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我们念的这首偈,『若了神通深密用』,你真正通达明了,『则为诸佛所忆念』,这是感应。清凉大师讲的「佛忆念增其慧力」,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佛加持,三宝加持,增长你的智慧。我们得要想想,学到这个地方可以提这个问题,平常不提,诸佛有没有忆念?如果诸佛有忆念,诸佛是凡夫,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了,他分别执著了。我们晓得破一品无明的人,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确实是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他还能有忆念吗?这不是小问题。
所以学佛学到这个境界,要是解不开就不相信,认为什么?没有这回事情,哪来的佛?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开示里面讲得很好,你见的佛是什么佛?自性弥陀,你生的极乐世界是生什么土?唯心净土,这对了。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不离自性,都是自性现的,唯心所现。在一真法界里面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诸位要知道,唯识所变是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十法界六道三途是唯识所变,转识成智之后,在一真法界、极乐世界里面没这个事情,他只有唯心所现,所以是自性诸佛,唯心净土。这是大乘教里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什么?心平了,知道整个宇宙,《华严经》讲的华藏世界海,万事万物是一体,这才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宇宙是一体。
一切众生是自己,一切诸佛也是自己,一切菩萨还是自己。自己是什么?法性是自己,不是这个身是自己,也不是我们能够思惟想像的心是自己,那你就认错了。自己是没错,你没有认识全体,你只认识局部,那你的障碍、麻烦可就多!不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这个一体很难懂,现在我们一般讲只说一个生命共同体,大家比较好懂一点,一个生命共同体。距离真正一体还是有段距离,这很接近,可是这个你容易体会,真的跟你讲一体,很难体会。所以这对初学的人是不说的,说了什么?怕把他的信心都断掉,他不能接受。佛教众生一定要守住一个原则,应机施教,他是什么样程度给他说什么法,佛没有定法可说,也没有一定的形相示现,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佛所忆念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绝对没有起心动念。
在教化众生当中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我们看起来好像是有,实际上没有,这我们很不好懂。佛的境界深密,太深了,我们无法体会,所以叫深密,而不是秘密,决定没有秘密。要怎样才能够体会到?佛给我们说,我们跟佛的心性是一个心性,为什么佛能见性,我们不能见性?同样是一个心性,所以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华严经》上说得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说明我们现前的障碍。
障碍我们不能见性,障碍我们不能证得的是什么?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妄想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你有这三种烦恼障碍,秘密你见不到,你不能证得。所以这个地方诸佛菩萨运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帮我们,帮我们什么?唤醒我们。迷是我自己迷的,与别人不相干,把迷惑去掉,还要自己断除,别人帮不上忙;但是如果我们迷在里头不知道自己迷,那你就永远没法子,就脱离不了迷惑。佛跟我们讲,明白了,原来我们本来是佛,而迷惑不是真的,妄想分别执著都不是真的。《起信论》里面说得很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妄想分别执著是不觉,自性里头没有,智慧德相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这使我们体会到,本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掉,所以佛教我们放下。
这三大类的烦恼,佛说放下也有次第,先放外面最严重的,执著。如果我们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这类的烦恼没有了,只要你放下,外面境界就不一样,你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没有了。六道是假的,永嘉大师说得很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一觉悟,放下执著就觉悟,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你住的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超越六道。如果再把分别也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为什么不分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没有分别的必要。分别一放下,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章经的境界,贤首菩萨第十信就是这个境界,他再用一点点功把妄想放下,就成佛。妄想是什么?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成佛了。成佛怎么?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是假的,他到一真法界。华藏是一真,极乐是一真,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是一真。这个法界里面没有十法界,当然没有六道三途,这个境界就是诸佛所忆念。
所以诸佛所忆念是感应,我们有感,佛自然有应,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能应?这个道理我们要感谢日本江本博士,他用水做实验。水是矿物,居然水有见闻觉知,我们以一个善念对它,它会现很美的相给我们看;我们以恶念对它,它能现很丑陋的相。它没有心,它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为什么现相不一样?这叫感应。我们起心动念,你看看连水都现不同的相,何况诸佛如来?你从这个地方要很细心去体会,宇宙之间只有法性是真的,其他是假的。法性能现能变,万法所现所变。能现是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现的是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常有断,决定不是永恒的,所以它不是真的,法性是真的。法性里面本来有智慧、德能、相好。
