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分危急。可以说生死存亡,就在赤壁这一战役,至关紧要。
果然不出孔明所料,曹操一再上当,百万雄兵,顷刻化为灰烬。刘备趁机占领南郡、长沙、零陵、桂阳等地,总算有了一些地盘,勉强称得上鼎足而立,三分天下。但是,和曹操、孙权相比,仍然是最为弱小的势力。就算如此,隆中对策的第一步,毕竟顺利完成。对刘备来说,可以说是有生以来,首次站稳脚步的第一招。
如果说官渡之战,使曹操以寡胜众,气势大增。那么赤壁之战,刘备同样以寡胜众,大增气势。从此天下三分,比官渡之战的作用,尤为重大。我们常说人有旦夕祸福,刘备这次喜出望外,更能充分体会这种感觉。不过事在人为,如果不是孔明竭尽心力,岂能有这样的成果?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可贵处即在有人才有事。
39。曹操自以为得志,却遭惨败,这是为什么?
曹操看不起当代的各种势力,惟独对刘备和孙权存有戒心。一个是“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一个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都是十分不容易听到的美言。现在这两位人物,居然联合在一起。如果赤壁这一段,能够大破孙刘联军,岂不是同时消除心中大患?眼看着一切准备就绪 ,既有庞大的连环战舰,又有黄盖老将愿为内应。难怪曹操先说“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又说“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得意大笑,自以为得志。似乎天下底定,即在弹指之间。
我们常说骄兵必败,用来诠释赤壁之役,实在十分恰当。曹操平日颇能接纳谋士的意见,现在由于骄傲的心态,什么风向、火攻、反间的劝谏,全都听不进去。孔明借箭的教训,曹操虽然懊悔不已。平白送给敌方十五、六万支箭,心中气闷。却不能提高警觉,预防再次上当。黄盖是东吴三世老臣,怎么可能来降?一句“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的好听话,便信以为真。庞统的来路不明,很可能队龙、风离同一伙人。一方面捧曹操,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一方面骂周瑜,周朗,周朗,克期必亡。以曹操的机智,居然不起疑。特别是蒋干已经出了一次大洋相,这次引进庞统,还不能再三考虑?徐庶从不表示意见,现在却主动要去散关把守。刘馥指出不吉祥的用语,被曹操当场刺死之后,有谁还愿意冒性命危险,有所规劝呢?种种失误,已经种下骄兵必败的祸根。赤壁之役的惨败,其实是必然的。
40。曹操赤壁惨败,是不是一种宿命呢?
宿命的意思,原来是说人有前生,死后重新轮回,投胎转世。后来引伸为生前已经定好,也就是这一辈子无法改变的命运。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两种可能性:一种说命运由自己创造,能够加以改变,称为创造论。另一种视命运由自己创造,能够加以改变,称为创造论。另一种视命运为既定,无法有所改变,属于命定论。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宿命。想要改变的人,秉持创造论,自然有所改变。不想不知改变的人,一切遵照既定的命运,当然相信命定论。而相信创造论或命定论,或者由此改变,甚至于改来改去,不都是宿命吗?曹操夸下海口,要一举而扫平江南。他心目中的两个敌人,孙权和刘备,都将在这一战役俯首称臣。
结果呢?三江口折兵、蒋干中计、孔明借箭、黄盖行苦肉计,依曹操的智见和经验,应该提高警觉:此番战争,非同一班,必须特别戒慎,格外小心才是。为什么庞统献连环计,程昱、荀攸怀疑周瑜用火攻时难以回避。饮酒赋歌时又杀了刘馥,还不能及时惊醒,原来隐秩序已经带给他那么多的讯息,竟然如此执迷不悟?
稳秩序是公平的,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只是各人的造化不一样,有的警觉到,有的完全没有感觉。有的正确解说,有的则解说错误。看起来很不公平,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反而显秩序标准公平,却经常出现不公平,令人十分愤慨。最好是用隐秩序的公来,来调剂显秩序的不公平,以形成合理的不公平。可惜一般人,只知道盲目地追求公平,反而造成很多不合理的现象。
41。周瑜要杀孔明,为什么几次都不能如愿?
