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超自然的离奇魔力。人们认为在仲夏节前一天的夜间,如果你能在7个或9 

个不同的草地上或路沟边采集到同等数目的不同鲜花,扎成花束放在自己的 

枕头下面,那么,你就可以梦见你意中的情人等。 

     ②露茜亚节。这是瑞典人独特的民族节日,时间是每年12月13日,露 

茜亚相传为古罗马一位祈求光明的圣女,后来有关露茜亚的传说和基督教一 

起传入瑞典。按照瑞典人的习惯说法,12月13日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天 

最短的日子,人和牲畜都需要有额外的营养,要尽量吃喝,于是这一天逐渐 

成为吃喝日,后来,民间有身着白衣的少女“露茜亚”在烛光下给人们分食 

的传说,人们又把这一大称作“露茜亚日”。 

     ③五朔节。每年的5月30日是“五朔节”。这天晚上,人们往往手执 

火炬,列队行进到一些庆祝节日活动的地点,围着一堆堆燃起的篝火,唱着 

赞美春天的颂歌,辞别漫长寒冷的冬天,迎接明媚光亮的春天的降临。 

      (7)瑞士日内瓦的登城节 

     每年12月11日前后,当时瑞士首府日内瓦的市民都要举行为期一周的 

庆祝活动,欢度他们传统的爱国节日——登城节。 

     17世纪初,瑞士经常遭到邻邦的侵扰。在1602年12月11日深夜,邻 

邦的萨瓦公爵纠合了一支由数千名雇佣兵组成的队伍,妄图趁夜深人静之 

时,一举吞并瑞士这个小小的独立共和国。但正当入侵者顺着云梯往日内瓦 

城的城墙上爬的时候,立即被机警的哨兵发现,顿时,城里大教堂的钟声齐 

鸣,市民们听到报警的钟声,手持武器,纷纷走向街头,投入保卫共和国的 

战斗。有一位叫鲁瓦约默的老年妇女,听到钟声时,正在厨房做饭,她急忙 


… Page 20…

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眼看见正在登城的侵略者,她急中生智,端起一锅刚烧 

好的滚烫的汤向敌人泼去,最后又举起锅向敌人砸去,吓得敌人抱头鼠窜。 

由于日内瓦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登城节”由此而 

来。 

     庆祝活动从12月7日开始。9日晚上,在市中心举行富有民族特色的游 

行活动,游行者都穿着日内瓦地区的传统服装。游行队伍由仪仗队作先导, 

随后是骑兵和骑士。他们有的手握长矛和枪,有的推着当年用过的沉重的古 

炮,在雄壮的进行曲声中威武地穿过市区。游行队伍里的儿童们高举火炬, 

女子们则手挎蔬菜篮子,表示对进行战斗的同胞们的支持。伫立在街道两旁 

的市民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向游行者欢呼、致敬。在节日期间里,人们还举 

行各种集会,凭吊古迹,庆祝自己的先辈打败侵略者所取得的胜利。 



                                6。传统服饰 



     在19世纪的欧洲社会里,经过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涤荡,人们的传 

统穿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以法国和英国最为明显。而在欧洲的其他地 

区,人们的穿着打扮仍深受传统的影响 

      (1)19世纪法国人的穿着特色 

     拿破仑执政后,想要建立一个同旧制度时期同样严格的礼宾机构。因 

此,执政府建立后,便着手拟定服装法条例,致使各种礼仪对服饰的要求越 

来越严格。 

     当时的宫廷服装主要是沿用了18世纪末的式样:白色开司米的短裤配 

以同样色调的长统袜,服装的区别仅在颜色、徽章和刺绣花纹的不同。但外 

套、无边帽或两角帽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绅士们的衣服上还饰以皱领。那 

些没有官方头衔的人士进宫时,一般都身着缀有金属纽扣的法国式服装且腰 

间佩剑。 

     这一时期,男子的服饰除出入宫廷、参加仪式或是出席晚宴时要穿大礼 

服及上述服饰外,日常的服饰也可看出1795至1799年法国督政府时期奇特 

衣着的影响:高翻领的男上衣 (燕尾服)下窄上宽,而且很短,配以紧身的 

长裤或短裤,裤料可以是皮的、针字的或人字斜纹布的。但到1815年时, 

米黄色的裤子即长到了盖过脚面。 

