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萎缩、衰退,农村经济破产,农村阶级两极分化。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经济负担加重。这个时期,亚洲农民遭受的剥削日益加重,农 

民贫困破产。如印度农民除向政府交纳田赋外,还向殖民地政府当局缴纳盐、 

煤油、酒等消费税,地主提高地租,商人高利贷者提高利率,加强盘剥,外 

国垄断组织通过不等价交换掠夺农民等等,这都加重了农民负担,导致了农 

民收入减少,负债增加,贫困破产,沦为雇农或债务农。日本帝国主义不仅 

残酷地剥削本国农民,而且加强对中国、朝鲜、中国台湾农业的掠夺,使日、 

朝、台的农民负担加重,纷纷破产。东南亚诸国国农民的经济负担也很重。 

印尼、泰国的农民除向地主交纳地租外,还向政府交纳赋税,荷兰等国殖民 

者还强迫农民实行单一种植制,使农业经济结构受到严重破坏。 


… Page 58…

     二是农村阶级分化发展。两次大战之间,亚洲各国农民在沉重的地租、 

赋税、高利贷、不等价交换的盘剥下,发生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大部分农民 

因失去土地,沦为佃农、雇农或乞丐。如1931年印度的雇农在农业人口中占 

38%,中国的贫雇农在农户总数中约占70%,泰国的贫雇农约占农户总数的50% 

以上。少数富裕农民因发财致富,购置田地,变成地主、富农、租田主或中 

间剥削者。并加强对贫雇农的剥削。例如印度地主实行分成制,佃农缴纳的 

地租约占收获量的 60%。东南亚国家的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约占农民年 

收获量的30—60%左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农村阶级分化不断 

发展。 

     三是农业生产停滞。两次大战之间,亚洲各国农业生产处于停滞、衰落 

状态。其主要标志:第一、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如1931年印度的人均耕地面 

积从1911年的0。9英亩下降为0。82英亩,1934年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从1913 

年的3。2市亩减少至2。7市亩。第二、农业生产工具匮乏、落后。这个时期, 

亚洲各国农民不仅普遍缺牲畜、农具、肥料,而且工具落后。如印度在农业 

生产中使用木犁占耕犁总数的90%以上,使用铁犁仅占8%左右。中国在农业 

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犁、木耙,极少使用铁犁。第三、农业产量下降。这个时 

期,亚洲各国的小麦、大米、玉米、高梁、谷子等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 

降。如战后印度因农业产量下降,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粮食进口国。1936年, 

开始从缅甸进口大米。30年代后期,每年从外国进口谷物150万吨以上。印 

尼是个农业国,由于被殖民者强制发展供出口的农作物等原因,粮食缺乏。 

1940年从外国进口大米约11万吨。 

    ③亚洲国家工业有所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忙于战争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亚洲一些国家工业的发展。它表现 

下列两方面: 

     一方面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两次战争之间,因帝国主义对亚洲殖民地工 

业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各国资产阶级在战争中获得了暴利,农民破产为发展 

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这些都促进了亚洲一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个 

时期,印度的纺织、黄麻、钢铁、制糖、水泥、采煤等工业都获得较大发展。 

如1934年印度的股份公司数量从1930年的6313个扩大至10070个,各邦也 

建立了1700多个工厂企业。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工业也有所发展,但发展缓 

慢。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尼的花裙、编织、皮革、卷烟、陶瓷等民族工 

业获得了一定发展。新加坡的民族工业如日用品工业和食品加工工业等正在 

萌芽、兴起。马来西亚的橡胶、采锡工业也有一些发展。 

     另一方面是手工业的发展。两次战争之间,亚洲国家的手工业有了进一 

步发展。这个时期,印度的手工业有织布、丝织、毛织、制糖、碾米等行业。 

1931年印度有手工业者1530万人 (含民族工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人口总 

数的10%左右。工业产值(含民族工业)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约占20%左右。 

还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手工业也有自己的兴衰 

历史,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的手工业如纺织业等,大都破产了。 

直至40年代初,它的碾米、伐木、锯木、采锡、加工工业等手工业才逐渐恢 

复发展起来。 

    ④亚洲国家垄断组织的兴起。随着外国垄断资本的入侵,亚洲工业的发 

展,亚洲的垄断组织也应运而生。这个时期,在印度的现代工业中出现了下 

列垄断组织:一是印度黄麻工业协会卡特尔(1886年),垄断黄麻产品价格; 


… Page 59…

二是印度糖业辛迪加,1937年有90家制糖工厂参加,它控制全国糖业的60%; 

三是印度联合水泥公司,它由英印的10家大型水泥公司组成了托拉斯;四是 

印度家族康采恩,它是以某个家族所控制的大公司或大经理行为基础建立与 

发展起来的大型康采恩垄断组织,如塔塔父子、比尔兄弟、辛哈尼亚、塔帕 

尔垄断财团等,1939年印度有大经理行44家,它控制239家公司的经营。 

在两战之间,中国出现了“四行二局”国家官僚资本金融垄断组织和资源委 

员会的各种经济垄断组织。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垄断组织有很大的发 

展。1931~1935年,日本建立了35个卡特尔,1933~1935年,日本通过公 

司兼并活动,建立了纺织、汽车、钢铁、化工、铁路、食品加工等17个大型 

托拉斯,1939年以前日本建立了20个大型康采恩,其中三菱、三井、安田、 

住友4大康采恩垄断了日本的经济命脉。此外,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也在东南亚建立了一些垄断组织,借以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亚洲经济 

