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汤恩比的谈话,他也谈到了,人格的培养一定在七岁之前,这个跟中国古圣先贤的理念完全相同。中国人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跟汤恩比的理念就完全相应。就好像盖房子一样,房子那个骨架,结构骨架那个东西就是七岁之前要完成,七岁以后的,那是里面的装饰,外观、内观那是装饰,那是充实。骨架先要做好,你说多重要。
  现在这个东西,我们已经丢掉将近八十年,现在要恢复就要从这里下手。现在的教学,我们提倡弟子规,提倡十善业道,为什么?这是根本的根本,这就是架构。弟子规是儒家的架构,十善业道是佛法的架构。汤恩比提出来的话,我也加了一个问号,儒真的能救这个世界吗?佛真能救众生吗?你看现在学佛的人多少,现在学儒的人也不少,他能救世界吗?他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吗?这一问,大家就疑惑了,为什么?谈到儒,一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谈到佛,一定想到《华严》、《法华》这些大乘经教。不行,这是他们的装饰,这是他们的枝叶花果,你要找它的根。根看不见,埋在泥土底下。
  佛的根是十善业道,儒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根,儒是继承中国传统教学的,那个根就是五伦、五常、八德,伦常道德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弟子规,你才晓得这个东西重要。你要认真学这两样东西,众生有福,能帮得上忙,能接受,这个世界还有救;众生真的没有福,自己得救,为什么?这个世界纵然坏掉,这常有的事情。众生都毁灭掉,毁灭,灵性不灭。毁灭是身体,身不是我;灵性不灭,灵性往上升不往下坠。如果你这个念头,这个思想念头不正,你造的是恶业,违背了心性,那你要往下坠落,这就错了。你的思想言行都跟本性相应,本性本善,你看《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一切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凡是跟本性相应的这个思想行为,你一定往上提升,这是好事情,这不是坏事情。那就是真明白这个道理,像这个大树或者大柱它能够荷负、荷担,能够担起这个重担,帮助你节节高升。
  你看看这个愿,必定要从自己做起,自己内心里头把对立化解、疑虑化解、矛盾化解、占有化解,这是我们在讲经常常提到的。不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对自己决定有严重的伤害。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三首偈: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丛林』是许多树木生在一起,给人的现相,带来的启示,那就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丛林里面,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它的树木都是一个品种,很少有杂生的,这是《易经》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连植物它都是一类一类的,形成好像一个团体一样。给我们的启示,人是群居社会动物,群居最重要的是和睦,中国谚语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祖宗传统教学里面,「和为贵」。
  佛法对於和睦相处尤其重视。佛法僧团,四个人在一起共住同修就应该要遵守「六和敬」。佛讲六个和,第一个见和同解,第二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讲六个。中国古圣先贤讲三个,讲太和、中和、保和。大宇宙是太和;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要和睦相处,这是属於中和;如何把这个关系长远保持下去,这就是保和。真正这三个和都做到了,圣人,那不是凡人。这三个和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缺陷都没有,给诸位说,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才能做到。圣人给我们举出来,所以才称之为和为贵。
  从哪里做起?从内心做起。内心不和,我们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就不和,内心就不和,有名利心,内心不和,有贪瞋痴就不和。内心不和,身体就不健康。特别是贪瞋痴,佛叫它做三毒,这个世间最严重的病毒就是这个东西。内有贪瞋痴,外面才有一些染污,你才能感受染污;如果你没有贪瞋痴,这外面东西你不会感受,我们现在医学里面讲他有免疫的能力,不受外面境界感染。慈悲能解毒,所以人从理论上讲不应该会生病,生病就是肯定你自己的思想见解有了错误。如果你完全能够随顺大自然,大自然是太和、中和、保和,这个佛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非常贴切的叫六和。
  这太和、中和、保和在我们六和里头就是第一条见和同解,包括在其中。怎么落实?佛讲得很具体,后面这三条是落实。戒和同修,你一定要守规矩,这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十善业道、三皈五戒、比丘戒、菩萨戒,必须要遵守。再向上提升,脱离十法界,回归到一真法界,还要不要守这些规律?要。这规律是什么?普贤十愿。我们现在学习的「净行品」一百四十一愿,这不是十法界,一真法界的,所以这个理就很深。人人都能够信守,这个社会多和睦!
