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知障重,自以为是,所以他也放不下。一个是烦恼障重,地狱众生是烦恼障重,色界天人是所知障重,这两种障重的众生没有法子。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度众生,是在哪里?饿鬼道以上,色界天以下,这些众生行,比较容易觉悟,也就是说他听话,他能接受。地狱不能接受,他不相信;无色界天他也不接受,他自以为是,这是跟佛没有缘,这佛经里面讲八难之一。
而在这一阶段当中,最容易觉悟的、成就最多的是人道,人道是苦乐参半,比较起来是容易觉悟,道理在此地。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一定在人间,没有听说在天上的,也没有听说在饿鬼、畜生的。饿鬼、畜生里头有菩萨化身,没有佛应世。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然后才知道佛在经上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就能体会。体会到之后你才能珍重这一生,这一生不容易,得人身又遇到佛法。得人身遇到佛法,就是说你这一生已经有机会脱离六道轮回,有机会脱离十法界;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当中有机缘成佛。你愿不愿意干?你要愿意干真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
自性里面本来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行、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福报,都不是外头求的,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你看看佛在净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的极乐世界,《华严经》里面跟我们介绍的华藏世界,这是自性里面现出来的,不是人工去建筑的,自性里面现的。所以佛法叫内学,不向外,向内去求,连福报都向内求,一点都不假。智慧、德能、才艺全是向内学,外面没有,这就是经上常讲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只向心里面求没有求不到的,你向外面求不容易求到,那就错了。凡是向心外去求,在佛门里有个名词叫外道。所以诸位要晓得,外道不是骂人的,外道不是说其他宗教的,你要这么解释那就误会、那就错了。外道是指心外求法,不知道向内求而向外求,这就错了。向内求要用什么功夫?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是门道很多,八万四千真的有这么多,佛真的给我们说出八万四千条。实际上不止,你看四弘誓愿里面不讲八万四千,讲「法门无量誓愿学」,那个无量就超过八万四千,真的是无量。
八万四千,是释迦牟尼佛把无量法门归纳起来,给我们讲八万四千,总有个数字,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八万四千是佛的方便说,无量是佛的真实说,跟你讲真的是无量。这么多的门道,你要知道总的目标、总的方向、总的原则只有一个,总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求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目标就是希望这个,这个东西能现前。总的方法是禅定,这个要知道,离开禅定就不是佛法。决定不是说只有禅宗才是修禅,在佛门无论哪个宗派统统修禅,方法不一样。禅是什么?前面一小段我们学过,禅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禅。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外面六种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叫禅;内里面不起贪瞋痴慢,不生七情五欲那叫定,禅定是这个意思。自性里头没有一样不具足,只要你得定,慧就开了,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统统现前。你对於整个宇宙,一切万物怎么来的,怎么会有的,你全都通达明了,这叫智慧。
你怎么样学?这千万年来,世间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一直到现在都说不清楚,都说不明白,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没有学定,他还是用心意识,我们现在讲用头脑在研究,用科学仪器在观察,这个不行,这你决定求不到的。虽然得不到真相,今天科学的成就也相当可观,我们确实也很佩服,但是真相还是隔一层。我常常感叹科学家没学佛,他要是学佛问题真的解决了,为什么?学佛跟不学佛差别,就是学佛的人不用去思惟,不学佛的人他用脑在思考,这个不行,不用思考这就能现前。所以佛法讲到最后的原则叫什么?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是一句搪塞的话,好像搞不清楚,这不可思议吧?不是的。这个话是真话,就是你不能用思考,你不能用言说,你用言说说不出来,你用思考你就隔著一层,你永远见不到真相。不用思考、不用言说马上就见到,不可思议是这个意思。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甚深禅定,就是出世间上上禅,是用这个方法去证得的。
我们今天的问题、毛病发生在哪里?就是用思考。你看我们研究经教要用思考,思考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识,记忆是阿赖耶识,这怎么能得到真相?大乘教里面教人离心意识叫参,不叫研究。世间人讲研究,研究是用的心意识,不离心意识研究;佛法叫参究,参究是什么意思?不用心意识。不用阿赖耶,不用记忆;不用末那,不用执著;不用意识,不用分别。换句话说,无分别、无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事实真相就摆在你面前,你就完全通达明了。这个境界就恭喜你,你成佛!
