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在《华严经》往后愈讲愈圆愈胜,愈讲意思是愈来愈微妙。你稍稍能契入,其味无穷。确确实实我们学习法喜充满,我们虽然入不了境界,也沾一点边。贤首菩萨沾得很近,我们比他远一点。他靠近,将要进入了,像我们排队一样,我们排在末后,还有一段相当距离,可是确实是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路,没错,你会很欢喜。
  「佛号观察智,明以其自心空智慧门,善能观察,诸法皆空,无所染著,是故名观察智佛」。这就是当位九信菩萨所修的果德。这在相宗里面讲妙观察智,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六、七都转了,因上转。转八识成四智是先从因上转,因就是六、七,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了。不再执著就转末那为平等性智,不再分别就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在相宗他是属於这个境界。这个功夫深了之后,五、八就跟著转,第八就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就转为成所作智,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境界是初住菩萨的境界,他现在距离初住很接近、很接近。
  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佛,那不是相似,那是分证即佛。这种功夫怎么成就的?圣教薰习。换句话说,佛菩萨是教出来的,圣贤也是教出来的。你说谁能成就?哪个都有分,我们在座同学哪个没分?个个都有分。为什么?你具足圆满的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真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所以从自性上来观察,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叫生佛平等。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这就是诸菩萨所问的,我们在此地看出来了,听到这些菩萨一个一个来解答。这是文殊菩萨代我们发问,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差别在众生,差别不是自性,自性没有差别。如来果地上没有差别,决定是平等的。众生看到有差别,是因为他迷失了自性,把自性里面的般若迷了之后就变成无明,把德相迷了以后就变成现在十法界依正庄严,变成这种境界。这里头差别无量无边。从哪里来的?从妄想来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来的。
  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境界不一样。虽然不一样,我们前面讲是一真法界的扭曲,还是一真,没有失掉一真,这我们要深深相信,不能怀疑。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现前。为什么见不到?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见到。可是这话说得容易,实实在在放不下。放不下,那就见不到,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见到,放下一分就见到一分。如果我们把它比喻作十分的话,这一分的相很模糊,透一点点光,放下个三、四分就有那么一点样子,放下五、六分,那就很清楚了。我们刚才讲的一道甚深,这一乘法,九信位菩萨所修的,跟九住菩萨所修的境界不一样。你看同一个法,那是什么?一个放下得多,一个放下得少。九住菩萨放下比九信位的菩萨放下就多,所以人家就契入境界。虽入境界不圆满,因为他要比九行位的菩萨、九回向的菩萨又不如,九回向菩萨跟九地菩萨比又差很远。
  这个科目程度有浅深不一样,所以放下是真功夫,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就我们现前所能够理解的、所能够体会到的不要去计较,不要去跟人竞争,这个对於道业障碍很大很大。不但道业上有障碍,实在讲就是世间法里面也造成严重的障碍,障碍你生活不自在。这是一般人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人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样,了凡先生心是定的,清净的,没有妄想,他没什么功夫。他为什么能不打妄想?不去跟人家竞争?他相信孔先生的算命。孔先生给他算的流年,居然每年一点都不错。他是个念书人,年年参加考试,考试考到第几名,统统八字上注定的,一点不差。读书人在从前是领取国家的供养,那个时候是给粮食一年多少石米,几十石米,也一点都不差错。所以他就相信人有命运,命运没有办法改变,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用什么巧妙方法,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命运,所以就算了,别想了。
  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相信因果,心定下来。为什么?想求求不到,命里头没有。命里有的时候不会少,到时候一定来,求它干什么?这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一部分。再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起初也很佩服他,居然能够跟他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很讶异,一个凡人三天不起一个妄念,这谈何容易!就问他:你做的是什么功夫?你功夫不错。结果他一说穿了,孔先生把他命算定了,我这妄念没用处,所以干脆什么都不想。禅师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他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说:这话怎么说?
  圣人是真正通达明了。像这个经上所讲的,这些菩萨们长时间听佛的教诲,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逐渐逐渐的通达明了了。尤其是《般若经》告诉我们,现前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不是真的。所以佛在经上用比喻来说,比喻大家好懂,「梦幻泡影」,这个比喻在大小乘经里我们常常看到。四个字是以梦为主,因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你说有没有?不能说没有。醒过来之后,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梦境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说有,全都是假的;你说没有,梦中真有现象。佛就说,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是在作梦,你可不要当真!
