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对华战争-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西段的争议主要是关于边界究竟应该沿着喀喇昆仑山脊,还是如印度所坚持的从喀喇昆仑山口一下子跳到北面的昆仑山脊。针对尼赫鲁反复提出印度同喜马拉雅山有着神秘的亲密感情来为麦克马洪线辩护,周恩来在这里提出中国人和喀喇昆仑山也有同样的联系。其含意是:作为中国接受麦克马洪线的交换条件,印度应该放弃它在西段越过喀喇昆仑山划定边界的要求。)  
  五、……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双方应该各守实际控制线,不提出领土要求作为先决条件……  
  尼赫鲁:“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中国对领土的要求没有被接受,他们就不能讨论任何问题;也许是这个意思……不很清楚。”  
   (印度对于阿克赛钦有领土要求,并且坚持在中国接受他们的要求并从那块领土上撤出去之前,对于边界的实际走向不能进行实质性的讨论。尼赫鲁在这里颠倒了中国的观点,反而说中国坚持在印度接受中国的要求之前,不可能进行谈判!  
  在印度看来,假如实质性的谈判当时已经开始,而中国仍然占领着阿克赛钦,情况就可能会是那样。)  
  六、……双方在边界各段应该继续停止巡逻。  
  尼赫鲁:“这不是我所同意的。”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中国为了消除边界的危险局势所作的尝试,以便能够将问题安然地留待日后去解决,而印度却加以拒绝。尼赫鲁当时还不准备公开宣布印度政府打算进入阿克赛钦地区巡逻——他是在公开场合讲话,好象听众里面就有中国人一样。因此,他就不能使议会里批评他的人放心。当有人就这个问题追问他时,他就感到狼狈:  
  问:既然我们的总理已经说过我们同意避免冲突,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员不能到我们的领土上去巡逻?  
  尼赫鲁:……公报是说,双方应尽力设法使得边境地区的磨擦和冲突得以避免。这是我们双方都接受了的一般性的指示。我们觉得把这件事说得一清二楚是很困难的,也有点不必要。我认为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人坐在那里,不向右边走,也不向左边走。我认为告诉他们不要采取任何显然会将他们引向冲突的步骤,这总还是对的。  
  问:……如果因为我们的巡逻人员过去一到我们领土上去巡逻,就被中国人扣留,因而不让我们的人在我们的领土上巡逻,情况将会是怎么样呢?  
  尼赫鲁:我们的人完全可以在这些地区自由行动而不致发生冲突。  
  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已经承允,在进行实际调查期间不采取任何步骤把中国人从印度的土地上赶出去呢?  
  尼赫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清楚的……要末你就得进行战争,要末你就得进行会谈或叫做采取某种步骤;没有什么介乎两者之间的办法。我们不能一面为边界问题宣战,一面又谈论如何商谈或派出官方代表团。两者不能并存。)  
  议会里和报刊上对会谈及其结果的评论一般地是否定的,这些评论集中地提出两项相互关联的指责。第一,由于同意双方官员进行磋商,尼赫鲁就给了中国以巩固其地位的时间;在进行毫无结果的商谈的同时,中国却“占据着我们神圣祖国成千上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人民同盟的头目兰加在人民院讲道:“他们用肮脏的手指玷污我们祖国的土地。”第二,政府没有发表有意迫使中国“撤除其侵略”的声明。即便有些人赞成印度政府对高级会谈所采取的做法,那也如某些国大党议员所说的一样,是由于他们认为尼赫鲁的态度“坚如磐石”。一家报纸还提出,“亚洲舆论是不会忘记印度没有被中国吓倒这个事实的。”  