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那个变现实在讲就是应,众生有感,它变现出这么多境界出来;你善的感变善,恶的感变恶。像我们现前境界,我们的思想言行都善,现人天境界,三善道的境界;如果我们念念都很凶、很恶,现三恶道的境界。所以六道从哪来的?六道感应,没有一法不是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通一切法。我们今天得个人身是自性人身,我们住的这个世界是唯心世界。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不一样?是的,极乐世界是清净心现的,这个世界是染污心现的,如果我们能把染污心断掉,完全恢复到清净心,这个世界就不见了,极乐世界就现前。这是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明白这个道理,你想想看是不是心造净土、心造地狱,是不是?地狱是贪瞋痴造的,我们如果念念都没有离开贪瞋痴,你心造地狱。地狱在哪里?现前就是。如果心地清净光明,纯净纯善,你现在的身跟你现在生活环境就是极乐、就是华藏,这是诸佛所忆念。这个道理很深,问题你要能信,你要能理解。不能信,理太深,这个现相也是深广无际,我们的智慧能力达不到,也有个办法,我们对佛菩萨相信,这也行,相信佛菩萨没有妄语,相信佛菩萨所说的话句句真实,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信心之后慢慢来求解。而求解一定要从断烦恼下手,就是去障碍,不去障碍,你所理解的是佛菩萨说的,不是你亲证的;那就是我听说的,我没有去过,我听说的。如果你亲自去看到你就相信,那是你亲证的,所以你要把障碍去掉。
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所以障碍是非除不可,那我们一定要从执著下手。那问从哪一条下手?从我最严重的执著下手。你自己要好好想想,譬如我现在对於财看得很重,你就先从财布施下手;如果我名看得很重,比财还重,那我就先把名分放下,从这里下手。每个人的烦恼习气不一样,所以自己要好好去反省、去发现。发现自己烦恼习气叫什么?叫开悟,病根找出来了,然后再把烦恼习气消除,叫功夫。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看破、放下」,真难得,我也真感激他,第一天见面就把这个秘诀教给我。我学了几年之后才明白,这个方法是一切菩萨修行证果、成无上道的秘诀,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两个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佛的人修的是什么?就是放下。
当年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宋朝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什么名字,现在在《高僧传》里面也是不知道他姓什么名字,不知道他的家世,可是确实有这个人。每天背个大布袋在外面化缘,有人就问他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一摊开,做出这么个样子,不说话。人家一看,懂了,这叫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拿起来背在身上就走了,理也不理。这示现什么?放下之后你再提起。
放下是心放下,提起是度化众生的事要提起。佛菩萨破无明之后成佛,成佛之后有没有事?有,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一定的教法,应该以什么方法教就用什么方法。到底用什么方法?看众生的感,佛是自然的应,决没有思考,决没有研究研究我看怎么样,没有,决定没有。所以古人比喻讲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把钟鼓比喻作佛菩萨,他的感应完全是看你怎么感他怎么应,这叫诸佛所忆念。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我想他,他一定想我,那是凡夫不是佛,佛菩萨没这个道理。你想他,他忆念,你不想他,他也忆念,这就叫佛心遍法界,佛心遍一切,就这个道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最后两句:
【若为诸佛所忆念。则以佛德自庄严。】
清凉大师注解的也只有八个字,「佛德自严,为众说法」。佛德是身、意,为众说法是语,身语意三业。这句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自」字,正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近来中国国家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我在讲演的时候上面加了一个字,从自心开始。从心开始,从谁的心?从自己的心,就是此地讲的佛德自严。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是『以佛德自庄严』。受是接受,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天天拜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前我们没有依靠,都是依靠自己的烦恼习气,现在我们知道错了,懂得一点佛法,明白了,我要把烦恼习气放下,依靠佛陀的教诲,这叫皈依佛。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认真去学习。佛教我们从哪里做起?从三皈、五戒、十善做起。想想我们做到没有?天天反省,天天检点。
净宗学会成立,在美国成立的,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奉劝同学们,在行门里面一定要做到五个科目,好记。第一个科目「净业三福」,第二个科目「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六度」,第五个科目「普贤十愿」,简单明了!解门,专攻一部《大乘无量寿经》,或者是净宗的五经一论,我们有依靠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净宗的同学,特别是在行持上不能叫人满意。人都不能满意,阿弥陀佛怎么会满意?所以我们非常认真的反省检讨,为什么我们这一代的人修行比不上上一代?这一检讨才发现,上一代的人有根,这一代的人没有根。这个根是什么?家庭伦理的教育,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了。不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再上去一代,父母没有受过,再上一代,可能祖父母也没有受过;换句话说,三代了,根没有了,所以净业三福头一条做不到。头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第二条「奉事师长」,有没有做到?
孝亲尊师是从前家庭教育的重心,而且小孩是从生下来就开始教。怎么教法?家里面的父母、大人做出样子来给他看。婴儿睁开眼睛他会看,竖起耳朵他会听,他虽然不会说话,他还不会走路,甚至爬还不会爬,他已经会看、已经会听,所以父母、大人在婴儿面前都要守规矩,规矩是什么?《弟子规》里面所说的。所以《弟子规》不是叫小孩念的,是教小孩的,谁去做?大人表演,做父母的在家里要完全照《弟子规》教训去做,做给小孩看。小孩从出生到三岁,看了三年,他完全学会了。所以古人讲「三岁看八十」,三年扎下来的根,到八十岁都不会变,叫三岁看八十,「七岁断终身」,家庭教育,那是根。七岁上小学,这是接受学校教育,所以他的根是在家庭里头扎的,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教学是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