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质从哪里来的?我们知道场就是能量,能量在稀薄的时候就叫做场,能量在集中的时候,它就变成物质。所以物质是场里面变现出来的,场是能变,物质是所变。这跟佛法里面讲的法性,法性是能变,所有一切现象叫法相,法相是所变。能变,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精神还是属於现象。我们从科学这样说法,回过头来看相宗讲的八识,我们得到了启示。八识里面讲四分,阿赖耶的四分,阿赖耶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这四分。自证分是本体,就是法性。证自证分是自性里面本来有的般若智慧,就是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就说这个,智慧。德相,见分是德,相分就是现相;见分是精神,德就是精神,相分是物质。科学能有这个讲法,跟八识能够配合,不容易!
由此可知,科学家也相当聪明,但是他没有佛讲的那么圆融。他只是发现,发现到「场」,发现这个物质是场变现出来的,场在浓缩状态之下就产生物质,而物质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现象,这是科学家讲的,他们讲是「相似相续」,这话讲得很好,跟佛法讲的相应,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精神跟物质都不例外。佛法讲心法、色法,心法刹那生灭,色法也是刹那生灭。刹那的时间短,短到什么程度?我们在《华严》前面讲过好几次,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知道它的生灭?佛用方便说,我们能体会;佛用真实说,我们完全不懂。
方便说的是《仁王经》上讲的,《仁王经》,佛举的例子,举我们这一弹指,这弹指,一弹指时间很短。我们是弹得快的话,我这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佛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六二百四十,就是一秒钟的二百四十分之一,二百四十分之一秒,叫一刹那,这个速度非常快。我们现在用照相机的快门,有二百五十秒,有这样的快门。通常一般照相是百分之一秒,比这个慢,它要快一倍。大概我们用五百分之一秒就可以照现在的喷射机,它在天上飞,飞的速度一个小时一千公里,我们把它照下来,好像它没有动,照下来清清楚楚,好像它没有动一样。大概五百分之一秒也能照得下来。
可是这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仁王经》上说的。这个我们可以算得出来,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生灭。我们这心理的现象、物质的现象,一秒钟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辨别出来它是假的?我们现在看电影,电影银幕上那个现相,从前用胶片(幻灯片),那个镜头开关一秒钟二十四次。一秒钟二十四次,我们在电影里头,已经迷在这个境界里,以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幻相。现在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所以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以为是真的。
我给大家说,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么?我们稍稍有一点数学的常识就知道,释迦牟尼佛这是随顺众生说的,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不止二十一万六千次,而是一秒钟的,真的是亿万分之一,不是二十万分,不止百万、千万,亿万分之一秒,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快到生灭几乎要同时,佛家讲生灭不二、生灭同时,这才是事实真相。你才能了解宇宙万象的实相。
明了实相之后,《般若经》上给我们讲的话,你就肯定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不可得;甚至现在外国人讲的灵魂,灵魂也不可得,灵魂是属於见分。什么东西不生不灭?我们的性不生不灭。所以证自证分是什么?佛家讲的佛性,证自证分就是佛性。证自证分在这一首偈里面,就是「般若现前」。通达诸法实相,般若现前,这就叫「发起大神通」。所以这个智慧不是修来的,是你自己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只要把障碍去掉。你能够放下执著,对於世法、出世法一切不再执著,你的般若智慧透出一点点;再能把分别放下,这个智慧就透出来一大半;最后再把妄想断掉,就是於一切法不再分别执著,这个智慧圆满的透出来。
此地是六地菩萨,距离等觉、妙觉不远。像这个夜晚,虽然不是满月,大概也是十三、十四的月亮,接近圆满,非常的明亮。他应化在世间,有这么大的智慧,这么大的能力,他摄受众生,教化众生,我们一般人讲得心应手,自在无碍,他到这样的程度,这叫神通摄物。所以我们先要了解,把神这个字要认识,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帮助的是什么?你就知道应该放下,一定要放下。不放下,那就是六道轮回。放下了执著,就是放下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没有执著,就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这个地位是四圣法界里面的大菩萨,只要再破一品无明,他就永远脱离十法界。
末后一句,『则知一切众生行』。这句话很重要,真正通达明了,知晓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众生这两个字意思也要搞得很清楚。生是出生、出现,是这个意思;众是众缘和合,这个现象就出现。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矿物还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乃至大自然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一切众生的范围就太大!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一切众生,他的行,行就是动相,动,他不是静止的,我们今天讲他的运作,你就全都明白了。整个宇宙万有,万法、万事,你都通达明了,这叫知一切众生行。
清凉大师在一切众生行里面,特别给我们举出是十二缘生。十二缘生是缘觉悟入的、独觉悟入的,比阿罗汉高一个等级,辟支佛。阿罗汉是从四谛悟入的。十二因缘,第一个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前面一个字是因,后面一个字是果,离不开因缘果报。由名色、六入一直发展到爱取有、老死,一重因果;爱取有又是来生的因,来生有老、有死,有生老病死,这里面就两重因果。永远在循环,说明十法界,特别是六道众生,非常的明显。因为四圣法界他离开六道了,也就是说,神识投胎,我们讲灵魂投胎,轮回,轮回没有了,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十二因缘是轮回里面的现象,阿罗汉就明白,辟支佛就更清楚,到现前地的菩萨,他怎么会不清楚!
