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篝火旁,边说边吃。先吃一种不加糖的松软清香的米饭,再吃用鳗鱼肉做成 

的肉馅饼,一直要吃到深夜。次日清晨还要吃在篝火堆上熏过的香肠。 

     2月份要过狂欢节。在西班牙西南部的卡萨利亚地方,届时要吃酒或牛 

奶加蜜糖面包卷的甜食,同时还要吃薄烧饼。 

     3月份要庆祝烹调节。蜗牛是这一节日的主菜。此外,在这个月里,四 

旬斋的最后一天 (复活节前40天),在西班牙的多数乡村里要举行“埋葬 

沙丁鱼仪式”,届时,大家都要品尝沙丁鱼。 

     在4月份的复活节上,人们要吃烧小猪和烧羊肉。 

     5月份,人们在卡迪斯的桑卢卡尔庆祝苹果节,大家尽情品尝苹果。 

     6月24日,人们庆祝拉萨卡节,要杀牛放在篝火上烧着吃。 

     7月中旬要庆祝葡萄酒节,人们要畅饮葡萄酒。 

     8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螃蟹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吃螃蟹。 

     9月份的第一周,在卡迪斯的奇克拉纳要庆祝奇克拉纳鲜货节,在莫格 

尔,9月的最后几天,要庆祝大草莓果节。 

     10月15日是圣德雷萨节,这天也是全国烹调日,人们兴高采烈地品尝 

美味佳肴。 

     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四是谷物丰收节。这个节日的食品主要是油烤食品 

和烤猪肉。但是,各地还有其独特的风俗。在佩德拉,第一个星期日要吃油 

炸饼。在萨拉坦,要吃自制香肠。在科卢尼亚,要进行狩猎活动,抓住什么 

野味就吃什么。 

     12月份要庆祝大年除夕,除夕夜晚大家都要喝蒜瓣汤,据说这种汤象征 

着吉祥如意。 



                                8。欧洲民居 



     在欧洲历史上,建筑业非常发达,建筑艺术是欧洲文明的典型象征。在 


… Page 28…

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古典建筑日渐减少,高楼 

不断涌现,人们的居住条件日渐紧张,近代欧洲的民居反映出一种节俭和向 

公寓化发展的特点。 

      (1)瑞士的民居 

     在19世纪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居民的房舍,有的全部用木材建成, 

有的则建在一个石基上。阿尔卑斯山南麓各州则大都以石建屋,而且不少使 

用的是干垒石,不用灰浆抹缝的古法。在阿尔卑斯山脉中部地区,则是两种 

建筑混合的风格,下面的石基加大加高,上面则是木结构。而石基内部则是 

相当于地窖的一个房间,用以储存干酪等物,其上则有一间厨房。这样的建 

筑叫“哥大风格”。到19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哥大房屋发生了极大的 

变化,原来的板壁被厚实的砖墙包起来,窗口则深嵌在厚墙内。此外,还有 

圆拱门及墙面雕砌,说明受了意大利的影响;但楼上有悬窗凸在墙外,则又 

是德国的建筑风格。 

     在瓦莱州的德语区,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木制结构。在莱茵河中流地 

区,近代的建筑则又是木石混合结构了。 

     阿尔卑斯山北坡的伯尔尼高地,房舍都以一面山墙为其正面,上下层窗 

口之间饰有花纹,有时墙面上还有匠人画的大壁画。大人字屋顶伸出甚远, 

有柱子支撑,形成坡形外廊。两面山墙都有阳台。 

     卢塞恩州的乡村房屋,特点是只有一个向上突出的阳台。而圣加仑州和 

阿彭策尔的农舍,因为除了母牛之外还有家庭纺织等副业,传统上在建房时 

特别注意采光,家家都有成排的窗户,尽量使室内明亮。 

      (2)英国的民居 

     在传统上,英国人一般都喜欢乡村的生活,怀念“绿色英格兰”的乡绅 

日子。凡是有条件的,都希望能够拥有两处住房,一处在象伦敦那样的大城 

市,以便于工作;一处在幽静的乡村,以供周末休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便是个人成功的象征,也是向亲友炫耀的资本。经济条件略差一些的人,也 

