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这是讲入,佛境界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说它为入,实在讲入无所入,这到后面文殊菩萨解答的时候,就说得很详细。第五是「能知之智」,智慧。第六是「所知之法」,能知所知。第七「圆音起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第八「明知体相」,知之体是什么?知的相是什么?「九内证平等」,外现有差别,内证是平等。「十显现何法」,十一是「量之大小」,这个量之大小就是问的佛境界之广。最后一个问题『何等是佛境界广』,这个广就是量的大小。
  这十一个问题「并非因位作用所及,亦非下位能知,故云佛境」。这几句话很重要。因位是菩萨,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不知道,等觉菩萨也不知道。古大德说了一个比喻,说得很好。等觉菩萨对於佛境界所了解的,犹如隔罗看月,罗是什么?绫罗绸缎,很细的丝织品,透明的,能够看得见。晚上看月亮,隔著这一层罗。隔了一层罗网看的月亮,那是等觉菩萨见佛境界,还是不能看得那么圆满,那么样的真切,何况等觉以下,这讲因位菩萨无法看。亦非下位能知,这个下位是因位以下的一般人。这世间有许许多多宗教,现在讲的哲学、科学都没有办法明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称之为佛境,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下面说「若约能知能度等,即是分齐」。这个分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局部,不是完整的。从能知能度来说,好像我们看茶杯盖,这个茶杯盖这边是凸出来的,这边是凹进去的;在这边的人看到这一边,没看到这一面;在这一边的人看这一边,不知道那一边。这一边的人看到是凸出来的,这一边的人看到是凹进去的,到底哪个对?这是局部。分齐是局部,不完整的,这是约能知能度。「约所知等,名曰所缘」,就所知所度的,这叫所缘的。
  「能所双融,异即非异,言思道断,是佛境也」。这是最难懂的一句话。我们世间人无论看什么样的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有能、都有所。我能见,这个人是我所见;我能见,这桩事情是我所见;我能看,这些物是我所看的,都有能所。能不是所,所不是能,这我们懂得;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个事情就难,这不是我们境界,这是佛境界。在佛境界里头能跟所是一,有没有能所?有,有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不二法门。世出世间有没有二?不二,你看世间、出世间不是二法吗?我们讲世间,六道是世间,出世间,阿罗汉以上超出六道了。大乘里面讲世间出世间范围就更大,什么是世间?十法界是世间,一真法界才是出世间,这是大乘的讲法。我们有这个分别、有这个执著。
  有分别、有执著你决定出不了世间,不但十法界出不去,六道也出不去。为什么?佛给我们说了,说得很清楚、说得很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是妄想,不是事实真相。什么时候你见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就叫做佛境界,诸法实相,离妄想分别执著就见到了。见到是什么样子?没有一样不是,入不二法门。什么叫一真?什么叫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不二!不二是佛境界。这个事情我们初学的人愈听愈迷惑,愈听愈不懂,所以佛法教学还是有次第。
  佛对於中下根性的人先讲俗谛。真俗二谛,先讲俗谛。俗谛是什么?就你的根性、就你的程度、就你的常识跟你讲,好懂,我们一听就明了。真谛是对大乘人说的,真谛是佛给这些大乘根性的人讲他自己亲证的境界,这个境界是能所不二,生佛一如。生是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跟诸佛如来是一不是二,这在前面「一道甚深」里面我们学习过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所以说共同一法身,一身。一个性、一个心、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就叫一真。一真里面没有对立的。诸位要知道能所是对立,现在科学家讲相对的,相对论,相对就是对立的,宇宙之间统统都是对立的。有没有这些对立的事?有,对立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所以有对立。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宇宙之间没有一法是对立的。宇宙本来和谐,宇宙本来没有对立。对立尚且没有,哪来的矛盾?哪里有冲突?
  首先一个问题,我们想想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这个身体这么脆弱,禁不起一点风寒,什么原因?诸佛菩萨经上常常赞叹他们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我们这个身这么样的脆弱?讲不二法门,讲一身一智慧,我们跟诸佛如来也是一身一智慧,为什么他是金刚不坏身,我们这个身体这么脆弱?你现在懂不懂这个原因?《华严经》学到这个地方应该有觉悟了。诸佛菩萨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不但他身心和谐,他跟整个宇宙和谐。他的心、他的身跟大宇宙融合为一体,这叫金刚不坏身。我们这个身体脆弱就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起许许多多的对立矛盾,让这个身体不和谐。这个道理你能懂吗?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我们现在分别,六根,眼能见,只管见不管听,耳只管听不管嗅,一个只有一个功能,里面五脏六腑也是的,一个器官一个功能。没错?现在科学家讲,一点都没错,其实在佛法里头,没错就有问题。佛法修到离妄想分别执著之后,六根互用,这是连一点障碍都没有!眼能见也能听,耳能听也能见,通了,全都通了。我们是因为执著、因为分别它不通,一个管一样事,不通。这个诸位读《楞严经》,《楞严经》里讲得很透彻,六根互用,现在我们讲特异功能。从这些特异功能的人,我们细心去观察,他为什么有这些超越常人的能力?心地清净。道理是说,我跟他们接触过,如果他们妄想杂念多了,分别执著多了,他能力就失掉了。所以他们一直需要保持心地清净,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他这个能力才能够保持得住。一般大概都能保持到三十几岁就不行了,他受外面的干扰就很严重,能力逐渐逐渐失掉。这跟佛经上讲的原理完全相同,能所双融,异即非异,非异即异,它是一不是二。
