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腰痛不作也。加投保和丸,与腰痛片同服,不再行针,不数日
腰痛若失,后亦未发。此证余始治时为错辨病源,误将胃实认
作肾虚。一经纠正,则其效立见。临证之间,凡遇显然而独特
之脉象,宜加注意,切莫随意放过,当合四诊,详加推求,常能
得到意外收获。
又如曾诊一八旬老妪,夙患消渴,尿频已司空见惯。忽一
日发热,屡问其症,皆曰无之,医作外感治不效,投予清解亦不
应,治之旬日不为功。诊其脉左手沉数有力,脉书曰:浮以候
心肺,沉以候肝肾。今左手沉数,而不见肝肾阴血病象,当属
膀胱水腑湿热,送验小便,示为尿路感染,服诺氟沙星一药而
安。由此可见,脉学神秘主义固非,脉学虚无主义亦非,两者
皆不足取。当以实事求是之科学态度,对待数千百年为炎黄
子孙之健康屡建功勋之脉学国宝。
三辨舌质舌苔,探测疾病真情。西吴杨云峰于《临证验舌
法》一书中尝曰:“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
其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又云:“于是临症
之下,于舌必看其形、审其色,合诸脉症,而有心得其秘焉。据
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
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
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
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是以阴阳虚实,见
之悉得其真;补泻寒暄,投之辄神其应。”杨氏斯语,已充分阐
明舌诊之重要临床意义,可见舌诊为辨证之际,尤其辨析疑似
之时,不可或缺之重要手段。舌质舌苔直接反映人身气血津
液之盛衰及邪气之浅深进退,因而舌鉴实为观察人体黑箱内
病变之镜子。于证情疑似难辨之时。从舌诊常可获得可靠证
据。
如余曾治某单位周书记,暑月患发热,体温持续于
37.3~38℃之间,自觉倦怠乏力、纳差神疲,略恶寒,无汗出。
医家断为“感冒”,服中西药旬日未应,前来余处就诊。诊知病
属外感无误,但脉无异常,而舌苔薄黄微腻,当为感受湿浊,不
见头重如裹,胸闷不畅等湿邪上受见症,是感邪较轻而然。于
其原服之辛平解表方中,加入鲜藿佩,服两帖即解。又曾治一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脘饱胀、嗳气、泛恶、嘈杂不适,病已
数年,久治不愈。余察其舌边尖色较红而中心舌质淡嫩,苔布
薄白。此种舌象为气阴两虚稍夹内热之候,因而撤去原服补
气、消导、清热解毒之剂,予以旋覆代赭汤合济生橘皮竹茹汤
加减,益入养胃生津之品,三服而嗳气、泛恶顿止,胀满大减,
续服两周,诸症消失。
又曾诊一哮喘病人,患病已十五年。初病发于春秋,渐次
冬夏亦发,一年之内几无宁日。与之对坐,哮鸣之音凭耳可
闻,不时张口喘息,喘甚时吐痰粘韧,咯出不易。有胃溃疡病
史,大便时溏,日行二三次。纳差神疲,面色青黄不泽,肌脆肉
薄,骨骼损小。凡遇过敏物,无论饮食入口,或吸入气味,喘病
必发。因而中西医家皆从过敏性哮鸣论治,虽终年药不离口。
但都仅能稍稍控制,且随时间推移,病势逐年加重。余诊之:
左脉细微,一息六至;右脉小弱而软。据此脉症,似属脾肺气
虚为本,痰浊阻肺为标。发作时急则治标,当涤痰降逆平喘,
病缓时宜培土生金、健脾益气。然一观其舌,认识即时全变。
患者舌质淡红,苔则中根部淡黄微腻,前半部剥苔,约有四分
之三处无苔,苔剥处舌面粗糙,表层笼罩轻糜,舌边及唇颊粘
膜有黄色溃疡数点。据此舌象结合脉症,为肺胃阴津亏乏,津
乏则生内热,虚热蕴蒸于上则口舌糜烂,此为病之本。痰热蕴
肺.肺气肃降无权而逆上作喘,为病之标。治法当养肺胃阴液
以敛虚热,清肺化痰降逆以平其喘,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更
参西医过敏之说,合入脱敏之药。用药大致为银柴胡、防风、
五味子、南北沙参、麦冬、玉竹、桑白皮、杏仁、象贝母、款冬花、
黄芩、葶苈子、鱼腥草、黛蛤散、麻黄(少量)、甘草、白果、地龙、
黄芪等随证选用。药后迅速见效,喘减痰稀,三月后,口舌溃
疡消尽,大便亦转正常。但究属缠绵顽疾,虽节节见效,而非
持久服药不为功。患者亦有恒心,断续服药两年余,渐得基本
缓解。如无舌象提供确切不移之辨证依据,何得稳操胜券哉!
