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前,自他不二,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
如果契入这个境界,那就是大师引用后面这句话所说的,「经云,一切诸佛,从信心起」。这地方讲的一切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境界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的世界。佛境界距离我们远不远?有信心就不远,没有信心远之远矣。真有像十信菩萨一样的信心,你就能见到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在哪里?就在现前,你看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现象,同圆种智,皆成佛道。入这个境界那恭喜你,为什么?你成佛了。你要不成佛,你见不到这个境界,正是所谓佛眼看众生皆是佛,凡夫看佛菩萨皆是凡夫,这个话你能听懂吗?你能理解吗?
我再举个比喻给诸位说,我们戴上一个绿色的太阳眼镜,你看到外面所有形相都有一层绿色;你戴上一副黑的太阳眼镜,你看到所有现象都有一层灰色,这个大家有经验;戴上一副红的眼镜,看到外面统统都带了红色。是不是外面现象都变成有颜色的?不是,是眼镜,眼镜实际上也没有颜色,颜色是镜片。这个镜片就好比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有了这些东西,我们看自己看不清楚,看别人也看不清楚,要怎么看清楚?把眼镜拿掉就看清楚了。眼镜拿掉的时候,自佛;看外面,他佛,诸佛现前,我这个说法你有没有听懂?所以经上说一切诸佛从信心起,真信,这个信心不是别的信心,信自己本来是佛,信一切境界同圆种智,《华严经》上的话。自己真的成佛,自佛现前了,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佛,为什么?这些形形色色皆是法身,是自己的法身,是诸佛的法身。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一句是讲法性,因为法性原本就具足智慧德相。法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法性自然具足。性法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但是它能够现精神、物质,它是体,它是能现,精神、物质、森罗万象是它所现,能现跟所现是一不是二,这个话也很难懂。古来的祖师大德讲到这个问题用比喻,譬如黄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黄金比作法性,把这些器皿比喻作法相,法相就是法性。我们到制作金器的工厂去参观,你看它的展览室,样品花样没有相同的,一万多种样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那是什么?一个字,金。讲金就是讲法性,如果再加一个字,金器,讲金器就好比讲法相。金跟金器是一还是二?不二。金离不开器,器离不开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细心去观察,不能粗心大意,你会觉悟,悟到什么?悟到性相是一不是二。佛经上常讲,讲了怎么样?听了不懂,没悟处。
佛法里面常讲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听太多了,念得太多,没有悟。没悟是说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得不到受用,什么叫得受用?真正得受用,不分别了,不执著了,那叫得受用,你真懂了,真信了。你不得受用,你还是有分别执著,换句话说,你没有明了,你不懂,你不信,你那个信佛是迷信,连正信的标准都达不到。十信品里面是正信,十住以上是真信,为什么?他完全证入了。十信里面虽然讲没有完全证入,他得受用了,得到佛的气分,得到佛的受用,这叫真正学佛。
《般若》里面所说的诸法实相,真相你一定要知道、要明了。然后你还有个身体在,还没死,身体留在这个世间有两个用途,一个是不断再把自己的灵性提升,这是自利。第二个,你自己无论是言语行为,你一定会给社会大众做一个最好的榜样,自自然然,不要人教。如果要人教那就不是,那你还没学到,还要人教你。契入境界哪要人教?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有的这些德能,刚才讲所有一切善法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自性本有的,在这个境界里面自然流露,不是这些德行的流露你没有见性。没有见性是烦恼盖覆了自性,所流出来的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就是性德的相反,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不义、无廉无耻,反面是烦恼习气。这些烦恼习气自性里头没有,就好像我们刚才讲的,戴了有色的眼镜看外面都有颜色,那个没有,本来没有,有是你以为自己有,别人看起来没有,把有色眼镜拿掉就恢复正常。正常全是性德,决定没有扭曲。佛陀的教育,圣贤的教育,没有别的,恢复性德。
所以中国古人讲本性本善,没有不善,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所以你只见了性,不善就没有了。没有见性为什么会有不善?人不是一生,生生世世染污时间太长,染污太深了,这些染污就是不善的习气。荀子所说的性恶,那是从迷了以后,在六道三途里面养成的习气,不是本性,本性里头决定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这些习气是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决定可以断掉。自性里面的仁义道德是本性,自自然然就恢复,所以这是真的。
圣人所说的绝对不是他的发明,不是他的学说,不是他的创造,我们要以为是他的发明、他这一家的学说,错了,那你完全不能够了解、不能够体会。佛家讲得好,唯证方知,你不契入这个境界,你不远离妄想分别执著,你不能证,你永远不能知,都是用自己烦恼虚妄分别在那里猜测,怎么猜都猜不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说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二六卷) 2006/9/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2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略示胜能最后的一首偈颂。
【是故依行说次第。信乐最胜甚难得。譬如一切世间中。而有随意妙宝珠。】