是第一想住在郊区,而不想住在城市中心;第二要住传统式的小楼,而不住 

公寓大楼。 

     在19世纪的英国,普通传统式的楼房一般是两层,每层有两个房间, 

一前一后,门厅上面可能还另有一个小房间。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房,往往较 

大,层数较高。老房子中还有一种是自留一块园地、孑然独立的房舍。这种 

房子一般很大,都属于富有人家。另有一种半独立式的楼房,它是两所连成 

一体的小楼,两所房子并肩而立,共有一面山墙。每所各住一家,园地中间 

有围栏或矮墙相隔,使两家相邻而又互不干扰。这既可以保持居住情况的相 

对幽静,又可以适当节约地皮、降低造价。 

     19世纪的英国人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喜欢给自己的房子命名。这些名字 

大半富有诗意,如“林边”、“泉头”、“三棵松”等等。这种风气在郊区 

和农村尤为盛行。 


… Page 29…

      (3)俄罗斯人的传统住宅 

     19世纪俄罗斯人的传统住宅是大木架结构,屋顶大多是两面斜坡。起居 

室、厨房和储藏室连在一起。与南方的住宅相比,北方住宅的地板离地面要 

高得多,一般离地面2—3米,这主要是由于北方气候寒冷决定的。房屋的 

地板也是木结构,地板下面的结构称为“底层”,可用来存放蔬菜、粮食等, 

在农村,“底层”还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在南方,要养家禽家畜,则要另盖 

棚舍。 

      (4)萨阿米人的锥形帐篷和矮脚木屋 

     在19世纪时期,萨阿米人的传统住宅有两种:锥形帐篷和矮脚木屋。 

锥形帐篷顶部有一豁口,可以调换空气。进入的门设在南面的墙壁上,仅够 

一人进出。帐篷中间有骨架,可以悬挂器皿,鹿肉和各种野味。这种帐篷装 

卸容易,携带方便,一头强壮的驯鹿便可以将它驮往主人要去的地方。 

     矮脚木屋全部是木结构。木屋的地板离地面1米左右,有楼梯上下。木 

屋多为长方形,南侧向阳处开一道出入的门。 

      (5)瑞典人的居住习惯 

     在19世纪,北欧的瑞典人习惯在住所周围养花种草。在城里工作的人 

还喜欢在市郊和山乡建一套别墅式简易住所,以便在一周工作之余,尤其是 

夏天前去度假休息,干一点体力劳动,领略泥土的芳香。 



                            9。丧葬习俗和禁忌 



     欧洲大陆是基督教的发源地,宗教在欧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世 

纪,教会开始左右各国的政权,它不仅是掌握人们灵魂的宗教组织,而且还 

操纵和影响着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从16世纪开始,宗教改革席卷了 

欧洲大陆,基督教出现了各种教派。在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涤荡下,到19 

世纪,欧洲各国都基本上实现了宗教与政权的分离,但宗教对人们的影响仍 

然很大,人们都以不同的教派作为自己及家庭的宗教信仰。在宗教及社会文 

化的影响下,人们又形成了各自的丧葬习俗和生活禁忌。 

      (1)英国人的丧葬习俗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家中如有人离世,一定要大办丧事才光彩,才 

