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便里面包括言语、包括文字,言语就是圣贤的教诲。诸位一定晓得,圣贤教诲是方便般若。在佛门里面这些经典,在儒、在道凡是圣贤经典,所谓文以载道,言语跟文字就属於方便般若。种种带给我们生活、带给我们工作诸多方便的发明,也是属於权智,这是一般经上讲的三种般若。玄奘大师他老人家从印度回来,可以说是一生都从事於译经的工作,他在《般若经》里面,加上两种,一种叫境界般若,一种叫眷属般若,也讲得很好,也说得很好。加上两种,实相般若是般若的性,体性是自性本具的;观照般若是般若的相,是般若的因,为什么?我们修观照才能够证实相,这是般若因。般若的境界,属於般若这一类的。佛给我们开很多善巧方便修行的方法,都是般若伴,所以叫眷属般若,是这一类的。这些大致上我们能理解。
  在现前我们应该怎么学习?使我们想到世尊的教学,从鹿野苑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四十九年当中所说的一切法,在这三种般若里面讲,言说般若、文字般若都是属於方便。方便里面有观照、有实相,为什么?实相是体,没有观照,实相般若不能现前。实相般若在哪里?从来没有离开我们,真实智慧没离开,我们只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智慧就开了,真相就现前了。到那个时候你才懂得什么叫真妄不二,觉悟了之后原来妄即是真,迷了之后原来真是妄,真妄不二,就在迷悟。现在是怎么样教我们才能觉悟?这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知道的一桩事。
  前天有几位专家学者,总共提出九个问题,我们在此地一起研究讨论。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传统学术里面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起,所以大家也都耳熟,但是对三个根的认知不够深刻。使我们想到老祖宗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是真理,无论是个人的小事,还是众人的大事,遇到障难(障碍、困难)到哪里求解决?老祖宗教给我们,解决障碍、困难不在外面,在自己。这个话说得很深,必须从内心里面去求,问题才能够化解。你说为什么?因为实相、观照般若都在自己,不在外面。我们学了佛之后,对这个事情就很清楚、很明白了。
  这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讲大事,怎么解决六道的问题?六道轮回可是个大问题,绝对不是小问题。佛陀怎么教我们解这个问题?只要你能够放下世出世法对人对事对物的执著,六道就没有了,问题就解决了。佛给我们指导的这么样的简单,这样的切实,只要我们能信、能依教奉行,困难就没有了。解决十法界,这问题更严重,比六道那难得太多,佛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四圣法界就没有了,这都是从内心,决不是从外面。为什么从外面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常常在这个地方一同学习经教,这个问题提出来一定很容易答覆。纵然不是你的境界,你听得耳熟,你就知道怎么回事情。佛说的我们已经肯定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既是虚妄的,你怎么能解决?所以虚妄相里面,永远找不到解决问题真实智慧,那里头没有,一定是向内求,就对了,不在外面,这个理与事确实很深。
  现在世界的混乱,混乱到真的半个世纪以前,汤恩比就常说那个时候这个世界的混乱已经令人不能忍受了。五十年前他们觉得不能忍受,我们没有感觉,可是今天这个世间确实我们深深感到无法忍受。无法忍受的人是愈来愈多,从哪里看出来?从自杀。他为什么自杀?还不是无法忍受。但是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要怎样才能解决问题?觉悟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正道。自杀依旧是迷惑颠倒,不但佛教不同情自杀的人,几乎所有宗教没有一个是主张用自杀来解决问题,没有。从这个地方也能体会到,中国人所谓的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各个宗教的圣贤他们都知道,都是教你用伦理、道德、因果。特别是在东方这个世界,圣贤人教我们用什么解决问题?用教育!用伦理、道德、因果来规范我们日常生活行为,问题就能解决,社会就能恢复正常,化解冲突,恢复正常的安定和平,天灾人祸自然也就减轻了。佛家常讲的回头是岸,这个重要!我们看这段经文,经文里面还有很大的启示。我们看第一首:
  【又放光明名慧严。此光觉悟愚迷者。令其证谛解缘起。诸根智慧悉通达。】
  这两句内容很丰富,智慧帮助人觉悟,觉悟之后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教你『证谛解缘起』,谛是什么?四谛,苦、集、灭、道。苦集灭道是讲两世因果。苦是世间的果报,前面讲得很多;集是烦恼,是现在造的因,我们今天所承受的这是果报,果报是我们过去生中所造不善业所感得。这世界的混乱共业所感,佛告诉我们共业里面有不共业,就是有别业,别业会不会受共业的影响?当然那也是没法子避免的。
  可是大众都『愚迷』,现在这个世间。怎么知道他愚迷?愚是没智慧,痴;迷是什么?迷於贪瞋。现在的人起心动念起的什么心?动的什么念?你细心去观察,总不外乎贪瞋痴慢、七情五欲,他起这种心、动这个念头,这是极不善。造作的业不是十善,是十恶,果报怎么会好?天灾人祸不能避免。这当中不能说没有觉悟的,有,有一部分觉悟的人。如果没有一部分觉悟的人,众生造这样的重业这个世界会毁灭,怎么可能存在?还能存在,这里头有一部分众生他不迷,他觉悟,他在那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所以这个世界是善恶混杂。但是什么?恶多善少。虽然善不多,能够维系著这个世界还存在,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知道了、明白了,真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积功累德。不但是度自己,度自己是把自己的灵性、境界天天向上提升,同时也帮助这个世间许多苦难众生。为什么?他们不善的氛围,或者我们说不善的磁场,我们是善的,我们善的磁场进入他不善的磁场,会把他的磁场冲淡,这就是对他的帮助。就是善人愈多这个力量愈大,他那个磁场所感得的果报是灾祸,善人磁场他所感得的果报是祥瑞,所以能把它冲淡。自己修行,认真修行,毛光照益就能加持这些苦难众生,帮助他们消灾免难;他的业太重,没有办法完全消掉,他减轻。这是学佛的同学都晓得这个道理,也都能肯定这个事实,所以我们不能不认真努力。
