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柏拉图之后,西方重要的哲学人物多为大学教授,但自近代之后,从 

  笛卡尔直到康德那些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却绝少有在大学任教的了。实在现 

  实生活就是他们的课堂,科学技术就是他们的专业,他们需要广阔的天地作 

  背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笛卡尔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他 

  反对一切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观念陈腐无用,习之不若不习,研究不若不研, 

  愈习愈研愈糊涂。他认为重要的是研究世界这部大书,他说:“纵然我们熟 

  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有的推理,如果对任何命题不能作出健全的判断, 

                                   ① 

  那就永远不会成为哲学家。”为什么熟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所有推理而 

  仍然不能成为哲学家?因为这些人类前贤的推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新时 

  代的要求了。笛卡尔理所当然要对他们的方法予以怀疑。前贤已不能为师, 

  宗教也不能作主,那么,只有向现实学习。 

       笛卡尔既是一位对近代科学世界的深思者,也是一位带有独特品位的实 

  践哲学的倡导人。 

       加上笛卡尔哲学原本具有双元性特色,一方面他愿意承认上帝的存在, 

  承认上帝是完备的万能者;另一方面他又对现实世界持有物理学几何学式的 

  物质理性观点。他认为:“天和地只不过是同样的物质造成的,不可能有好 

                  ② 

  些个世界。”神也罢,鬼也罢,怀疑也罢,沉思也罢,论及现实世界,对不 

  起,只有一个,而且这个世界还只能由物质构成。他说: 

        “地和天是同样一种物质造成的;即使有无穷多的世界,这些世界也只 

  是由这一种物质造成的;由此可见,不可能有好些个世界,因此我们明明白 

  白地理解到,物质的本质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广延的东西,它把可能有这些其 

  他世界存在的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间都占据了,我们无法在自己的心里发现任 

  何别的物质的观念。”③ 

       不仅只有一类只能用物质造成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绝对有 

  规律的,“即令上帝创造出许多世界,也不会有一个世界不遵守这些规律。” 

  ①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听起来多么惬意啊! 

  那么,人呢?科学呢?人的意志呢?笛卡尔的回答尤其令人满意。他说:“一 

  切科学只不过是人类的智慧,而人类的智慧从来是独一的,仅仅相似于它自 

  己的,不管它施用于怎样不同的对象;它不承认对象之间的任何差异,犹如 

  阳光不承认阳光普照下万物互相径庭;所以大可不必把我们的心灵拘束于任 

  何界限之内,既然正如运用某一单一技艺时的情况一样,对一种真理的认识, 

  并不使我们偏离对另一真理的揭示,相反,协助我们去揭示。”② 

       而作为人的意志,“在某种意义下,意志可以说是无限的,因为我们看 

  到,任何人的意志的对象,甚至是上帝的无限意志的对象,都可以成为我们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381 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339 页。 

② 转引自《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 页。 


… Page 111…

  意志的对象。”   ③ 

       不但人的认识、人的意志可以和上帝同步——同样达到无限的境地,而 

  且即令如此,笛卡尔还认为不够气派哩!他的理想——如果可以这样讲的话 

                                                                          ④ 

  ——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述,是“使我们成为自然的主宰和占有者”。 

       把上述这些思想汇集在一起,是一幅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实践哲学景 

  象。然而,真的笛卡尔哲学并非采用这样的明确的逻辑体系。但从他的各种 

  著作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到,他对这些思想的理解是深刻的,纵然这些思想 

  在他那独特的二元体系中并不因果分明也罢。 

       (4)奇妙的理论支点: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核心论点,也是他留给后人最有影响 

  和魅力的一句格言。对这句格言,后来人曾有种种理解、种种争论、种种体 

  悟和种种不满。有批评也有赞赏,有五体投地也有嗤之以鼻,有怒发冲冠也 

  有据理以闻。直到近世的哲学巨匠康德、黑格尔,直到马克思,直到现、当 

  代哲学的各种各样的代表人物,都对它发表过种种意见。否定者说,我思故 

  我在,胡言乱语罢了,没什么价值。你思所以你存在,如果你不思了,比如 

  你睡着了,休克了,死了,你就不存在了吗?这实在是一个最最简单的常识 

  性问题,而且是不值一驳的常识性问题:我思故我在——不合常识。 

       然而,也不这么简单。真的简单若此,还能引起那么多智慧的头颅对它 

  产生兴趣吗?还能有那么多伟大的哲学人物为它耗费宝贵的生命吗?聪明智 

  慧的笛卡尔还会为它著书立书吗? 

       不错,虽然只有人才能思维,但作为一个人,即使他没有思维了,他这 

  个人不是依然存在吗?然而,并非全然如此。因为思维是人的标志,如果你 

  失去这标志——完全没有思维能力了,尽管人们还可以认你是人,你却已经 

  失去自己,亦即失去作为人的存在了。而如果所有的人类都完全失去思维能 

  力或没有取得思维能力,那么,若非人类的消失,便是人类的未生。 

       试想,无论任何一个人,他是圣人也罢,伟人也罢,庸人也罢,坏人也 

  罢,甚至一个低能儿也罢,他只有存在人的思维,才有作为人的资格。他知 

  道自己有父母,有亲人,有朋友,有师长,有欢乐,有哀愁,有工作,有欲 

  望;他明白自己要生存,要生活,要穿衣,要吃饭,要婚姻,要荣誉,要尊 

  严,要文明。而且人生所有,无一可少。假如这一切都没有了,至少在思维 

  中不再有父母,不再有亲人,不再有朋友,不再有师长,不再有喜、怒、哀、 

  乐,不再有情爱、欲望,也不要生活,不要吃饭,不要婚姻,不要荣誉,不 

  要尊严,不要文明,凡人生所有,一切皆无,那么,即使他曾经是一个伟人, 

  我们依然要说,他已经失去作为人的现实存在了,而且,在现代医学临床上 

  确有这样的人存在。不过现代医学依然依其特性,给了他们一个十分形象又 

  概括得十分准确的名称——植物人。植物人者,如植物一般的人之所谓也。 

  请问,植物可以算人吗?如果可以,那么伐树便是杀人,杀人就该偿命—— 

  这不乱了吗? 

