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如来一样,契入真妄不二、性相是一,这就是诸佛知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入佛知见就成佛了。
  后面两句说,『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这两句好像是重复,实际上不是重复。前面一首偈「彼人信佛不思议」,这一句「彼人信法不思议」,确实不思议。就是在一切诸法里头,不可以起心动念,没有言语能形容、能表达的。确实像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句就是佛法讲的不思议,或者当中加一个字,不可思议,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再看末后这一首,这一首「信僧」:
  【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若得信心不退转。彼人信力无能动。】
  我们在前面,尤其是「净行品」里面讲清净僧讲得多。『若常信奉清净僧』。现在清净僧没有了,我们到哪里去找清净僧?佛告诉我们是真话,不是假话,只要你用清净心去找,你就见到所有出家人都是清净僧。这什么道理?境随心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见不到清净僧,换句话说,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心不清净。为什么?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也许你说,这个出家人不守戒律,常常犯过失,并不是个好人,他怎么是清净僧?那我要问你,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佛看一切众生皆是佛」,有没有听说过?你有没有读过《华严经》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读过。换句话说,佛看地狱众生都是诸佛。那你说佛清不清净?佛清净。由此可知,我们用妄想分别执著的心来看外面境界,把境界扭曲了。就像我刚才这个比喻一样,一个金元宝掉到粪坑里面去了,染上粪便,捡起来你就不要了。那个明白人他要,他知道里头是真金。金有没有损坏?一丝毫都没有损坏,只是上面一层染污。你知道那个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洗洗干净就没有了。由此可知,真正的三宝不是找不到,到处都是。
  在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们也是介绍给同学了,「五扇提罗」,这是久远劫前五个恶比丘,懈怠懒惰,邪知邪见,欺骗信徒。在荒年,就是干旱,粮食欠收,托钵很困难,没人愿意供养他们。他们也很聪明,五个人商量,我们要装作很有修行的模样,在树林里面一个个打坐。外表是像一个坐禅的人,里面念头邪恶,欺骗众生。有一个女施主提韦,看到他外表的形相,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把他当作真正的清净僧来看待,供养他;她有很大的园林,供养这五比丘。以后提韦过世的时候,以这个清净心供养僧的功德生化乐天,欲界第五层天。这很不容易,再上去就是他化自在天。
  这五比丘是得到福报,享福了,依旧不晓得回头,还是邪恶,造作罪业,堕地狱。佛说的,他们堕地狱八十亿劫,这么长的时间。离开地狱之后,肯定的他有余殃,他要到饿鬼道、要到畜生道去还债,他骗了不止一个人,他骗了很多人。正是佛门所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些零零碎碎还得差不多了,还有个大施主提韦,大施主。正好这个大施主她也到人间来了,从化乐天的天福享尽了,她又到人间,人间做了王妃。这是释迦牟尼佛出世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给国王讲这个故事。给王妃抬轿的那五个人,他说就是从前王妃在久远劫前供养那五个恶比丘,他造的果报现在要来还债,替王妃抬轿子。
  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知道佛没有妄语,所说的都是真实话,都是事实真相。如果你要怀疑,是有怀疑的地方,五恶比丘堕地狱八十亿劫,第五天的寿有那么长吗?没有那么长。那怎么又能够到人间来遇到又在一起?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要是读《华严》,这个问题就化解了。《华严经》告诉我们「念劫圆融」,这个时间,现在我们知道有时差,欲界六层天跟地狱、饿鬼的时差不一样。《华严》上常说一念可以变成无量劫,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念。一念化成无量劫,你真有无量劫的感受,道理在此地。时间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这个现象从哪里来的?现象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能不能找到清净僧?只要我们用清净心对任何一个出家人,都把他看作是清净僧,你的供养福,我不是说供养功德,供养的福德不可思议。如果你不受福德,我有很大的福德,我不享受这个福德,那就变成功德。所以福德不接受的时候,不接受是你没有贪恋的心,也就是你没有执著、没有分别,那变成什么?变成你烦恼轻、智慧长,你在佛法层次上提升了。如果遇到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我们遇到《华严》,《华严》是讲净宗,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用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供僧,乃至於供养修行人的团体,居士也一样。这个僧是指修行人的团体,四个人以上,依六和敬,这个小佛教团体真正依六和敬来修行。那个功德、福德真的是不可思议。所以『则得信心不退转』,不是现在没有,我们现前做得到。
  《华严经》里面佛菩萨告诉我们,《坛经》里面惠能大师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有没有过失?有过失。为什么见不到?他见性不见相,不著相,就没有过失了。我也常常勉励同学们,佛经上有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入这个境界,就不见众生过了。众生个人造作,自然他要负起因果责任,是他的事情。这就是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看众生在六道里头轮回,为什么有轮回现象?还不是造业受报。他造善业,三善道受报;他造恶业,三恶道受报。那个受报,在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就像他在作梦,三善道做美梦,三恶道做恶梦,与他的真性没有关系,他的佛性是在迷,没有省悟过来,要懂这个道理。
