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不是像前面讲三乘,三乘你是有依有住生信心,那个会退,这样生信心不退。可是这样的经比三乘经深,三乘经容易懂,这个很不好懂。我们如何也能够理解?那是我们从三乘薰习上来的,就好比这个教科书是大学的课本,大学教材,我们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可是我们如果从小学、从中学、高中一直念上来,就不难了。这就是说明佛法讲求自利,而且佛是不同意学生躐等,你一定要按照次第来学习,就是《佛藏经》里面所说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不按照顺序来学习,释迦牟尼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你要做他的学生,你要听话,要依次第来学习,很重要!我们学到这部经,诸位要晓得,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四十八年,不是一开头就能够契入的。这是说大乘菩萨为什么他不退转,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要学的,学了之后一定要得受用,不得受用你学这个干什么!所学非所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是错误的。一定要依照我们自己现前的程度,现前生活所需要的学习,学以致用,真得受用,然后不断向上提升,这就对了。今天诸位都知道,在家出家学佛,纵然是教理上通达,讲经说法,著作等身,可是怎么样?烦恼习气没断,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不得受用。这就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这在佛法里头是什么?这在佛法叫佛学,他所搞的是佛学,把佛教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老师教导我们的是学佛,诸位要知道,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不是一桩事。学佛要成佛,我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这叫学佛,学佛是成就自己的。必然的过程,先成阿罗汉,再成菩萨,最后再成佛,就像读书一样,先小学,小学毕业是阿罗汉,中学毕业是辟支佛,大学毕业是菩萨,博士班毕业就成佛了,你得慢慢向上提升。决定不可能小学、中学、大学不念,你就念博士班去了,没这个道理。所以佛不承认。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就对了。
  今天学习不得受用的原因,我们多次报告,为什么不怕重复?因为诸位没做到,你做到了,他还没做到,不能不重复。从哪里做起?从根本戒做起。诸位要记住,佛法的教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叫三无漏学。佛教人什么?佛就教这三样东西,戒定慧。在中国翻译的佛教经典,我们称为《大藏经》,《大藏经》里面就是这三个部分,经藏、律藏、论藏;律藏是戒律,经藏是讲定,论藏是讲智慧。戒律里面是伦理、是道德,偏重在伦理;经藏里面也是伦理、道德、智慧,偏重在道德;论藏里面还是有伦理、道德。我还加了一个东西在里面,佛说得简单,我们现在要多加一点,诸位才搞得清楚,是什么?因果、智慧,所以我现在讲这个东西,介绍的时候我加了两个进去,后面加个科学,佛经里头有高深的科学。
  所以佛教给我们是什么?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每部经论、每堂课都不离开这五样东西,但是有偏重。所以经律论,经里面有律、有论,论里头有经、有律,戒律里面也有经、也有论,严格的讲,分不开。再跟诸位讲,任何一部经里面都有伦理、都有道德、都有因果、都有智慧、都有科学。古人把它分做三分,是这部经里面哪一类的东西讲的多。定讲的多,把它归纳为经藏,智慧讲的多,归纳为论藏,伦理道德讲的多,归纳为律藏,我们不能不知道。
  从什么地方学起?从基本的学起。基本诸位都知道,佛家的基础,入佛门一定要修的,是什么?十善业道,一定要学。现在我们出家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为什么?没有学小乘。中国佛教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了,用儒跟道代替。我们今天儒也不学,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一入佛门就要学大乘,所以纵然很精进、很勤奋,学到老都学不成。像盖房子一样,怎么盖都盖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没有打地基。儒释道的根基你一定要清楚,这三个根基我们统统都要具足,那你叫根深蒂固,无论学哪个法门,你肯定有成就。
  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法的根是《十善业道》,古人的修学,首先扎这三个根。现在我们要想在佛法里面真正得力,你们要不能在这三个根上下功夫,就难了。这三个根要多长的时间完成?一年,不能超过一年,准能成就。你不从这上做,要想成就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我劝同学们首先学《弟子规》,三个月落实,然后再学《太上感应篇》,也是三个月,再用三个月学《了凡四训》、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是属於因果教育,最后的三个月学《十善业道经》,一年完成。
  你要是真正肯干,认真努力,勇猛精进,一年当中把这个根基扎下去。你要是修净土法门,念佛决定往生;你要研经,研经最好是一部,不要搞太多,用十年的工夫专攻一部,你就是这一部经的专家。现在讲专家,我们佛法讲通家,怎么叫通?一部经通了一切经就通了。你要学多,学多就杂了、乱了,精神意志不能集中,不能得定,你怎么学也不会通。通只能专一,专一就通,不专就不通。一定的道理!这样修学决定不退转,你会得到法喜充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的论文,「有所依法而发心者,放却所得所依著处,即有退转」,这一句是讲有退转的。实在说佛门里面发心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退的多!退心的人太多,不退的人太少了。我们从长者这篇开示就能体会得到为什么会退心,我们就明白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也就不会见怪了。凡是有所依法而发心者,退的人就很多,譬如我们举个普通的例子,许多人到佛门里面来学佛,为的是什么?十之八九为升官、为发财、为保平安,为这个来的。求佛,佛不灵,自然就退心,这是什么?有所依法而来的。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得有个理在,你不懂这个理,盲目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以为你求他,他就会保佑你,错了,这是迷信!泥塑木雕彩画的佛像、菩萨像怎么能保佑人?谚语常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能保佑你?在理上讲不通。你求他,你想求发财,果然今年你发财了,那是你命里有的,刚刚好碰上。如果你再去做个统计,如果说一百个求发财的,只有一个发了财,其余九十九个都不灵,那你就应当要觉悟。他发财绝对不是佛菩萨有偏心,保佑他,不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