       然而,“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确实缺点明显,而且脱离笛卡尔哲学逻 

  辑。这个命题的缺点还要明显: 

       首先,它确实不合常识。常识告诉我们:物质与精神本不能绝然割裂。 



③ 同上书,第20 页。 

④ 转引自《帕斯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8 页。 


… Page 112…

  一方面,没有思维固然不足为人,或者失去思维便失去人的本征;另一方面, 

  连人都没有,何以言思。我思故我在你不在焉有其思? 

       其次,思维不能自然取得。比如初生的婴儿就没有思维,至少没有完整 

  的思维,充其量,他只是具备了开发思维的生理基础,而不能自然获得思维 

  能力,他也绝对不明白什么是“我思故我在”。否则,笛卡尔就不必入拉夫 

  赖公校学习,更不必花费那么多时间——生命去读世界这本大书了。 

       那么,笛卡尔本人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他的基本思路在他的代表作《第一沉思集》中有十分清晰的表现。 

        《第一沉思集》共提出6个沉思,6个沉思环环相扣,6个沉思的发展过 

  程,就是他哲学的思维轨迹。 

       他的第二个沉思,先从怀疑谈起,因为要怀疑,所以要沉思,但怀疑和 

  沉思不是平空妄想而是与科学直接关联。他说:“我提出了只要我们在科学 

  里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之外,还找不到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 

  由怀疑一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① 

       第二个沉思是第一个沉思的逻辑发展,也是沉思集的重点所在,中心讨 

  论怀疑方法。他说:“在第三个沉思里,精神用它本身的自由,对一切事物 

  的存在只要有一点点怀疑,就假定它们都不存在,不过决不能认为它自己不 

            ② 

  存在。” 或者换句通俗的语言讲,即怀疑什么,如何怀疑? 

       第三个沉思是讨论上帝的存在的,第四个沉思讨论真理和错误。第五、 

  第六个沉思都划在讨论物体存在的范畴内,但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第五个 

  沉思重在继续讨论上帝的存在,第六个沉思则重在讨论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 

  题。 

       这样,我们可以大略知道笛卡尔的思路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 

  一命题,从怀疑的根据讲起,尔后讨论怀疑的方法,尔后讨论上帝的存在, 

  尔后讨论真理与错误,尔后讨论物质性内容的本质,并再论上帝的存在,最 

  后讨论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 

       那么,为什么笛卡尔要选择这样一种方法呢? 

       因为,第一,笛卡尔的时代,正是个人主义开始兴盛起来的时代。在此 

  之前,个人主义之风虽有发端,未见强调——微风四起,大势未成。人文主 

  义时代,主要是争取人的地位——人应该在神的面前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于是画家画人,纵画神亦如人;作家写人,不但写情,而且写欲,凡人之所 

  有,我必写之;思想家分析人神关系,批判教会的腐朽,歌颂人的伟大高尚; 

  科学家打破神学旧说,有意无意地站在与中世纪神学传统对立的位置。但是 

  人还不是“我”,虽然“我”的的确确是人,这是一条不能倒置过来的比较 

  语。这种情形在培根那里还不十分突出;霍布斯出于自己学说体系,对这一 

  点自然未予十分重视,他的注意力不在个人主义品位上,而以国家学说为重 

  点。笛卡尔应运而生,便以个人主义先驱者思想家的姿态,以“我”的崭新 

  面貌出现,单枪匹马,智者神思,来讨论和实践历史已经提出并且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时代必然产生这样的主题?回答说因为资本主义自 

  由经济时代,所深情呼唤的正好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而它的早期形式, 



① 《第一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10 页。 

② 同上。 


… Page 113…

  便以笛卡尔式的独特哲学方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对此,黑格尔曾有十分精辟 

  的分析。他说,笛卡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绝对确定的‘我’;我知道这个‘我’ 

  呈现在我心中。于是哲学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基地。考察内容本身并不是 

  第一件事;只有‘我’是确定的、直接的。我可以把我的一切观念都抽掉'但 

  是抽不掉‘我’'。思维是第一件事;随之而来的下一个规定是与思维直接联 

  系着的,即存在的规定。我思维,这个思维就直接包含着我的存在;他说, 

  这是一切哲学的绝对基础。”① 

       形象地说,笛卡尔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以思维主体以怀疑为方法, 

  开始了他的带有强烈色彩的哲学之旅。 

       但是笛卡尔在提出和论证他的这个命题时,却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处在他的地位,他既没有霍布斯式的大刀阔斧的气概,也没有造成霍布斯风 

  格的外部环境,而且以他的博学和深刻,他也不会选用那样简单的方式处理 

  这么重大的哲学课题。他的思维方式是深刻的,也是复杂的,是一步一步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