  断恶修善的标准,四谛里面的集谛,集谛是因,苦是果;出世间法,灭是果,道是因。实在灭就是放下,道就是要你看破,你想想看对不对?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的是什么?苦因、苦果,要让我们修道。这个道从哪里修?道有世间、有出世间,这两种般若有说世间般若、出世间般若。世间般若跟出世间般若界限在哪里,这一定要搞清楚,《华严经》里面讲得非常明白,又很容易懂得。烦恼习气没有断,这个道就是世间般若;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个道就是出世间般若。我们今天在现前的环境当中,我们要选什么道?诸位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一定要认真老实去修儒释道的根本道,根本道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
  我昨天跟诸位报告,我觉得我说的不过分,儒家所说的,儒家是中国传统,也可说是五千年前老祖宗就是这样教给我们,学习的次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果只有博学,后面都没有,用现在的话说是儒学不是学儒,儒学里面还相当浅薄,他只有博学。如果他有慎思、明辨,还是儒学,儒学里面高深的。我们把儒学前面的四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儒学分为四个等级愈是后面愈深,都是儒学,为什么?他没有行,没做到,后面那个笃行是要做到,老实圆满落实,这叫笃行。你有行你才有受用,那是什么?那是学儒,所以这五句统统做到是大儒。如果只有笃行,前面这四句他都没有,这一般讲什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他怎么也会做到?弟子规他做到了,五伦五常他做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做到了。没念过书,他从哪学的?从小他们家里父母大人教给他的。长大之后,看看一般大人,从生活当中他学到的,从工作里面学到的。所以虽然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你可不能说他没有学问,他那真的叫学儒,他真有受用。
  所以《弟子规》是不是教小朋友念的?不是。小朋友不会念,为什么?你说小孩刚刚出生他就会念书吗?不会。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日父母教,父母教什么?就是教弟子规。怎么教法?自己做出样子给他看,是这么教法的!六、七岁上学了,上学老师做榜样,依旧是教弟子规,要把这个根扎得深,根深蒂固。在私塾里面教学有道德,老师教有因果。老师教读书教句读,对这个书不讲解的,只教你念,只教你背,但是老师常常讲故事给学生听。这些故事都是伦理、道德、因果,现在所谓是德育故事、因缘果报的故事,小孩听多了他记得,这个根是这么扎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他什么时候学?上太学的时候学。中国古时候没有中学,私塾是小学,上面就是大学,太学就是大学,没中学。在小学里面把四书五经十三经、诸子百家、历史、文学,这许多老师给你选的你都背过。到太学里面老师、同学在一起讨论,他们所做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你看笃行从小就学到了,就真做了,所以他是真学问,实学。从前的学校跟我们现在不一样!
  佛门里面也不例外,一进佛门初学学什么?学规矩,五年学戒,修福。进入佛门五年,你初出家不是清众,就是作务,寺院里面一些工作分配给你做,像现在我们讲的义工,你要做五年义工修福。绝对不可能说一进佛门你不要做这些工作,你就在那边念佛、参禅、研教,你就享福去,你有多大的福报?工作了五年,五年之后研教的可以进讲堂。工作交给(年年都有新来的人)新来的人他们接著去做去。你参禅的进禅堂,你念佛的进佛堂,做清众,清众没有工作。真的是平等,每个人到寺院都要做五年工,很有道理,这五年修福,以后你才能享福。你没修福你到哪去享福?每个人进佛门都要做五年工作,常住分配给你,而且你什么都得会干,不会干好好学。
  你看看惠能大师到黄梅去的时候,五祖分配他什么工作?到厨房里面去。因为他是樵夫出身,砍柴的,这对他很内行,到厨房里面去舂米破柴。他虽然是没有满五年,只做了八个月,他就得到衣钵,就逃难去了。逃难在猎人队里面十五年,那个十五年比在寺院里面做义工还要辛苦!那十五年是修行,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灵性,培养自己的厚德,以后才能教化众生。五祖传他,是得道了,得道之后要养道,用什么养?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要持戒、要不怕吃苦,从这里头锻炼出来,那不是简单的事,统统都是在笃行。六祖有没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他只有笃行。这就是佛跟儒不一样,儒有这些,所以儒是世间法,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世间法。笃行,佛法里面能大师他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前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圆满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他圆满了,放下就圆满。放下执著,在我们世间讲,你世间的智慧德能圆满,在六道里面讲没人能比。可是还有更高,你到四圣法界就是初学,你还没有办法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依旧要不断向上提升。
  在佛门里面的根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经》不是念的,不是讲的。这部经在佛门就很像儒家的《弟子规》,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感觉得苦,这个世间太苦,怎么样离苦?《十善业道经》上说得很好,有一段最精采的开示,佛叫著龙王告诉他,龙王是当机者。为什么用龙?我讲经的时候讲过,龙代表变化,特别是看现在的社会,现在人常讲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佛用龙王来做当机,就是告诉你这个社会变化多端,你怎么应付!所以告诉「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这句话要注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一切恶道是指什么?指十法界,不是三恶道。天看我们人就很苦,天有二十八层,上面一层看下面就苦,阿罗汉看六道轮回苦,缘觉辟支佛看阿罗汉苦,阿罗汉很苦,菩萨看辟支佛很苦,佛看菩萨很苦,这叫一切恶道苦。谁不苦?成了佛就不苦。这个菩萨我们就晓得,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
  所以说这有一法,这一法是什么?佛说「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