周瑜并不是一位小气的人,否则怎么会推荐鲁肃、程普这样卓越的人才给孙权呢?他不但有远见、善谋略,而且用兵遣将,都有独到之处,是东吴的大功臣。
他对孔明也不是不佩服,而是孙刘联盟,毕竟是暂时的;双方的利害关系,才是长远的。他每想及此,总觉得孔明实在太厉害。如不早除,终必危害东吴。
孙策和他是至友,临终时又告诉孙权,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使他深深觉得,东吴和他的关系,高于一切。他先请孔明的兄长诸葛瑾,劝孔明弃刘备而投孙权。孔明坚决表示不可能,这才转而兴起杀孔明的念头。
孔明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锋芒太露,引起周瑜的不安。因此处处提防,步步为营。加上鲁肃对孙权多少有些失望,难免有一点偏向刘备,至少给予很大的同情。多方协助孔明,致使周瑜的计策,始终不能奏效。
正因为周瑜分心想杀孔明,才促使孔明专心布署战后的追击行动。结果战利品大多归于齐备地,使得周瑜更加气愤。孔明离开七星坛,丁奉前来捉他时,还站在船尾,大笑说:“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想不到从此以后,两人见面,都没有好脸色看。周瑜每想起孔明,总觉得不杀他消不了心中的怨气。他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几番杀他都没有成功。是不是应该换一种角度,和他共同合作,趁胜追杀曹操,然后再做打算呢?他若是执迷不悟,恐怕会气死自己。孔明刚下山不久,不可能这么早就遭殃才对。
42。孔明点将,为什么对关羽全不理会?
对有能力的人,请将往往不如激将。孔明知道,不给关羽任务,他会气得不得了。因此指派赵云取鸟林小路,要张飞到葫芦谷口埋伏。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三人,说江射擒败军。请公子刘琦回守武昌,刘备则屯兵樊口,静候周瑜大破曹军。各人皆有任务,而关羽独无。关羽忍耐不住,大声询问是什么原因?孔明这才笑着对他说:“本来要请你把守一个最为紧要的隘口,不过有一些顾虑。”关羽追问下去,孔明说曹操兵败,必走华容道。如关羽去守,必然放他一马。关羽再三保证,不可能放他。孔明要他先下军令状,关羽心中不服。反问若是曹操不从那里经过,又该如何?于是,双方都产下军令状,违犯的人,定依军法处置。刘备看到两人如此认真,急得要命。任何一方有闪失,对刘备最不利。
孔明向刘备说明,曹操一定走华容道,但是他命不该绝。所以特别让关羽去守,把这个人情,留给关羽去做。刘备这才放下心来,大叹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请关羽去守华容道,把曹操放走了,不过是平常事一桩,得不到什么教训,也收不到任何效果。现在改用激将法,就会全不一样。关羽起先不相信自己会放走曹操,召集亦下军令状,居然还放他走,岂不十分严重?回来后乖乖认罪,孔明也毫不留情,要斩关羽。刘备也密切配合,以三结义誓同生死为由,孔明这才罢手。君臣两人,合演一出收心大战。使关羽永远亏欠两人天大的人情,不得不诚意交心。从此三人愈同心,力量也愈为强大。
43。孔明果真算准曹操的逃亡路径,有这么厉害?
