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文学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描写没有意义的人、没有意义的地方、没有意义的生活的那种“一粒砂子似 

的存在”。他们认为“内向派”并未离开社会和战后问题,只不过是把它们 

作为“日常性”的东西来描写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内向”作家都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作品的主观色彩 

很浓,其精神内核是虚无感和孤独感。“内向文学”代表作家有小川国夫、 

古井由吉、黑井千次、阿部昭、后藤明生、柏原兵三、宫原昭夫、坂上弘、 

高井有一等。 

     古井由吉的小说《杳子》写怪诞而荒谬的人际关系。少女杳子只身坐在 

深谷里,恐惧而绝望,直到一位男学生将她领走。作者强调的是人物在环境 

中的自我隔绝,生活在内心中的人们对各种细微感受的品察。《围坐着的男 

人们》(1970)、《消失了的妻子》(1970)、《销声匿迹》(1972)和《梳 

子火》 (1974)等作品也都有此特点。 

     后藤明生着力于从日常生活的深层挖掘现代生活的扭曲现象,主要作品 

有《夹攻》、《私生活》(1968)、《笑的地狱》(1969)和《未写的报告》 

等。黑井千次有《没有星星的房间》、《时间的锁链》(1969)和《五月的 

游历》(1977)等几部小说。《时间的锁链》描写生活在正常时间之外的人。 

以寓言手法表现人的异化。 

     阿部昭在《儿童的房间》(1962)、《幼年诗篇》(1965)和《未成年》 

 (1968)几部作品中探讨人的形成与生长过程,《妈妈》(1968)和《鹄沼 

西海岸》 (1969)则致力于描写性爱。柏原兵三的《德山道助还乡》也写了 

人的自我形成过程,作品轻灵明快,有童话色彩。 

     大庭美奈子多以日常生活中的虚伪与孤独为素材,手法新颖而细腻,代 

表作有小说《三只蟹》(1968),诗集《生锈的语言》(1971)等。 

     坂上弘的《一个秋天的故事》(1959),三枝和子的短篇集《正在执刑》 

 (1969)、长篇小说《八月的修罗》(1972),森内俊雄的《幼小者骑驴》 

 (1968),山田智彦的《实验室》(1971)、《蚁塔》(1972)和《光从东 

方射来》 (1973)也都各具特色。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个人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石油危机 

又暴露了日本经济的脆弱,使一般日本人产生了朝不保夕之感,暴风雨般的 

政治运动使作家们对外部世界感到陌生与恐惧,这些因素使“内向文学”得 

以产生和发展。但“内向文学”作家终难克服视野狭窄的局限,因此未能出 

现大家。 


… Page 103…

     70年代中期起,一批作家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性,来渲泄旺盛的 

艺术创造力,形成新的流派:“透明文学”。 

      “透明文学”的名称来自美术学校学生村上龙197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近乎无限透明的蓝色》。小说写战后初期美军横田基地一带的年青人疯狂 

而杂乱的性放纵生活。基地的白人、黑人伙同一帮无所事事的日本青年男女 

吸毒、走私、酗酒、群居乱交。其中一个叫龙的青年在兴奋剂造成的幻党中 

摔碎酒杯,用碎玻璃片割破自己的皮肉,擦去血迹后,玻璃片在黎明的晨曦 

中呈现出“近乎无限透明的蓝色”。 

     小说发表后舆论鼎沸,抨击者和赞誉者各执一词,但小说仍荣获了芥川 

奖。 

     池田满寿夫的《献给爱琴海》(1976),中上健次的《十九岁的地图》 

 (1974)、《枯木滩》(1977),高桥三千纲的《假如迎着风》(1977), 

三田诚宏的《婴儿没有生下来的日子》(1977)也都是以肆无忌惮的性放纵 

为题材的。 

      “透明文学”表现了日本社会一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精 

神状态,称得上当代“恶之花”。 



                                5。大众文学 



     战后的大众文学普遍讲究技巧和品味,有向纯文学靠拢的趋向,因此也 

有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即既非通俗小说,也非纯文学,而是介乎两者 

之间。大众文学主要包括历史小说、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 

      (1)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广受读者青睐,主要有以下原因:(1)日本的历史小说鲜有以 

