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修行人眼中,这些人真的很可怜,就像虫窝里的一只虫觉得自己很伟大一样,广阔无垠的世界中,这种领导实在是微不足道,面对生死、面对轮回,他们的力量极其渺小。还有些明星非常出名,觉得无数人崇拜我、羡慕我,我在世界上是最成功的。其实他们身体也是骨肉组成的,心里也遍满贪嗔痴,不要说出世间的空性见解,甚至世间正见也没有,没有世间正见尚且情有可原,但高尚的人格也不一定有,往往那些出名的人物,人格和行为是最糟糕的。
    所以,学习般若空性之后,不要说对旁生,即便是非常成功的人,我们也会生起悲心。这些人虽然有财有势,但若没有行持善法,积累资粮断除轮回之根,下一世只能往下堕。《亲友书》中也讲了,有些人从光明趋向光明,有些人从黑暗趋向黑暗。那些表面上享受幸福生活的人,没有行持善法的话,离开人世以后,前途只能是迷茫的、黑暗的,不断遭受无量痛苦。
    这个世间上,我们修大悲心的对境非常多。有些人认为:“我的悲心倒很强烈,但找不到可怜众生。”其实修悲心的对境比比皆是,只要你真的有悲心,一出门就可以找到修悲心的对境。到了城市里面也可以,到山上看见小虫也可以,世界上没有找不到众生的地方,只要有了众生,看他们如同监狱里的犯人,被业和烦恼的镣铐捆得紧紧的,在分别妄念的控制下,一瞬间的自在和快乐也没有,我们自然就会生起大悲菩提心。
    辛三(三有共同过患)分三:一、与解脱相违;二、此相违难除;三、颠倒执苦为乐。
    壬一、与解脱相违:
    三有多险地,于此易迷真,
    迷悟复相违,生时尽迷真。
    将历难忍苦,无边如大海。
    三界轮回的众生,处境十分危险,上至善趣、下至恶趣,处处充满了堕落的险情,我们置身其中,时时受到引诱,很容易与解脱相违。显密经续中说,轮回与解脱只在迷悟之间,众生与佛也是迷悟之隔。假如依靠善知识和佛菩萨的加持,当下认识心的本体,断除迷乱现象,这就是开悟。可是众生一直不了知,在噩梦中一直醒不过来,虽然诸佛菩萨通过各种教言唤醒我们,说一切实有的东西都不存在,但由于无明习气太过深重,始终认为所执著的对境实有,因此我们沉睡不醒。
    整个三界轮回中,危险的地方相当多,众生以贪嗔痴等烦恼造业,天灾人祸层出不穷。那天我去一个领导家吃饭,他夫人说:“哎哟!有些地方来地震喽,有些地方又来海啸喽,有些地方又来战争喽,什么地方都不平安噢——”的确,从外境来讲,打开新闻、网络、报纸,天天都是发生事故;从自身来讲,我们一会儿感冒流鼻涕,一会儿头痛,一会儿脊椎不行了,一会儿心脏不好,一会儿肺不行了、肝不行了,里里外外没有一个快乐的。其实轮回就是这样,就像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不指望他能做出什么好事来。《四百论》前四品对轮回本性是如何阐述的,大家也应该非常清楚。
    世间的迷乱现象很容易让人迷惑,假如我们被迷住了,则与了达万法真相、解脱一切束缚的涅槃完全相违。我们学因明时也讲过,从心识方面,增益和智慧互绝相违,存在增益就不存在智慧,存在智慧就不存在增益。同样,倘若有“我”的执著、清净的执著、实有的执著,对无我空性是没办法了达的,甚至世俗中对三宝的清净心、对众生的大悲心也很难生起。现在有些人,自己的相续不调伏,贪心、嗔心等执著妄念比较多,对三宝的正信、对上师的清净心就很难引发。因为二者完全相违,一者存在,另一者不可能存在,就像光明与黑暗、火与水一样,有迷惑就不会有证悟,有证悟就不会有迷惑。
    我们同一个教室的两个修行人,一个人经常思维中观空性法理,就能逐渐有所领悟;另一个虽然听到空性法门,却可能无法跟着空性走,反而生起邪见、恐惧,甚至犯心脏病。很多人看电影、电视、武打片时,心脏病就荡然无存了,身体也好得不得了,而一听到中观法门,走路也走不动,站也站不稳,坐也坐不住,这说明他不可能开悟,因为存在与开悟相违的迷惑。
    没有开悟的茫茫众生,将会经历数不胜数的痛苦,此苦难历程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广大无边。众生没有通达无我空性之前,始终在漫无边际的轮回中不断徘徊、流转,一旦有了般若空性种子,就能摧毁轮回之根。堪布根霍仁波切在《入行论讲义》中,也引用《四百论》的教证讲了遇到般若法门的很多功德。即生当中,我们有幸值遇释迦牟尼佛及后代传承上师所传下来的不二法门,这并不是很容易的,务必要以难得心来珍惜。
