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筑领域,但艺术底蕴却丰富得多。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将欧洲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他们认
为,希腊罗马文化繁荣昌盛的古典时代,是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4世纪前后,是基督教主宰社会的中世
纪时代,这是欧洲历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第三个时期便是由文艺复兴
运动所开辟的历史新阶段,称作文艺复兴时代。第一个历史时期,创造
了灿烂的古典文化;第二个历史时期长期处于基督教会的统治之下,充
满了愚昧和黑暗,因而是一个“黑暗的中世纪”或“黑暗的时代”;文
艺复兴时代的历史任务便是恢复古典文化,但在实质上并不是“古典文
化”的再生,而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新生,人文主义思想则成为艺术创造
的首要法则。
中世纪的宗教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神
学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被称为“神学的婢
女”,美术只能是基督教的工具,充满着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和蒙昧主
义,并且也没有独立的艺术门类和专职的绘画人才。文艺复兴美术,突
破了中世纪美术的禁锢,具有世俗性即人文主义精神、写实性即真实地
反映自然和社会、科学性即创作法则和科学成果的结合等显著特征,建
立了独立的绘画艺术门类和成熟的艺术创作体系。文艺复兴美术,在人
文主义思想原则的支配下,继承古希腊“模仿自然”的美学理论,追求
真实的自然美成为它的基本格调。但是,艺术家们并不简单地摹仿自然,
而且也修正自然,使之合乎科学和理性的标准。因而,他们所描绘的自
然,始终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成为内在的自然,自然则成为外在的人。
他们陶醉于人体的美,但却由古希腊的肉体美转向了色相美和精神的非
凡。由于解剖学的应用,人物形象的肌肉组织更加细腻和传神。至此,
头脑和肉体相提并论的时代已告结束,用心灵和头脑支配肉体的时代也
就庄严地开始了。因而,肉体不再属于自然和上帝,而是完全属于自己
的了。
文艺复兴美术,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理想的统一。“模仿自然”
成为艺术的内容,和谐的“外形”是它的形式。达·芬奇在《绘画论》
中说:“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因而对“真”的“模仿”
确认为内容的来源;对于光线、色彩、空气、透视的科学运用,则使形
式更为完美。来自“真”和“美”的双方力量,终于砸烂了“神”的偶
像,树立了“人”的丰碑,人文主义的内在之“善”也就显现出“庐山
真面目”了。诚然,文艺复兴美术将宗教题材扩大到空前的范围,但它
并没有表现出对“神”的尊从,而是借助宗教题材和中世纪艺术的合法
外衣,表现出对人的肯定和世俗生活和赞美,甚至公然违反教会的禁令,
以大量的裸体艺术来宣扬生命的力量。在这个人神较量的时代,“神”
的艺术被打入了“地狱”,“人”的艺术则升上了“天堂”。
… Page 14…
当然,这些情景不是在一朝一夕出现的,它的发展过程也是壮丽辉
煌的。
1。“艺术三杰”和意大利美术
距今430年以前,亚平宁半岛上出现了3个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
创作实践影响了整个欧洲和全世界,因而人们把他们合称为“文艺复兴
三杰”或“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名字也传遍
了千家万户。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被公认为是文艺
复兴艺术的典范。它的发展进程,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
13到14世纪的开始时期,其代表人物是乔托,艺术史学家称之为近代现
实主义美术的先驱。第二个阶段是在15世纪之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
术的早期阶段,以佛罗伦萨画派的形成和成就为基本特征。佛罗伦萨是
当时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刻中心,马萨乔、基培尔提、多那泰罗、布鲁涅
列斯奇、乌切洛、安日利科、菲利浦·利比、委罗基奥、安·波拉尤奥
洛、基兰达约、曼坦那、波提切利等艺术家是主要代表。他们在人文主
义思想的主导下,运用自然科学成果,以写实的态度和准确、逼真的艺
术追求,繁荣了意大利的美术创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奠定了意大利文
艺复兴美术的基础。他们所确立的现实主义法则成为整个文艺复兴美术
的主流。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偏后是第三阶段,史称意大利文艺复
兴盛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经由佛罗伦萨纷
纷来到罗马,创作出一批可谓空前绝后的力作,并且形成了与其他画派
明显不同的独特风格,因而被称之为罗马画派。他们的作品不像其他画
派那样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是具有伟大的纪念碑式的特点;他们所
创作的艺术形象真实、生动、洗练,没有任何神秘色彩和宗教气氛,几
乎完全世俗化了;他们都精于对自然的本质和总体的把握,不再拘泥于
解剖、透视的绝对准确,而是使细节服从于整体、真实性服从于艺术法
则,因而是理想和真实的统一。第四个阶段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晚
期,创作的中心也从罗马转到了威尼斯,并在16世纪中叶进入了“黄金
时代”。乔尔乔内和提香等人将色彩艳丽的绘画风格发展到了顶点,形
成了富丽华美的威尼斯画派。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模仿矫饰风气的漫
延,此后的意大利画坛也就成了强弩之末了。
(1)佛罗伦萨绘画的第三代代表
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期,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便是从这里发端并传播开来的。经过14世纪人
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文艺复兴美术也开始破土发芽,迎着社会变革的风
