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客时,不可随意观看主人桌上的字纸或翻阅文件,不可抚弄室内的古 

董珍玩,更不可询问室内用具的价格。 

     作客时,不能轻易吸烟。如果想吸烟,应该首先问在座的女士们是否介 

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如果主人主动请你吸烟,那么即使自己有烟,也要 

接受主人的烟,而不可拒绝对方而吸自己的。 

     就餐时,主人第一次为你拨菜,你必须热情接受,否则女主人会以为你 

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无形中的主角人物。上菜之后, 

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动手吃后才开始吃。饭后,也应由女主人领头离席客人 

才离席。 

     在19世纪的美洲社会,一般人们的作客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搁主人 

过多的时间。但饭后客人不能立即告辞,应再和主人攀谈一会儿,然后道谢 

离去。如果是夫妇俩一同到别人家去作客,应该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在比较 

正式的宴会上,如果客人较多,应等年长位高的宾客或重要的女宾先告辞 

后,自己才告辞。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应向主人请求原谅后再离去。 

     如果自己应邀作客,但与主人不熟,那么作客后还应给主人写信以示谢 

意。 

      (4)餐桌上的礼节 

     19世纪时,美洲大陆社会的礼仪深受欧洲社会的影响,在餐桌上的礼节 

更是非常讲究,一般情况下,参加当地的西餐宴会时有以下多种礼节讲究: 

     (1)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 

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2)餐巾应铺在膝上。如果餐巾较大,应双叠放在腿上;如果较小,可 

以全部打开。餐巾虽然也可以围在颈上或系在胸前,但显得不大方,在美国 

通常不这样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能用餐巾 

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向前倾斜,也不能把两臂横放在桌上, 

以免碰撞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 


… Page 65…

用刀时,不能将刀刃向外,更不能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 

上发出响声。吃面条时,可以用叉卷起来吃,但不能挑。中途放下刀叉时, 

应将刀叉呈“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 

毕。 

     (5)取面包时应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 

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能用个人的刀子。黄油取出 

要放在旁边的小碟里,不能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能用刀切面包,也不能在整 

片上涂黄油,而应该一次扯下一小块,吃一块涂一块。 

     (6)吃色拉时只能用叉子。应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在上色拉的 

同时也上了面包、饼干,可以用左手拿一块面包或饼干,帮着把色拉推上叉 

子。 

     (7)吃鱼时可以用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已经入口 

的鱼骨或鱼刺,不能直接吐入盘中,而要用叉接住后轻轻放入盘中,或者尽 

可能不引人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盘子的边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 

果核也应先吐在手心里,再放入盘中。 

     (8)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能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 

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迹,以免弄脏杯 

     (9)进餐时不能将碗碟端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 

喝茶或喝咖啡时不能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饭,特别是喝汤时,忌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 

     (11)不能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应向周围的人说 

对不起。 

     (12)在饭桌上不能剔牙。如果有东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应用餐巾将嘴 

遮住,最好等没有人在场时再取出。 

     (13)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 

是在咀嚼食物时不应讲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应咽下口中的食物后再回 

答。谈话时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摇晃。 

     (14)在餐桌上,一般的食物都应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萝卜、青果、 

水果、干点心、干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鸡腿和面包等可以用手拿 

着吃。 

     (15)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 

侍者站在右边,就不能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 

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婉言谢 

绝。 

     (16)当女主人要为客人添菜时,客人应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 

传递给她或者交给侍者。如果女主人不问客人,客人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 

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 


… Page 66…

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大家轮流取食品时,男客人应请他身边的女客人先 

取,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代取一些。进餐时,不能越过他人面前取食物。如 

需要某种东西时,应在别人背后传递。 

     (18)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后,再一起随着离席。在进 

餐中或宴会结束前离席都是不礼貌的。起立后,男宾们应帮助妇女把椅子归 

回原处。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 

饭。 

     对于主人来说,在餐桌上应遵循如下礼节: 