  中国哲学里面所讲的「和气生财」,这话真的不是假的。现在人怀疑,和气,那个财富从哪里得来?真有。如果你要把原理掌握到,你就不怀疑,原理是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财富是心想变现的,能不能把泥土变成黄金?给诸位说,能。物质都不是真实的,现在科学懂得。所有物质也不过就是它组合的方程式不同而已,其实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那就是说哪一天你有能力让所有的物质随心所欲的变化,就行了,这个境界就现前。哪里?极乐世界是的,华藏世界是的,那个地方的居民随心所欲,心想事成,不需要经营,不需要造作,哪里像我们这些人生活得这么辛苦,不需要。和气生财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你不和,你自己本身都不和,一个人常常发脾气,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不好,这就不和。如果真的和,和就平,你对於一切人、一切事物决定是平等的,那就和。不平,哪来的和?不平也不清净,这里头有大道理在。
  见到丛林就想到我们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所以佛教的道场古时候就称为丛林。众多人在一起修行,在一起共住,生活在一起,就像丛林一样。所以见到丛林,这是你行路出去托钵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引发菩萨的弘愿,『诸天及人,所应敬礼』。「敬」这个字,念念都不能够忘掉。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在哪里?佛菩萨时时刻刻保持「礼敬诸佛」,《华严》是普贤境界。在《华严经》上代表宇宙万有本体的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没有形相,法性。他自己虽没有形相,本体,哲学里讲的本体论,没有形相,他能现一切现相、能变一切现相,那是什么?那他就起作用,有体就有用,有用就现相。所以是以毗卢遮那代表理体。毗卢遮那的意思,这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当然也遍一切时,是这个意思,遍一切处。实在讲连虚空都是它变现的,这是现代的物理学家慢慢已经发现,虚空也不是真的,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很难得也是相当聪明,被他们发现了;佛在几千年前讲得多清楚。
  它起用,用是以两个纲领,一个是解,一个是行,解行两门。解是属於智慧,理解,我们常常叫什么?叫佛性。讲法性,法性是总的,讲法性是讲理体。讲佛性就是法性里面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我们称为佛性,佛性是觉性,本觉。《起信论》里讲的「本觉本有」,本觉就是佛性,所以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本觉本有。迷,迷是不觉,「不觉本无」,所以不觉是习性。我们中国古人讲本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里头没有善恶,那才叫真善。善恶都没有,它才真的清净;有善有恶,已经被染污了。它真的是清净平等,它不是相对的,这一点我们要懂。行门就是事情上千变万化,这个事上千变万化,你都能够理解。能够理解的,那是一分觉,一分智慧,所以那是佛性。至於千变万化的,那个名字叫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华严》里面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代表行门的普贤菩萨,《华严》重视行,所以普贤菩萨排在第一,文殊菩萨排在第二。这在仪规上,我们看佛菩萨的形像摆法,你看仪规,佛门里面供养这个佛像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佛代表本体,两位菩萨,一个代表解门,一个代表行门。你看他供养的方法,你就晓得他这个宗派是著重行门还是著重解门,一看就知道。我们净土宗,你看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摆在上位,大势至菩萨摆在下位,这一看就晓得这个宗派重视行,观世音菩萨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解,代表智慧。华严宗的供法,你这一看,文殊菩萨摆在第一,普贤菩萨摆在下面,华严宗,这是属於教下,他重视解门,解了以后才修。净宗不是的,净宗一开头就著重修,一面修一面来求解,把修摆在第一。你看供养这个形像,你就会通。像天台宗供法,天台宗当中是供释迦牟尼,这两位尊者,一个是供阿难,一个是供迦叶,阿难供在上首,迦叶供在下首,一看就晓得他重视解门,解在先,先解后行,教下都是先解后行。所以你看供养佛像,你就知道他这个宗派偏重在哪一门上。解行两门都重要。
  《华严》虽然一上来全是文殊菩萨给我们表法,文殊菩萨在主导。这一品经虽然是智首菩萨讲的,文殊菩萨提问,提出许多问题,智首菩萨一桩一桩来解答,所以用现在的话来说,文殊菩萨是主持人。可是经到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古人讲《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对净土信心不足,对它有怀疑,那怎么办?学《华严》,《华严》说得详细、说得明白。我对於净宗产生信心,确实是《华严》,如果不读《华严》,对净宗始终有问号,这个疑问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碍。
  而在行门里面,最重要从哪里学起?这不但在佛法,连世间法也不例外,我们做人、求学、修行从哪里做起?就从一个「敬」字。你看看中国传统儒家,《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佛法里面这些忏仪,拜忏的忏仪,第一句话「一切恭敬,一心顶礼」,你常常看到这个,你就晓得从这里入门。有人问印光大师,契入佛的境界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说有,秘诀是什么?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学佛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你没有诚敬的功夫。诚是没有虚伪。
  佛法里面讲「直心是道场」,《起信论》里面讲菩提心,头一个「直心」,直心是真心,是菩提心之体。《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佛讲菩提心,讲菩提心的体叫「至诚心」,至诚心就是《论》上讲的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真诚。有体当然有用,佛讲得详细。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就是我们用什么心对自己,用什么样的心对别人,对自己叫「深心」,对别人叫「大悲心」;换句话说,对人要大慈大悲,对自己要深心。什么叫深心?很难讲得清楚。我看很多古来祖师大德那些注解,我看了也很难满意,愈看愈迷惑,愈讲人愈听不懂。以后我读到《无量寿经》,恍然明白了,《无量寿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那就是深心。所以对自己要保持清净心,要保持个平等心,保持一个觉心,觉而不迷,这是深心。
  我把菩提心就讲成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大家好懂。我们起心动念都能与这五条相应,这叫发菩提心。如果你起心动念跟这个相违背,你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叫轮回心。你基本上是虚伪,虚伪不但对别人,对自己都虚伪,迷失菩提心的本体。迷失本体,当然你的心就不清净。你有贪瞋痴慢,你有自私自利,你有是非人我,你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你心不清净;你心有高下、有贡高我慢,你心不平等。你不能够对待众生一视同仁,我对人很平等,你对蚊虫蚂蚁平不平等?对蚊虫蚂蚁也平等;对这些泥土沙石平不平等?矿物也要平等,不容易。为什么平等?同一个法性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同一个性识。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说得太圆满了。情是有情众生,人类,包括动物,都算是有感情的;无情,我们今天讲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就是成佛,究竟圆满佛,怎么可以轻视?怎么可以没有恭敬心?
  普贤菩萨教我们,在行门里面,他是把无量的行愿归纳为十大类,第一个「礼敬诸佛」,这一条做不到,十法界里面最高到佛法界也做不到,什么人能做到?法身菩萨,他超越十法界,他住一真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