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很短,一百年确实一弹指、一刹那。我八十岁,想到以前在农村里面生活,七、八岁的时候就像昨天一样,八十年一弹指,有什么意思?佛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世间什么是你的?哪一样东西你能带走?身体都带不走。既然带不走,就全部放下,不要了。带得走的,那要特别留意,唯有业随身。恶业你会带走,善业你也会带走,净业你也会带走。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最好带净业。
  净业是什么?以纯净的心、纯善的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带得走。你的来生是在天上不在人间,你修净土,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成佛,这多殊胜!带净业不带染业,善恶都是染业。什么叫净业?行善而不著相。断恶修善不为自己就是净业,没有自己,只为众生,这就是纯净纯善,四弘誓愿的菩萨行。好,这堂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的《疏》文,「故智首总标诸德以求其因,文殊令善用心,顿获众果,但言惟愿,岂不惑哉」。这句是总结,前面是「解妨」,假设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这一百四十一愿里头好像没有行,只有愿没有行。在这段清凉大师给我们分析,细分说了十四种,大分也有六段。所以总结里头讲智首菩萨,这品经是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来解答,这一问一答让我们开智慧。
  智首菩萨。你看他名号,这名号都是表法的,这不可以不知道。总标诸德。一切诸德智慧为首,这是因。所以前面行里面,在事行里头有理行、有智行,这是修行证果的真因。文殊菩萨答覆,都是叫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善用其心,你就能顿获众果。这我在前面讲了不少,要会转境界,《楞严经》上佛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无论什么境界,再恶劣的境界,一转都变成善因。前面我说过,纵然有个人无缘无故把我杀掉了,我一点怨恨都没有,一点报复都没有,我还欢喜感谢他,为什么?他把我送到天上去了,他把我送到极乐世界去了,要不然我去,总还要耽误若干时间,他这么快就把我送去了。念头一转,一丝毫恶意都没有,纯净纯善,决定不结冤仇。纵然过去世的冤仇,那统统都化解了,善用其心。
  宗门常说,考验学人,你会么?这个「会」就是你会不会用心。凡圣就是用心不一样!会用心,纯净纯善,没有一样不善。这个人,甚至於是神经分裂症,无缘无故到道场来吵吵闹闹的,要会用其心,若无其事,也是为我们大家消业障,来考考我们大家的定力,考考大家的智慧;如果你心一乱,证明你修行没功夫。你如如不动,善巧方便,应付得圆圆满满,不结怨怼(不对立,不结怨),顿获众果。众果是很多果在里头,不是一个。往往这一桩事情六波罗蜜都成就,《华严经》上十波罗蜜。但言惟愿,岂不惑哉。这句是责备的口吻,你怎么能说这一百四十一首偈只有愿,没有智、没有行?这是你迷惑。文殊菩萨一讲解,你就明了了。
  这下面还有两段,我们看这前面一段的问答,「复有问言」,这是又有,又有人提出疑问,「夫妙行者,统唯无念,今见善见恶,愿离愿成,疲役身心,岂当为道」。诸位想想,有没有人提这个问题?有,而且很多!总是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提出这个问题。要讲到妙行,妙行是高等的修行,我们现在用这个讲法,大家就容易懂了,佛门里面讲「向上一著」。无论是哪宗,无论是哪派,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大乘小乘向上一著,统唯无念。讲到最上层的,无念。惠能大师传的禅宗,「以无念为宗」,宗就是宗旨,修行之最高指导原则是无念。这个地方看到,这修行人、这些菩萨见善见恶,善愿成,恶愿离,这不是分别执著吗?对自己不是疲役身心吗?疲是疲劳,修得很辛苦!岂当为道,这是菩萨道吗?菩萨道是这样的吗?菩萨道应该离念。我们听起来好像满有道理。
  再看看清凉大师底下给我们的解释,「答,若斯见者」,所以像上面这种见解,「离念求於无念」,他的见解功夫不过如是,离念求於无念;「尚未得於真无念也」,你说他是不是真的无念?真的无念就不讲这些话。说了这些话,他已经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哪里得无念。「况念无念之无碍耶」,这才叫真无念。念即无念,无念即念,念跟无念是一法不是二法,那才叫真无念。他犯的毛病在哪里?都堕在二法里头,无念跟有念对立,见善跟见恶对立,愿离跟愿成对立,全是二法。要用《坛经》的话来说,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六祖惠能大师答覆印宗法师的话,你想想看有没有道理?那叫真无念。
  念即无念,这真无念。不起作用的时候,真的什么念头都没有;起作用的时候,什么都明了,无量的愿行起作用。不起作用是体,起作用是相用,体相用是一不是二,有体有用,有用有体,体不离用,用不离体。如果有体无用,这个体也就没用处了。法性是体,法相是用。法性空寂,痕迹都没有,我们讲空,空也没有,法性;法相无有头数,无量无边,虽是无量无边,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说它是有还是没有?性相不二,理事一如,真无念。这个道理很深很深,你对这个要是没有一些认识,这个大乘圆教,你的疑问可就多了。
  所以最上一层,无障碍法。《华严经》清凉大师《疏钞》里面给我们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四种无碍,这才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怎么会妨碍?我们今天怎么样?我们今天是事事都有碍,理事也有碍,理跟事不能会通就是障碍,理有碍,事也有碍,四种都有障碍,我们今天处在这个环境。为什么这四种都有障碍?没有智慧。