  这个境界里头,「言思道断」,言是言语,言语能不能说?说不出,言语的能力有限,思惟的能力比言语就大得多,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入不二法门。只有言语放下,念头放下,就通了,这样才能够入佛境界;否则的话,是没有法子入佛境界,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一定要信,一定要学习。怎么个学习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先学一样,一样、一样的来。先学不执著,所以佛祖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这句话我们听得耳熟,什么叫随缘?什么叫攀缘?坚持自己的意思就是攀缘,放下自己的坚持,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学这个教诲。不要认为这是大事、那是大事,没有多大事情。真正的大事是放下,放下你就成佛了,放下你的智慧德能全都恢复了,你就入境界,那就是你在因位了。这个因位最低的,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因位,他真的在修因。
  那我们今天呢?我们今天才说说而已,没真干!这个话怎么说?怎么说没真干?那我要问你,《弟子规》你有没有完全落实?一百一十三条完全都落实了,你会不会运用?这个运用,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果然能够运用了,智慧为先导。你能够运用,菩萨无量法门都在其中。《华严经》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世法跟佛法是一不二,没有一法是例外的。契入境界,法没有善恶,善恶不二;没有真妄,真妄不二;没有邪正,邪正不二。这愈说愈不懂了,为什么不懂?因为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所以没有办法体会,果然放下之后,就懂得了。你放下少分你就懂得少分,放下多分你就懂得多分,彻底放下就彻底明了,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这个意思《华严经》后面还有很多次的说明,一次比一次讲得深、比一次讲得广,所以这个经里头,契入之后其味无穷。可是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没有别的,要落实、要做到,从哪里做?我跟诸位常常说得很清楚,从《弟子规》做起。一定要做,要非常认真的去做,我们才能入佛境界。这是入佛门的一个敲门砖,《弟子规》,你没有这个不行。从这个基础上提升到《十善业道》,你的方向目标正确了,入门没有?没有入门,但是你朝著佛家的大门走。方向没错,目标没有错,十善业道。到什么时候才入门?照佛法讲,八十八品见惑放下、断掉了,入门!或者从《华严经》上来讲,菩萨这十种信心你具足了,入门!
  十种信心具足,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没有?断掉了,自然没有了。如果有,你的信心有障碍。信心生起来之后,障碍自然没有了,所以在初信位。明白这个道理,也相信佛境界,虽然没有能契入,相信,不会怀疑,认真努力慢慢的来学习,一定要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那里头趣味无穷,法喜充满,你会真的是快乐无比。人快乐,身体就健康,你看谚语里面说得很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欢喜的时候精神百倍;反过来,「忧能使人老」,忧虑会叫你很快的老化。佛法带给我们无有穷尽的法喜,天天生欢喜心。问的意思我们就说到此地。现在我们看第二段,答。我们把经文念一念。这个答一共有十首颂,文殊菩萨的十首颂。我们先看前面这一行长行文:
  【时文殊师利菩萨。以颂答曰。】
  解答都是用偈颂。我们看「答中,十颂次第而答,唯广一义」。这个广就是最后问的「佛境界广」。广就是大小的意思。这个意思「独在於初,与总合辨」,最后这个意思第一首偈就答了,「欲显分量,遍於总故,即深而广故」。所以第一首偈是讲到深、讲到广,佛境界的深、佛境界的广。请看文殊菩萨偈颂第一首:
  【如来深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开示,我们得要细心去体会。「初句总标体深,次句(就是第二句),分量广大,故佛地论引经释云,诸佛境界,唯除虚空无能为喻」,我们先看这段。一切众生说到深广,在这个世间有两种比喻,一种用海,海深广无际,这是在过去二百年前用这个比喻还很适当。近代科学技术发达,我们知道地球不大,地球不大那海能大吗?海能深吗?所以现在人讲到深广,用虚空。佛法在三千年前就用虚空。中国人常常用海洋来比喻,佛法用虚空。虚空确实广大没有边际,那个深也找不到底,深广无际,这是什么境界?说如来,它这里没有说佛。你看问的是佛,答的是如来。这在大乘教里面,说佛都是从相上说,释迦牟尼佛,华藏世界卢舍那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法身没有形相,报身有相;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的,应身佛。大乘教里常常告诉我们,讲法身、报身、应身,应身里头包括化身,也叫应化身,三身一体,一而三,三而一。法身是本体,称如来。所以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说佛是从相上说的;如来是从理上说的,佛是从事上说的。事相有分齐,理性没有边际,深广无尽。
  所以第一句是答总问,「何等是佛境界」。第二句是答别问的最后一句,「何等是佛境界广」,这两句就答了。佛境界广,量就是广。『其量等虚空』,这也是比喻说。你要是说真话?真话说不出来,我们也不懂。可是我们在《楞严经》里面听释迦牟尼佛说法,佛在《楞严》上有个比喻,比喻什么?虚空跟法性做比喻,佛把法性比作虚空,这虚空太大,比作虚空,把我们的虚空比喻作我们虚空里面的一片云彩。诸位想想,这空中一片云彩跟整个虚空不成比例,云彩不大!我们现在乘飞机的机会就很多,现在飞机都是在高空飞行,差不多距离地面十公里,一千公尺就是一公里,飞机差不多飞到一万多公尺,云层上面看到云层不大。佛把这个云层比喻作虚空,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去想像法性不可思议。
  法性是能变,虚空是所变,虚空不大。但是除了虚空之外没有办法比喻,还找什么东西来比喻?今天我们这太空,太空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晓得。但是科学家有个发现,说这个空间、虚空是有量的不是无量的,现在发现光不是直射的,光有曲线,有曲它就像圆一样,它一定会回头,这是科学家发现的。但是虚空之外还有虚空,你晓不晓得?不晓得,这个科学家就不知道。《华严经》讲的!我们今天这个虚空,这是一个大世界,这个大世界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