  马鸣菩萨说得很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他的法性、法身本有,他六道里面这些依正庄严本无,确实没有,与自己的灵性不相干,与法身不相干,与法界不相干。什么时候他把他的迷情舍掉、放下了,他就成佛,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明白了好!如果大家都明白了,这个世界就太平。为什么?不求人过。纵然他有过失,不说他,也不把人家的过失放在心上,人人心地得清凉自在,纵然有少数有过的人,他也会被感动,他也会回头。这个世界真的转娑婆为极乐,真的是境随心转。佛教我们一切众生一定要存一个善心,要存一个清净心,那你所造的业是净业,纯净纯善。净业,六道里头没有,没有受报的地方,至少也是在四圣法界。这才能超越。
  后面两句,『若得信心不退转,彼人信力无能动』。我们前面讲的五根五力,这说到五力,根有了力量。有力量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我们现在说的不会被外面境界影响,这就是他的五根产生力量。如果我们还会被外面境界影响,这影响是什么?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会生起烦恼,烦恼是贪瞋痴慢;会生起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他会生起这些东西。这就是什么?你的根不得力。这是说有根,根不得力。
  现在我们要问,我们学佛到底有没有根?是有根,没有根,你在这个地方坐不住两个小时;你能在这边坐两个小时,你真的是有根。那个根太微弱,好像是若有若无,时时刻刻受外面境界影响,起贪瞋痴慢,起喜怒哀乐,这是我们不能不警觉的。什么原因?学佛学这么久了,为什么还有喜怒哀乐,还有贪瞋痴慢?你一定要晓得自己业障习气深重,太深太重,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强太大,自己的五根很薄弱。如果人有这样的警觉性,我们在五根上要下功夫。下功夫最重要的,能忍。能忍是什么?忍耐,忍,不受外面诱惑,不让自己的烦恼习气增长,认真努力去学戒。佛陀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要把这两句话认真努力做到,这样子我们的根就深了。根明显了,还很难说有力,好好的培养这个根。
  我现在的教学是非常重视这个根。我是用三教,这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学佛还要用儒、还要用道?这是我们祖宗,祖师大德们用儒道代替小乘。你要不用儒道,你从小乘学起。小乘经分量很多,没有儒道那样简单扼要,可以代替小乘,是这么个道理。儒家的《弟子规》是根,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是根。
  印光大师当年在世,一生提倡的三本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在那个时代,行。他没有讲《弟子规》!那个时代人还都学弟子规,都有家教。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的家教就是弟子规。不但父母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的村庄里头邻居,甚至於别的村庄陌生人,都给我们做好样子。我们这些小朋友在野外玩耍的时候,或者是骂人、打人,做得太过分了,陌生人走过,就把我们叫到旁边,把我们训一顿,我们没有想到去反抗的,都很乖在接受。而我们父母对这些陌生人,看到他教训小孩的时候都很感谢。你就想那个社会风气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确实世风日下,那种社会风气现在人无法想像,人跟人之间那么样的和睦,那么样的关怀爱护,人都知道感恩。所以印光大师在那时候不必提倡《弟子规》,他提倡《感应篇》,《感应篇》是因果教育。
  祖师提倡这几样东西是对社会的一般大众。对出家人,持戒念佛,苦口婆心的劝导。出家人的戒律,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最低限度你要把沙弥戒做到。这一桩事情就早了,我们往上推到清朝开国初年,明末清初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的祖师,第九代的祖师,精通戒律。就跟近代的弘一大师,弘一大师也是念佛往生的,他一生对戒律很有研究。蕅益大师研究戒律,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没有真正比丘了。所以,他自己三坛大戒受了,不能不受,受了之后,比丘戒退了,在佛菩萨面前自己退比丘戒。比丘戒没有真正比丘传,你得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退比丘戒。沙弥戒、菩萨戒可以不必,为什么?没有真正比丘传授,可以在佛菩萨形像面前自己发誓来接受,诚心诚意的,真的能得戒。所以他一生落实沙弥戒、菩萨戒。很多著作里面我们看到「菩萨戒沙弥」,他自己不称比丘,这是真正懂得戒律的人。
  他老人家一生自己称沙弥,他的学生,我们世俗讲徒弟,他的徒弟就更谦虚了,老师是沙弥,徒弟不敢称沙弥。《蕅益大师全集》能够出版、能够流通,是他的徒弟成时法师一大功德。他把他师父的东西整理,然后刻版流通。可是成时自己,你看很多文章里面、注疏里面,他不称沙弥,他称「出家优婆塞」,多谦虚。出家优婆塞,我第一个看到的是成时。以后我看到的就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有的时候也写「出家优婆塞」,懂法、懂戒律。所以我对於出家的同学一再的劝导,一定要落实沙弥律仪,然后落实菩萨戒,学蕅益大师,菩萨戒沙弥,那也是我们净宗一代祖师,都做出最好的榜样来给我们看。所以我们知道,祖师大德们他们之所学、所修、所弘扬的,所给当代或者给后代做为典型、榜样,那种苦心、苦行我们要能体会、要能效法。
  我也常说这里头有真乐,持戒念佛里头有真乐。世间人以为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里头有乐,我说那个乐里头有真苦。你要稍稍觉悟,你就懂得了;你不觉悟,你听不懂,你也看不出来,真正觉悟就明白。不觉悟的人拼命在造作,到临命终时他就知道了。持戒修福的人生天,贪图世间五欲享受的堕落,人身得不到,那就大苦了,所以乐中有苦。
  人在这个世间寿命很短促,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有些人说现在医药进步,人的寿命延长了。不见得,你要仔细去调查一下,你就晓得佛说的话还是真的。佛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是处於减劫的时代。减劫是什么?每一百年,平均寿命就减少一岁。释迦牟尼佛在世,人寿是百岁。佛灭度后到今年,中国人的记载是三0三四年,一百年减一岁,三千年就减三十岁,换句话说,现在人寿命应该是七十岁。超过七十,我们知道他肯定是修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长寿!不到七十岁,那应该就是他有福、有富贵,应该是修财布施、法布施,疏忽了无畏布施。修什么样的法门,得什么样的果报。
  我们也遇到百岁以上的老人,身体还是健康,头脑清楚,那都是无畏布施的果报。新加坡有一个许哲居士,很多人都知道,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