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说,完颜亮肯定忘不了这小子:没他在边儿上胡说八道,自己又怎么会被发派到行台尚书省去?刚篡得大位的时候,完颜亮并没有对萧肄怎么样,还给他按例加封了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这是散官品秩,跟职务未必对应);现在,更紧迫的事情已经基本有了头绪,也该顺便收拾收拾他了。
讲起来,也确实活该萧肄倒霉;别说新皇帝是被他得罪过的,就连大臣也不喜欢他——本来他就是因为谄媚悼后,而一路升官到平章政事的;特别是那次被金熙宗赏赐以后,萧肄更加是趾高气扬,以至“凭恃恩幸,倨视同列”,完完全全就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而他现在所处的环境,更是一点都不乐观:皇帝讨厌他,而大臣,也一样憎恶他。
八百多年之后,我们已经很难设想当时的萧肄会是个什么心理状态了。我甚至不知道,他会以什么表情上朝,面对御座上那位被自己得罪过的新天子。夜半梦回之时,他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所做所为?白日静思过后,他会不会打算迅速转变立场,立刻抱上新君的粗腿?
只不过,完颜亮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了。现在,我们也不妨看看,曾经牛气冲天的萧肄,如今又会有个什么下场吧。
完颜亮也不客气,上来就是诛心一问:
学士张钧何罪被诛,尔何功受赏?
自己跟着吃挂落的事一个字也不提,只是“秉公”问你,你TMD到底为什么要害死人家?你的功劳又在哪里?
明摆着,这问题压根就没法回答。
说“我是为了忠君?”——忠什么忠,你忠的那位帝君,已经丧尽声望被新君亲自砍死了;若是果然值得忠心的话,你又置新君于何地?
说“我是为了邀宠?”——那就更加扯淡,为了邀宠就不惜践踏别人性命?即便是大奸大恶之辈,即便能做下此等坏事,又怎么敢于生往这个套儿里钻呢?
回答“出于公心”站不住脚,可回答“出于私心”又明显不对头;这样的问题,没跑,问一个傻一个。
而萧肄,果然就“不能对”。
早就知道萧肄必然是无言以对的完颜亮,跟着又是一句:
朕杀汝无难事,人或以我报私怨也。
接着下诏,宣布把萧肄除名,人赶到农村看管起来,并且终生不得走出百里之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似乎出于王朔的那句话,实在是至理名言——人,总是一时一地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我再冒昧加上后半句:等到时过境迁,或许就该痛悔自己做事不留后路了吧。
自然,萧肄作为《佞幸传》中开列的第一人——如果不说他实际上是官场上的一条狗的话——得到此种报应,根本就不值得任何同情。不过放下他本人不提,从这件事中,我们却可以发现完颜亮行事的一个特点:他绝对不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过脑子、不顾忌影响的——而这一点,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们将看到:从这一点出发复原出的完颜亮,与史书上力图展现给我们的完颜亮,将会是多么不同的两个人。
那么,回到杀宫一事,难道完颜亮就不知道自己上台伊始便对皇室亲族大加屠戮,会对自己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么?