    听受般若的时候,有些人极其欢喜,甚至汗毛竖立、热泪盈眶,这是苏醒种性的征相。个别道友真的对般若法门有信心,不管听现观还是中观,只要是空性,就没有一个不听的。反之,假如你遇到空性法门,有种不舒服、恐惧、畏缩的感觉,这说明前世没有闻思过空性。因此,今生我们一定要断除邪见,认真接受空性法门,若能如此,即使没有通达它的法义,依此功德,来世也不会堕入三恶趣。
    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三个人,叫格穹、拉翁、善来,他们业力非常深重,刚开始显得极其愚笨,整天都非常痛苦,但由于曾在迦叶佛面前听过蕴界处的法门,后来也证得阿罗汉果位。所以,若对空性法稍稍了解,纵然今生没有获得果位,来世在弥勒菩萨的教法下或者其他教法下,也一定会轻而易举地证果。圣天论师云:“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有些大德也用芒果的种子作比喻:芒果的种子种下后,当时虽见不到它的果实,但若干年后一定会有果实可得。同样,闻思修习空性法义者,即使现世中无有涅槃果现前,但后世决定有解脱胜果可得。
    所以,我们听闻空性法门,跟以前上学听课并不相同。有些人认为:“我读小学、中学、大学时,老师讲的课基本上跟这个一样,当时老师还是某某教授,特别出名,但现在的法师有没有这些功德啊?”不能有这方面的怀疑。虽然讲法的人不一定是成就者,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并没有要求,传般若法门的人必须要一地菩萨以上,凡夫人也是有资格的。我们耳边听受了空性法门,这种功德不可思议。上师如意宝一辈子对大乘般若法门尤为重视,当时让学院的老年人,什么做不了也不要紧,但每天务必要听一堂课,念《普贤行愿品》来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若能如此,得人身也是有意义的。上师的这些金刚语,恐怕很多老弟子也都记忆犹新吧。
    因此,我们即生中对般若法门一定要重视,否则,在轮回的大海里,何时能逃脱也未可知。相续中没有产生无我的话,所作所为都是轮回之因,而一旦现见我不存在,便丝毫也不会执著我,对我无有贪爱,也就不会因希求我的快乐而流转三有。《释量论》云:“不见所谓我,毫亦不执我,于我无爱恋,不以求乐转。”世间上每一个众生都是围绕我在奔波,可惜的是,现在的科学家整天拿摄像机往外拍,却从来没有拍过我执,也没有拍过众生为何如是忙碌、众生围绕什么而造作的。若能明白所谓的我在名言中不存在,胜义中更是不存在,就是通达了万物的真相。
    因此,对众生起悲心的理由非常合理。按照寂天菩萨的观点,以任何一个众生为对境,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众生可不可怜?有些人可能认为:“乞丐、屠夫、特别难看的人很可怜,而那些住在别墅里、腰缠万贯的人才不可怜呢!”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国家主席也好,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也好,都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以他们为对境来进行观察,觉得他们都很可怜,我们会对其生起悲心。
    壬二、此相违难除:
    苦海善力微,寿命亦短促,
    为活及无病,强忍饥疲苦。
    睡眠受他害,伴愚行无义,
    无义命速逝,观慧极难得。
    众生在三界轮回中感受无量痛苦,在苦海中很难以逃脱,有时候生起一点善念,如大悲心、信心、出离心,这种善心也极其微弱。前面说过:“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佛陀的威德力和自己的福报具足时,偶尔会生起一点善心,比如想出家,想好好背书、看书,念1亿遍观音心咒,或者一定要每天不间断听课,早上6点钟起来修1个小时的菩提心……这些善念虽然值得赞叹,但就像黑暗中的闪电一样,刹那间就消失了。因为外面的环境太糟糕、周围的人太复杂,我们凡夫人的善心极其微弱,最后不得不随波逐流。
