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漫骂,而是希望得到他们的赞赏和掌声。其哲学著作也往往显示出鲜亮 

的颜色。这些可以说多是些积极的方面。然而也有它的不足。正因为他们的 

著作可以畅行无阻,所以创作者往往不能在更深层面上下艰苦细腻的慢功 

夫。因为没有迫害和危险,所以也往往缺少那种千锤百炼的精纯之气和与对 


… Page 140…

  手仔细周旋的幽深风格。这些特点,在17世纪英、法、德三国的哲学著作中 

  有突出表现。英国哲学英姿勃发而失之肤浅;法国哲学虽不能畅所欲言却更 

  见精细功夫;德国哲学则反映了它那个国度特有的抽象曲折而又深沉隐晦的 

  特色。唯有这末一种哲学才特别经得起后人的琢磨与历史的长思。17世纪英 

  国哲学的代表人物即是培根,法国哲学的代表人物则是笛卡尔,德国哲学的 

  代表人物就是这位莱布尼茨。这种现象——尤其是德国哲学,不仅在 17世 

  纪,甚至到18世纪都没有本质变化。自然,产生这种现象也与德意志文化的 

  特殊个性有内在关系。可以说,从德国近代第一位哲学家库萨的尼古拉开始, 

  直到康德、黑格尔哲学都有这样的风格与特色。以致本书记述的西方哲学人 

  物,真个要从德国人开始,又以德国人结束了。产生这等现象,岂能只是巧 

  合?或许可以这样讲,正是专制体制从反面教育了哲学,从而使它更其严谨、 

  周密,甚至幽深狡黠,也正是这样落后的国度才使得它的哲学具有一种多思 

  的品格。实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能算哲学家的黄金时代,因为哲学是替历 

  史思索的头颅,它需要时间、曲折和安宁,正好比唯有猫头鹰才能夜间行猎, 

  唯有吐血的杜鹃才能唱出惊心动魄的歌。而且,毫不客气地讲,即使莱布尼 

  茨先生也不过是这种哲学的一声鸣唱而已,在他后面还有更伟大的思想人物 

  等候着历史呼唤其出现。 

       从主观方面讲,莱布尼茨哲学的出现也有好些必要的条件。 

       第一,莱布尼茨有十分充分的实践与历练经验。他虽然出生在德国,或 

  者说他的文化的根在德国,但他却不是一个封闭型的学者,而是一个开放型 

  的思想家。他最重要的一段成长经历,不是在德国而是在法国和英国。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说莱布尼茨是了解和阅读了全部西欧文化的哲学人物。他一 

  生总在游历,他不但对法国、英国、荷兰很熟悉,而且足迹几乎遍布所有欧 

  洲大陆——足迹遍欧洲都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还希望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开 

  阔眼界,传播文化。 

       例如,他曾经主动要求来中国做“传教士”。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确实 

  引起他异乎寻常的兴致,而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显示出他特有的天才。 

  至少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理”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比许多到过中国的真正 

  的传教士来得更其高明。他认为“理”是中国思想中的“第一义”。他说: 

   “为什么不也说‘理’即是我们的‘神’呢?这可说是万有的第一与最后理 

  则,也甚至于是万物的可能性所在处,是物内附有的万善所出之源,是第一 

  智力;即是古希腊哲学家们……与古罗马哲学家们称为Nous(希腊文)及Mens 

                    ① 

   (拉丁文)的。”他对中国的一切似乎都有兴趣,而且收集有关中国的各种 

  文化信息也是不遗余力的。实在说,如果没有这样的经验和历练,纵然有莱 

  布尼茨式的天才,却绝难有莱布尼茨式的渊博与深刻。 

       第二,莱布尼茨一生为学,特别重视收集各种知识信息与相互交流。他 

  大约是人类历史上和各类专家通信最多的人物之一。而且他的信——至少从 

  已经发表的来看——很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文献价值。他写信如同写论 

  文,而他的论文也颇有些书信体的意思。比如他最著名的著作《人类理智新 

  论》就是用对话体写成的。一些欧洲著名人士与他的通信大都坚持许多时间, 

  有的甚至连续数十年不间断,直到他去世,这种信息往来才不得不终止。和 

  他通信的主要人士包括: 