     当时坎肩的质料多是带颜色的凸形布料,前襟是一大排纽扣。但后来, 

大家更喜欢饰有彩色镶边的细纱坎肩。大约在1811年前后,人们又流行用 

提花凸纹织料了。此时那种把领子露在外面的细长领带取代了1806年以前 

时兴的那种一直系到嘴边的大领带。 

     同时,鞋子与服饰的配套也很讲究。如果身着短裤,下面须  穿骑兵 

式的长统靴或是护腿套;如果是穿人字斜纹布长裤和燕尾服,则须着薄底浅 

口皮鞋。那时的男子礼服一般说来都是双排纽扣,而且大都是多层领。另有 


… Page 21…

一种较短些的男斗篷也可作男礼服。 

     这一时期的大礼帽多是灰色、羊毛色或黑色的毡帽,有长毛             的也有 

短毛的,有时也戴草帽。1803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作“鲁 滨逊”的小帽檐 

丝质礼帽。此外还有一种宽大的、帽檐前后向上折起的“半船型”或称“拱 

型帽”的礼帽。 

     妇女的服装自然也摆脱了旧时的影响。最初,约瑟芬王后在加冕仪式上 

穿的长裙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时兴一种小礼服。这种小礼服袖子很 

短,腰际拖着长长的裙裾。还有一种大礼服也很时兴:袖长,且有一具披风 

从左肩斜下,用一只别针固定在右边的裙腰上。这两种礼服均有上过浆的、 

绣有金银两线的细布袒胸褶领。 

     虽然就整体来讲,这个时期的各种服装的基本型大致相同,但在细节部 

分却变化无穷。尤其是袖子,很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隆起的短袖打上 

褶,用一枚钻石扣子扣在肩上;或是袖长及肘,一面开口,像块布似地将胳 

臂裹起,再用三只扣子扣住;还有一种袖子是用五六根小带子从袖口处开 

始,每隔一段距离系一个结子,一直系到肩;再就是那种在小小的隆袖上罩 

一层朦胧轻纱的宽大飘逸的袖子。 

     旧时的影响也同样表现在头饰上:女子把头发从中间分开紧贴两鬓,并 

戴有贵重金属的冠冕形发饰。再有一种头饰为平纹细布或天鹅绒的头帕垂至 

眉际,头发不遮盖额头或脸。但到1809年时,路易十四时代的发型又再度 

流行。这期间,五花八门的有褶系带女帽也很时兴。质地有塔夫绸、细薄纱、 

丝绸、丝绒等种类;式样有小巧的、紧裹面颊的、高帽顶的或长帽檐的,均 

为时髦。通常,无边女帽上还斜插一支羽毛,向外穿出的帽带系在颏下,使 

帽檐前部高高隆起。 

     19世纪晚期,妇女们依然被包裹在皮毛、绸缎、丝绒、轻纱之中,簇拥 

在丝带、花边之间。所不同的是,此时的女装突出在长裙的后面加有一个高 

高隆起的腰垫,用以表现妇女的婀娜多姿,楚楚风采。 

      (2)19世纪英国人的穿着特色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晨礼服(即 

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 

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至于女子,她们经常穿的是一套深 

色的衣裙,再加上一套或两套晚礼服。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 

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 

称为“白领阶层”。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 

 “蓝领阶层”。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总体 

上来说,英国人对服装要求美观,如男要平肩,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裤线 

笔挺,既要突出优美的线条,还要掩盖身体的缺陷。 

     在某些特殊正式的场合,人们还沿用着不少在18世纪时已遭淘汰的传 

统服饰。在法院正式开庭时,法官仍然戴上假发,身着法官旗袍;教堂做礼 


… Page 22…

拜时,牧师要披上长袍;每届国会开会,国王或女王前往致词时,头戴闪烁 

的王冠,王宫侍女都身着白色长裙礼服,而前排面向国王或女王的是假发黑 

袍的“司法贵族”,红袍翻领的“宗教贵族”。 

      (3)瑞士的传统服饰 

     在瑞士,19世纪时,除精细手工业外,社会生产仍很落后,人们普遍穿 