    寂静山里的修行人和寺院中的出家人,比较而言算是好的,每天的时间基本都用来闻思修行和发心,念的咒语也效果不错。但到了城市里的话,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人,包括我们出家人,也容易慢慢被各种散乱所污染,没办法自拔。所以,能生起善心非常不容易。昨前天发心人员中几个大学生出家了,我觉得很随喜,因为出家的念头就像是云间的太阳一样,一会儿就被乌云遮蔽了,因此想出家的话要马上出家,否则被遮住了以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当然,出家还是要想清楚,不要那么草率。不然,等一会儿下完课后,可能很多人拿着剪刀就过来了。)
    当然,倘若善心非常微薄,而身体是永恒的,倒也不要紧,今天没有,等久一点也可以。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暇满的人身,几十年一晃就过了,真正修行的机缘非常难得。我们短促的寿命,全部用来修行也可以,但小的时候天天玩,年轻的时候被世间八法所束缚,老年的时候又被迷惑控制住,一生为了养家糊口不断在忙碌,为了身心快乐而操劳,感受了各种各样的痛苦。
    活在这个世间上,出家人稍微轻松一点,没有生活的压力,不用为吃穿操心,不用为感情忧虑,勾心斗角的现象也比较少。而在家人要面对很多事情,亲人、敌人、家庭、孩子……令自己非常苦恼。不说别的,光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简直无法想象。如果你付出以后,孩子很孝顺也可以,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你辛辛苦苦把他抚养大,他翅膀硬了,就远走高飞了。现在比较孝顺的孩子,也仅是过年给父母打个电话、寄一张贺年卡,父母就高兴得不得了,现在社会已经变成这样了,所以一辈子的操劳根本没有意义。
    除了上面讲的以外,众生还必须忍受饥寒、疲乏的痛苦,恒时遭受睡眠的逼恼。很多修行人特别讨厌自己睡懒觉,但是也没办法,欲界众生都有这种烦恼。有的道友听上师在课堂上讲夜不倒单如何好,就很想晚上坐着睡觉,第二天马上把床拆了,做一个小箱子坐着。结果早上起来一看——箱子在这边,自己睡在那边。最后这个也没成功,干脆还是躺下来,但因为一两天没有睡好,三四天睡得好像尸体一样,怎么也醒不过来。所以在这个世间中,自己没有大福德的话,虽然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可是也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自然界的灾难以及人类的疾病、危害也非常多。本来你想顺利地圆满传承,可中间家人打电话,发生各种事情,经常出现违缘。还有,最可怕的就是遇到恶友,其见解、行为与慈悲观念背道而驰。博朵瓦曾在《美丽的莲花》中讲过恶友的许多特征:所谓的恶友,即破誓言者、戒律损害者、亲近异性者、见解行为不一致者、唯一贪图今生不求来世者、过于愚笨心不向正法者、人格极其下劣者等等,这些人,我们一定要舍弃。我看城市里的很多人,每天不得不面对种种应酬,不随顺众人的话,大家都觉得你精神有问题。所以为了随顺他们,今天一起去看望亲人,明天一起去参加宴会,后天一起谈天说地……把特别珍贵的时日全部耗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了,非常可惜!
    说真的,现在遇到善知识、信受大乘佛法的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一些,也由于心不堪能而很快离开了上师。正如《札嘎山法》所形容的,凡夫人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生活完全自理是不可能的。故戒律中说,依止善知识时,起码要10年以上,这个非常有必要。我们趋入佛法之后,尽量不要离开上师的教言,时间越长越好,否则面对各种诱惑,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我个人来讲,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在大城市里确实不敢住,虽然也没有干什么坏事,但见修的境界一天比一天差,离道相越来越远。所以,修行人应当住在有善知识的佛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