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月03日秦可卿被告发之谜 (上)刘心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就是他不愿意直接说出来,我写的是哪朝哪代的事,他也不愿意直接说出来,我写的是哪个空间里面的事情。所以后来红学界还有争论,究竟大观园是在南京,还是在北京啊?究竟在什么地方?时间、空间,他都故意在艺术上有一定模糊,他使用了模糊化的艺术手法。但是实际上,它又具有很强烈的自叙性和自传性。它也有可以把它勘察清楚的,它具有这种素质,这个文本很有意思。就在《红楼梦》第一回当中,我引这个话旁边,脂砚斋就有一条批语,脂砚斋她很厉害,因为她是曹雪芹的合作者,她就在旁边说,不是小说里面的石头跟空空道人对话吗?这段你明白吗?为什么叫《石头记》呢?就是石头后来它缩成扇坠大小,它就下凡去,经历一番人世的升沉这样复杂的经历,最后这个石头又回到原来那个地方,还原成一个大石头。

    还原成大石头以后,跟原来有什么不同呢?上面就写满了字。写满什么字呢?意思就是写满现在咱们看到的字,就是《石头记》。所以石头就跟空空道人说,我这个所写的“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可是脂砚斋批语,马上跟上一句,叫做“据余说,却大有考证”。脂砚斋批的时候很开心,他们两个人互相在调侃,实际上你写这些东西,你托言石头所写,其实不就是你曹雪芹写的,其实你所写的这些,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说,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是大有考证!

    我个人的研究方法,就是属于探佚学当中的考证派,我的考证的思路,就是原型研究,所以我现在进行这些考证,我觉得不好笑,因为脂砚斋就鼓励了我,脂砚斋就说了,大有考证。现在我跟我讨论的这个红迷朋友,要考证什么问题呢?我要考证什么呢?要考证《红楼梦》里面的年代,时间上年代顺序的问题,就是《红楼梦》究竟它写的是什么时代,什么朝代,什么时候的事?

    大的方向我们老早就确定了,从一开始讲我们就知道了,应该写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背景下发生的事。现在就需要更细化,从一回到八十回究竟写的是哪一年的事?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后有什么好处呢?不但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红楼梦》的写作的历史背景,而且可以了解到作家写作时候,他内心的种种的情愫,他的痛苦,他的欢乐。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排一个时间表,了解到《红楼梦》小说文本后面的人物原型、事件原型、物件原型、细节原型,所以是很有意思的。

    那么为了讨论起来方便,我先把最容易回答的部分先说出来,比较麻烦的,我放在后头。最容易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我可以很明快地告诉你,《红楼梦》的第十八回的后半回起到第五十三回写的都是一年里面的事情。我想,大家不应该有争论的,因为你读就发现了它的季节变化的时序非常清晰,可以说是一丝不乱的——“元妃省亲”,当然,除夕我就不算了,转过来就是过年了,然后就是元宵节,然后就是春天了,然后就是初春,仲春,然后是春末;然后是初夏,然后是夏天;然后是秋天;然后冬天,然后下雪了,然后又到过年的时候了。所以,从第十八回后半部到第五十三回这三十五回书,很显然写的就是一年里面的事情,而且它把春、夏、秋、冬四季季节背景描绘得是非常地清楚。那么这三十五回书,所写的这一年是哪一年?就是乾隆元年。

