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还有不少穆斯林信徒,印度教和其他宗教的信徒也不乏其人。 

     ②拉丁美洲移民的宗教信仰。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大陆,包括北美洲的 

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广大地区,自16世纪以来长期是 

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拉丁语国家的殖民地 (有18个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 

通行葡萄牙语,仅西印度群岛的海地通行法语),因此将这片辽阔的地区称 

为拉丁美洲。可以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对拉丁美洲大陆的社会 

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西欧是邻国,两国源于同一古民 

族,语言接近相通,在历史上一度统一在一个君主的统治下。所以西、葡两 

国对拉丁美洲地区采取了接近一致的殖民统治。它们将宗主国内的天主教输 

入到整个拉丁美洲地区,并在拉丁美洲各地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强制推行天 

主教,作为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19世纪,在拉丁美洲各国社会中,天主教的势力占有绝 

对优势,人们普遍信奉天主教。罗马教皇作为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在拉美 

各地划分了若干个教会区,任命大主教和各地的主教。这样,拉美各地建立 

起许许多多的天主教堂和修道院。天主教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美洲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美洲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在整个世界上十 

分独特,这就是万物有灵的图腾信仰。 

     这种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早期遗留下来的一种宗教信仰形 

式,它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中的万物都怀有敬畏之情,把动物、植物、山、 

石、河、海的某一物,或风、雷、虹、霜的某一自然现象当作氏族的亲属、 

祖先或自己的保护神来加以崇拜。 

     19世纪时印第安人主要以狩猎、捕鱼、采集、耕作等为生,所以他们的 


… Page 81…

图腾崇拜也以动物和植物为主。有的部族将狼、熊、龟、海狸、鹿、鹬、鹰 

等作为自己的氏族图腾。此外,印第安人将太阳、风、雨、雹也都列为神, 

其中以天神地位为最高,称为“诸神之主”。 

     19世纪时印第安人各部落每年都要举行有关图腾崇拜的各种宗教仪 

式,内容有祈祷、念诵词、唱赞歌、跳模仿图腾动作的舞蹈等,目的是祈求 

氏族兴旺,消灾免祸。 

     信奉动物为图腾的氏族,一般都对这种动物禁食、禁杀、禁伤害、禁触 

摸。如果本氏族成员伤害了图腾,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处死。 

     为了表现对这些图腾物的崇拜,印第安人制作出各种图腾的偶像,加以 

崇拜。还有些氏族制造出高30—40米的图腾柱,上面刻画有图腾形象,竖 

立在村落的入口处。 

      (2)生活禁忌 

     ①美国人的生活禁忌。19世纪的美国社会一直流传着一些传统的迷信观 

念,使得美国人对某些事物讳忌如深。 

     美国人最忌讳“13”这个数字。他们认为“13”不吉利,会给人带来不 

幸。这一忌讳来源于《圣经》中讲述的“最后的晚餐”的故事,叛徒犹大是 

餐桌旁的第13个人,他为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了犹太教的当权者。 

此后西方人都把“13”这个数字视为不幸的象征,在宴会上一桌不能同坐13 

人,也不能有13道菜,很多高层建筑都没有第13层。 

     美国人对星期五也同样抱有恐惧心理。据说亚当和夏娃是在星期五偷食 

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因此人们认为星期五不吉利。如果星期五这天恰是13 

号,人们就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黑猫也被人畏惧和讨厌,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人们认为,如果黑猫从 

