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艺术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炼明晰又突出了基督的形象。其中大量借用了异教绘画中鸟类、植物及四季 

图的装饰母题,使整幅天顶画的宗教主题突出却又富于装饰效果,展示出早 

期基督教绘画的那种朴素而自由的美。而在《火窟中的三个犹太人》中,不 

仅反映出作者以寥寥数笔描绘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功力,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虽 

然这些图象被用来阐释教义,但对如何丰富图象的表现效果和手段并不得到 

重视。对于基督教而言,这些绘画之所以存在的意义不是因为其美好而被欣 

赏,而是因为其象征的宗教精神而对信徒所起的感化作用。正是这一点为基 

督教美术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手法。 

     在后期,随着基督教地位的合法化,教堂大量兴建,其内部宽阔的墙壁 

十分适合用壁画装饰。令人遗憾的是这时期的壁画没有遗存下来,我们只能 

从一些同时期的墓窟壁画中去了解当时的情况。如罗马的圣皮埃特罗和马尔 

切利诺卡墓窟的两幅作品《基督在圣彼得与圣保罗之间登上宝座》、《四圣 

徒朝拜神羔》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的某些变化。在内容上,由于基督教自 

身地位的变化,使绘画中常见的主题转变为诸如基督登上宝座和圣徒朝拜等 

等。在形式风格上,虽然仍得益于古典艺术,但更强调轮廓线,形体比例紧 

凑而有拉长的倾向,色彩颇为浓重,个性化和图示性也有所增强。 

     除了壁画外,镶嵌画开始作为教堂的主要装饰形式得到发展,并逐渐取 

代壁画,成为基督教美术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之一。镶嵌画起源于古罗马,是 

用小块彩色玻璃或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公元4世纪,基督教镶嵌画 

还不常见,罗马的科斯坦萨教堂的镶嵌画是这时期的代表。除了壁龛中两幅 

圣经题材的镶嵌画外,值得一提的是拱顶的镶嵌画。整组画面由连续的装饰 

图案组成的边框划分成若干部分,中心画面包括人物、爱神、飞鸟、野兽和 

田园生活场景,围绕它们的是团花、葡萄涡卷纹样和长有花果的树枝,整件 


… Page 13…

作品没有一丝图解式的宗教气氛,却情趣盈然、轻松愉悦。到公元5世纪时, 

用镶嵌画装饰教堂已经十分普遍。当时在罗马、米兰、那不勒斯和拉文纳等 

地都有许多著名的作坊,从事镶嵌画的制作。从圣马利亚大教堂大拱门上的 

 《基督生平》和中殿墙上的《麦基洗德的献祭》可以看到,画中的基督形象 

已被赋予象征意义的神学偶像的色彩,逐渐形成了某种固定的程式,这是与 

教会的要求相吻合的。构图对称,人物造型趋于平面化而略显呆板,不再有 

如凡人的生动表情,背景除了很少的风景衬托外,大多以金色背景为主,这 

些都增强了镶嵌画为渲染宗教神秘及神圣感的作用;而粗重的轮廓线和鲜明 

的色彩在金色背景下又富有一种特有的形式意味,这在以后的拜占庭美术中 

表现得更为彻底。 

     同时期拉文纳及周围地区的镶嵌画则具地方色彩,如加拉,普拉奇迪亚 

教堂入口处的《善良的牧羊人》,表现了基督坐在羊群中的情景。构图紧凑 

充实,人物姿态自然。在统一的天蓝色调之中,红色线条勾勒出的面部十分 

突出,加上周围连续的装饰纹样,使画面体现出细腻繁密的装饰感,更接近 

于后来的拜占庭风格。 



      (4)工艺美术 

     教会在大量兴建教堂的同时,除了十分重视对教堂内部的装饰外,开始 

将许多原来为统治阶级享用的贵重工艺品用于典仪的使用,但这些工艺品大 

多散失了,因此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只能从遗存下来的一些零星的小型的象 

牙雕刻、银饰及玻璃器皿上得到反映。这些工艺品在内容上自然抛弃了原来 

异教的神话内容,换上了基督教题材和装饰母题,但在造型与表现手法上仍 

留有很明显的古典艺术特征,这与同时期的石棺雕刻是一样的。意大利北部 

城市布雷西亚遗存的一个公元4世纪的雕满福音故事的小象牙珠宝盒就是一 

个代表。盒子表面最上层是连续的圣经人物头像,其中基督的形象是一个英 

俊的青年人,与古典雕刻中的神话英雄形象十分相象。下面三层则在连续的 

横向构图中雕刻着圣经的福音故事和边饰纹样,中间一层面积最宽。实际上 

这只珠宝盒就象是一个微型石棺,外观造型与构图布局都与石棺浮雕相类 

似。 

     另一个代表是现存于巴黎及伦敦的一副双连板牙雕,是公元4世纪末为 