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他当然知道。而且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他还是在头脑极为清醒的情况下开的杀戒;不仅如此,他的屠杀,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不得不为的必然。
怎么,杀人还有理了?——别急,也且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看,为什么说他“杀宫有相当的必然性”吧:
第一,完颜亮继位方式不对。他的先弑后篡,必将使自己面对众多口服心不服的朝臣。而这样的局面,单单依靠讲理,有可能改变么?当然不可能。于是,讲理讲不通,又必须马上慑服众人,那么“杀一儆百”,自然会成为他本就不多的选择之一;
第二,金熙宗初期,由于年纪尚轻,个性偏软,结果连续遭遇三位完颜宗室重臣弄权,教训可谓深刻;殷鉴不远,从来以一代令主自期的完颜亮,又岂能让自己再蹈覆辙?于是,寻苗头、杀重臣,应该说也是吸取了金熙宗主政教训的举措;
第三,从巩固皇权的角度看,铲除一切可能与自己及自己后代竞争大位的对手,实在是自然不过。特别是“自己后代”几个字,值得大家注意;毕竟,他是打算把皇帝位置传给自己儿子的。而这次完颜亮动手杀绝金太宗一支、几乎杀绝完颜宗翰一支,不仅有立刻巩固自己位置的考虑,也有为将来自己的儿子接班肃清竞争者的意思;
第四,金国政治有其特殊之处;以十二个完颜氏族部落渐渐发展而来的女真民族,从金太祖完颜旻真正立国算起,到完颜亮杀宫时,也不过35年而已。这时,各部落首领分权而立的习俗尚未完全杜绝,皇权确实还远未达到它应有的高度。反观历朝历代,开政之初,往往早晚有一天,皇帝突然就从大家的好哥们变成了无上尊崇的天子;而此时完颜亮上台立威,的确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这四个方面考虑,完颜亮如果不“杀猴儆鸡”,不吸取教训,不除去祸患,不速立天威——总之就是不立刻清除最危险的政敌,也就是杀宫——那才真是自己找死。过去,他杀了金熙宗;但是又有谁能来保证,以后不会有人杀他?特别是金太宗一支,已经发展到尾大不掉的地步,又颇多不服,这样的危险势力,留着难道不是定时炸弹么?
——何况,真要有人造反杀了完颜亮,那可属于“斩除弑君逆臣”的壮举,完颜亮也就永远没有翻身证明自己的机会了;如果他真闪过这个念头的话,那么趁早动手消灭政敌,就又多了一个坚硬的理由。
以今天的观点看,完颜亮毫无疑问是视人命为草芥;但是看问题恐怕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若说杀人,哪个皇帝的手是真正干净的?古代不是流传下一句话,所谓“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么——这不,皇帝杀人都快成天经地义的了……
但是,影响毕竟是恶劣的。“杀宫”这着狠手,从正反两方面说,大致产生了以下三个后果:
第一,成功地镇压了持不同政见者。具体来说,就是干掉了心有异属的唐括辩和完颜秉德,剪除了即位初期最强大的可疑反对势力——金太宗支系和秦王支系,彻底杜绝了立遭政变推翻的可能性。由此开始,又经过一系列的杀宫行为,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至少在十年之内,完颜亮死死地压住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力量,切实巩固了皇权,进而实现了“国家大事皆自我出”的首要个人理想;
第二,诛杀宗室和功臣,在确立自己至高权威的同时,也人为地造成了与女真贵族政治集团的裂痕;火山虽然没有爆发,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平静,不过是在高压之下的暂时休眠而已——日后,完颜亮将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也是情理之中;
第三,因此行为,遭到了历来史家的如潮恶评,身份名誉方面的损失难以估量。
总的来说,完颜亮的杀宫,杀的有理,也有过。
于他个人来讲,屠杀宗室确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同时又导致朝官离心离德,属于有得有失;至于得失能否相抵,不好判断;
