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必须要在这里奠定基础。如果是出家人,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要统统做到。现在我们把它学到,一直到成菩萨,成佛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这些,这个学习不是阶段性的。所以此地这一句话四个字要记住,「始德该终」,就是它不是阶段性的。学了以后永远要保持,永远不能失掉,到如来果地还是这样的。
  你们要看看经典上记载释迦牟尼佛的行持,看看《佛本行经》,看看《释迦方志》、《释迦谱》。你就晓得如来在果地上,他的生活、教学、待人接物,完全落实弟子规,完全落实十善业,完全落实感应篇。并不是说到如来果地了,这些东西是初学人学的,他可以不要了。他要不要,谁肯相信他?谁肯跟他学?学了之后,一生都要保持,决定不能让它空过。
  末后一句,「显此胜妙之功德故」,这一句要略微解释一下。什么叫功德?许多学佛的人误会,以为在佛门里面出点力、出点钱,这就叫做功德,错了!那不是功德。我们看到有些寺院庵堂,大殿上摆个箱子,让人随喜捐助的,这个箱子上写个「功德箱」。我们丢一点钱进去,那是功德?诸位想想梁武帝见达摩祖师的故事,你应该就觉悟。梁武帝以国王之尊护持佛法,为佛教建立大小寺庙四百八十座。这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空前绝后,过去没有,梁武帝以后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度僧几十万人,就是布施供养出家人。达摩到中国来,梁武帝就想夸耀自己的功德,提出这桩事情向达摩祖师请教。我这一生所做的功德大不大?哪里晓得达摩祖师说了真话,「并无功德!」这句话让梁武帝非常寒心,话不投机,就叫他走了。所以达摩跟梁武帝没有缘分。并无功德。
  梁武帝做的这些是不是好事?好事;不是功德,是福德。如果梁武帝问,我的福德、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修的福,不是功德。福报再大,《六祖坛经》里面说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什么事?六道轮回,生死大事,福德不能救,功德能救。也就是功德能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福德不行。福德,再大的福德,你在三善道享福,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护持道场是福德,讲经说法也是福德,我们今天干的这个全是福德。要把福德变成功德,这就对了。怎么变成功德?不著相就是功德。梁武帝著相,念念不忘他做那么多好事,这就是他心不清净,他还有执著,他还有分别,还有妄想,所以功德就变成福德。如果做这么多好事,断恶修善,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福德就变成功德。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功德,简单的说,修功有所得就叫功德。功是功夫,是你真正修行,什么叫真正修行?持戒,有功。持戒的功夫不错,后头就有得,得的是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定。所以,持戒有功就得定,修定有功就开智慧。修因叫功,它的结果叫德,有因有果,这是我们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在大经上常常教我们,因戒得定,持戒是因,得定是果。我们今天看到确实有些持戒很严的人,一般人很赞叹他,持戒得好,他没得定。那是什么原因?他变成福德,他不是功德。为什么得不了定?他心里面分别执著没有舍掉,自己持戒很严,看到别人不持戒的,他就要生气,他就要批评,显示自己戒律持得好。诸位想想,他是真持戒还是假持戒?
