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法、看法、说法,全都是佛诱导众生契入法性的善巧方便,佛法是方便法。真实法?真实法说不出来,真实法就是此地讲的体。我们现在必须要用方便法,引导我们入真实。所以你要懂得,体上、法性上没有本末。我们前面讲得更彻底、更透彻,法性没有执著,法性没有分别,法性没有起心动念。诸位想想看,如果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哪有这些东西?那是什么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能大师说的,《般若经》所讲的毕竟空、不可得。「是性法界自在知见」,性是自性,也叫真如,也叫如如,也叫第一义谛。佛讲的名词很多很多,不要执著。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李长者《论》最后一段,说「智之与慧」,总而言之,「非因非果」。这个话怎么说法?他老人家讲,「体无本末、体无依住、体无所得故」,这个无是贯下面三桩事情,没有本末,没有依住,没有所得。这是「性法界自在知见」,就是前面讲智跟慧,智跟慧是性法界里面自在知见,也就是我们一般常讲的自性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跟他这个讲法意思完全相同。自性本具,自性本有,而且是一切众生等有,一切众生统统都是平等的,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确实自性本有的。自性本有的,什么都说不上。
下面就说得很好,「非如世间因果比对可得故」,世间因果比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相对;因,因的对面是果,果的对面是因。我们世间全是相对的,你看世间,世间的对面是出世间;凡,对面是圣;智,对面是愚;善,对面是恶;大对小,长对短,前对后,远对近,全是相对的,哪一法不是相对的?空跟有还是相对的。法界里面,性法界里头,没有相对的。没有相对,所以禅宗许多大德测验学生,「离一切分别执著,道一句来」;要用我们现代话就是「离开相对,你说一句给我听听」。你要是说了,说一句话了,说跟不说是一对,是相对的。不说?不说跟说也是一对。这个时候就逼你,大概你在见性未见性的边缘上,这一逼让你豁然大悟,这是一种善巧方便。
契入境界之后,说也是,不说也是;没有入境界,说,错了,不说也错了,你得要真的契入!真的契入是什么?於一切法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入了。并不是真的有个入,有入还有出,你还是一对。老师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学生也放下,这个时候所谓是心心相印,水乳交融,这是一真法界。你看讲「一真」,还不是对「虚妄」说的吗?只要说得出来,只要你能够思惟想像,全是相对的,全都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一说不出,二才可以说,既然说得出,当然那就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跟你说体会,能不能体会得到?不能。为什么不能?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纵然把分别执著放下,你在境界里头还会起心动念,你还是没办法。
起心动念很微细,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什么时候你才知道?无始无明习气,什么时候你才知道?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距究竟果地很接近;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很接近了,到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有这些东西,无明习气。那是多么深的定功,甚深禅定里面发现有这些东西存在,七地菩萨都见不到。所以不是像世间法,世间法太粗,完全是对立的。所以现在科学家讲相对论,全是相对的,相对的是世间法。
底下说,「此文殊师利不动智佛,初起信心,亦从此起」,这是讲一个人发心。发心不容易,这叫善根,没有善根,你的心发不起来。发心这个智慧是你自性里面的不动智,不动智起作用就是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是妙慧、妙德、妙生,前面我们读妙生菩萨。智慧起作用,从哪里能见到?不难。没听到佛法之前,我们对佛法排斥,听别人讲是迷信,我们也没有深刻去研究,随著人家说迷信,人云亦云,这也是我们的习气。可是一旦接触就不再疑惑,这是什么原因?就是这里讲的「文殊师利不动智佛」,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起作用。所以这个作用人人都有,众生等有。迷得太深,那就要靠缘,缘太重要了,这个缘就是尊师重道。
你怎么会懂得尊师,你怎么会懂得重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我跟诸位同学说过,过去父母爱子女不是溺爱,真正爱他,爱他要教他。如果能够教他尊师重道,这个小孩一生不会变坏,长大了,无论把他放在什么环境里面,你可以放心。懂得尊师重道,不可能不孝顺父母。不尊师重道,不孝顺父母,有;尊师重道,不孝顺父母,没听说过。所以儿童到了学龄,该上学的时候,父母要教他尊师重道。当然最好是表演给他看,一次的表演,一生不会忘记。我就是小时候上私塾,父亲做了这次表演,一辈子不会忘记。那么小,看到父亲对老师那么样尊敬,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学校教书的老师,我都会油然生敬,尊敬心自自然然就起来了。
所以我见方东美先生,素昧生平,不认识。只是看到他一点资料,知道他是同乡,桐城人,距离我们的老家只有五十华里,现在讲就是二十五公里,不远的这么一位长者,当代的哲学家。我那个时候想学哲学,有这么一个人,写封信去试试看。写一封信,寄一篇文章,我自己写的,试试看,也就是碰碰运气。一个星期之后,方先生回信来了,大喜过望。约了我星期天到他家里去拜访他,缘!我们写信规规矩矩,恭恭敬敬。不像现在人,现在人向人请教,字写得很潦草。你看很多我星期五解答问题的时候,字写得又小又看不见,看不清楚,很吃力,甚至於还有用铅笔写的。现在我们常住算不错,把它印成格子纸,一格写一个字,逼著他字要写得好,我们看起来就不吃力。笔的颜色比较深一点,总是要处处给人方便!潦草这是很难避免的,从一个人写字,你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心态。我给老师的信,毛笔写的,正楷,恭恭敬敬,老师看到欢喜,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第一天见面,就等於老师考学生,面试。约定以后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给我讲两个小时。正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他看到你这么诚恳,这样好学,不教你对不起你。我们也是义务的,没有交学费,我那时候穷,没有钱。跟章嘉大师三年,没有供养过他,没钱,有时候他还留我吃饭。