这首偈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是「总结胜能」。前面是法说,后面两句是比喻,喻说。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信乐者,信三宝性已,於方便诸度,求欲修行。信乐二字,是菩萨正意,由此二故,於诸行有能,故名最胜。非佛不信,故云难得」,到这里是一段。这是说大菩萨的信心,我们常常念「菩萨摩诃萨」,摩诃是梵语,就是大的意思。通常我们称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我们通称为菩萨,四圣法界的佛也称菩萨。一真法界,圆教从初住以上都称之为摩诃萨。天台别教里面讲的三贤,那个三贤位,别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这个位次。别教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摩诃萨。别教初地断证的功夫跟圆教初住相等,圆教初住也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跟别教初地相等。通常我们讲三贤十地都是说别教。这是佛学常识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信乐,乐比信又进了一步,乐是爱好,我们讲非常爱好。这个字念去声,不念乐(ㄌㄜˋ),乐是快乐的乐;念乐(ㄧㄠˋ),乐好的乐。这里面有殷切的希求在里面,从信生出来的。信三宝性已。三宝的性就是佛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对有情众生说的。有情众生包括十法界,畜生、饿鬼、地狱都是属於有情众生。换句话说,统统具足三宝性,佛性、法性、僧性。僧是清净,法是平等,佛是正觉。诸位想想,是不是就是《大乘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觉是佛,平等是法,清净是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戒定慧三学,佛法僧三宝。你看那个题目上,三学、三宝、三性具足,你就知道这部经的殊胜,这部经的不可思议。
同样,《华严经》亦复如是具足。古德称《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说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是什么?《佛说阿弥陀经》。古人把这三部经看成一部,大中小,《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弥陀经》是小本。把这三经看成一体,分量有大小不同,义理没有差别,大小不二。《无量寿经》要是细讲就是《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要是略说(简单介绍)就是《阿弥陀经》。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
信心怎么建立的?明白了,信心才能生起。如果对这个经不明白,了解不够,这是我们现在的话说,你的信心生不起来。「乐」这个字更了不起,乐是爱好。你看今天对这个经有信心的人,不少!他喜不喜欢学习?有问题了。喜欢学习,是不是真的喜欢学习?这真喜欢学习,一堂课都不缺。常常缺课,就是没有乐这个字,有信,没有这个字。如果有乐这个字,肯定一堂课不缺。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在经教里面没有得法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字生不起来。凡是真的有了爱好,我们讲十分的欢喜、无比的欢喜,那得受用。无论世法、佛法,你要不是真正在那里得受用,这个欢喜心怎么能生得起来?
《华严》,无上的法门,古人把它判作一乘法,比大乘还高一级,一乘法。为什么说一乘法?成佛之法。这在后面我们看到,善财童子一生成就,没有说到第二生,这一生就成就。《华严》是一乘法,《法华经》有龙女,龙女八岁成佛,一生成就。一生成就才叫一乘。大乘一生成不了佛,成菩萨,菩萨在第二生、第三生以后慢慢再成佛。小乘的目标是阿罗汉,证到阿罗汉,在小乘就是圆满成就;在大乘,一定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究竟成就。小成就,小乘初果,证须陀洹,大乘初信,我们这十信位的初信。
真的是初信,那对这个法门就无比的爱好。我们有这么一个机缘在一起学习,确实他一堂课不会放松的,无论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他都会把它安排恰当,不妨碍来学习。即使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办法,不能分身,他一定很快就来补课。所以这个乐是关键,从这个乐你能够体会他契入的浅深。信里面要有乐好,儒释道三家都不例外。只要契入了,他一定会落实在生活;要不落实在生活,这个爱好不是真的。唯有落实在生活,就是说我们把所学习的跟生活完全结合成一体,跟我们的思想见解成了一体,跟我们日常生活言行融成一体,这里头才有乐。
所以底下一句,於方便诸度,求欲修行。方便是善巧方便。诸度,《华严经》里面讲十波罗蜜,通常在大乘里面讲六波罗蜜,他会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自己的生活行为就是六波罗蜜的善巧方便,用这个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犯的错误行为全都修正过来。
六波罗蜜里面,第一个布施,一切时、一切处布施波罗蜜没有间断。布施是什么意思?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你在家庭里面,为一家人服务,这是布施。从小到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工作,每个人有每个人分内的事情,都能做好,自己把自己做好了,还可以帮助别人。在家里头,父母帮助儿女,儿女帮助父母,大家庭里面有兄弟姐妹,有长辈、有晚辈,人人都有个热心为这个家庭所有人服务,这是修布施波罗蜜。放下悭贪,悭是吝啬,贪是贪欲。儿女懂得了,《弟子规》就落实了。早晨早起,不敢贪睡,贪睡也就是贪心,贪心就是吝啬,不肯为家里服务。早晨起来,晨昏定省。这是布施波罗蜜用在家里面。
在古时候,男子外出工作赚钱养家,财布施;妇女在家里面教育儿女,法布施;一家和睦相处,互相照顾,让这一家人无有后顾之忧,无畏布施。布施波罗蜜用在家庭。家里面有规矩,虽然没有用文字写出来,叫不成文的规矩,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人遵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各人有各人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好,互相照顾,持戒波罗蜜。人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断,偶尔也有烦恼起现行,彼此互相包容,要能够宽容别人,忍辱波罗蜜。一心希求家里面的生活水平渐渐往上提升,如理如法的改善生活环境,提升自己伦理道德与智慧,这是精进波罗蜜。一切时,身体轻松,不要那么紧张,心地安定,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就是禅定波罗蜜。於家内,於家外,家外面是社会,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没有迷惑,般若波罗蜜。这六波罗蜜的善巧方便应用在家庭,这是菩萨家庭。所以这六波罗蜜用在家庭。
你在公司行号里面服务,六波罗蜜可以用在公司,用在你的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善巧方便的六波罗蜜。在《华严》说得更细,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后面五个是般若波罗蜜开出来的,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如果是六度,后得智也在这一条。讲十波罗蜜,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