    为什么我说它是乾隆元年?有很多证据,但是我在这儿要讨论的问题太多,我不一一列举,我只举几例。首先,举一个最小的例子,十八回就写到贾元春的省亲,省亲就有一些细节描写,省亲就有所谓的卤簿,这是一个文言词,可能你听起来不太好懂,但是我跟你一说成白话文就懂了,就是仪仗队。皇帝出行或者是后妃出行,前面都有仪仗队,仪仗队非常地复杂,非常复杂的仪仗规定。《红楼梦》里面它是一个艺术性的写法,它写得非常概括,我就不去引这个,细致引用原文了,你可以自己去翻。但是里面有一个细节你值得注意,书里面提到在贾元春省亲时候,仪仗队里面有曲柄七凤黄金伞。过去仪仗,你看《红楼梦》的那些图画,或者现在拍成电影、电视剧,它都会有一些道具出现。首先,仪仗里面会有一种伞,当然这个伞不像我们现在生活当中,伞这么小,这么低,它都是很长的柄,上面有很大的伞盖,而且伞盖旁边,有时候有一层,有时候有三层布幔围起来,它主要的作用还不是功能性,主要不是来遮荫或者遮雨,它有那个作用,但是那个作用是其次的,主要作用它是表示一种威严。当然除了伞,还有其他:旗子,羽扇。还有一些很复杂的很多讲究,很多东西,还有提着的香炉,一直到最后给皇帝,或者这些后妃啐痰的唾壶,那都有,很复杂的一个仪仗。那么里面有一个很具体的名词出现,曹雪芹就告诉你,在贾元春省亲,有一个具体的器物,这时小说里面的物件的一个描写出现了,叫做“曲柄七凤黄金伞”!

    那么现在我就一一告诉你,这种曲柄的黄金伞,只有乾隆朝的时候才开始有,在康熙和雍正朝时候,当时在所规定的卤簿,就是仪仗里面有伞都是直柄的,曲柄伞是乾隆朝才开始有的一种创制,就是在仪仗方面,各朝它不断要有所改进,曲柄伞是那个时候才有。光是这一句就说明,十八回末尾到五十三回所写的这段故事,它的朝代背景是乾隆期间的事情。

    但是这样一个很小的物件的细节,还不足以充分说明问题,因为你可能会说,它也可以把乾隆朝有的东西借用在这儿。那么好,你现在读十八回到五十三回,读这一年故事,你发现其中有一回,就是其中第二十七回——第二十七回里面就很明确地提出一个日子。什么日子呢?就是四月二十六日。作者就很明确告诉你,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节。“二十四节气”有一个芒种,他告诉这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就是芒种。那么你去查《万年历》,请您去查《万年历》,乾隆元年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这不是巧合。再加上,有的红学家,比如,像周汝昌先生他就考证出来,实际上四月二十六日就是曹雪芹的生日!作者之所以这么郑重地来写这一年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一年他十三岁了,他的记忆是最完整,而且这一年生活是最美好,所以他铆足了劲来写这一年的故事。

    周先生关于曹雪芹年龄和生日的推算,您可以去读他的著作,我这儿借用他的学术成果,我不做铺开的讲述,因为这太复杂。

    那么在小说里面,在一个艺术的故事里面,他设定为,这一年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这应该就证明,他写的是乾隆元年的事情。因为整部书它是具有自叙性、自传性,整部书它是有写实的前提的,它的艺术的升华都是在实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去铺成的。因此把这点搞清楚,很要紧。而且曹雪芹写得非常有趣,他把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说成是饯花节,饯花神的日子。因为到芒种时候,基本上所有的花就都谢光了。在《红楼梦》,经常有一句被引用的诗,叫“开到荼縻花事了”——据说,荼縻这种花是开得最晚,因此也谢得最晚;等它谢了,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花开了,植物都开始结果,开始出现另外的局面了。

    那么传说当中有花神,这是很美丽的一个想像。花神就是管百花,所有花都开完以后,花神就要去休息了。因此,就要给它饯别,饯行,闺中女儿们,小姑娘们就特别地讲究这个风俗,因此,在《红楼梦》里面出现了那一回的描写,包括“黛玉葬花”。黛玉为什么要在那一天葬花啊?也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因为那一天是一个跟花神告别的日子,要通过“葬花”这样一种礼仪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花的一种珍惜,对花神辛苦了一年,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开放的情景,表示感谢,当然也表示哀悼——因为花儿谢落了,还是很让人遗憾的事情。所以第一回到第五十三回,应该就是写乾隆元年的事情。