能对得起死者。在出殡时,要有几匹高头大马,拉着丧车,经过大街闹市。 

马身上要披着丝绒黑外套,车上还插着黑色驼鸟羽毛。丧车后跟着一长列送 

殡的人。 

     英国人家中如不幸有人离世,家人往往在报上登个启事。启事中说明某 

某人已于何月何日去世,葬礼何月何日在某某教堂举行。亲友们见报后,如 

无特别要务,一般都要前往参加,以对死者表示最后的敬意,对其家属表示 

真挚的慰问。丧事的礼物是鲜花或花圈,花圈多用鲜花做成。 

     英国人的葬礼一般分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主持 


… Page 30…

追思礼拜。到会者按照事先安排的节目唱圣诗、祷告。后一部分在墓地举行。 

按照英国人的传统习惯,此时只有死者的家属、最近的亲戚和最亲密的朋友 

前往参加。 

     英国人对死者以土葬为主。死者面向东方,表示迎接日出和复活之意。 

参加葬礼的人,不论男女,一般都要穿黑色或其他色彩暗淡的服装;男子要 

系无花黑领带。 

     葬礼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丧偶的女子被规定在6个月内不得外出拜 

访,一年之内除音乐会、剧院及挚友的小型宴会外,不能参加任何舞会及大 

宴会,或有热闹场面的大型应酬。穿着也要讲究素雅。 

      (2)瑞士人的丧葬习俗 

     在19世纪,瑞士人家如果有人去世,便和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用适当 

的方式通知亲友。 

     瑞士的殡葬仪式,新旧两教都在教堂内举行。教堂在半小时以前敲起丧 

钟,提醒死者的亲友们追悼时间到了。各亲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 

堂。这时死者的棺木已停放在教堂外的门廊下,人们在此将鲜花或花圈献给 

死者。此时家属向来者致谢,把花圈摆在棺材周围,零散的鲜花则铺在棺材 

上面。 

     追思的宗教仪式在教堂内举行,由神甫或牧师主持。除了读经、讲道外, 

还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在仪式进行的同时,原来停放在教堂门口的灵柩便被拉走,由掘墓人在 

教堂后面的公墓处指定穴位安葬。 

     仪式完毕,众人来到墓地,看看死者安息的地方。然后丧家请参加仪式 

的亲友到饭馆用饭。 

     在丧礼上忌讳艳丽的服装,人们一般要穿黑色的丧服。但葬礼上并不忌 

艳丽的鲜花。 

      (3)白俄罗斯人的传统丧葬 

     19世纪时白俄罗斯人的传统丧葬,是先将死者的遗体擦洗干净,穿上寿 

衣,抬放到棺木里。棺木须放在桌子上或凳子上,死者的头要对着“圣像”。 

死者若是少女,则要把她打扮得象新娘一样。死者一般都在第二天出殡。安 

葬完毕,家人必须举行宴席。宴席上必须有蜜粥、面疙瘩等食品。人死后, 

在出殡当天、死后第10天、第40天和周年时都要举行追悼会。此外在家庭 

里,每年都有数日来悼念已故的亲属。 

      (4)俄罗斯人的丧葬仪典 

     俄罗斯人的传统丧葬有特殊的仪典,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19世纪时 

安葬仪式在教堂举行,并保存有迷信和古代的习俗。例如老人的寿衣还保持 

旧的式样,死者的遗体放在两条长凳上,停放在前庭,头朝圣像,并且还要 

请老年人或修女给死者念经诗。棺木多用一般粗圆木,中间挖空劈为两半制 

成。抬遗体时,要使死者的脚向前。按传统习俗,死者要从后门或窗口抬出, 


… Page 31…

随后就要打扫地面,并洒上水,以驱逐魔鬼。送葬时,一般只有死者最亲近 

的亲属才能到墓地去,送葬的女子们边哭边数落着死者。送葬完毕后回到家 

里要设宴,宴上不能缺少油煎薄饼和用小麦或大米粒加上蜂蜜做的粥。在死 

者去世后的第10天、第20天和第40天还要追荐亡魂。追悼死者时,亲属 

们都要去上坟,摆上供品。悼念活动完毕,一部分供品留在墓上,一部分散 

发给乞丐。 

      (5)瑞典人的丧葬习俗 

     19世纪北欧瑞典人的丧礼,一般在教堂举行,由牧师主持。仪式一般由 

教堂敲丧仪的钟声开始,然后唱圣歌、致悼词、祈祷、奏哀乐、送三铲葬土 

等,最后是在墓地入葬。 

      (6)欧洲人的生活忌讳 

     ①比利时人的忌讳。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如遇不详之事,都用蓝衣作 

为标志。如果在梦中梦见蓝色的东西,则被认为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他们 

认为这样一来,第二天就会遇到不好的事。 

     ②英国人的禁忌。在 19世纪时的英国,人们坐着交谈时忌讳两膝张得 

太宽,更忌架起二郎腿;站着交谈时,不能背手或将手插入口袋。 

     那时候英国人还忌在大庭广众面前耳语,认为这是失礼行为。更忌拍打 

肩背。 

     英国人还忌用人头像作商品装潢。 

     ③法国人的忌讳。法国人最忌讳初次见面时询问对方的年龄,尤其是对 

女子。另外,人们还普遍忌讳数字“13”,一般很难见到此数字,多用“12B” 

或“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