再现历史为目的的,历史往往只被当做一个驰骋想象、自由虚构的舞台,因 

而易于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情节;(2)历史小说较易于安排反抗权贵的情节, 

加之刀剑的杀戮和肉体的凌辱造成的刺激,容易投读者所好;(3)在读者心 

理方面,渴望救世英雄,美女俊男,善恶有报的结局,这些都易于在历史小 

说中得到满足; (4)日本人对封建社会的怀旧心理。 

     历史小说的主要代表是司马辽太郎和井上靖。 

     司马辽太郎(1923~ )原名福田定一,在大学专修蒙古语。处女作《波 

斯的魔术师》 (1956)发表时,始用现名,以此表示对《史记》作者司马迁 

的敬慕。他的历史小说大都取材于日本中世纪到近代数百年的史料,篇幅巨 

大,场面辽阔,气魄宏伟,往往有借古鉴今的寓意。写法上多条线索交错推 

进、繁而不乱。主要作品有《窃国故事》(1966)、《龙马奔走》(1966)、 

 《凌云壮志》(1968—1972)、《殉死》(1967)、《世上日日》(1971)、 

 《空海的风采》(1973—1975)和《项羽与刘邦》等。 

     井上清(1907~ )以小说《斗牛》(1949)成名,此后接连发表了《一 

个冒名画家的生涯》 (1950)、《射程》(1956)、《冰壁》(1957)等作 

品,反映战后混乱的生活。1957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天平之甍》, 

获得声誉,又于1958和1959年相继发表了《楼兰》、《敦煌》和《苍狼》 

等作品。 

      《天平之甍》写鉴真东渡的故事。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11年 

内5次东渡日本均告失败,第6次终于成功。作者在歌颂中日人民的传统友 


… Page 104…

谊的同时,着力弘扬为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进取精神和人格力量。 

      《楼兰》写罗布泊附近一个叫做楼兰的国家的兴亡史,楼兰人汉朝时为 

避匈奴侵害而迁徒。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到故土时,发现故国已为沙漠吞没。 

作品流荡着如诗如梦、如歌如泣的怀旧之情。 

      《敦煌》写中国宋代一个落第书生在西域的冒险经历,主要人物有不少 

是虚构的,情节扑朔迷离,极富传奇色彩。《苍狼》取材于《元朝秘史》, 

写成吉思汗戎马倥偬的一生。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大都能以基本史料为依据,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注 

重刻划人物性格,抒情与叙事交融,以历史人物和事件寄托今人的理想和爱 

憎。 

      (2)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的滥觞是明治后期的翻案侦探小说。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 