从这些地方就知道自己本有的智慧,真诚恭敬,也能让自性智慧起作用,起现行。所以你听了能信,对老师有信心,一点怀疑都没有。接受老师教诲,能够理解,能够照做,老师欢喜。能不能证,那是不容易的事情,老师也不会要求。但是老师确确实实希望你,你所学的东西能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生活就把你生活改善了。改善不是升官发财,得什么?《论语》里面所讲的「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得到了。在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不是得到金钱,不是得到地位,得到法喜充满。得到什么?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往往是无法形容的。对老师格外的感恩,遇不到老师,遇不到教诲,你哪里会有这种快乐!所以方老师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他把佛经哲学开讲头一天告诉我的。破除我多少年的错误的成见,知道佛经里面有好东西。那个时候我以为是最高的哲学,结果得到的时候不止,超越太多了。
章嘉大师、李老师难得,现身说法,李老师做到了。他在台中收入相当可观,他是孔子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简任官,待遇很高。而且又兼了两个大学的教授,所以收入很可观,在当时那是相当富有。他把这些钱全拿来布施掉,只保留自己最低的生活费用。最低生活费用,他一天两块钱(台湾钱),一个月六十块。在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的兑换,一块美金大概要换三十多块,将近四十块的台币;换句话说,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不到美金两块钱。我们怎么能不佩服?做出来给你看,不是只是说说。
老人家平常出客穿的一身中山装,几十年就那一套衣服。平常讲经,穿长袍,中国的长袍马褂,穿长袍。内衣都是补钉,破了再补,自己补的,不是别人替他补的。内衣补,我们知道,袜子补的,我们不知道。到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他遗留下的这些东西一看,袜子都是补的,非常节俭。信徒也很多,就是学生多,有很多学生很富有的,送给他一些衣服。那个送衣服的人走了,转手他就送给别人。学生里面穷苦的很多,我也算是一个,所以我也得到他一套羊毛衣,内衣,冬天穿的。新的,人家送给老师,人家走了之后,老师送给我。
我们那时候接受老师的,以为老师很多,有多余的。结果到以后才知道,他自己尽穿破的,尽穿补的,好的东西转手都送人。这叫我们尊敬,这个老师在这个时代里头,确实找不到第二个,一生过著最节俭的生活。九十五岁不要人照顾,自己洗衣服,自己烧饭。九十六岁的时候,才勉强答应接受学生照顾,有两个学生轮流照顾他。他要不是两次食物中毒,我们每个人都相信他至少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你看他身体健康状况!
两次食物中毒,其实他也是个内行人,慈悲,一生做人就是这样的。人家送东西给他吃,一定是当面吃给他看,让他生欢喜心,这是老师平常这样教我们,他自己也真做出来。哪里晓得那个面不干净!这个面,外面买的一包一包长条的面线,它能放那么久不会坏,都有防腐剂,否则的话它不就坏掉了吗?老师吃面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这个面味道不对,还是吃了。他自己本身是很高明的中医,吃完之后,回去就吃解药,果然有效。所以第一次吃了没事。
过了半年,又遇到这么一桩事情,他吃完之后,再用解药,来不及了。毒扩散了,扩散得很快,所以病了三个月。我去看他几次,每次看他他都告诉我,外面东西不能吃,千万不要到馆子吃东西。这个话至少给我说了十遍,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们现在吃东西,小心谨慎,到外面吃东西的时候不能不做预防,这个预防就是解毒。现在外面的东西比从前差远了,我在早年到香港讲经,同修们常常请我,都在馆子吃饭。二十年前没问题,我第一次是一九七七年来香港讲经,今年算是二十九年前。前面十年没有问题,但是最近这个十年就不敢讲了。是不是还像从前有那么一点道德的观念?钱要赚,不能害人。现在怎么样?钱要赚,死活是你,与我不相干,你说这个多可怕!
尽可能不要上馆子,如果上馆子,大的旅馆,像五星级、四星级以上的旅馆,这里面东西是贵一点,但是比较卫生。政府管制比较严,因为他们的宾客许多都是来自於外国上流社会,他们在那里吃东西,如果吃出病出来,要负责,可能还要赔偿;可是一般馆子就没有这么严格。老师告诉我,我也常常告诉大家,这个不能够疏忽。人活在这个世间,第一桩大事是健康。身体不健康,你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位,都没用处。所以,健康也是吃出来的,疾病还是吃出来的,看你会不会吃,你懂不懂吃。
这是讲到「初起信心」,离不开定慧,「乃至信终,亦不离之故,迄至自行圆满,示成正觉,亦不离之故」,这两句话讲得好,那就是说十信,十信里面讲初信。从初发心到正等正觉,都不能离开智与慧,佛法始终不离智慧,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是以亲爱的教育,父子有亲,亲爱的教育。佛法是智慧的教育,你看传授三皈依,觉、正、净,教你什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的教育,就是此地讲的智慧的教育。
智慧落实一定是在亲爱。中国人的教育,五伦八德,父子有亲这是中国教育的核心。就是这个亲爱发扬光大,落实在生活当中,君臣有义,义就是亲;夫妇有别,别就是亲;长幼有序,序就是亲;朋友有信,信就是亲。用在什么身分上,换个名词,中心、核心就是亲爱。所以在八德里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从哪里来的?都是围绕著亲爱,都是亲爱的化身。亲爱是体,这十二个字是它的善巧方便,灵活运用。
佛法的智慧也就落实在这十二个字里头,跟儒家父子有亲融合成一体。从哪里开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