此皆合参四诊而倚重于舌诊取效之例,临证之时细心体认,必
有助于疑似证候之辨析。
医家治病效果之优劣,首先取决于辨证之正确程度,而辨
证之正确与否,与辨析似疑密切相关。灵活运用四诊八纲,抉
真伪、辨疑似,把握疾病实质,则为正确辨证之重要前提。疑
似之处常为真情隐伏之地,临证家慎毋忽诸。
无形主宰意念力
现代医学对于健康之定义,包括身心两部分。祖国岐黄
之学虽无专门之“医学心理学”,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
展、转归及预后之作用与影响,素为医家所重视。医学典籍
《内经》中已不乏精神、情志活动影响疾病之论述,如《素问·举
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
乱”,“思则气结”。《玉机真藏论》:“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
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可见精神情志调节失常,人体气血正常
运行及脏腑间之协调平衡即遭破坏,而变生疾病。反之,精神
情志活动正常,调节合宜,则气血通畅,脏腑安和,从而疾病化
解,健康常随。
强大或持久之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集中于
一点,即可产生意念力。意念力与短暂或散发之精神活动相
较,其对于人体生理病理之作用及影响,百倍过之。因而业医
者务必加以研究,用以为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服务。
据不完全观察与体会,意念力有如下特征:
一曰:具传递性。意念力可通过心、脑等相关器官向体内
外发射、传递。其中体内传递拟称:“信息反馈”。反馈之信
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脏腑组织等肌体之功能活动。
意念力(或信息)有良性与劣性之分。良性之意念力来自
精神愉悦、情志舒畅、意识高尚、思维善向。反之,劣性之意念
力产生于精神痛苦、情志变动、意识低下、思维恶向。
良性信息反馈可促进气血运行、肌体各部生理功能之正
常发挥及相互协调,既利防病,亦利除疾,因而有益于健康。
不良信息反馈结果相反,抑制机体正常生理活动,轻者损害健
康,重则导致疾病发生、加剧,甚至殒灭。
意念力形成之反馈信息其强度与意念力强弱成正比,与
意念力持续时间成正比。精神情志活动所形成之意念信息,
不仅直接作用于疾病本身,还影响药效。《内经》论药物须经
人体吸收,然后始能发挥作用,如正气衰弱,无力发挥药效,所
谓“神不使”,则金丹无异顽石,灵芝还同朽木。良性之信息导
向,可增强机体活力,促使药效充分发挥,而疗效相应提高。
不良信息导向,可抑制功能活动,降低药效势所必然。
二曰:具定向自动增益性。人体之意念信息,一旦形成之
后,无论良性或劣性,如不加改变或阻断,原有信息可定向自
动增益。即可在原意向上自动加强意念,增强信息反馈,则良
者愈良,劣者愈劣。因而不良意念切莫起之于心,一旦萌动速
使消除,否则变生疾病,有碍健康,尚属小事。若病患者之恐
惧心理不及时解释,则恐惧之情与日俱增,终至不可自持。其
余各种意念,亦复如是。据此,则良性信息当引导增长,而劣
性信息自宜速断。
三曰:具可阻断性与可逆性。信息之无论良劣,形成之
后,可以阻断,亦可逆行改变。以何阻断,以何使之逆行?曰:
以意念阻断,以意念使之逆行。须知意念之产生、持续、变异、
熄灭,全在践行者之一念心中。故罗谦甫于《卫生宝鉴》中曰:
“心静则万病息,心乱则百病生。”今仍举恐惧为例,患者之恐
惧意念既已形成,悟其不善,急欲除之,只须思想中真切抛弃
此一意念,渐可不再恐惧。如代之以大无畏,则劣性信息逆行
而转为良性,且善之又善矣。其余良劣诸念,各皆准此。
余一密友,因久病缠绵,痛苦倍尝,“赍百年之寿命,持至
贵之重器,委付凡医”,一度感伤之至,悲戚不已。虽时过境
迁,而此念不消,常浮脑际,以至愈来愈强,甚至梦寐之中屡见
不祥。此即意念之定向自动增益。彼至此时,猛然觉醒。深
感人生难得而百年易逝,理当克制病痛,勤恳努力,以奉献社
会,造福人民,岂可自暴自弃?由是则念虑顿转,从此勤劳奋
发,心情欢愉,不为病扰,不仅工作顺利,病体亦渐好转。此则
全在阻断、逆转之力,否则后果岂堪设想也哉!