  这个显然为中国所十分重视的高级会谈失败了。尼赫鲁说,这是由于会谈在“双方各有一套截然不同的事实的岩石上”碰碎了。其实关键是由于印度坚持其拒绝放弃、修改或者暂缓提出它对阿克赛钦领土的要求。周恩来这次南亚之行,有两处成功,一处失败。他在缅甸和尼泊尔成功地签订了友好条约和边界协定,这两个小邻国并未感到它们的强大邻国欺凌它们或对它们施加压力。在缅甸的问题上,中国接受了麦克马洪线作为边界的基础;而对尼泊尔,中国则同意凡是有争议的地区,应该“根据平等互利、友好互让的原则进行调整”。中国地图曾把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 ' 投笔从戎注:即珠穆朗玛峰 ' 划入中国境内,引起了山峰归属问题的争论,但是中国接受了尼泊尔的(和普遍的)观点,即以顶峰作为边界的标志。中国和尼泊尔同意在双方边界两侧四十公里内不派驻武装人员。  
  就中印争端而言,虽然周恩来坚持说会谈并没有失败,说它“进一步增进了了解”,但是高级会谈只是为边境局势的恶化扫清了道路。两国官员的磋商,正如尼赫鲁所预料的,只不过是提出了两个互相对立的报告。中印争端只依靠尼赫鲁称之为“事实”的东西是不可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政治妥协。而印度已经拒绝了就停止西段巡逻问题达成任何协议,目的是使他们可以自由地向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领土推进,对这种推进尼赫鲁和印度政府虽未明说,但早已做了许诺。  
  高级会谈失败以后,中国的立场强硬了。再也听不到会谈以前中国所说也许印度真正误解了中国意图的提法了。在加德满都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听完美国和印度记者向周恩来提问后,插话说,“我要提醒你们注意,中国是一个受损害的国家。我要强调地说,中国是一个受损害的国家。”此后,中国对边界争端的评论也都反映了陈毅所表现的这种满腔义愤。  
第二章 前进政策  
  我们过去以为这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建立一个哨所,我们也建立一个哨所。如此而已。  
—— 某印度陆军军官  
  这是一种俄国左轮枪游戏。 ' 译者注:俄国左轮枪游戏是一种野蛮的赌博。赌博的用具是六响左轮手枪,其中有一个弹巢先已装好子弹,其余的五个弹巢则是空的。参加者手持该枪,转动左轮,然后瞄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扳机。如他转到的弹巢是空的,参加者就算胜利了。但如碰巧他转到的弹巢装有子弹,就形同自杀。 ' 印度最高当局似乎认为,他们要打的那一发的弹巢里并没有子弹。但对他们自己以及对整个国家都不幸的是,情况并不是这样。那个弹巢里恰好是装上了子弹的。  
—— 乔·纳·乔杜里(J。N。Chaudhur)将军  
  当大门被关起之后,你怎么办?要么就象个老太婆那样,愁眉苦脸地坐在那里,无所作为;要么就操起一把刀,或是你所有的任何其他武器,冲出去,进行战斗。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西段的互相冲突的主张(图)
  
  谈判解决边界争端的大门并不是因德里高级会谈的失败而关闭的。印度在很早以前就关上了大门。事实上,独立后的印度新政府在执政的最初年代研究边界政策的时候,就已经把大门堵死。周恩来离开后,政府直接面临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来就没有任何疑问,它已经包含在从争端开始以来印度所持的立场中。  
  那就是说,阿克赛钦一直是、而且不容争辩地是印度领土。中国的主张是虚构的,是为了掩饰非法地和偷偷摸摸地夺取这块土地而炮制出来的。如果中国被发觉并且受到斥责后,仍拒绝从这一地区撤走,印度将不得不采取争论以外的其他手段去收复失地,否则这个局面就会永久化,变成是在印度方面不在场的情况下的事实上的解决。因此,从周恩来的第一次信件起到他在高级会谈中要尼赫鲁接受共同停止巡逻的方案止,印度都回避或拒绝了中国要达成一项维持一九五九年现状的协议的企图。  
  政府把中国部队出现在印度主张的领土上描绘成为侵略行动,这就把要对此采取措施的责任加在自己头上。如果外交方式失败,那就得使用武力。尼赫鲁抗拒反对党要求使用炸弹、伞兵或步兵把中国部队从印度土地上撵走的叫嚷;但又象他惯常所做的那样,在拒绝打仗的同时,又作出一种许诺,说如外交和谈判失败的话,政府将不会俯首接受那种局面。如直接使用军事力量赶走中国部队的作法会引起战争,因而被排除;默认边界现状的作法等于承认失败,因而也被排除;那么,在印度人面前很早就提出了第三条道路。《印度时报》在一九五九年十月份的一篇社论中提出:  