这种原理原则,大乘教里处处都是。佛真是慈悲的,真是慷慨大方,没有一丝毫隐瞒,我们中国人讲和盘托出,全部都展示出来了,没有丝毫隐藏。为什么?佛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现在还是佛,可惜你没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就是,可惜你没放下。这个东西放下一分得一分利益,放下两分得两分利益。我们没有办法彻底放下,慢慢学,一分一点一滴的放,放得愈多,你心里面就有很明显的感触,感触到什么?烦恼少了,智慧长了。从前看东西看不很清楚,现在看得很明白;从前听得模糊,现在听得清楚,你会有这个感触。烦恼轻智慧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说实在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我问他看破放下从哪里下手?他就说修布施。我就去学布施学了三年,对於看破放下真正的利益完全不知道。他老人家圆寂了,隔一年我认识李老师,跟著李老师学佛。李老师教我,三个条件能不能接受?能接受,他说我收你这个学生;不能接受,你另请高明,我这里不收你。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你今天来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他那个时候住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图书馆、莲社讲经你可以听,除听我讲经之外,所有一切法师、居士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只听他一个人的,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看书、看文字,不管是世间的书籍,是佛教的经典,没有经过我同意,不准看。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提出这么个条件。第三个条件,你过去跟章嘉大师学,跟方东美先生学的,我一概不承认,进我门,从今天起从头学起。提出这么三个条件,我考虑了五分钟,下定决心,接受了。到以后我们才晓得,李老师用这种条件限制人,他在台中三十八年只对我一个,其他的人没有这个限制。对我提出这三点要求,我接受了。
你看看不能听,什么也不能听了,只能听他一个人;什么书都不能看了,要看什么书先拿给老师看看,可不可以看,不可以看不能看。这是什么?眼睛把你关闭了,耳朵关闭了,有效果,三个月。实在讲章嘉大师教我放下,这真的放下了,不看就放下了!不听就放下了!三个月效果出来,是什么?头脑清醒了,就是烦恼少,心渐渐定下来,智慧开了,看东西、听东西能懂得里头意思,晓得老师这个方法有道理,到六个月就很明显了。老师给我限制的时间是五年,不是叫你永远,是五年。自古以来师师相传叫五年学戒,这个戒不是佛的戒,老师的戒三条五年。五年之后你心定了,智慧开了,什么都能看,什么都能学,什么人讲东西都可以去听,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是这么个道理。可是我学到第五年,我跟老师讲这个方法很好,对我很有效果,我再加五年。老师笑起来了,我守他这个方法十年,这叫扎根的教育,这真正叫修戒定慧,心得清净智慧才长。
可是用这种方法,大概古人相传的,到我这就为止了,就划上止号,以后没有了。谁能接受?现在也没有人提出这个条件,提出条件没有人学,掉头就走,不服你了,这要明了。但是这个方法好,这是古大德代代相传,我们自己懂得了,自己用这个方法来学,就行了。那没人教?没人教不要紧,我们学一家之言,这一家要注意到学古人,为什么?古人有修有证。所以李老师非常谦虚,他教我的时候,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还不到五年,他就介绍老师给我,介绍谁?他的老师印光大师。把印光大师的《文钞》送给我,以印光大师为师,这样我们就变成同学了。印光大师已经不在,读《文钞》私淑古人,这个道理我懂。
在早年,孟子就是私淑孔子,孟子到求学的时代孔子不在世,过世了,他学什么?他专学孔子,就学一家。有不明了的地方,就问孔子的学生,孟子那个时代孔子的学生不少都还在世,向孔子学生请教。他学的成就超过孔子的学生,今天称儒家称孔孟,不称其他的人,有道理,他很像孔子!这就是学古人,他不在世了就称为古人,学古人而成功的。我在这么多年讲经教学当中,我在净土宗劝导我们同学,我没有称大家是学生,我一生不敢称,我只称我们同学,决定不敢以老师身分来出现,为什么?做不到。只是我年岁长一点,我学得比你们早一点,做为学长,帮助大家,不敢称老师。我推荐的老师是什么人?推荐老师是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在哪里?《大乘无量寿经》。李老师推荐我的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文钞》;我推荐大家的是《大乘无量寿经》,我们依无量寿佛为老师,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的老师是阿弥陀佛,我们都是同学,这种心态在一起学习,你说多么快乐。
一本经、一句佛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哪个不能成就!《华严经》是什么?《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你要真正了解《无量寿经》,你就读这个注解。在干隆时代,这距离我们将近三百年了,干隆时代有一位大德,在家居士彭际清居士,这个人是通家,儒释道都通,今天讲学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他一生专攻,而且非常有成就。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他把这三部经看成一本,是一部经,内容没有两样,只是说得简单、说得详细、说得透彻。《阿弥陀经》讲得简单,《无量寿经》讲得详细,《华严经》讲得透彻,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我跟净宗同学说,你要真的把净土宗的五经一论讲明白、讲清楚,那你一定要学《华严》,在《华严》上你能够有体会,那五经一论你就会讲透了;你真的通达明了,你将来弘扬净宗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就是般若智慧现前,念佛三昧现前,又何况《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所以彭际清的话没错,讲得很正确,我们可以肯定,彭际清依《华严》写了一本书,叫《华严念佛三昧论》,这篇论文不长,分量不多。近代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有《讲记》,他把《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过一遍,讲得很好。这个《讲记》老居士在的时候送我一本,那个时候我在台湾,我也把它翻印。讲得很好,对於净宗同学有很大的帮助。《无量寿经》他的注解也注得好,《无量寿经》我讲过十一遍,前面几遍我没有看过他的注解。以后他把他的注解,这在美国,他访问美国的时候我们才遇到的、才认识的,他把注解送给我。以后几次讲《无量寿经》,我都用他的注解做为学习的参考。这是他一生对於净宗最大的贡献,我们要感激这位老人。
世间般若跟出世间般若我们明白了,《华严经》上还有一个讲法,三般若,我们前面提过了。三般若这是常说的,这个名词在佛法里面是属於常识,都应该要懂得的。第一个是「实相般若」,实相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是智慧,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通达明了,这样的智慧就叫做般若智慧,叫实相般若。《华严》三般若里头说,「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圆是圆满,常是永恒没有间断,大觉是如来,佛的地位。「一觉有三德」。一觉一切觉,一迷就一切迷,一迷也有三德,哪三德?妄想、分别、执著,这一迷就是凡夫。一觉里面就有三德,三德就是实相、观照、方便。
第一个「实相般若,为般若之理体,本来为众生所具(就是具有的),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也,是为所证之理体」。实相的对面就是虚妄;换句话说,实相决定不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