学欧、虔,远学钟、王,融各家之长而成一体。字清劲秀颖又
内含筋骨。作品有《雁塔圣教序碑》、《房玄龄碑》、《孟法师碑》、《伊
阙佛龛碑》等。
薛稷(公元649—713年),河东人,为魏征的外孙。书学褚遂良,笔迹
瘦润,结构疏朗。流传有 《信行禅师碑》。
孙过庭 (公元646年—691年),名虔礼,吴郡富阳 (今浙江富阳县)
人。擅长楷、行、草3种书体,以草书为优。师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
劲,被认为是二王草书典型传派。传世墨迹有《书谱》。
张旭,字伯高,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武后、
玄宗时代。张旭才情放达,嗜酒,每大醉,则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其书法
变化无穷,若有神助,世称狂草,有草圣之称。他又能写极端正严谨的楷书,
其《郎官石柱记序》被认为唐人正书无出其右。唐玄宗时,以李白的诗、裴
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号为三绝。张旭的草书,打破方块字的束缚,突破王
字平稳的格局,粗细大小相间,长方扁圆互见,自由奔放,充分表达了书者
的主观情趣。草书作品有《古诗四帖》及《肚痛帖》等。
怀素 (公元737年—799年),俗姓钱,字藏真,长沙人。自幼出家为
僧,经禅之暇,颇好书法。怀素亦好饮酒,以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
器具,无不书之,其字如惊蛇走虺、张雨狂风,线条飞动自然,而法度完备。
有《自叙》、《食鱼》等墨迹传世。时人将他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颜真卿 (公元709年—785年),字清臣,今西安人。自幼勤奋好学,
书法受家庭影响,同时得张旭指导,并向历代书家汲取营养,经融合贯通,
… Page 86…
创造了出类拔萃、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成为代表
有唐一代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多用中锋,结体丰茂,庄重奇伟,具有气势
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他遗留的碑刻最多,有《多宝塔碑》、《宋广平碑》、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碑》等。其草稿《与郭仆射书》
和《祭侄季明文》顿挫郁屈,纵横磅礴,成为书法中的楷模。
中国楷书发展到唐代可以说达到了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
稍晚的书法家柳公权亦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后世并称颜柳。柳公权(公元778
年—865年),字诚悬,京北华原 (今陕西耀县)人,终生以书法为伍。在
晚唐书家中名声最大。师颜体,变颜体的方正圆厚为清劲瘦硬。字形作中心
攒聚四边伸张之势,行笔刚劲,轻折方硬,个人风格十分突出,时有“颜筋
柳骨”之誉传世碑刻有 《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等。
8。音乐、舞蹈
隋朝的音乐机构有“太乐署”(雅乐)、“清商署(俗乐)和“鼓吹署”
(礼仪音乐)。宫廷燕乐置九部乐:清乐伎、西凉伎、龟兹伎、天竺伎、康
国伎、疏勒伎、安国伎、高丽伎、文康伎。从这些项目中可以看出,当时朝
廷已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的多种乐舞。
唐朝前期一百多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也十分广泛,
因此,新的音乐不断地、大量地涌现出来,并得到普遍传播。
唐初宫廷燕乐沿用隋九部乐,至太宗时调整为十部: (1)宴乐;(2)
清商乐;(3)西凉乐;(4)天竺乐;(5)高丽乐;(6)龟兹乐;(7)安
国乐;(8)疏勒乐;(9)康国乐;(10)高昌乐。唐高宗时,十部乐又向
“坐部伎”和“立部伎”转化。坐部伎在堂上坐着演奏,立部伎在堂下站着
演奏。坐部伎包括《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
《龙池乐》和《小破阵乐》;立部伎包括《安乐》、《太平乐》、《破阵乐》、
《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和《光寿乐》。这些都
是以传统或民间乐舞为基础,吸收十部乐及其他外来乐舞并加以改编而创造
的综合性的大型乐舞。十部乐向坐部伎、立部伎的转化,标志着唐代宫廷乐
舞在艺术上的一次突破。
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太乐署、鼓吹署和教坊,都由太常寺管辖。另外,
在宫廷中还有“梨园”等,也是培养乐工的地方。这些音乐机构,主要传习
俗乐,是搜集民间乐舞,培养乐工的地方,同时也是提高乐舞艺术,传播乐
舞的地方。唐代音乐机构中的优秀音乐家为数甚多。例如开元年间许和子的
歌唱、李谟的笛、李龟年的歌唱、觱篥、羯鼓,贺杯智、裴新奴的琵琶,张
野狐的箜篌、筚篥及作曲技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民间音乐活动往往和民间节日及寺院的宗教活动结合起来。唐代佛
教鼎盛,寺院林立,有些大寺院是宗教活动、娱乐活动以及其他文化活动的
处所,同时也有商业活动。寺院内设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