    ①战争对亚洲经济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亚洲各国经济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国国防费用增长。因日本侵占东南 

亚各国大批领土,这些国家为抗日,承担了巨额军费。如1938~1939年印度 

军费约为5亿卢比,占政府预算支出的40%,1944~1945年印度军费支出为 

46亿卢比,占政府预算支出的78%,较战前增加9倍。二是亚洲各国出现了 

通货膨胀。由于军费增长,亚洲各国出现了财政赤字。如印度的财政赤字为 

20亿卢比,日军入侵泰国后,向泰国勒索15亿铢军费。为了平衡战时收支, 

弥补财政赤字,各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滥发纸币。如1945年印度发行纸币 

121亿卢比,较1939年的23亿卢比增长了5倍多。因滥发纸币,导致了货 

币贬值,物价上涨,黑市投机活动猖獗,劳动者处于贫困饥饿之中。三是阻 

碍了亚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进行残酷的 

掠夺、烧杀、搜刮人民财富,劫夺资源,严重地破坏了亚洲国家经济,延缓 

了亚洲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战时亚洲国家的工农业。战时,亚洲国家的工农业出现下列情况: 

     一种情况是农业危机。战时,亚洲各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改革来发展农业, 

但因封建制度统治农村,自然灾害,战时对军粮及军用物资需求猛增,地租 

赋税加重,加速了农民破产,农业生产下降,导致了农业危机,造成粮食及 

农产品、布匹供应紧张,民不聊生。在农业危机中成千成万人死于饥荒。如 

印度在农业危机中有1。3亿人挨饿,孟加拉地区有150万人饿死。中国的蒋 

管区和亚洲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亚洲的工业有所发展。战时,尽管帝国主义的奴役及统治, 

农业危机的干拢,亚洲的工业仍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工 

业股份公司增加。如1945年,印度的公司数从1939年的1。1万个扩大至1。5 

万个。二是工人人数增长。1945年,印度工人人数从1939年的175万人扩 

大到264万人。三是工业产量增加。1939~1945年,印度除麻织品产量减少 

10万吨以外,其它工业品产量如钢、煤、电、水泥等都增长了,其中钢材、 

电力、水泥分别增长了22%、62%和28%。但这个时期,东南亚等亚洲国家的 

工业生产却下降了。例如,印尼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爪哇有碾米厂444家, 

其中有236家被毁坏。1948年,印尼的布产量从1940年的8180万米减至2640 

万米,食用油从22万吨下降到6。7万吨。战时,菲律宾的工业总产值仅占 

1937年的40%。泰国工业生产出现了衰退现象。 


… Page 60…

       ③垄断资本的发展。战时,外国垄断资本和亚洲各国大资产阶级的垄断 

  资本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垄断利润增长。 

  战争期间,亚洲各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而外国殖民者及亚洲国家的大资产 

  阶级却发战争财,在战争中牟取了巨额利润。例如,1946年英国的垄断组织 

  ——吉兰德斯一阿布特诺公司在印度掠夺中获利润1230万卢比。印度孟买一 

  企业主投资1。4亿卢比,在战争期间获利润9亿多卢比。战争期间,中国国 

  民党及四大家族搜刮民脂民膏,聚敛资本100~200亿美元,使国家官僚资本 

  主义迅速膨胀。二是金融资本发展。亚洲各国资产阶级将其攫夺来的利润, 

  用于发展金融银行信贷事业,从而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1939~1943年,印 

  度财团的银行数扩大了3倍,银行资本增长了1倍,银行存款扩大了3。5倍。 

  中国国民党及四大家族通过“四行二局”控制了国家财政金融命脉。三是工 

  业生产日益集中化。战时,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工业生产集中化日益发展,促 

  进了新财团的出现。如印度出现了塔塔、比尔拉、达尔米亚·贾因、辛哈尼 

  亚、瓦尔昌德、希拉昌德、塔帕尔等大财团,他们拥有几十家,以至100多 

  家企业,控制着印度国民经济。四是美国垄断资本渗入亚洲。在战争期间, 

  美国的资本加紧渗入印度、中国、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1948年,外国 

  在印度的投资总额为52亿卢比,其中美国占7%,英国占70%以上。战时,美 

  国以贷款、援助等形式在中国投资计30亿美元。外国垄断资本投资是推动亚 

  洲国家垄断资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现代后期,亚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是不同的,下面重点介绍 

  日本、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2。日本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一度膨胀,资产阶级获利巨万,财阀资 

  本不断扩大,日本人民生活状况却日益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 

  利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进入了危机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亦处于 

  动荡不定、危机四伏之中,并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以后,日本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1937年,日本帝国 

  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行法西斯专政,推行经济军事化。1937~1945年, 

  日本法西斯在侵略战争中逐渐走向崩溃,经济残破不堪。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正式无条件投降。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着手经济恢复和发展。 

        (1)战后日本的经济危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迅速膨胀,财阀资本猛增,资产阶级 

  发了战争大财,但日本人民生活状况却日益恶化。1918年与1914年相比, 

  物价指数(以1912年为100)从99增长至200,实际工资下降了25%。1918 

  年,东京大米每日石平均售价从1917年的19。80日元上升至32。51日元。① 

  因粮价猛涨,导致了日本全国性的“米骚动”。所以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政 

  治处于国内外矛盾的漩涡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经济从战争时期 

  的畸形繁荣立刻转变为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危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