  所以这段经文,启请的人智首,解答的人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这里说文殊令善用心,《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用什么心?全是问题。怎么样把它讲圆融?给诸位说,事实上就是圆融的,说很难说得圆融,为什么?你说这边,不能同时顾那边,所以言语有限。不但言语是有限,思惟想像也有限制,放下言语思惟,你就见到圆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四无障碍的圆融法界就在你面前。所以过错在哪里?过错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过错!把圆融无碍的法界全都给扭曲了,随著我们的妄想在扭曲,是不是真的扭曲了?没有,真的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受到你干扰。你的那个扭曲,只是你幻想里头、幻觉里面产生的虚幻不实在的境界,是这么一回事情。佛菩萨要不给我们说穿,确实我们这一生当中作梦都想不到,迷惑一辈子,来生接著再迷惑。几时能破迷开悟?那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这大经上讲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前清彭际清,这是大德,他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闻到佛法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人家看得多么贵重、多么难得,所以他那个求法的心、学法的心不一样,成就自然就不相同。一分诚敬得一分成就,人家十分诚敬,难怪他得十分成就。彭际清确实看破放下,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弱冠就考取进士;弱冠是不满二十岁,十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考取进士。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像现在的国防部长,所以他是现在人讲高干子弟,又那么聪明,不满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家很富有,不愁吃、不愁穿,他不做官,他去学佛;没有出家,居士身,学佛非常有成就。
  「《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就是他讲的。他有《华严念佛论》。他的著作很多,在儒释道上下的功夫很深很深,最后皈了佛门。真的有道德、有学问,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圣贤录》上有他的传。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这句话也是他说的,这说什么?说净土。你这一生能够遇到净土法门,遇到《无量寿经》,是大事不是小事。他给《无量寿经》做了一个节校本,节是节录,校是用其他的本子来校对,订正经文。他所依的本子是康僧铠的译本,《无量寿经》康僧铠的译本,参考其他的译本来做校对,节校本这个本子念起来通顺好念。
  《无量寿经》现在留下来有九个本子,五种原译本,一个节校本,就是彭际清的,另外三个会集本,王龙舒,宋朝的;魏默深,清朝咸丰年间,比彭际清后,彭际清是干隆时候人;最后一个本子就是夏莲居的,民国初年。总共有九个本子,《无量寿经》有九种不同的版本。这九种不同版本,我们都把它印在一起,印成一大本,修净宗法门的你全都看到。你把九种本子统统看完之后,你爱受持哪个本子就用哪个本子,都好,都能成就。
  再看末后这段,「又无念,但是行之一也。岂成一念顿圆,如上所明也。行学之者,愿善留心」。行是修行,学是学教,修行学教的人你要好好的用心留意。无念是八万四千行门里面的一门,像我们念佛也是八万行门里面的一门。念佛里面还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都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持名念佛,八万四千法门的一种。这要知道。
  岂成一念顿圆。《华严》是一念顿圆,一念圆满。怎么圆满?离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决定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在这个境界里头,一念顿圆。顿是快速,圆是圆满。怎么个圆满法?这一念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圆满,八万四千法门总不离一念。一念是无念,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圆满了。什么人能做到?圆教初住菩萨就做到了。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每位法身大士都是一念顿圆。
  为什么有四十一个位次?无始无明习气厚薄不同。除这个之外,你连痕迹都看不出来,不思议的境界!这我们要知道,这才是真正向上一著。前面所问的,虽说向上,向上也有阶级,他不是真的上上。好像我们上楼一样,几十层的高楼,最高的那一层。我们向上,登到第一个楼梯、第一阶,还有人在第二阶,还有人在第三阶,那都是叫向上。虽然在向上,每个人他的楼梯不一样。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去思惟,渐渐就明了了。所以佛法叫慈悲为本,叫方便为门。慈悲是根本!慈悲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种类不齐,那要用方便法。方是方法,便是便宜,用现在的话说,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最有效率的方法,就叫做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定法,一定是应机说法,众生是什么根机就用什么方法教他,他学了之后,一定是把境界逐渐向上提升,那就有效了。
  对初学,制定戒律,严格的要求。有障碍,好像什么都不方便。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们同事当中有学佛多年的,我那时候刚刚学,他就告诉我:佛教的经典理论不错,戒律不行。我说怎么?他说:戒律太繁,教你持戒,你就动弹不得,好像许多绳索把你绑起来,不自由。喜欢经论、理论的占多数,真正学就很少很少了,原因在此地。那个时候我们想想,不错,是有道理。这个经教我们喜欢读,理论讲得太好了,但是教你做的时候都不肯做。教你布施,很吝啬,放不下;教你持戒、教你素食,做不到。以后慢慢把道理搞清楚了,才知道佛这种教导是正确的。
  教你不杀生,教你素食,目的是什么?长养慈悲心,不忍吃众生肉。菩提心里面,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养慈悲就是养正觉、养平等、养清净、养真诚。为什么?菩提心,一个心!有体有用,哪一个得以养,全部都得到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目的在此地。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不与众生结冤仇。杀生吃肉,跟众生结下的冤仇,佛讲世间的刀兵劫,就是战争;战争这个灾难不是好事情,战争是灾难!为什么会有战争?跟一切众生结的冤业。佛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很残酷。我们要化解这个怨结,最有效果的方法,不吃众生肉,道理在此地。
  现在我们又遇到一个劫难了,现在大家常常在谈的,身心都不安,禽流感(瘟疫)从飞鸟传来的。那就是说这瘟疫是从天而降,麻烦很大!现在是冬天,中国古人常说,就怕冬瘟转变成春瘟,这个灾害就大!可是我们看到目前的现象,由冬瘟转变成春瘟,很有可能。前天有朋友来访问,我们还录了一个带子,我们华藏电视台也特别问这个问题。真正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