了解十二因缘,就是对於整个宇宙的,我们常常讲「性、相、理、事、因、果」,我们通常用这六个字把整个宇宙现象包括。性能生,法性;相是法相,所有一切现象都叫做法相,法相是所生、所变。性是能生,识是能变,识就是性迷了,带著无明,变成阿赖耶。法性能现,阿赖耶能变,把法相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它能变。而能现、能变几乎在同时,正是刹那之间。你明白这个道理,进化就讲不通。所以世间这些科学家,他们这些定律,一些理论,只能在某一个阶段,它是阶段性的,好像满有道理;超越这个阶段,它就讲不通。不像佛法,佛法跟你讲的这些道理,永恒的,那叫真理。无论在哪个法界,无论在哪一尊佛的刹土,永远不会变,正确的,所以叫正知正见,所以称之为佛佛道同。今佛跟古佛,此佛跟他方佛,所证、所说完全相同,绝对没有两样,所以说佛佛道同,就这个意思。他怎么知道?佛讲得好,这个知是真知,是你自己本来有的,只是你现前迷失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你把迷放下,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要多想一想,是很难,但是还是可以体会得到。你要能体会到,你要能信,最重要是你要能信,你能够理解,你能信,怎么样?赶紧放下,没有别的,放下就是。经论上说,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你能把烦恼习气,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一分,不要多,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就透一分,你放下两分就透两分。为什么有人智慧高很聪明,有人很愚痴?愚痴就是烦恼重。智慧高的、悟性高的,没有别的,烦恼轻。烦恼轻是什么?他对於一切人事物不在乎,那就是放下,不那么执著,不是斤斤计较。斤斤计较的人没有智慧,大而化之的人,智慧就比他高多了,不执著。得来,没有什么欢喜;丢掉,决不会心痛。永远保持你心地的清净、平等,这生智慧不生烦恼。
你接触佛法,这是缘,有缘接触佛法,一接触你就能通达。尤其祖师帮我们这个忙,帮忙就是给我们加一点注解,怕这个经的意思我们不能体会,我们这一看祖师注解就能看得懂,就能明了。你能够明了之后,你就放得更多;放得更多,你智慧就又增长。看破是智慧,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如是辗转,相辅相成。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用什么方法?就是这个办法。这办法好,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方法告诉我,只要依教奉行,决定有效果。
我这五十年来,时时刻刻记住他老人家的教诲,认真努力奉行,所以才有这一点成就。愈是到晚年,对这个事情,诸法实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不在乎。我们一般人讲,放得很彻底。得什么好处?得大自在。身心没有罣碍,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得失。对人、对事、对物,小环境、大环境,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知一切众生行。我们自己才知道如何去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一无所知,你怎么恒顺法?知道就好随顺。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三卷) 2006/10/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第六段,有两首半的偈子,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若知一切众生行。则能成就诸群生。若能成就诸群生。则得善摄众生智。若得善摄众生智。则能成就四摄法。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若与众生无限利。则具最胜智方便。】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的提示是「六二颂半,明七地」,七地是远行地;「谓初一」,就是前面的四句,「明有中殊胜行;后一颂半,明空中方便智,准释可知」。这两首半的偈颂不难懂,清凉为我们提示提得很好,前一首是有中,后面一首半是空中,空有不二。
先看前面这一首,『若知一切众生行』,这一句是第六现前地所证得的大智行,六地菩萨开慧了,智慧大开,所以他能知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的活动,我们常讲的理事因果千变万化,他都能够通达明了。远行地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能成就诸群生』。诸群生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生就是众生,群是讲众生无量无边。我们现在科学所分的,动物、植物、矿物;佛法里面分两大类,有情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动物,器世间包括植物与矿物跟大自然现象,诸群生全都包括了。由此可知,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众生,要想成就众生,不能不求智慧。
智慧,佛给我们说是本有的。成就众生,当然先要讲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怎么能成就众生?成就自己,就我们凡夫位上来说,有次第。孔子当年教学,他分四科,四科是次第。第一个「德行」。没有德行,换句话说,不会做人。人都做不好,还能有什么成就?头一条是德行。第二条「言语」。言语很重要,古大德常说「口为祸福之门」,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人对言语这样的重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古圣先王教人「谨言慎行」,说话要很谨慎,行为要很慎重,这是大德。
然后才讲「政事」,这个政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技术、技能,你有一技之长,你这一生可以谋取生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工作。古人重视真实的学问,现在人讲的是职业教育,你学哪个行业,你将来在哪个行业里面工作,使你自己的物质生活能解决。然后你这物质生活很丰裕、很丰富了,再可以学一点「文学」,文学属於精神生活。可见得物质生活在前面,精神生活在后面,先有物质生活,而后再谈精神生活。这就是所谓「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在世间最重要的是衣食,能吃得饱,能穿得暖,这是基本的要求。
孔夫子确实多才多艺,你看他有三千弟子,各行各业都有,他怎样指导?我们要问,夫子是不是各行各业都通?他是知道很多,但是如果说各行各业都通,恐怕夫子也做不到。他怎么指导?指导的是原则、是原理,原理原则那就是智慧。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