庆祝两个罗马家族的联姻制作的。两片都表现了一个站在祭坛前的女祭司。 

无论从人物的造型、比例结构,还是构图及细节处理上看,其表现形式明显 

是古典式的,而体现出的精神内涵则是基督教的。实际上,在早期基督教美 

术中,这种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然阶段。 

     这同样在一个公元4世纪末的压花浮雕的银制珠宝盒上得到体现。它的 

正面是由仆人侍候着的新娘。另一面则是她被引导进入洞房。盒的盖子上则 

刻着海仙、海怪和半人半鱼的海神围绕着正在梳妆的维纳斯。不管是内容还 

是形式似乎都与基督教无关,我们只是从它的铭文:新郎与新娘信仰基督上 

得到有关基督教的暗示。此外,在一些公元5世纪的意大利基督徒的墓中还 

发现了大量饰有黄金的玻璃器皿和小型灯具浮雕等等,上面也装饰着肖像、 

圣经故事和某些基督教装饰纹样。 


… Page 14…

                              三、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原为古希腊的移民城市,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迁 

都于此,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君士坦丁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故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它的版图 

横跨欧、亚、非,以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为中心,包括外高加索、叙利亚、 

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广大地区。拜占庭是当时著名的手工业与 

商业中心,经济繁荣富庶。相对西罗马帝国而言,拜占庭帝国在政治,文化 

上较为稳定。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直到 

1453年为土耳其人所灭。 

     在拜占庭帝国1000多年的历史中,共有100多个皇帝,其美术的发展也 

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公元6世纪以前,传统的古典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仍 

然占据主要地位。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融合借用古典艺术来体现宗教精神的 

基督教美术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公元 6—8世纪,特别在查士丁尼王朝时 

期,拜占庭美术进入了它第一个繁荣期。由于查士丁尼一世推行政治改革、 

军事扩张,使拜占庭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尤其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背景, 

使拜占庭美术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并在吸收东西方各民族文 

化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公元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 

动像拜占庭美术发展史上的一段插曲与变奏。围绕是否应有圣像崇拜而引起 

的争论,直接影响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公元843年,随着圣像争论以赞成 

圣像崇拜派取得胜利而告终,拜占庭美术开始了它第二个繁荣期 (9—12世 

纪),即马其顿文艺复兴。这个时期的美术无论在创作主题或是表现手法上 

都向程式化发展,并形成一整套固定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基督教图象模式, 

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镶嵌画、抄本插图和圣像画及牙雕上。而这个阶段又有一 

个时期兴起了对古典艺术的重新复兴,从而造成了这个阶段拜占庭美术较复 

杂的面貌。1204年的第4次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直到巴列奥略王朝时期 (1261—1453)才重新恢复了统一的拜占庭帝国,但 