① 《德国哲学家论中国》,三联书店1993 年版,第21—22 页。 


… Page 141…

       与数学家贝尔努依的通信,这些信主要讨论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方 

  面的问题,通信时间始于1694年,于1716年他逝世时止。 

       与神学家鲍斯经的通信,这些信主要讨论实体和圣体转化等神学问题, 

  其通信时间自1706年至1716年止。 

       与科学家布尔盖的通信,这些信主要讨论哲学和生物学问题,通信时间 

  自1714年至1716年止。 

       与物理学家拉克拉的通信,这些信主要讨论时间与空间以及他与牛顿的 

  分歧问题,通信时间自1714年至1716年止。 

       与大主教鲍修埃的通信,这些通信主要讨论神学与宗教问题,其通信时 

  间共有25年之久。 

       不仅如此,“有几年,莱布尼茨确实是同时和数百人通信,几乎是无所 

  不谈,例如,谈论科学、数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学、 

  语言学、钱币等以及人类学等等。他保存这些信件成了癖,有1500多封信被 

  他保留下来。”① 

       通信之外,他一生曾经历好几次大争论,其中以与牛顿及牛顿的狂热支 

  持者的争论最为著名;但他对洛克哲学的批评同样占去他很多精力。他的《人 

  类理智新论》之所以用对话体写成,也和他特别喜欢讨论问题的习惯有关。 

       以这样的形式和方法丰富、磨合、提炼与展示自己的学识的人,实在世 

  所罕见。在17世纪的哲学家中,他是独自一人,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哲学 

  家中他也是极富特色的“这一个”。此所以莱布尼茨可为莱布尼茨者也。 

       第三,莱布尼茨具有极适合进行学术研究和科学思考的心理结构与个 

  性。莱布尼茨的研究专家罗斯评价他说:“莱布尼茨一生被这样一个不可能 

  实现的野心所支配,那就是他企图在理智和政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出人头 

  地。令人惊异的不是他经常失败,而是他已经取得的如此之多的成就。他的 

  成功在于呕心沥血的工作,善于吸收他人的思想,以及对他自己心灵的极度 

  信任的一种罕见的结合。无论何时,只要他抓住一个新课题,他就查阅所能 

  找到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材料,但是他并不屈从于传统的观点和假设。”① 

       这段话讲了好几层意思,而这好几层意思,没有一层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他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欲望——他“为不可能实现的野心所支配”, 

  渴望在“各个领域都出人头地”。这实在并非一个缺点——对政界人物可能 

  是缺点,对学界人物则不然——而是一个特点,把这个特点换成现在中国人 

  的语言,就是具有强烈的强人意识。你先莫说是否能成为强人,但先该有这 

  种意识。连这点意识都没有,怎么能成功。纵然有些小见识小成就也是瞎猫 

  捉住了死老鼠。 

       其次,他有一股不怕失败的顽强风格——“令人惊异的不是他经常失败, 

  而是他已经取得的如此之多的成就”。一面是经常失败,一面是成就极多, 

  说明他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唯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胜利,心理上惧怕失 

  败的情绪正是通往胜利的一扇铁门。 

       再次,他有一种上佳的心理组合方式——一是“呕心沥血”,二是善于 

  吸收他人思想,三是对自己充满信心。三者能其一,便是一大幸事,成为一 

  名优秀的科技人员大有望矣。莱布尼茨居然三者尽得又能把它们恰如其分地 



① 《莱布尼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13—14 页。 

① 《莱布尼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37—38 页。 


… Page 142…

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心理品性,倘不成功,天理不明。 

     又次,莱布尼茨是个天才,天才者何也?特别聪明特别有创造力者之谓 

也。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 “查阅所能找到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材 