     ①宴会开始后,男女主人的责任是使席间的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每个 

客人都不受冷落。如果有人谈及不恰当的话时,主人应立即巧妙地设法转移 

话题。 

     ②用餐时,主人应待客人吃完一道菜后,再换下一道菜。主人吃饭速度 

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时,更应放慢速度,以免 

使客人感到不快。 

     ③席间,主要应尽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适自如。如客人将刀叉掉在地 

上,应立即礼貌地为他换一把。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盘碗,女主人应镇静地收 

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 

     ④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所花费的费用。 

      (5)舞会上礼仪 

     在19世纪的美洲社会里,舞会上的礼仪深受欧洲社会的影响。舞会开 

始时,女主人在客厅迎接每一位到会的宾客,并将新来的客人向就近来宾作 

介绍。 

     如男宾偕女宾同来,进舞厅时,应女子在前,男子在后,不能双双挽臂 

而行。 

     在舞场上,男子可以要求女子伴舞,但女子不能主动要求男子伴舞。男 

子邀请已婚女子跳舞时,应先请求其丈夫,得到许可后再与之跳舞。在跳舞 

进行中,允许插入换舞伴,但绝不能两个男子或两个女子共舞。 

     当女子不愿和某男子跳舞时,可以有礼貌找个借口推辞,男子不能勉 

强。 

     舞厅提供饮食时,男子应陪同女伴进餐,并负责照顾她。 

     男宾应主动邀请女主人或主人的女儿跳舞,以示敬意。 

     当女伴打算回家时,男舞伴要立即允诺,并略略送行。如果男子先行, 

则应向女舞伴说明理由,请求原谅。 

     在离开舞厅时不一定惊动主人,可以不辞而行。但如果主人 就在附近, 

就应先致谢,后告辞。 

     参加舞会后的一周之内,要给主人打电话或写信表示谢意。(6)使用 

问候卡 

     问候卡是19世纪美洲社会中人们社会的一种重要工具,它源于欧洲。 


… Page 67…

互赠问候卡的习俗是适应人们社交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情人节(圣瓦伦丁节)卡是历史最悠久的问候卡之一。1840年,美国商 

人开始把圣瓦伦丁节卡片作为商品大规模生产,当时的制造商名叫埃丝 

特·A·霍兰特。此后,圣瓦伦丁节卡风摩美洲大陆。 

     美洲圣诞节卡的生产也始于美国。1874年,美国当时大名鼎鼎的印刷权 

威、德国移民路易斯·波朗首先在马萨诸塞之外印刷圣诞卡。第一年他把产 

品运往英国销售,第二年开始在美国市场出售。一张张精美别致的卡片立即 

吸引了人们,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19世纪美洲问候卡的特色是图案丰富多彩,当时有以《圣经》中的故事 

为题材的图案,也有盛开的花朵、可爱的动物、吓人的妖怪和旖旎的风光。 

     此后,问候卡的花样不断翻新,用于一切重要节日和场合。亲友过生日, 

可以寄张卡片祝他健康长寿;朋友结婚时,亦可用贺卡祝他幸福美满;病人 

卧床可用问候卡祝他早日康复;有人远行可以寄卡片祝他一路顺风。 



                               6。传统节日 



     美洲大陆自近代以来接纳了许多欧洲和非洲的移民,他们给美洲社会带 

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在美洲大陆上创造了新的文化,这种特色在美洲大 

陆上创造了新的文化,这种特色在美洲大陆的传统节日中得到充分体现。 

      (1)美国人的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的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人要 

为一年中受到的恩惠而感谢上帝。节日到来后,人们休假三天,连同星期天, 

共有四天假期。每家人都高兴地团聚在一起,举行家宴,热闹非凡。 

     节日前夕,人们都要到市场上购买感恩节的必备传统食物——火鸡。火 

鸡的做法是先在火鸡的肚内填满用核桃仁、玉米渣、香肠、洋葱、葡萄干等 

做成的馅,外面刷上油。然后放在火上烤,烤至内嫩外酥时再浇上肉汁食用。 

     感恩节来源于一些英国移民在印第安村落定居一事。1620年9月,102 

名英国移民乘“五月花号”木船,经过65天的海上漂泊。于11月21日抵 

达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的普洛文斯顿。这批英国移民在普利茅斯找到了一 

个被印第安人遗弃的村落,村前有辽阔的渔场,村后有已经开垦过的荒地, 

山丘葱绿,溪水清澈,于是他们便搬到这里来定居。当时,移民们是白手起 

家,缺衣少食,劳动又繁重,再加上天寒和疾病,第一个冬天便夺去了他们 

半数人的生命,活下来的不到50人。1621年春,在邻近的印第安人帮助下, 

移民们学会了狩猎、捕鱼、种植玉米和荞麦等,并获得了丰收。为了感谢上 

帝赐予的丰收,并增强同印第安人的友谊,移民们于1621年秋天用猎取的 

火鸡、自种的南瓜、玉米、红薯、苹果等制成美味佳肴,大摆筵席。附近90 

名印第安人带着鹿、火鸡等礼品前来赴宴。庆祝活动进行了三天。第一天, 

主要是宴席。第二天和第三天,举行摔跤、赛跑、射箭等各项体育比赛。晚 


… Page 68…

上还举行篝火晚会。人们尽情唱歌跳舞。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感恩节。 

到1795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宣布将感恩节定为全国性节日。到19世 

纪,这一节日便成为美国的民族节日。 

     此后,尽管全家团圆过感恩节已成为美国全民性的风俗,但每年到过感 

恩节时,总有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离家前往普利茅斯港,重温早期移民的艰难 

历史。 

      (2)巴西人的狂欢节 

     在19世纪的巴西,每年2月下旬,全国各地都要举行为期三天的狂欢 

节。人们举行游行,举办舞会,热闹异常,其中以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最为 

有名。 

     在里约热内卢,节日到来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和广场变成了节 

日的舞台。人们可以不拘礼节,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种族和阶层,相聚在 

一起,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白天在明媚的阳光下,夜晚在缤纷的焰火下, 

一队又一队簇拥着节日“国王”和“王后”的游行队伍川流不息。在游行队 

伍中,不少人还戴着滑稽的假面具,脚踩高跷,身着艳丽的服装,以乐队为 

前导,表演着各种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滑稽剧、讽刺 

剧;表演着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