  新德里必须派遣有适当装备的巡逻队进入目前为中国人所占领的地区,以维护其权利,因为长期拖延下去意味着对中国占领的默认,意味着屈服于北京发出的威胁:即如果印度巡逻队胆敢进入拉达克争议地区,中国将大举越过麦克马洪线。  
 
  周恩来离开新德里的时候,印度政府已得出同样的结论。他动身的那天,一名重要官员告诉我说,不要指望边界会恢复平静了,因为印度巡逻队就要开始搜索中国占领的地区。印度巡逻队不会进攻中国阵地(在高级会谈公报中,双方承担义务“尽一切努力……避免摩擦和冲突”),但将插入中国据点之间的空隙地带。  
  后来,这就被称为“前进政策”。这项政策不是按政府的正常程序制订出来,而是在印度政府一九六O年初所面临的处境下异乎寻常地诞生的。这项政策的制订者究竟是谁,后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人在它带来灾难之前,吹嘘自己是它的创造者;在出笼之后,又加以抵赖。一直到一九六二年十月,当时的参谋局长考尔将军还对我说,前进政策是他本人想出来,“绕过克里希纳·梅农,直接兜售给尼赫鲁”的;但在他后期的谈论中,又把制订这项政策的责任推给了尼赫鲁、梅农和他自己在军队中的上司们。梅农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比较诚实些,也比较前后一致;他承认这项政策产生于局势本身,并且坚持说,如能象“下棋”那样走下去,这项政策不一定会遭受失败。  
  前进政策的目标是,第一,堵住中国人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可能路线;第二,使阿克赛钦有印度人在场,这样印度方面将不仅只是在理论上参加实施尼赫鲁所建议的共同后撤方案,而且通过外交交涉把中国人赶出这一地区的手段,也就得到实力的支持。除此之外,它从一开始就包含有破坏中国人对争议地区控制的意图,其办法是在中国各据点之间建立印度哨所和派出巡逻队,切断中国的供应线,最后迫使中国部队撤走。不过上述这些目标都是在前进政策制订后才出现的,而且更多是属于原则的推论;前进政策的确是产生于印度别无其他途径可循的这个结论。  
  新德里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政策的全部含义。前进政策是从这样的一个法理出发的:它假定占有本身就构成了十分之九的法律根据,因此印度只要向前走并且赖在阿克赛钦的尽可能多的地方,就会扭转它对中国的劣势,或至少取得同中国的平等地位。这个政策又是鲁莽的,因为中国人曾多次提出警告:印度如果坚持推行它在西段的主张,中国人就将跨越麦克马洪线进行报复,但印度完全置之不理。归根结蒂,这个政策是荒唐的,因为它的基本前提是:只要印度不对中国的阵地发动进攻,那末,无论印度派出多少哨所和巡逻队进入中国主张和占据的领土,中国也不会进行武力的干预。从一九五四年争端一开始,印度边界哨所在中段向前推进并同中国部队接触之后,印度就准备好对要在印度主张线内保持阵地的中国部队进行武力威胁; ' 注:例如,印度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六日的照会中通知北京说,在印度主张的领土上一旦发现中国武装人员即将被认为是侵略行为,并将予以抵抗。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印度警告中国说,印度边防部队将“对越境者使用武力”。北京评论说,由于两国对边界和地图的看法存在分歧,印度又把大片北京认为是中国领土的土地视为印度所有,那末,印度就会把那里的中国部队和居民称为“越境者”。这样做,新德里就赋予印度部队以“比较自由地使用武力”的权利。北京方面指出朗久和空喀山口事件的发生,正是这种“全权委任”的后果。 ' 但是尼赫鲁和他的同僚都绝对相信中国人不会采取同样作法。当我们回想到印度曾经在朗久和空喀山口事件中指控中国好战和侵略成性,那么,印度相信中国不会对侵入阿克赛钦的印度部队使用武力就更显得离奇——除非这表明,新德里心里明白:中国指控印度人在上述事件中首先进行攻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