浪成长起来。乔托(约1266—1377年)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创
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了一般技法的意义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
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1420年前后,建筑
师布鲁内来斯基、雕塑家多那泰罗、画家马萨乔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
艺复兴的来临。马萨乔被认为是第二代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
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并将解剖学、透视学运用到绘画中来。他的艺术
… Page 15…
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的典范,而且也对欧洲现实主义绘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提切利则是佛罗伦萨画家中的最后一位大师和佛
罗伦萨画派中第3代画家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文艺复兴盛期开始的第
一位画家。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年),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鞋匠
之家,幼年被送到首饰作坊学习金银细工;后来又向菲列普·李庇学习
绘画,还在委罗基奥和波拉约诺的作坊里当过助手。他的画作,注重线
条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明艳的色彩。题材多取自文学作品
和古代神话传说,但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感情。他汲取古典作品的
精华和佛罗佛萨其他艺术家的特长,加以总结提高以至大成。他在美术
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以异教题材打破了《圣经》题材的限定,并采用裸
体形象入画,赢得了表现人文精神的最大自由权利。 《春》、《维纳斯
的诞生》和《诽谤》是其画作中的典型代表。
《春》作于1478年,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画作长314厘米,
宽202。9厘米。取材于同代诗人波利西安诺的寓言诗《吉奥斯特纳》,
因而《春》也是一幅寓意画:在开满鲜花的林间草地上,端庄文静而略
带羞涩的维纳斯出现在画面中央,她是美和爱的化身,在她的召唤下,
春天降临了。左边的信使之神麦丘利向人间通报这一美好的消息,他身
披红衣,腰间佩带短刀,伸向上方的右手正在用法杖驱赶冬天的残云。
右边的春神芙露娜身着轻薄绸纱,嘴里衔着香草和鲜花;从天而降的风
神塞菲尔穿着象征飘流气体的兰色披风,他鼓起面腮吹动风势,将芙露
娜推向人间;春神在风中飘然而行,花瓣撤落在花神的身上。花神头戴
花冠,身穿绣满丁香花和玫瑰花的绣衣,右手从衣兜里掏出花瓣洒向大
地。倾刻之间,乌云随风散去,百花飘香,万木争荣,果实累累。在维
纳斯的右边是美丽、青春、欢乐3位女神;她们身穿透明的沙衣,跳着
优美轻盈的舞姿。在维纳斯的头上飞来了爱神丘比特,他蒙着双眼;正
向3位女神发射那爱情的魔箭。这幅构思独特,富于想象的画作,用人
物形象来象征春天的景物和美好的理想,画家以典雅优美的装饰造型、
生动的线条和明艳的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颖而又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是
西方绘画史上的空前杰作。
《维纳斯的诞生》作于1485年。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画作
长283厘米,宽175厘米。它也是根据《吉奥斯纳》而作,是《春》的
姊妹篇。同样赞美了青春和生命。维纳斯是古典神话中的美神和爱神,
传说她诞生在爱琴海的波涛之中,出生时即已成年,隐含着天生而又完
美无缺的用意。画面的中间部位,裸体的维纳斯宛如一位珍珠转化的仙
女,从漂亮的大贝壳中舒身站起,漂浮在兰色的海面上;翱翔在天上的
春神和风神展开翅膀洒落着纷飞的鲜花,把贝壳和女神轻轻地吹向岸
边;身着华丽服装的时辰女神快步从林中迎出,张开红色的绣花斗篷正
准备为美神维纳斯穿着;所有的生命都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海洋的
波涛在维纳斯的身后发出阵阵的节奏,好像在为维纳斯祝福和送行。这
幅画具有大气般的澄清感,线条优美纯熟,色彩鲜艳透明;从海中诞生
的女神身材修长,容貌秀美,脸部表情高尚,眼睛凝视着远方,对未来
充满了幻想;她像一位新时代的天使,把美好和幸福带到了人间。因而
它刚一出现,就博得了市民阶层的欢心。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
… Page 16…
斯女神,在中世纪被视作“异教的女妖”而横遭焚毁,现在波提切利则
把她作为向宗教神学挑战的光辉形象,奉献给市民阶层和伟大的时代。
这个被认为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像后来某些画家所表现的那种
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少妇,而是天真无邪、自然优美,特别是那双
出神而又略带忧伤的大眼,更富有纯洁、真稚的美感。维纳斯的塑造基
本上是写实的,但在脖子、头发、手、足等局部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以突出形象的精神美,流露出画家的思想和信念。
《诽谤》是波提切利晚年的作品,约完成于1494年,现藏佛罗伦萨
乌菲齐博物馆。画长91。8厘米,宽61。9厘米。创作的目的显然是为了
伸张正义,但却流露出向宗教回归的情绪。波提切利长时间在美第奇家
族的贵族圈子里从事创作,他目睹了新贵族在权力和金钱面前的道德败
坏,因而产生了内心的忧伤和不安。当1494年法国侵略军进犯佛罗伦萨、
美第奇家族卖身投靠时,波提切利便义无反顾地站在了驱逐美第奇家族
的贫苦穷人一边。维护民族利益和穷人利益的领导者萨伏那罗拉是一位
僧侣,为了纯洁宗教和端正道德,他也排斥古典文化和人文主义的异教
艺术。在民族耻辱和道德危机的灾害面前,波提切利焚毁了自己的一些
作品,选择了萨伏那罗拉及其所从事的斗争,产生了宗教回归的倾向。4
年以后,美第奇家族得以复辟,罗马教皇将萨伏那罗拉判罪,烧死在佛
罗伦萨。在这种背景下,波提切利创作了《诽谤》。题材出自一个寓言
脚本,主题是表现真理正在遭受迫害。画面背景是在一间古典建筑的大
厅里,长着两只驴耳朵的法官坐在左边的审判台上,“无知”和“轻信”
扯着他的长耳朵正在进行诬告;画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