面前跑过,就会大难临头。 

     19世纪的美国人还认为一根火柴连续点燃3支香烟会给人带来灾难。美 

国人为别人点烟,总是在点到第三个人时就另外擦燃一根火柴,这成为一种 

习惯。 

     关于镜子美国人也有不少忌讳。如果人死了,就要把死者房间里的镜子 

翻过面,因为他们认为凡是照这面镜子的人,自己也要死亡。后来在美国的 

某些地方,甚至发展到挂在死者房间里的像片也要翻过去。 

     美国人还认为在人行道上行走时,绝不能踏得啪啪响。如果有人这样 

做,就等于是在咒骂自己的母亲。 

     美国人还忌讳食动物的五脏。 

     ②巴西人的生活禁忌。巴西人忌讳棕黄色,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离世 

犹如黄叶落地。 

     19世纪的巴西人还忌讳象美国人那样打“OK”的手势。用食指和大拇指 

联搭成圈,其他三个指头向上伸开,被认为是不文明的动作。 

     ③加拿大哈德逊湾居民的忌讳。19世纪时,加拿大哈德逊湾的居民忌讳 


… Page 82…

铲雪,即使积雪阻碍交通,堆满住宅四周,也不动手铲除。这里的居民视白 

雪为吉祥物,认为雪积得越多越可防止邪魔的入侵和伤害。 

     ④南美印第安人的姓名忌讳。  19世纪时,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认为,人 

的姓名是人体的一部分,让不熟悉的人知道自己的姓名,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和灾祸。为了不让陌生人知道自己的姓和名,首先,在亲人和熟人之间打招 