为医者无论临证抑或日常生活之间,见有不良信息者,当
好言规劝、开导、助其阻断,以至转变,使病者危者,重归坦途,
再就生机,则其功莫大焉。此或谓之心理疗法,足可辅药物之
不逮,是岐黄家宝葫芦中所不可缺者也。
四曰:具个体差异性。意念力之各种特征,与患者自身之
心理素质、敏感性及秉赋等各种因素有关,因人而异,具明显
个体差异。
五曰:具相对稳定性及可塑性。人体之意念可依精神、意
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随机改变。在心理未有根本转换情
况下,意念相对稳定。
关于精神因素、意念力在临床实践中之实际情况,试以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又难以治疗之肺痨与恶性肿瘤为例,略作说
明。
在痨病与癌症患者中,虽选择病情、体质、治疗等情况基
本类似者加以观察,而预后之个体差异依然甚大。其中除各
种客观因素而外,患者主观之精神意识情志等内心活动,影响
极为重要。二三十年代之肺痨,其恐怖及威慑之力,似不亚于
今之癌症。陈存仁于1939年出版《通俗医话》一书,反复阐述
心理与肺痨之关系。提倡“欲治痨病,欲预防痨病,必以消释
忧惧为前提”。盖因“无谓之忧愁,足以减低身体之抵抗力,使
病根愈深,难于肃清。故无论其所患者为时邪,为虚劳,为外
症,为内症,忧虑不已,必影响于疾病之痊愈,使小病转为大
病,轻病变重病。患肺痨而因忧愁不已,转为不治之症者,以
余所见则甚多”。“余尝得一统计,即肺病之死者,死于忧惧畏
悸者十之五六……欲杜痨病之狂獗,必须打破忧惧误杀之
谜”。又指出“精神畏怯,可使肺病短期死亡”。并大力倡导
“精神克制肺病,心理消除痼疾”。现在,由于医学进步,肺痨
已非不治之症,因而恐惧心理亦渐消失。反之,不为病挠之态
势,大有助于控制疾病,恢复健康。今时治疗肺痨之良好效
果,恐非全属药治之功,患者之精神因素亦至关重要。
同样,于目前癌症临证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之优劣,直
接关系治疗效果与预后。为此,众多病员家属隐瞒病情,患者
因不知患有癌症,不生忧惧之心,不形成不良信息反馈,因而
疗效多佳。相反,懵懂而治之已经得效者,一旦明了病情,骤
然形成强烈之不良信息反馈,则病势多急转直下,从此一落千
丈,獗而不振者不乏其例。
良性意念可使恶疾自消,谓予不信,请看实例:某处卫协
负责人,曾为余述一胃癌病例,系彼地医院亲诊者,五十余岁,
某厂工人,文化较低,体质强壮。偶因胃中不适,至医院检查,
确诊胃腺癌,尚在早、中期间,建议手术,患者怫然而去,自以
为从不生病,何来癌症?竟不以为然,依然日日上班,亦不服
药。三月后医院通知复查,结果癌肿已缩小近半。又越半载,
再次给予检查,竟然癌肿消失,病体康复。该患者未经任何治
疗,其所以愈病者,全仗“不信生癌”所形成强烈持久之意念
力,产生良性反馈信息,使局部气机通达,癌毒消散,久之竟得
痊愈。
上海电视台亦曾报道一台湾女士,患此不治之症,来沪求
医亦无结果。后参加沪上特有之“癌症患者俱乐部”,不作任
何治疗,惟在其中与诸病友,相互关勉,患难与共,怡情悦志。
愉快生活。以坚韧不拔之意念力、持续不断之良性信息,集照
整个身心。一年后竞得病灶蠲除、沉疴霍然,凯旋于死亡线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