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份详细的资料,他就能坐在家里观想,就能帮助人治病,而且真正有效果。这个道理是什么?自他不二。一切众生身跟我身不二,众生身即是我身,我身即是众生身;众生的环境跟我的环境不二,这环境是宇宙。所以治疗的方法是在改变思想、改变念头,把所有不善的念头统统要放下。我们这么多年来学佛,常常提醒同学的,我们必须放下十六个字才能入门。这十六个字不肯放下,永远入不了门,换句话说,只有信、只有解,没有行证,所以对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对别人的问题当然更没有办法。
  这一份讯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证明,他不是佛教徒,他不懂佛教,居然所说的跟大乘经教里面讲的没有两样。我们的基本障碍,我们常讲自私自利,这头一个,能不能放下?自性里面没有自私自利。第二句名闻利养,名利能不能放得下?想想释迦牟尼佛王位都不要,做给我们看的。在大乘教里面讲,可以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为什么这么做?完全是做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你要是不放下,你得不到清净心;你要不放下,你永远不开悟。所以他教我们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五欲是里面的,就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外面物质的世界,统统能放下。放下贪瞋痴慢,我讲十六个字。能把这十六个字统统做到,全放下了,你才入佛法之门,你入门,你才有起步,在佛法行门当中,你开步走。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无路可走,走不进去,永远都在门外。
  学佛的人多,连土著都不如,为什么?他真做到。这我们要能体会得到,佛在经上多次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现在为什么成不了佛?就是你放不下。佛讲的是总纲领,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总的纲领,你放不下。放下执著,你就成阿罗汉;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妄想,你本来是佛。从哪里放起?我就说得很清楚,从自私自利放起,从名闻利养放起,从五欲六尘放起,从贪瞋痴慢放起,入门。所以对於这些东西不能有丝毫贪恋。你要知道,贪恋这些东西,你在佛门里面,那就是祖师所说的,修福不修慧,这真的不是假的。佛法真实的受用、殊胜的利益你得不到。就是说你有信有解,你没有行。每天念佛堂念经,古人讲的,一天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有放下,声声佛号都变成有漏的福报。不是没有好处,念佛有好处,来生福报。所以解决念头,转变念头,转变思想就从这里下手。
  我们常说真学佛,要像惠能大师所教导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讲得很明白、很清楚,世间没有过,为什么没有过?《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有什么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有什么过?一切法、万事万法,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个说的比夏威夷土著说得深,他没有讲到这里。所以他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然的道理,还是大乘教里面说得透彻。我们听明白了,听明白就真干,就有受用;要不是真干,就得不到真实受用。
  所以我希望我们同学,在《华严经》上学得这么多,一定要落实,这些原理原则我们必须把它掌握,实际上的行动一定是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入门。《弟子规》你学了,《感应篇》学了,十善业道也学了,也都能够照做,你的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没有放下。我们讲儒释道三个根,做得很不错,那是什么?人天福报。你在世间修学能成圣成贤,世间圣贤,出不了六道轮回。可是佛法里有个特别法门,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如果这三样统统做到,刚才讲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没放下,带业往生!除这条路之外,你没有办法出三界。西方极乐世界,你有这个条件能去,这就是什么?带业往生,品位低一点。低一点也没有关系,反正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你一下就提升,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
  可是你要晓得,那个阿惟越致菩萨是沾阿弥陀佛的光,自己没有证得。不过不要紧,到那边慢慢修,慢慢再证得这个境界。先把你提升,慢慢你再证得。这是法门里面,唯一无比殊胜的法门,我们有指望!因为烦恼习气真的是很不容易断,可是我们要努力,如果你真的能断,往生自在,真有把握。知道事实真相,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三轮体空!这个功德是真实的,不著相。所以能不能改变自己?能!能改变自己容貌,能改变自己的身体,能提升自己的灵性,能改变自己的环境。所以这个资讯传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末后有一条,它总共是六条,「没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身外之物」。这个身外之物是他原来的意思,还用原来的意思好,大家看的容易懂得。没有一件人事物是自己身外之物,「所有事物都是以思想形态存在於我的内心」。这句话意思讲得很深,一般人恐怕听不懂,可是是真的,为什么?心现识变。你心里面没有,外面就没有。所以永嘉大师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森罗万象,你自己心中所现的。所以它的存在是存在你的内心,你内心里面有,它就有;内心里面没有,它就没有。这个理很深,事很复杂,佛法里面所讲的深密。这是他讲的六个原理。你真正相信、理解、肯定这六个原理,你就有能力去治疗。先治疗自己,然后可以帮助别人。诸位想想,跟大乘教里面还是先学著放下,一个道理。
  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至少在五千年前,诸位要知道,佛法传到中国才两千年,往上再推三千年。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一套修身齐家的方法,我们细心去想想,跟西方古圣先贤所说的,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确实有相同之处。这是中国谚语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虽然他们没有见过面,没有开过会,没有交流过,居然说的是一样的。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幸福美满的人生,从哪里做起?《大学》上八个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和谐世界,古人所讲的天下太平,是这个意思。