和佐藤春夫也都写类似侦探小说的作品。后来江户川乱步以《两分铜币》使 

推理小说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并逐步形成两个派别:一是以逻辑推理展 

开情节的本格派;一是以荒诞离奇、惊险恐怖和色情为内容的变格派。其共 

同特点是不注重人物塑造和题材的思想深度,单以情节趣味取胜。 

     1957年,松本清张发表小说《点与线》,成为推理小说史上一个转折。 

他不再满足于设置凶宅等旧套路,而着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有时代特征的题 

材,把人物放置在权与法、罪与罚、善与恶的冲突中加以塑造,注意从揭示 

犯罪动机的角度挖掘产生罪恶的社会根源。《点与线》从一起貌似情杀的案 

件引出一系列贪污受贿、欺骗陷害、杀人灭口的罪恶事实,最后知情人和当 

事人一一死去,真正的凶手和幕后操纵者不但逍遥法外,而且加官进爵。他 

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零的焦点》、《沙器》(1960)和报告文学集《日 

本的黑雾》 (1960)等。 

     水上勉的推理小说有《雾与影》 (1959)、《海之牙》(1960)、《雁 

寺》 (1961)和《饥饿海峡》(1962),他所写的犯罪事实往往是至爱亲朋 

间的残杀,情节更惊心动魄,也更具有悲剧性。 

     森村诚一(1933~ )是推理小说的后起之秀,1969年发表小说《高楼 

的死角》获江户川乱步奖,此后,陆续发表数十部作品,主要有《虚构的舵 

线》 (1970)、《腐蚀的结构》(1972)、《黑魔术女》(1974)和《人性 

的证明》、《青春的证明》及《野性的证明》等。他的小说更注重人物塑造 

和心理刻画。 

     除此而外,坂口安吾、黑岩重吾、佐野洋、中田耕治等人也都写过有影 

响的推理小说。 

      (3)科幻小说 

     大众文学的另一支劲旅是科幻小说 (Science ),简称FictionSF。 

     科幻小说的流行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 

展和战后科学知识的快速普及。早期科幻作品,如凡尔纳小说、恰佩克剧本 

中某些科学幻想的实现,也增加了科幻作品的影响;其次是科学的发展总是 

不断刺激人们的想象,想象可以自由翱翔,现实则受时空局限,永远望尘莫 

及。作家为了在作品的时间空间处理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往往借助轮回转生, 

万物一如和心灵学等观念,或利用梦境、意识流手法。而科幻作品则给作家 

提供了更多的新的超越时空的手段,比如利用时间旅行器进行时间的回溯或 

超前飞行,利用光子火箭进行超光速旅行,心灵感应,突变性生物,机器人 


… Page 105…

和多元宇宙等等新观念和新产物可以给作家提供驰骋想象的广阔领域和利 

器,因此吸引了大批作家和读者。 

     据福岛正实《SF入门》统计,日本科幻作品主要围绕以下五个主题:(1) 

同其它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来往的宇宙飞行器、生命体的邂逅;(2)在时 

间上向过去或未来旅行,或向其它境界旅行;(3)在心理或生理上发生的变 

异的人类或其它生命体的经历;(4)超现实的力量、超心理学的现象;(5) 

关于人类的毁灭及其出路。 

     主要的科幻作家和作品有:安部公房的《R62号的发明》 

      (1953)、《第四纪冰期》(1958—1959)、《带味全景立体电影》; 

海野十三的《红外线男人》、《军用鼠》、《地球发狂事件》、《超越时空 

的漂流》;三岛由纪夫《美丽的星星》(1952);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 

 (1973);星新一的《黑光》(1966)、《宇宙之声》(1969)、《祖父小 

金井良精记》 (1974)等。 



                              6。内丁·戈迪默 



     戈迪默(1923~)是一位白种非洲人,父亲来自立陶宛,母亲来自伦敦, 

都是犹太人。她在南非出生,受教育,大部分时间住在首都约翰内斯堡。她 

从童年时期开始写作,15岁发表第一篇小说,1952年短篇小说集《毒蛇的温 

柔声音》在美国出版引起文坛注目。次年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出版,评 

论界称它“成熟、洞悉人生、笔法新颖,独具风格,可与弗吉尼亚·伍尔芙 

的作品媲美”。此后每两三年出版一部作品,1991年因其“壮丽宏伟的史诗 

创作对人类的贡献”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代表作有:《尊贵的客人》 

 (1970)、《自然资源保护论者》(1974)、《博格的女儿》(1979)、《七 

月的人民》(1981)、《我儿子的故事》(1990)、《短篇小说选》(1975) 

和短篇集《士兵的拥抱》(1980)。 

     戈迪默生长于斯的是一个种族区分壁垒森严的社会,总数百分之十三的 

白人对百分之八十七的黑人实行种族主义统治。 

     她小时候读的是一所修女学校,全是白人学生,她所接触的黑人不是矿 

工便是伺候人的。十九岁时她读了厄普顿·辛克莱的《屠场》等小说,开始 

意识到种族隔离制度的不公平。从此以后,反对种族主义成为她一生的重要 

使命,种族隔离的种种后果便构成了她所有作品的基本主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