呼时不说姓名,而以称谓相称;其次,在向初次见面的人作自我介绍时,或 

用别人的名字来代替,或随便另取一个新名字。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所以 

都不认为这是在说谎或不诚实。 

     ⑤拉丁美洲人的禁忌。19世纪时,拉丁美洲各族人民一般都忌讳菊花, 

不仅不能用菊花作礼物赠送他人,而且不准用菊花在家中和办公室中作摆 

设,他们认为菊花是专作祭祀用的东西。 

     ⑥墨西哥人禁忌紫色。他们视紫色为不详之色,只有棺材才涂紫色。在 

日常生活中,穿衣、用纸、彩饰、包装等,均禁忌紫色。 



                                12。丧葬习俗 



     19世纪时,美洲人的丧葬习俗多跟宗教传统有关,但不同的民族也有各 

自不同的丧葬习俗。 

      (1)欧洲移民的丧葬习俗 

     欧洲移民普遍信奉基督教(包括不同的教派),19世纪时,其传统葬礼 

多采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举行。 

     首先,在葬礼前,灵柩要放在教堂中,由亲友们轮流守灵,以表示对死 

者的尊敬和哀悼。然后,由死者亲属出面,选择墓地,墓地一般选在有葱郁 

树木的地方,选在墓场的东、南、西三面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忌讳选在北面, 

因为北面通常埋葬凶犯或自杀者。最后,在埋葬死者时也有一定之规。传统 

风俗是在死者的胸前放上十字架,或把他的手交叉放在胸前,然后朝向东方 

埋葬。埋葬时,人们静默哀悼,不准恸哭。 

     年幼死者的埋葬方式与成年人不同,按照传统作法,要将死去的幼儿或 

未受洗礼的孩子的尸体放在某个成年妇女的棺材里埋葬。 

     犹太教徒在埋葬死者时,要使死者的面部朝向以色列方向,第二年再打 

开墓穴重新埋葬。 

      (2)印第安人的丧葬习俗 

     在19世纪的印第安人中,普通百姓死后只作简单土葬,但部落酋长死 

后却要受到格外尊崇。人们将酋长的遗体安放在庙宇中。这种庙宇的形式十 

分特别,下部用粗大的木桩高高撑起,四面透风,没有墙壁,地上铺着几张 

兽皮,供看管庙宇的祭司休息。上层才用来安放遗体。凡是死去的酋长都一 

律放在同一庙宇中,一个挨一个。这种庙宇只一面敞开,三面和房顶都用编 

结精致的竹帘遮挡得严严实实。遗体旁还别出心裁地摆放一个雕刻得活灵活 


… Page 83…

现的木偶,作为酋长的卫士。印第安人还发明了使遗体不腐烂的方法,他们 

将死者的皮剥下,涂油晒干,再将肉刮下,把骨头包在皮革中,最后再包上 

原来的皮。经过这样加工的遗体,看上去完好如初。 

      (3)亚诺马米人的丧葬习俗 

     19世纪时,亚诺马米人居住在委内瑞拉与巴西交界的原始森林。按习 

俗,有人去世后,其遗体必须完好火化掉。若他们认为是死于“黑魔术”或 

瘟疫,就用树枝将尸体裹好,放到森林中任其腐烂。等到认为邪气消失时, 

再取回火化。火化时,人们尽量远离烟雾,并立即去淋浴。火化后,死者骨 

灰要碾成粉,搅拌在沸腾的芭蕉汤内。届时,要举行一个被称为“里胡”的 

仪式。死者的骨灰汤要求亲戚朋友们喝掉。这种丧葬习俗,与亚诺马米人的 

灵魂转附观念有关。 

      (4)瓜拉尼人的屋葬 

    瓜拉尼人生活在巴拉圭。人死后,人们把死者用过的物品装入木匣,同 

死者一起埋在地下。有的地方还把死者埋在他生前居住的茅屋里,然后弃屋 

而去。 

      (5)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 

     爱斯基摩人在19世纪仍沿用“冰葬”习俗。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 

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 

觉,需要一张旧兽皮。儿子会意,即准备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旧兽 

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父亲便安然死去。5天以后,儿子需在冰洞 

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父亲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五、非洲的近代习俗 



                         1。近代传统习俗的改变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洲文明。但到了15世纪,西方国家为了寻找 

通往东方黄金和香科之国的新航路,而登上了非洲大陆,于是,这种古老而 

宁静的文明氛围便被打破了。1415年,葡萄牙船队率先侵入非洲,航海家亨 

利王子在摩洛哥的休达建立了第一个殖民点。从那时起,尤其在1880—1913 

年间,先后有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十几个 

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不断侵入非洲,纷纷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了除利比里亚和 

埃塞俄比亚以外的几乎所有非洲领土,使非洲沦为他们的殖民地或附属国。 

他们除了大肆掠夺非洲资源、残酷奴役非洲居民外,还大量抢劫和贩卖黑 

奴。非洲前前后后损失壮年劳力达一亿以上,相当于1880年全非洲人口的 

总和。 

    在此情况下,非洲固有文明遭受了空前劫难。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被劫 


… Page 84…

掠、破坏,大量精美的艺术品被盗往欧洲。伴随着非洲土著居民特别是黑人 

人口的锐减,以及西方人不断深入非洲腹地和基督教在非洲的传播,非洲各 

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也遭到了破坏,不同程度地带上了西方的影响,这 

就是非洲习俗史上的近代色彩。但由于传统的惯性,19世纪前后非洲生活习 

俗的主流仍然是承袭固有的民族文化,这是非洲近代生活习俗史的主线。以 

上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时非洲社会的生活习俗画卷。 



                         2。非洲的地域划分与民族 



      (1)非洲的人种与地域分布 

     19世纪时非洲居民分为三大人种,即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另有各 

种混血人。黑种人属尼格罗种,皮肤黑色,头颅较长,头发卷曲;白种人即 

高加索种,亦称欧罗巴种,肤色淡白,颅形如卵,头发呈波状;黄种人即蒙 

古种,黄皮肤,宽头颅,头发硬直。由于历史上的长期迁徙和人种同化,使 

得非洲的种族更加复杂化。因此,从外表特征来看,非洲人种又可分为六大 

类: 

     ①高加索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非、东北非及撒哈拉,其中以阿拉伯人和 

柏柏尔人为主。他们肤色较淡,鼻高目深,眼睛黑色,头发黑而有波纹。 

     ②尼格罗人种: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广大热带地区和南部非洲。他们肤 

色黝黑,头发卷曲,阔鼻厚唇,颚部突出。 

     ③科伊桑人种:居住在非洲西南部,主要是布须曼人和霍屯督人。他们 

身材不高,皮肤黑色,脸宽而扁,有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