  真正持戒,六祖在《坛经》上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持戒!还见到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错了!把持戒变成福德,持戒得不到定,得不到清净心;不见世间过,清净心就现前。凡是修功的人,我们想他肯定落实了四个字,我们常讲的诚敬谦和,真诚、恭敬、谦虚、和睦,这是个真正修功的人,有功夫。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自己天天改过自新,不见他人过。他人犯的过失,修行人用什么眼光看?他是我的老师,他做出样子来给我看,让我反省,我有没有他的过失,如果有,赶快改;没有,记住,不能犯这样的过失。修行人心目当中,那是我的老师,故意做那个样子给我看,让我觉悟。他哪有过失?他没有过失,他在唱戏、他在表演,真正修行人是用这种心目来看人,来看事。所以前面讲的顺违皆顺,无有一法不善,无有一法不妙,这里称为胜妙,殊胜的微妙。
  然后才晓得天下人,六道众生,没有过失。谁有过失?过失在我一个人。那些全都是我的老师,表现顺法性的,叫我学,应该要这样做,在我面前表演;违背法性的,让我警觉,这些东西我不能做。一个老师教我正面的,一个老师教我负面的,这叫妙,这叫胜。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大家看到了,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要多长的时间?大乘教常讲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可是善财童子给我们示现的是一生成就,圆满成就。什么道理?就是善人是我老师,恶人是我的老师,顺境是我的老师,逆境也是我的老师。学生弟子就是我一个人,除我一个人之外,个个都是老师,个个都是善知识,个个都是佛,个个都是菩萨。一生成就,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甚至於不要到来生。所以功是修行,德就是你修功之所得。
  经上常讲持戒得定,修定开慧,慧开之后,证实相,证实相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统统明白了,这叫做证实相。另外还有个意思,功是福力之功能,我们讲修福,自利利他,你要有功夫;能,现在人讲能量,你有功夫,你有能量,你才能帮助别人。这个功能确实是善行之德,所以称之为功德;换句话说,功能可不能用错了,一定要知道与法性相应。在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与本善相应,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与法性相应;如果与本善相违背,这就错了。
  学习,最近有些同修送了十几本书给我看,略略的翻了一翻,全是近代西方人研究探讨生死轮回的报告。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不少人跟灵界沟通,我们一般讲通灵。确实有高级的神灵,他们书上讲的神灵,透露很多的讯息,说出很多智慧的语言。告诉我们,人没有生死,生死是怎么回事情?你身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他们现在讲灵魂,灵魂没有生死;你身体有痛苦,灵魂没有痛苦。而且濒临在死亡边缘的时候,有很多现象,大多数的现象,都忽然觉得他的身体浮起来了,飘浮起来,他可以回头看到他自己的身体躺在病床上。看到很多护士、医生来给他治疗,他自己很想告诉他,我现在很舒服,没事。但是说话别人听不到,有这种经验。你要是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对死亡就没有恐惧,知道这是什么?换个身体。
  那么人来到这个世间是干什么的?高级的神灵透出的信息,人到世间来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来工作的,一个是来学习的。看到他这个报告,我们立刻就晓得,佛法也是这么说的,不过名词不一样。佛法所讲的,人到这个世间来也是两种,一种是工作的,这是什么?乘愿再来,是来度化众生的,这是工作的。另外一种就是一般众生,他是受报的,人生酬业。过去行的善,有善因,这一生到世间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的不善,这一生到人间来受苦,这是佛说的。享福、受苦都是学习,外国他们高级的神灵讲学习,这个说得也很有意思。学习圆满,就是你有你的功课,生生世世都有功课,都要学习。像念书一样,念得很好,考试都及格,第二年就升级。如果念得不好,考试都不及格,留级。如果成绩实在太差,降级。降级还是要学习,升级也要学习,学习永无止境。这是些外国最近研究因果轮回、前世今生,透露的一些消息。