  为什么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的,不是假的。这句话我初学佛的时候,没出家,老师告诉我的,那时候我的生活非常困苦。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智慧得智慧,求儿女得儿女。然后告诉我,这里头有道理、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自然就有感应。如果你不懂道理,不知道方法,盲目的求,没有感应!道理是什么?道理是因果,你想求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佛教你去修因。你真的修因,你将来一定有收获。好比农夫种植一样,种瓜一定得瓜,种豆一定得豆,它有收成;你不去种,求佛菩萨赐给你,没这个道理,你这个念头全错了。佛法里面教给我们,财富从哪里来?从财布施来。所以佛法讲舍得,这是佛学的名词,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佛教你认真去干。第一个你要相信,你真能舍,后头就有得,舍得,舍是因,得是果报。
  我们看佛门的大德,在近代,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接受别人的供养,自己没有用一分钱是来自利,没有,这些供养没有改善他的生活。吃的跟常住大众一样,穿的这一身衣服,几十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那些供养哪里去了?他老人家办了个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就是佛经流通处。用这个来做资金,印经书、善书,到处布施。这里头就有财布施,又有法布施,又有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所以他得到的福报,财富愈施愈多,聪明智慧年年增长,烦恼轻,智慧长,健康长寿。如理如法!这是佛教的。佛决定没有教导你在佛门里面供养多少金银财宝,将来你会发财,没有,你查遍《大藏经》,佛没有这个讲法。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舍得,这两个字里头有两重意思,第一个是你布施,你后面一定有果报。果报得到之后不必享受,再拿去施,舍得,得了以后再施,愈施愈多,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你说这个事情多好,这是人生第一个乐事。所以,他有所依法的,到佛门里面来拜佛,无非是求升官发财,求健康长寿,那是有命,你没有那个命得不到。得不到怎么样?退心,退心的多!有少数不退心的,那是什么原因?并不是他觉悟了,是他学佛没有中断。读经、研究经教,或者是听经,跟一些同学们经常切磋琢磨,研究讨论,这个不容易退心。这要有缘分,我们今天讲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
  我自己这一生,这个缘遇到了。年轻的时候遇到李老师,正好李老师那时候开班教学,教学生讲经,教学生讲演,我去参加这个班。这个班只办了两年,可是我们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十年,十年如一日。每个星期听老师讲经一次,听老师讲传统的国学一次,我们同学们听完之后复讲,在一起研究讨论,推选一个人来复讲。一个星期一次,十年没有间断。诸位同学们有很多认识台中徐醒民居士、周家麟居士,这都是我们的同参道友。我们人并不多,总共只有七个人,七个人维持十年不中断。所以老师是指路,同学是结伴旅游,彼此互相照顾,非常重要。没有同学就孤陋寡闻,那怎么能成就?所以师、友都不能缺少。
  道友是要去交结,你不跟人家往来,你不接触,怎么能称为同参道友?常常往来,常常接触。每个星期定一天,我们在台中是星期四,每个星期四我们七个人在台中莲社聚会。这个缘不容易!这个缘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老师没有指定,老师只是开班教学,你们自己复习是你个人的事情。我们个人复习,还邀几个志同道合的,我们每星期在一起做个总复习。凡事持之有恒才能成就。学了之后,最重要的要解,真正明白了;解了以后要行,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所学有所用,就用上了。这时候你才真正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否则的话没有法喜,这个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就是讲出你所依处的,你著了相,你依靠的不能兑现,你自然会退心,怎么?佛不灵,真的,他把佛当作宗教,他不知道佛是教育。
  下面引《起信论》里一段话说,「是故起信论云」,这是马鸣菩萨的著作,「证发心者,多住退位」。为什么?「为有所得可证故」,这就是心里有所希求。有得有失,得到很欢喜,得不到他就退心,这一类的就是属於证发心。在佛门里面非常普遍,确实十之八九,现在可以说一百个人里面,九十九个属於这种,难得有一个真心学佛。他不是希求名闻利养,不是求升官发财,求什么?求觉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是求觉悟,是求对宇宙人生真相有所明了。所以他不退心,人家是做学问。对自己提升道德,不断的降低欲望,欲望不是增长,是在降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就是人生活在世间最低的物质生活所需要,三衣一钵,你才得身心自在!放下之后心定了。你为什么心不定?你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五欲六尘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换句话说,你在菩提道上寸步难行。这是说什么?这是进步,没有办法进步,不进则退,这你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是故乘此不思议乘,一切智无依住乘发菩提心,一往不退」。上面这个「乘」应该念去声,当作动词来讲,下面这是车,车乘,当名词来讲。这个不思议是大乘,是一乘,《华严经》是一乘,比大乘还殊胜!这个法门叫「一切智无依住乘」,你今天从这个地方学习入门,一下手你就懂得一切法不可思议。思是思惟、是研究,议是议论、是讨论。诸法的真相如果一落到研究讨论,它就变质,事实真相你完全无法领会。为什么?你思就是分别,议论就是执著。一切诸法从哪里来的?佛在大经上讲得很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法性,识是心性在迷的状况,不觉。
  大乘教里面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不觉是什么?不觉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