料”;一方面独立思考——“并不屈从于传统的观念和假设”。过去批判天 

才论,认为只有实践是最重要的,大脑不过是个加工厂而已。殊不知加工厂 

也有好有坏,有的出精品,有的只出次品。马晓春就是围棋天才,科马内奇 

就是体操天才,贝利就是足球天才,乔丹就是篮球天才。谁不相信天才,让 

这几位换个位置,看看会是什么结果。天才总是有的,如果认为只要通过努 

力,什么人都可以凭勤奋而成功,其反证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懒汉——你没 

成功因为你懒。否则为什么你老人家画了40年画还画不过拉斐尔,拉斐尔一 

生才活了30多岁嘛!为什么你打了20年球还不如庄则栋,庄则栋18岁就成 

了世界冠军。莱布尼茨12岁就掌握了拉丁文,20岁时就有了“普遍符号系 

统”的设想,28岁才开始接触现代数学,30多岁就完成了微积分的主要发明。 

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充分有效的)历练+(丰富实用的)信息+(优秀的)心理品性=(成功 

的)莱布尼茨。 

     这样说,可以吗? 



                        3。莱布尼茨哲学思想考析 



     莱布尼茨是个大思想家,大思想家也者,即内涵非常丰厚不能简显直白 

理解的思想人物之谓也。所以大凡够得上这个档次的人物,直解不易,简释 

也难。虽然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会对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但他们的影响和魅 

力却能保持久远,虽久远而不衰。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若细而论之,可写 10本专著,要而言之,可写 

10篇专文。此外,只能就其主要之点——以现代哲学史和一个中国人的眼光 

所看到的几点做些简要的介绍。 

     (1)关于单子论 

      《单子论》是莱布尼茨的一篇哲学论文,全文译成汉字约12700字,是 

篇小小的文章。然而其地位却十分重要,其内涵亦十分丰富。了解莱氏哲学, 

以此为入门,既便捷又有效。 

     讨论《单子论》之前,应该对这个时代的世界观作几句简要的回顾。中 

世纪哲学以神学——《圣经》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上帝缔造一切,既造人, 

也造物——自然界,这无疑是哲学的悲哀。也是《圣经》的悲哀。文艺复兴 

以后的哲学人物,开始用人的眼光看待世界。先是人文主义,后是理性哲学。 

培根的办法是将科学与神学分开,请它们各司其职。霍布斯则是第一个站在 

人的立场对待国家的思想家。笛卡尔承认上帝,但要思索——我思故我在。 

可惜他的哲学体系是二元论的,一半归于上帝——形而上学,一半归于科学 

——物理学。斯宾诺莎肯定实体的自因作用,认为无限者不变,有限者可变。 

可以说,自培根以来,几位学人一步一阶,各有建树。笛卡尔的缺点在于二 

元分裂;斯宾诺莎的缺点在于实体理论过于空疏。莱布尼茨则以新的视角, 

解释世界的变化,这就是他的单子论。他的观点是一元的,又是严谨的,是 

演绎的,又是体系完备的。他认为上帝对世界早有安排,这就是他的“预定 

和谐”说;他认为世界总在变化,这就是他的单子论的能动特色;他认为单 


… Page 143…

  子无窗、无体,这是他的哲学无法走出的逻辑误区:他承认上帝是世界的立 

  法者,这是他哲学的历史局限。在这些方面,他又比不过霍布斯,也比不过 

  斯宾诺莎。 

        《单子论》共分90个小题目,每题一议,前呼后应,逐层演绎,丝丝入 

  扣。第一条,先给单子一个定义,这定义十分紧要。 

       他写道:“我们这里要说的单子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 

  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① 

       这定义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单子的特别的性质——它是一种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