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导,表演着各种以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滑稽剧、讽刺 

剧;表演着包括印第安人、黑人舞蹈在内的各种民族舞蹈。在狂欢节上,桑 

巴舞曲的主旋律,更是响彻天空,激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据考证,桑巴舞曲起源于非洲西部海岸,16—18世纪随着被贩卖的黑奴 

传到了巴西。随后,桑巴乐曲吸收了印第安人、葡萄牙人的舞蹈和音乐成分, 

就演变成近代的桑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旋律紧张,节奏铿锵有力,人 

们随着乐曲舞蹈时会感到自身每一块肌肉似乎都在抖动,很快就会沉浸在无 

比欢乐的兴奋之中。“没有桑巴舞,就不存在狂欢节”,这成为巴西人的普 

遍看法。 

      (3)达拉斯哥尼人的亡人节 

     在墨西哥境内的柏克亚洛湖区,居住着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达拉斯哥尼 

人,每年11月的1日和2日,是他们纪念先人的亡人节。达拉斯哥尼人性 

格开朗,在别的民族看来祭奠先人应是悲哀的事,而他们却认为应是欢乐的 

事。因此,达拉斯哥尼人的亡人节就成了一个活着的人们的狂欢节。 

     节日活动从11月1日下午开始,人们在房间里、道路旁、田野上、墓 

地边都插上祭奠亡灵的橙黄色的“赛柏苏切”花,这种花能发出阵阵幽香。 

夜幕降临后,人们扶老携幼汇集到柏克亚洛湖的哈尼西奥岛上,这里是举行 

 “亡灵之夜”仪式活动的中心。在整个小岛上点起献给亡灵的一行行斑驳陆 

离的蜡烛,一排排五光十色的花灯。夜深了,狂欢时刻到来了,穿着花花绿 

绿服装、戴着各种假面具的男女青年就在坟墓旁边,面对着先人的墓,伴着 

悠扬的乐曲声,跳起狂欢之舞。人们认为,活着的人们这样热烈而轻快的舞 

步,会唤醒那些已经在地下长眠的多年的祖先亡灵。 

     午夜过后,人们认为,应该让“亡灵”休息了。于是,一对对小伙子和 


… Page 69…

姑娘环绕着小岛漫步细语,年长的男女和孩子则留下来守护亡灵。 

     当东方破晓时,欢乐的亡人节结束了,人们开始陆续离去,在墓地上留 

下的是沐浴在旭日下的橙黄色的“赛柏苏切”花瓣。 

     到了19世纪,达拉斯哥尼的亡人节逐渐成了墨西哥许多民族的共同节 

日。祭奠活动的形式也增多了。人们除了在墓地上举行狂欢活动外,还要在 

家中摆宴席,设祭坛。在11月1日这一天,墨西哥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印 

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各种甜食,象糖水果、糖纪念碑、 

糖人和糖骷髅等。还把面包做成各种形状,然后用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的彩 

糖条装饰起来,形成各种花纹。这些食品不仅用作祭奠的供品,而且供节日 

期间人们享用。 

     亡人节期间,首都墨西哥城的祭奠活动别具一格。各家面包店、糖果店 

的橱窗里都要画上人骨架和骷髅,或摆上糖骷髅。在亡人节这一天,墨西哥 

城所有剧院的喜剧节目一律停演,而是上演名为《胡安·特诺里奥先生》的 

悲剧。该剧以敞开的坟墓而告终,最后的台词是:“死去的人快回到坟墓里 

去吧!让活着的人更聪明起来吧!” 