  你看看一开头,格物,物是什么?物是欲望,格是格除。换句话说,就是放下欲望。欲望,在佛经里面,欲望太多了,佛经里面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叫五种欲望。第一个贪财,对财的欲望,把它放在第一个有道理。你看现代的人,哪个不贪财?所以它摆在第一个。第二个,色,这个色是讲男女之色。第三个名,我们今天讲的荣誉、名闻,讲知名度。底下讲食,好吃!末后一个是睡。财色名食睡,这是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不能少的。圣贤人教导我们,连佛也不例外,财色名食睡适可而止,所以头一条叫知止,不能有贪心,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控制、占有,那你就错了。现在人,可以说举世之人,对这五大类的欲望,都有控制的念头,都有占有的念头。这个控制、占有,从婴儿你能看出来。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你看他在那里爬,你找两个小孩,都是三、四个月的在一起,你放一个糖在当中,两个人都要抢。你从这个行为当中,你就能看出来,他有控制的意念,他有占有的意念。所以这个烦恼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没人教他。
  由此可知,生生世世这个念头没有断过,现在要叫你把这个念头放下,当然难,哪有那么容易?佛给我们讲千经万论,时时提醒,处处指归,我们自己很清楚,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对这个原因很了解,那就是这个习气太深!放下,你就成就;放下,你就入大乘之门,往后修行就一帆风顺。这是最大的障碍,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碍,突破这个障碍,后面菩提道是平安的大道。你自己从来没想到的,就是这个瓶颈没有法子突破,不是在我们这一生,生生世世。我们学佛每位同修,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面前每位同学,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你要没有这个善根,今天接触佛法,你怎么可能生起欢喜心?你喜欢听,喜欢学习,说明你的善根很深厚,可是你现在还是放不下。可是有这样深厚的善根,这是个机缘,在这一生当中,如果遇到增上缘;正法是我们的增上缘,大乘经论是我们的增上缘,古大德的注疏是我们的增上缘,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同学在一起学习是增上缘,增上缘够了。如果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这就成!行是什么?真干!这是夏莲居老居士一生当中常常劝人「真干」,这个不能干假的,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尤其要留意的,真干从哪里干起?决定从《弟子规》干起,要认真要努力,要给自己定下进度。《弟子规》什么时候能够完全做到?跟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半年!我们在庐江做试验,要求老师四个月,结果他们两个月做到。他们两个月可以做到,我们现在加两倍的时间,六个月!六个月能够做到,我们再用六个月落实《太上感应篇》。一年根稳了,经可以照听,可以在一起学习,那根就扎稳了。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十善业道、落实《沙弥律仪》,四个根。
  世尊在大乘教里面所说的,不必要人勉励,不需要人督促,也不需要人劝导,自然就落实。那你对於经教真的能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就会去做,愈做愈欢喜。就好像吃东西一样,你吃到味道,这个味叫法味。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世味(世间)哪有法味浓」,跟法味不能比。我们今天学佛虽然这么久,没有尝到法味,所以世味还是比法味浓,没尝到。怎么尝都尝不到,尝不到的原因就是放不下。分别执著放不下,想放下不晓得从哪里放起。我们还是走古人的老路,《弟子规》教我们要做的,我们没有做到,现在我们把没有做到的放下,我们把它做到,放下就是这个意思。《感应篇》、十善业统统要做到。
  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并不多,但是有效,你就有很大的进步,你踏进佛门,净业三福里面讲的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真懂了。什么叫孝顺父母?什么叫奉事师长?这四门功课百分之百的落实,你真的孝父母,你真的敬师长,你真的友爱一切众生。然后你能够发菩提心,能够读诵大乘,能够为人演说,你就契入华严境界。尤其是经上所说的「法欲尽时能演说」,这个时候妙音确实遍法界。这个光,光就是气氛(氛围),外国人讲的磁场,『开悟诸菩萨』。你看看不像前面,前面说乐法光是「能觉一切众」,这个地方是「开悟诸菩萨」,大幅度的提升。
  『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音』。只要你开口,你的音声无一不是表演。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开口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称性的妙音。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把它记录下来,成为今天我们所读到的经典。四十九年所讲的太多!经典流传到中国来,分量不多。今天是香港书展,我上午去参观,看到里面有几片贝叶经。我当时给同学们说:你们看看贝叶经当中打了两洞,绳子穿起来的,一片树叶只能够写几行,通常大概是五行到六行,梵文写的。树叶很厚,你说那一部经多大的分量?所以一部《华严经》要是用贝叶来写出来的话,现在我们是用卡车,大概要好几辆卡车才能装得下。那个时候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把这些经带来,用马拖到。中国法师到印度去取经,你就晓得多么的辛苦、多么艰难!这个东西很容易脱落,所以有很多经散失了,原因在此地。
  对於法宝一定要珍惜,如何能够世世代代的传下去,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职责。就是前面所讲的「听闻演说及书写」,唯有书写才能传得下去。现在印刷术发达,不需要书写,大量的印出来。世界,我们知道灾难很多,能够到处都有人收藏,不管多大的灾难,不可能完全被毁灭,所以经书依然完整保存在世间。前些年,赵朴老在世的时候,我是第二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就派人带我到房山去看石经。我看了之后很感动,叹为观止。古人造这个石经,全部《大藏经》刻在石头上,几百个人工作,工作了八百年,完成这一桩大事情,埋藏在山洞里面,七个洞。古人所谓是名山事业,为什么?怕社会动乱,经典失传,用这个方法来收藏,那只有这一部。你想想,如果是一个大地震,那就全毁掉了。现在这套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