  这就是我们这个地方讲的功德,你修功,一定要与德相应。我们现在在人间,这一生到人间来,真的是有功课,共同的功课是一定要把人做好。人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十善、五戒;在中国古圣先贤教诲里面讲,伦理、道德,我们这一生就是我们要学的功课,人伦。我们如果能把这些功课学好,我们这一生学好了,就是考试及格了,来生升级生到天上去。天上有天上的功课,都能够把功课做好,那就太简单了,步步高升。如果我们这一生没有把伦理道德做好,学了什么东西?学了贪婪,学了瞋恚,学的是愚痴。不但来生留级之分都没有,留级是什么?你来生又到人间来,你人没学得好,继续学,来生到人间是留级。太差了,要降级!人道一降级,下面就是饿鬼、畜生、地狱,降级了,到那个地方再学。学好了,慢慢向上提升。
  佛对这桩事情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饿鬼道的业因是悭贪,地狱道的业因是瞋恚。他们在那边学习,学什么?地狱道不瞋恚,真正回头忏悔,自己认错,我错了!不再对一切众生生瞋恚心,他就离开地狱,往上升!在鬼道里面学什么?学不贪,学著不吝啬。畜生道学不再愚痴,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在学习。在天上,学上品十善,学习慈悲喜舍;声闻道学习四谛,缘觉道学习十二因缘,菩萨道学习六度万行,佛道学习清净平等,统统都在学习。所以顺著法性就上升,违背法性就往下坠落,不能不知道。到底是往上提升,还是往下坠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与佛菩萨,与一切神灵,与上帝、与阎王,统统没有关系,全在自己。所以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下面,底下这一段,『贤首菩萨,以偈答曰』。偈颂从下面就开始,就正式答覆文殊菩萨的提问。我们先看清凉大师注解,第二段,「正显偈辞,有三百五十九颂半」。这个经文比「净行品」长,超过一倍都不止。「净行品」里面一百四十一首偈,一百四十一桩事,功德殊胜。所以说明它的功德,菩萨就用了三百五十九颂半。「大为三分」,这是讲段落,我们以后就用这个三大段,总共有三大段。
  「初四颂」,这就是从第一到第四。你看看清凉大师给我们标的,「谦赞许说分」,我们要学。谦是性德,菩萨十信圆满了,显示出来第一个是谦虚。赞是赞叹,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你想这两个字是不是普贤这两愿?谦就是恭敬,对任何一个人都要谦虚,都要恭敬。你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都不如我,错了!今天我收到一个同学传真来给我的报告,他在大概是上一、两个月,发现苍蝇念佛往生,好几只。他自己在房间里面,他是个学生,住在学生宿舍,房间里面放念佛机,放佛号。苍蝇飞进来了,他忽然警觉到苍蝇也是众生,不要赶它,可能它也是来听经,来念佛的,因为晚上他放《地藏经》。真的苍蝇不干扰他,他也不干扰苍蝇。听了一、两天之后,这苍蝇真的往生了,赶也赶不走,往生了!以后他明白了,往生就把苍蝇埋起来,给它处理后事,念佛给它回向,好几只。蚊虫、苍蝇、小动物,你能轻视它吗?你能觉得我很了不起,你不如我?不可以。
  你能对蚊虫、苍蝇、蚂蚁都能表示谦虚恭敬,弟子规就落实了,十善业就落实了,对人更不必说,这就是学佛。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的,对任何一个小动物都谦虚,都恭敬。你看它通灵性,你在做功课,它来参与,它不干扰你,叮在一旁,动也不动,在那里听经,在那里跟大众一起念佛,赞叹!
  「许说」,文殊菩萨问。接受文殊的提问,来详细回答。这是前面四首颂。后面这是第二段,第二大段有「三百四十六偈半,正说胜德分」。文殊菩萨问的,正说十信菩萨所修的净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把段落接著介绍一下,「次三百四十六偈半,正说胜德分」。这是主要的,如果说是像经开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它有这个味道在。前面四首偈就是序分,当中三百四十六首半的偈颂是属於正宗分,末后有九首偈,第三段九偈,「校量劝持分」,这个等於说是流通分。校量是比较,比较功德,劝导大众要受持,要依教奉行。前面四首也分两个小段,「初偈总明,后三开章」。我们先看第一首偈:
  【善哉仁者应谛听。彼诸功德不可量。我今随力说少分。犹如大海一滴水。】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这首偈「前半赞问劝听,后半谦己少说」,末后一句是以大海滴水来做比喻,「次下当明」,这个地方就不细说,后面会讲到。『善哉』,这句话是赞问,赞叹文殊菩萨代大众提问。可见得提问不是个容易事情。菩萨难道不知道吗?普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