      (4)加拿大人的冰雕节 

     19世纪时,在每年的2月,在加拿大的山城魁北克,都要举行传统的冰 

雕节。 

     冰雕节来临时,整个魁北克城披红挂绿,呈现一派节日景象。人们都穿 

着鲜艳的防寒服,拥向街头,翩翩起舞,欢度冰雕节。来自各地的冰雕好手, 

要在一起进行冰雕比赛。选手们在规定的雪方或冰决上,用3天的时间雕出 

自己的拿手作品。那些有独创性、造型美、技术高、获得公众好评的作品, 

将受到奖励。整个冰雕节的活动要持续到3月上旬冰雕作品开始融化为止。 

      (5)圭米人的节日 

     圭米人是巴拿马的主要土著民族之一。19世纪时,在每年的雨季之后, 

圭米人都要举行为期三天的庆祝活动。 

     节日前,猎手们要特意到林中打猎,为客人们准备美味肉食。村落中所 

有的姑娘则兴高采烈地聚集在一起,制作一种用甘蔗汁和发酵的玉米酿成的 

度数很高的酒。 

     在节日前的十多天,该节日活动的组织者便向客人们发出请柬。请柬实 

际上是一根打了结的绳子,绳结的数量表示着再过几天就是节日。被邀者如 

愿赴邀,亦用类似的绳子相告。被邀请的人,每天要将绳子上的结剪去一个, 

以此计算启程的日期。 

     节日的第一天,来宾们先在其他土著人家中作客,不少是夫妇相随,身 

着节日盛装。这期间,圭米族女子精心打扮,将五颜六色的玻璃串珠项链戴 

在脖子上。傍晚,主妇们用丰盛的晚餐招待客人。节日的第二天举行掷棍表 

演,由男子们表演掷棍对抗赛。比赛用的是长1。5米的圆形木棍,参赛者双 

方隔开一定的距离,甲方设法要将棍投向乙方的腿部,乙方则背向甲方,且 


… Page 70…

不时回头窥探,以避投来的木棍。尔后,甲乙双方对换位置。参加掷棍比赛 

的选手有时多达数百人。被木棍击伤大腿的事件时有发生。比赛结束后,人 

们要治疗受伤者、进行贸易和拜访熟人故旧,然后返回家。 

      (6)墨西哥人的节日 

     ①“克拉克萨”节。该节是墨西哥人比较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7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瓦哈卡市的人们聚集在弗尔蒂小山脚下,载歌载舞, 

欢度“克拉克萨”节。 

     这是一个非宗教性的民间传统节日。据说在古代的墨西哥,阿兹特克人 

每逢这天都要举行仪式,将他们制作的小产品献给大地,并预祝来年的丰 

收。到19世纪时,这种献祭仪式便演变成了“克拉克萨”节。 

     节日这天清早,祭坛上便响起了悦耳的钟声。接着,一个个民间小乐队 

走上大街小巷,用六弦吉他弹起了“克拉克萨”节的节日序曲。身着节日盛 

装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弗尔蒂山脚下,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 

人们边唱边跳,并且频频向周围的观众抛散他们自制的小礼品。傍晚时分, 

庆祝活动进入高潮,人们身着华丽的衣服,尽情地跳舞。 

     ②“圣母借宿”节。墨西哥人过“圣母借宿”节的传统来自西班牙安达 

鲁西亚地区的风俗。相传在12月25日圣诞节到来之前,圣母玛利亚和她的 

丈夫约瑟遵照罗马皇帝的命令到祖籍伯利恒登记户籍,在客店的马棚中生下 

耶稣。这一传说便是12月16日至24日间“圣母借宿”节的来历。但随着 

时间和空间的转移,19世纪时,墨西哥人的“圣母借宿”节,便带上了浓厚 

的墨西哥民族的色彩。使它走出了庄严肃穆的教堂,来到了人群熙攘的街头 

巷尾,又进入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普通人家。 

     该节日庆祝形式活泼有趣,并具有丰富而朴素的象征性。开始,孩子们 

先抬出约瑟和玛利亚的像,点燃手中的蜡烛,唱起祈祷歌。然后家人和亲戚 

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到门外扮演要求借宿的圣人,一组在室内扮演主人, 

互相对歌。迎进“客人”后,年长的主人就开始分发糖果和礼品。 

     最后一个仪式是吊打“皮尼亚塔”。“皮尼亚塔”是一个糊着彩纸、安 

上数个尖角的大泥罐,里面塞满了花生、糠果等小吃。这一古怪的形象象征 

魔鬼,人们用粗绳子把它吊起来有一人多高,并使它在空中晃动。然后人们 

蒙上眼睛,挨个用木棒去敲打泥罐,谓打鬼驱邪。后来,泥罐被打得稀烂, 

里面的食品落满一地。这时孩子们喜笑颜开,一拥而上,争抢落在地上的食 

品。 

     ③圣船节。墨西哥卡尔滴塔岛在每年盛夏都要举行这一庆祝活动。届 

时,街上摆满鲜花,树上挂满花环,空中飘着彩旗,当地居民和远方客人奏 

乐高歌,涌向湖边。湖中有两只“圣船”,上面分别摆放着圣佩德罗和圣巴 

勃罗的圣像,还有几百只小船分成两队,是两位“圣人”各自的乐队和啦啦 

队。船只划到湖心,摆成一个小岛,把两只圣船围在中间,此时歌声、乐声、 

鞭炮声、呼喊声响成一片。神父在当地官员陪同下走上大船,和大家一起礼 


… Page 71…

拜,向湖水祷告,祈求保佑当地人民幸福。然后举行划船比赛。两只“圣船” 