  心思细的人微密观察,你真的能够看到。尤其现在科学进步,科学家发现时间、空间是假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空间等於零,空间等於零就是没有远近,距离没有了;时间等於零,先后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佛法里讲的一真法界。时间空间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里变现出来的。离开分别执著,真的没有空间,真的没有时间。科学家是发现,但是不知道怎么突破?宗教里面对这桩事情发现得很早,婆罗门教,这有一万多年历史,我们依它来说至少一万多年前被这些人发现了。他用什么发现的?禅定。这甚深的禅定把这个界限突破了,他能看到六道轮回的真相,真能看到!他能看到过去,他能看到未来。
  这样说起来,这些人既然看到未来,为什么不把未来事情告诉我们?未来有灾难,那我们可以能够躲避。为什么他不告诉我们?佛菩萨都有这种能力,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这里头有个真理,不能告诉你。为什么?告诉你,不但躲避不了,恐怕你要受更多的苦报。所以菩萨在旁边看著你造业受报。报受尽之后,你想学好,想向上,想求解脱,这个念头生了,他就来帮忙,他就来教你。这种念头没有生,佛菩萨不来,来了没用处。来了,只有是让你更添麻烦,这叫大慈大悲。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时时刻刻在照顾,真的没有一分一秒舍弃愿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心始终不舍,这我们要能够体会。
  你做错了事情,你应当要受这个果报,想逃避是错误的。你想逃避,往后果报还要受,受得更苦、更重。局外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了解事实真相之后,首先断恶修善,不造恶业。善恶的标准,《十善业道经》是标准,儒家《弟子规》是标准,这是最基础的标准。往上去还有,层层都有标准。像信位菩萨,这圣人,他们的行善跟我们不一样的,那比我们的心量又大又深。问明品下面是净行品,净行品里面讲了一百四十一桩事,《弟子规》里面讲一百一十三桩事,那我们一看,比《弟子规》殊胜太多!那是什么?行经,教你怎样修正你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行为。
  「净行品」是行经。有戒有行有愿,我们要是认真学习,能契入菩萨境界。一定要认真的学习,都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的心都清净了。今天你拥有财富,拥有地位,心也清净,不执著,知道是假的,好像作梦一样。梦里面做官,梦里面发财,醒过来之后一场空。有人造作一切不善,在梦里面受罪,受苦受难,醒过来也是一场空。苦乐不二!你想对不对?醒过来苦乐就不二。在梦中,苦乐不相同,有差别。醒过来之后,苦乐不二!明白人,在梦中已经苦乐不二;不明白的人,在梦中苦乐有差别。这学佛跟不学佛差别就在此地。学佛的人明白,这苦乐忧喜舍都不放在心上。
  我们修净土法门,我们心放在哪里?心就放在阿弥陀佛上,这是真的,这要记住。佛在经上常说「万般将不去」,就是这个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你能带得去的,你死了以后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以你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我们今天心上只想一个阿弥陀佛,念念不离阿弥陀佛,将来你舍了这个身,到哪里去?你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这叫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应该相信,从心想生!心里面想什么,它就现什么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心想生的,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一定要以其(其是其人)自心空智慧门,心空就是智慧。凡夫心里为什么没有智慧?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心本来是空的,他用很多东西塞在里头,心就不空。心里面全是烦恼,全是用现在话来讲,全是自私自利,全是名闻利养,全是是非人我,全是贪瞋痴慢。心里什么都没有!你看你塞了这么多东西进去。智慧呢?智慧没有了,智慧完全变成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从哪里来的?就这么来的,这总要知道。
  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假的。去掉,把它放下,把它舍弃,不能有自私自利,不可以有名闻利养,不可以有是非人我,不能有五欲六尘,不能有贪瞋痴慢,你心就空了。空,心就灵了,空灵智慧就生。智慧生了之后,它起作用,善能观察。换句话说,他在生活、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他的看法想法跟人不一样。
  学佛跟未学佛之前,完全不相同。没有学佛之前,轮回心,我前面讲有轮回心,都这样的,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只是比一般人看得淡一点。淡一点还是离不开,是非人我还在,贪瞋痴慢还在。稍微轻一点,轻一点什么?轻一点就有一点智慧。所以接触到佛法能相信,能生欢喜心,这就是烦恼比一般人轻一点,不能说没有,有。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贪瞋痴慢。学佛之后,这些年当中,依教修行,把这些毛病习气要断掉。在哪里断?就在生活上,特别是在人事环境,叫历事炼心。譬如从前没有学佛之前,人家骂我,我会骂他;人家打我,我会打他,肯定的。学佛之后,才学到忍让。你骂我,我静静的听,不还口;你打我,随你打,不还手,这学会了。这佛教给我们,这才是对的。
  人跟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对立。化解的方法是忍辱。你骂我,我不还口,我恭恭敬敬听你骂。骂一、二个钟点,他骂累了,他不能不休息。打的时间更短,你不还手,第一下打你一棒很重,第二棒、第三棒就打不下去。一定什么?二个人对打,愈打愈起劲。那个方面不打,打不下去。你看,这冲突就化解了。现在社会冲突很多,这个方法能化解,非常有效。用其他什么方法去防止都没用处,防不胜防。这是什么?这是智慧起作用。对抗、防范,烦恼起作用。烦恼不能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智慧。智慧观空,诸法皆空。你心里头清净,一点染著都没有。别人毁谤我,侮辱我,我笑笑,欢喜接受。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佛给我说的,过去生中,我曾经这样对他;现在这一生遇到,他要报复过来,我知道,笑笑,我接受,化解了,不再对立了,以后好朋友!可以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彼此双方都好。
  所以万万不可以对立,万万不可以瞋恚,不可以报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你才能生欢喜心,法喜充满。所以他有智慧观察这个世间,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法毕竟空。所谓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为什么会有这现象?总免不了因缘果报的关系,因缘果报把这个现象说明。十法界里面有因缘果报,一真法界里头就没有。到底下一章第十章,「佛境界甚深」就讲到,那才是所谓的究竟圆满。所以佛的名字,叫观察智佛。
  下面说「配随位因果者」。这是长者每一段都用这三科。三科就是三个段落,三个段落来给我们解释经义,就是配随位因果。「还以自心根本性空无分别不动智佛为因」,这我们已经念得很熟悉了,这是一个修学大乘人的根本因。自心根本性空,所谓性空,这是讲自性。自心根本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