已远不如从前了。因此从13世纪后半叶到15世纪中叶是拜占庭美术的最后 

阶段。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从统一化转向地方化、民间化,面貌更为丰富, 

并影响至更广泛的地区、如东南欧,特别是俄罗斯等地。 

     拜占庭美术在性质上首先体现的是它的宗教性。在拜占庭帝国,由于最 

高统治者皇帝成为教会的首脑,而对基督教实行的控制与保护,既使基督教 

得以迅速传播与发展,同时也巩固了政权,神权与王权之间似乎达到了一种 

平衡与默契。在这种背景下,拜占庭美术正是围绕着基督教精神这一核心展 

开的。建筑方面的成就仍然体现在教堂建造上,在继承早期基督教教堂建筑 

型制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除了注重教堂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外,更加强调 

以表现基督教精神为目的的教堂建筑的象征意义和形式。绘画方面则有一些 

新变化。早期基督教美术中有关圣像崇拜图象的问题在拜占庭仍然受到关 

注。一方面,在赞成圣像崇拜者看来,正如公元6世纪格雷戈里教皇所说: 

 “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早期基督 

教美术中以宣传和教化为目的而绘制的图象,就像是“文盲者的圣经”。它 

作为教会的传道活动和对信徒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拜占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 

展。绘画不仅象早期那样用于描述基督和圣徒的典范生平和装饰教堂,而且 

还用于表现教义和典礼的意义与各种神学观点及宗教伦理。除了镶嵌画外, 


… Page 15…

壁画、抄本插图和圣像画都大为发展,其包含的宗教图象无论是主题还是表 

现方法都逐渐趋向系统的程式化。另一方面,禁止一切圣像崇拜的反对派力 

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实际上,这两派之间的斗争,不仅导致后来基督教东西 

教会的分裂,而且在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当教会的 

特权超越了王权时,必然遭到统治者的不满。公元8—9世纪的反圣像运动就 

是直接受到统治者干涉的结果。这个运动延续了一个世纪之久,教会与统治 

者为了各自的利益,最终促成了新的平衡。令人惋惜的是,由于运动中反对 

派占了上风而使大批艺术品被毁。当赞成派最终取得胜利后,重新迸发了表 

现宗教图象的激情,而且赋予图象更加神圣的意义。正象他们所说“……我 

们并不是像异教徒那样崇拜图象自身,我们是通过或超越这些图象来崇拜上 

帝和圣徒”。这样,宗教图象就被看成是超自然的另一个世界的神秘的反映 

了。因此,原本已趋向程式化的宗教图象被进一步提炼、简化和赋予各种机 

能,如礼拜图象、教育图象、装饰图象等等,并发展为被严格遵循的传统模 

式。 

     其次,拜占庭美术又是封建王权的美术。在拜占庭,皇帝是当然的教会 

领袖,他不仅代表世俗权力,也象征神的意志。因此基督教文化成为政教合 

一体制的意识形态。被置于宗教和王权控制下的美术,是为宗教和王权服务 

的。它在宣扬基督教精神的同时,也同样炫耀着帝国的强大和作为基督在凡 

间的代理人的帝王的威严,正如它的神像是天神与帝王的统一体,这使拜占 

庭美术在严格的程式化中体现出威严、稳固、永恒的内在精神和动人心魄的 

感染力。然而,拜占庭美术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一方面,由于拜占 

庭帝国处在以往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古典主义的传统根深蒂固,这 

多少可在拜占庭美术中看到回光返照。另一方面,由于拜占庭帝国的民族构 

成极为复杂,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各种文化必然相互渗透,这使拜占 

庭美术多少染上了东方色彩。事实上,拜占庭美术成功地融合、继承了西方 

古典艺术与东方古代艺术中的宏伟和庄严,并以此体现和赞美基督教与帝国 

的威力。由此,正是因为政治、宗教与传统文化和异族文化等等多方因素, 

才共同造就了独具风格的拜占庭美术。 



                                   1。建筑 



      (1)在拜占庭及周围地区 

     拜占庭的建筑以大规模的教堂建设为主。公元8世纪以前,除继承了早 

期教堂的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外,还沿用了古罗马陵墓圆形式多边形的平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