    那么第五十四到第六十九回这十六回,我又可以断定,它是写乾隆二年的事情,它就是一年一年往下这么写,它写的是乾隆二年的事。为什么它写的乾隆二年的事?我也有证据。因为在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里面,刚开始写那一年春天时候,就开始写到宫里面有一个太妃,先是病了,后来又说是上一回所表那一位老太妃薨逝了。记得吧?有这个交代吧?我记得,我在前一讲已经跟大家点出来过,所谓太妃、老太妃,或者以后我们还要讲的王妃、皇妃,有的时候指的就是一个人。因为你比如说,康熙的身边的一个女子,如果是一个妃子的话,在雍正朝她就是一个太妃,是不是啊?大家称呼她“太妃”,非常符合。但是雍正驾崩以后,到乾隆朝她就成了老太妃了,她还没死,她这个人还存在。因此对她的称谓就可以有所变化,实际上,小说里面所写到的太妃和老太妃就是同一个人。

    那么,这个人有没有原型?这样一个背景人物其实也是有原型的,也有人物原型,因为恰恰在乾隆二年的春天,在乾隆二年的二月份,宫里面就死了一位康熙身边的女子,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死的。小说等于是很忠实地把乾隆二年的朝廷里面的一个情况写出来了。这个女子姓陈,她的父亲叫陈玉卿,她是个汉族人。你现在可以去查康熙的有关的资料,康熙这个人,他是一个七情六欲发达的人,很健康的人,他有四十位身边女子前后有过封号——没封号的更多!就是他给过封号,或者他去世以后,由雍正或者乾隆再给与封号,这样的女子就有四十个之多!当然,其中三十多个都是满族的妇女。康熙在这点上,他既是一个会享乐的帝王,他又是一个很有他的政治原则的人,这些妇女到了宫里面,他可能很宠爱,也跟她生孩子,但是给封号他非常谨慎,他基本上都给满族的妇女封号;一些汉族的女子非常美丽,他也非常宠爱,也给他生儿养女,在给汉族的女子封号方面,康熙相当吝啬。这就显示他是一个政治家!因为他觉得,满族的这个政权要把它巩固住的话,包括从细节上来确定满族高于汉族的原则——因为满族它是少数民族,它入主中原以后,它统治这么一大批人,多数都是汉族人,所以不能够让汉族人觉得,自己好像可以翘尾巴。所以汉族女子到了宫里面以后,他也是这个态度。很得宠,这个陈氏就很得宠,陈氏就给他生了儿子,他很喜欢,但是在康熙朝的时候,陈氏给的封号非常低,陈氏是到了乾隆朝才死——在乾隆二年死的时候,由乾隆才封了她一个——就提升她的封号,封为“嫔”,就是“熙嫔”,还没到妃那一级。但是小说把她说成一个妃,这个也是能理解的,从生活到艺术,它有一个适度种夸张、渲染的过程。

    那么我这么说,可能有的朋友还是要跟我讨论,你这样说是不是还是猜测成分太大?你仅仅是因为那一年宫里面,死了这么一个康熙身边的女子,后来封为“嫔”——那么你现在就说,小说的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就是写乾隆二年的事情,是不是太武断?我觉得,我再往下讲,就会感觉到我真不武断。如果仅仅是点到这儿,其它就不说了,好像我这个说法还缺乏充分的根据。但是,大家记得吧?后面书里面有一些具体交代——这个交代很古怪。它就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她们这些人,为什么这些妇女都要出面去参与这个丧事呢?这是朝廷的规定,因为死了一个——书里面叫做“老太妃”薨了。老太妃安葬时候,贵族的家庭妇女就要去守灵,小说里面有交代吧,是不是?去守灵期间不能回家,晚上在哪儿过呢?就要找一个下处来休息,就租用了一个大官的家庙。这本来也不稀奇,过去的贵族他们参与丧礼活动,照例要这样做。家庙,小说里面就写得很清楚了,东院是贾母她们住。那么谁住西院呢?北静王府的人,北静王府的太妃、少妃住西院!

    它这个看起来是闲闲的一笔,但是你仔细想的话,咱们先不说生活真实,就以小说来说,这写得不通啊!北静王,小说里面已经说明,他的封号是王爷,是不是啊?是一个郡王。贾家你算什么呀?我在前面几讲的时候,曾经打过一个不太伦类的比喻。我说,贾政官职很小,充其量不过是个副部级,现在就有热心的观众来信给我指正,我很感谢!他们说,贾政这个员外郎折算成当前的级别,到不了“副部级”——撑死了,就是个“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