率先向前划去,各自的乐队和啦啦队在后面呐喊助威。因为圣佩德罗是当地 

渔民的象征,所以是每次划船比赛的必胜者。当得胜的圣佩德罗的圣船抵岸 

时,人们欢呼雀跃。当地市民走上船头,将节日的名贵礼物——一条相传了 

几百年和绘有金色大虾和红色绸带戴在圣佩德罗圣像上,然后在一片歌声 

中,把两座圣像抬回庙宇。晚上人们上街游行,庆祝圣佩德罗的胜利。 

     ④妖巫节。19世纪的墨西哥很盛行这一节日。节期是每年的10月31日。 

节日之夜,灯火辉煌,锣鼓喧天,人们扮成各种妖魔鬼怪,走上街头表演。 

他们装扮的形象,多数来源于民间传说,也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妖巫节是拉 

美人民憎恨恶鬼、向往光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也是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 

民间节日。 

      (7)艾马拉人的阿拉西塔斯节 

     这是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的艾马拉人,纪念幸福之神埃克科的节日,各 

个地区的节期不统一。“阿拉西塔斯”是“购买”的意思,这个节庆的主要 

内容就是举办集市,出售各种物品。节日期间,每家都供奉埃克科神像,它 

是一个矮胖的小塑像,用金银铸成,或用石头雕成、陶土烧成。它穿着艾马 

拉人的服装,肚子很大,两手伸向前面,满面笑容。人们将买来的小玩具挂 

在神像上,挂得越多越吉利。节庆以舞蹈结束:妇女穿着几条宽大的花裙跳 

环圈舞,男人戴着假面具跳化装舞。 

      (8)莫雷诺人的圣女节 

     莫雷诺人居住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尤卡河一带,信奉多洛雷斯女 

神。19世纪时,莫雷诺人每年最大的节日,就是多洛雷斯圣女节。 

     圣女节在春天的某一个礼拜五举行,节日那天,莫雷诺人全体出动,将 

女神像从神庙中请出,放在预先搭好的架子上,由数人抬着。神像后面跟着 

全体男女老少。早上八点钟,这支队伍开始出发游行,下午六点钟到达圣多 

明各。游行队伍在沿途受到当地居民的招待和欢迎。然后,女神像留在圣多 

明各,游行的队伍返回。到第九天,莫雷诺人又把女神像接回住地,重新安 

放在神龛之中。这时,人们擂鼓奏乐,男女老少不断祈祷祝福,希望未来万 

事如意。 



                                7。歌舞艺术 



     美洲大陆各地的人们对戏剧、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都抱有十分浓厚的 

兴趣。美洲人民在开发美洲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歌舞艺术。 

      (1)戏剧 

     戏剧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艺术和娱乐形式,近代美洲大陆的戏剧表演多源 

于欧洲。有据可查的美国第一座剧院于18世纪上半叶出现在威廉斯堡,当 

时美洲大陆上演的主要是反映欧洲贵族生活的剧目。当时正在美洲大陆进行 


… Page 72…

创业的移民和清教徒们,一则出于生活窘迫,一则出于宗教上的清规戒律, 

故始终提不起对戏剧的好感和兴趣。直到18世纪后期,美洲大陆才逐渐有 

了自己的戏剧表演家。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纽约市是公认的美国戏剧之都。每逢戏剧季节,纽约的剧院区百老汇都 

要上演几十出新戏。每当百老汇戏剧季节结束后,就会有百多个夏季剧团开 

始活跃起来,奔赴乡村、市郊、海滨和避暑胜地去巡回演出,著名演员也纷 

纷在乡间剧场登台献艺,深受人们欢迎。 

      (2)音乐 

     美洲大陆的人民热爱音乐。特别是200多年来,这里的人民在劳动和生 

活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 

    ①教堂音乐。在近代的美洲大陆,早期艰苦的殖民生活使移民们无暇顾 

及那些阳春白雪式的抒情歌曲和悠扬乐声,只有教堂歌曲在严肃的清教徒中 

流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