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育等人类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中被广泛采用,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类文明的面貌,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和观念以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亦是一个“后来居上”的典型。据国际经济史权威安格斯?麦迪森研究,1950—1973年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此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每年上升28%。(1973—1995年为14%;1995—1998年则为25%。)1973年,美国的GNP约为1790年时的1100倍。在美国经济增长最好时期的1970年,其GDP是苏联或日本的2—3倍,法国或英国的5—6倍,印度的15—20倍。当时,美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但其生产量约占全世界的25%,美国人均生产量约为全世界平均生产量的5倍,苏联的3倍,印度的40倍。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的低谷阶段,但在克林顿掌权时期,不仅将财政赤字变成了财政赢余,而且出现了连续100多个月的持续增长情况。尽管它的社会经济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其国民生产总值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大国(见表4),而今,美国已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表41998年几个主要国家GNP比较
国家GNP(以10亿美元为单位)人均GNP
总值世界排名年均增长率(%)美元世界排名年均增长率(%)
巴西709 688 24400316 1
中国906 1710 0750818 9
加拿大569 991 719020180 5
法国1533 641 426270101 0
德国2364 631 32887060 9
印度257 8146 91080745 8
日本5149 223 94094023 6
意大利1740 561 019980160 7
俄罗斯356 015…5 3214050…5 0
英国1152?152?619600172?3
美国7433?512?31902081?4
为了醒目起见,我们可以把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图示如下:
从上面的描述与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美国的崛起极为迅速,实际过程只用了150年;第二,美国的崛起是以制度创新起步的,且这一传统贯穿其崛起的全过程;第三,通过引入“福特生产方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两次大转换;第四,美国在作为一个大国崛起后并没有停滞不前,又通过高科技革命催生了更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总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体制的内部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外人绝不可等闲视之。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除了上述不同时期的一些特殊历史条件和动因外,是否还有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和更为基本的动因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以为,这些基本动因就是: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国领土面积939万平方公里,它占有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其可耕地占总面积的40%。它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许多种产量居世界前列: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2/5,铅约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5,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1/6,金占世界总储藏量1/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储藏量1/5,褐煤占世界总储藏量1/8,还有数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所以,《美国大百科全书》说:“美国的繁荣大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2)比较完善的国家体系。自1776年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以后,经过邦联阶段而建立的联邦制度,以“人民同意”和“法令约束”为基本原则,在允许地方分权的情况下又赋予联邦“适当的政府权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不同功能。但又不必担心处于强势方的中央挤压地方,因为中央的权力在宪法中采取了列举方式,即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与此同时,宪法又设置了严格但可操作的“修正”机制并明文规定:“凡未授予联邦、又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保留给州和人民”,仅这两条就不仅赋予这个国家体制以巨大内在活力,而且为美国人民的创造性发挥留下了很大空间,是美国崛起和发展的制度保障。
(3)除了内战以外,200多年来美国国内虽然纷争不绝,但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革命性社会震荡,其基本原因是美国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而美国的国家体制和框架,在设计时就为这种改革或改良预留了余地,并在1787年合众国宪法中为宪法的修改,即制度的改变做了专门的规定。正因为如此,自联邦政府建立以来,美国宪法已增加了27条修正案,其中至少有四次实质性的改变:一是建国之初的《权利法案》,二是内战后废除奴隶制的法案,三是有关进步主义改革的法案,四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总统和副总统职权的若干变更。但美国的改革事业仅靠宪法的机制作保障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阶级力量来为之全力推动,这个阶级力量就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在美国历次改革运动中都可以听到他的宏亮声音,尽管来自这个阶级的成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4)宪法将使子孙万代“得享自己的幸福”作为立国的目标,因此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尤其是州和地方政府工作的中心。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州政府均把教育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劳动力的素质是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一般,州政府开支的约40%是用在教育事业上,比其他任何方面的花费都多。在美国,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5—20岁青少年在校人数由1920年的64%上升到1970年的90%以上;衡量“教育水准“的尺度,即25岁和25岁以上人口完成学业人数的中位年龄,由1940年的86岁提高到1970年的122岁。大学及其研究院成为美国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支柱。
(5)美国是由一个移民和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在美国发展史上,除1885—1924年这段时间以外,美国政府一般比较重视外来移民的吸纳工作:在1885年之前一般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在1924年以后则有配额和人数的限制,但各地的政治难民入境不在限制之列。大量移民的涌入,不仅给美国提供了支持经济发展的资本、知识、技术和劳动力,更重要的是,由于移民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大量外国移民的到来,造就了美国传统和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极大地促成美国独特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6)美国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也充满现实主义的国家。1776年,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据此都拥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权利”。自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和准备移居美国的人,均把“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权利”作为自己的“美国梦”。但“追求”是要靠自己用行动去实现的,“追求”(to require)一词本来就包含着以某种行动去实现的意思。由此可见,《独立宣言》本身乃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体,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美国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成为美国崛起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人生而平等”,在美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至少有三次都是美国人核心的战斗口号:除了独立战争之外,另两次就是1861年美国内战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了。高举这一旗帜的分别是杰斐逊、林肯和马丁? 路德?金。
最后,必须指出,这些基本因素并不游离于美国崛起运动之外,它们贯穿于整个美国历史发展和崛起的过程,并以不同方式体现在上述各发展和崛起阶段的动力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上六条只不过是对上述各阶段主要动力及其内涵的综合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