戴传统服饰。当时瑞士人的传统民族服装,各州有各州的式样,甚至在同一 

州的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风俗。总的说来,妇女的裙子多属中长型,只有少 

数长及脚面。女装又以连衣  裙为主,上衣有的是长袖,有的是短袖或无 

袖,呈坎肩或背带式, 下面露出袖长及肘的白衬衣。胸前或腰下,大都喜 

欢罩上不同花色的围裙,显示出劳动妇女的气质。衣服的颜色不拘一格,有 

的鲜艳,有的素雅,有的深沉庄重。但共同特点则是有刺绣、挑花或饰带等 

点缀在胸前、裙边、披肩之上。这些往往都是妇女们亲手所做,既供人欣赏, 

也是自己手艺的一种炫耀。腿上的长袜则以白色为主。传统的女装常常佩有 

帽子,式样各异。 

     男子的传统服装有的和现代西装大同小异,有的则是瘦腿马裤,上配有 

铜扣的上衣,有的上身是套头式的宽松衣,领及肩上饰以绣花。颜色以深色 

为主,但背心则力求鲜艳,往往使用红色求得对比的效果。在以畜牧为主的 

州内,男子的装束则具有紧身、简单的特点,反映出劳动的需要。 

      (4)爱沙尼亚人的传统服装 

     在19世纪,爱沙尼亚男子的传统服装是用粗麻布制作的白衬衣、白裤 

子。天气凉时,外面罩呢料服装,冬季则穿皮袍子。女子的传统服装为粗麻 

布短袖长衫和裙子。裙子有彩色的,也有单色的。天气凉时,外加呢料衣服 

或坎肩。出嫁的女子要系围裙,扎头巾。头巾扎在头上以后,其两端要拖在 

脊背上。 

      (5)拉脱维亚人的传统服装 

     19世纪时,拉脱维亚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亚麻布衬衣,亚麻布或丝绸裤 

子。衬衣前胸上有绣花。穿着时,腰部要系宽腰带,头戴带边或带檐的便帽。 

女子的传统服装是一种短衬长衫式的衬衣,当地人称之为“杜尼卡”,穿着 

时,外面要加绣花披肩。裙子多用带方格或条纹的布做成。姑娘的头饰是头 

箍,有金属做的,也有用玻璃珠做的。结婚后,女子一般就不再戴头箍,而 

只戴头巾或绣花帽。 

      (6)俄罗斯人的传统服饰 

     19世纪时,俄罗斯传统的男服是斜襟长袖衬衣,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 

腰带。衬衣一般是用麻纱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裤 

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家境富裕的人,还穿一种较肥大的灯 

笼裤。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是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头戴毡帽,脚 

穿高筒皮靴。在农村,有些人用布裹足,再穿上用树皮做的鞋。 

     同时期俄罗斯女子的传统服装,一般是用麻布做的垫肩的长袖衬衣。在 


… Page 23…

俄罗斯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已出嫁的女子在衬衣外面要穿一件无袖长衣,而 

南部地区则穿一种手工编的带有方格图案的毛料裙子。姑娘不戴头巾,或仅 

用头巾盖住头的一部分,但已婚女子必须戴头巾,以便把头部盖住。在冬季, 

女子一般穿厚呢子或毛皮外衣,高筒皮靴。 

      (7)罗马尼亚人的“摩尔多瓦”皮袄 

      “摩尔多瓦”皮袄是19世纪时罗马尼亚农民和牧羊人冬季常穿的服装。 

这种皮袄的特点是用山羊皮条加在皮袄的缝合处,既可使皮袄的接缝更牢 

固,又可起到装饰作用。此外,人们还往往在皮袄的不同部位刺绣上各种花 

纹。装饰花纹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植物花纹和花朵缀在胸前,几何形花 

纹缀在下摆。无数的曲线和直线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和谐的装饰整体。 

      (8)萨阿米人的传统服饰 

     萨阿米人,又称拉普人或洛帕里人,19世纪时居住在欧洲北部北极圈一 

带,以狩猎、捕鱼、驯鹿为生。由于居住地区气候寒冷,他们几乎常年离不 

开帽、靴和外氅。外氅镶绣很讲究。男外氅一般在前襟和肩部镶红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