于整个大金而言,自此令出一人,减少了各自为政的弊端及内耗,同时又被大大伤了元气,同样属于有得有失;能否相抵,同样也是很难判断了。
但没有争议的是,杀宫最终为完颜亮招来了千古訾骂。只不过,完颜亮的被骂,却也另有内情——他固然是被人抓住了把柄,但同时也确实有被落井下石的成分。
具体来说,后来代完颜亮自立的金世宗完颜雍,出于对完颜亮的刻骨仇恨,下令大肆删改官方的历史记录。结果当时的史官们秉意而行,不光是完颜亮做的好事变坏,坏事更坏,而且几乎是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全方位攻击。
而这些被篡改、发挥过的史料,在金亡以后仍在流传;元朝着手修撰宋、金、辽三史时,其中金史部分,大量而直接地采用了原金朝的历代实录,并辅以其他人潜心搜集访寻而来的史料,终于修成;可是,无论是实录还是搜集来的史料,都有戴着有色放大镜看待完颜亮的嫌疑。从这一点上讲,金世宗完颜雍的报复可谓恶毒阴损透顶;尽管他后来治理金国相当有成就,甚至拥有“小尧舜”的美名,尽管他与完颜亮有亡妻之恨,尽管他需要否定前任以证明自己上台的合法性……尽管他有很多理由,但是他以皇帝的身份下令删改历朝实录,在煌煌史册中肆意诋毁以前的政敌,这一手也实在是太缺德了。
历史是面镜子;但在金世宗手里,它终于成为了一面哈哈镜……
总之,金史虽然在元修三史中评价最高,但其中不仅有相互矛盾、地名人名错讹的技术性失误(比如唐括辨之死的细节、完颜宗翰子孙的问题),也有整体立场偏颇的地方——这,指的就是对完颜亮的描述和评价。结果就是,好像整个大金突然就蹦出了一个超一流的混蛋皇帝完颜亮,而且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因此,研究完颜亮,肯定要参看金史;而对于其中的记叙和评价,最好还是慎重对待。特别是某些乍看起来并不起眼,却在不动声色中以笔杀人的春秋文字,更要万分小心;类似的例子,后文中我们也将涉及。
回到杀宫,我们也会自然想到:完颜亮此举,果真就是十恶不赦么?
从道理上讲,完颜亮杀宫遭到如潮的咒骂,无非是因为两个因素:
第一,杀的是宗室,是“自己人”,暗藏的逻辑推论是“对自己人都这么狠,对别人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杀人多达一百五十余名,已经足够“屠杀”的标准,暗藏的逻辑推论是“视人命如草芥,滥杀无辜”。
只是,“杀自己人”和“滥杀”这两条,是不是完颜亮做的最绝,或者最早,或者最狠,或者性质最恶劣?如果是,完颜亮被臭骂那就是活该;如果不是,这问题可就有点复杂了……
好在中国历史足够的长,我们从中不难找出一些其他皇帝也“杀自己人”,也“滥杀”的行为。历史太长,篇幅有限,我们不妨截短一些,就从六百年前的南北朝起,至金朝完颜亮初次杀宫的天德二年四月止,从里面随手挑几个“杀宗室”、甚至是“杀直系血亲”的例子来看看吧——不过,例子是随手拈来,并未覆盖之间的所有王朝。
先是“杀自己人”:
南北朝:
往前592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杀自己的亲兄弟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涣;
往前588年,北齐武成帝高湛,杀太原王高绍德;
往前586年,又杀乐陵王高百年;
往前584年,北齐后主高纬,杀河间王高孝琬;
往前581年,先杀博陵王高济,再杀自己的堂叔太尉、赵郡王高叡;
往前579年,杀弟弟琅琊王高俨;
往前577年,杀兰陵王高长恭;
往前576年,杀南阳王高绰;
隋朝:
往前569年,隋文帝杨坚,以北周相国的身份“受禅”篡立后,随即杀宇文氏皇族四十三家,又杀禅让的幼主、九岁的北周静帝宇文衍和他的两个兄弟;
往前546年,隋太子杨广,弑父隋文帝杨坚、杀兄废太子杨勇,即位为隋炀帝;
唐朝:
往前524年,唐秦王李世民,为了夺太子位,不惜亲手射杀亲哥哥、太子李建成,继而呼叫部将尉迟敬德,追着杀掉了曾经有所犹豫,“再三不彀(音gòu,拉满弓的意思),……中流矢而走”的亲弟弟李元吉。即位后,斩草除根的命令更是从天而降,“诏绝建成、元吉属籍”,于是
兄李建成的五个儿子
安陆王 李承道
河东王 李承德
武安王 李承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