历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孔明精算到这种地步,简直太神了。实际上孔明下山前,在卧龙国潜修,至少十余年。他既然自比管仲、乐毅,有安天下的抱负。对当代的重要人物,必然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初见刘备时,便能够掌握刘备的个性,说得他心里痒痒地,非礼聘下山不可。见孙权时,不顾鲁肃的事先提示,一再惹孙权生气,弄得鲁肃心急如焚。便是孙权其人,早已成为孔明研究的个案。甚至于江东群儒,他也摸得一清二楚。才能够逐一击破,各有令人折服的对策。
曹操在当时,无论如何,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孔明的研究档案中,相关资讯必然很多。曹操的一举一动,孔明不但了如指掌,而且能够明察其看不见的动机。所以曹操兵败,逃亡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孔明不像周瑜那么忙碌,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预先详尽地沙盘推演。算得十分精准,这才调兵遣将,完全符合实情。
我们常说皇天不负苦心人,意思是用心再用心,变成苦心的时候。上天就会如愿以偿,让我们心想事成。问题是用心和苦心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一般人认为用心就好了,殊不知力道不足,仍然是不行的。必须用心再用心,也就是潜心苦修,才够力度。
孔明准备了十几年,刚刚下山,精气神都十分充足,当然料事如神。从博望坡开始,一直到料定曹操必然败走华容道,无不精准如神。从这种角度来看,关羽和他打睹,简直必输无疑。刘备知道底细,比较轻松。
44。曹操兵败逃难,为什么还嘲笑周瑜、孔明?
我中华儿女,有一种特性。就是永远不认输,只肯承认倒霉。因为霉气很快会消散,运气能改变。一旦认输,等于承认失败。那就兵败如山倒,豪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倒霉算不算一种借口?我们暂且不管它。认错而不认输,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化绵延不断的主要因素。曹操大败而逃,一路上稍获喘息,便大笑不止。诸将惊魂未定,问他为什么大笑?他说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不够厉害。鸟林笑出赵云,大叫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逃到葫芦谷口,又笑出张飞,他心中不如赵云对孔明那样尊敬,只说操贼走哪里去?逃得人皆饥饿,马尽困乏。勉强支撑到华容道,曹操在马上,竟然又扬鞭大笑。把关羽笑出来,才苦苦哀求。但是他的心里,仍然不服输,还是自认倒霉而已。
曹操每笑,必引起更大险难。这是上天对曹操的警讯,要他戒掉骄傲的习性。再大的险难也让他过关,是因为他这一辈子的任务尚未完成。再给他一些时日,自然会收拾他。曹操的笑,是他的壮志健在,还要继续坚持下去的表示,是一种良好的现象。倘若他路上愁眉苦脸,不发一语。或者长叹不止,自认不如周瑜、孔明,请问此后如何领导下去?脱离华容道后,他还是不认输。把责任推给众谋士,在他们面前捶胸大哭,借追思郭嘉来促使众谋士反省,以巩固领导中心。曹操的特性,在这里充分呈现。若非如此,那就不像曹操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曹操一生的结果如何,从这里可以推想而知。
45。关羽在华容道上,应不应该放走曹操?
说曹操命不该绝,完全站在无形无迹的立场来看。若是采取有形有迹的观点,那就是这个时候,还不能让曹操死掉。因为在这种曹军惨败,孙吴得意洋洋的关键时刻,让曹操就这样死在关羽手中。曹操的部属一定把矛头对准刘备,说不定和孙权联合起来,刘备就完了。
站在刘备的立场,绝对不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杀死曹操。孔明故意不派赵云或张飞去守华容道,便是落在这两位大将手中,曹操非死不可,那就不妙了。
曹操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坚决要离他而去的时候,心里也着实挣扎了一阵子。他反复思索,不让关羽离开,以关羽的神勇,简直做不到。让他离开,又实在不甘心情愿。所以他避不见面,故意不发给通行证。使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欠下很深重的人情。最后才指派张辽劝退夏候惇,做一个大人情给关羽。曹操何尝不知道,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难免有一天栽在关羽手中。所以趁早让关羽欠下一大堆人情,将来必要时,说不定救自己一命。曹操和孔明,对关羽都十分了解。可以说两人合演一出华容道大戏,使关羽有情有义地表现一番。
关羽当然要放走曹操,否则大家对他的忠义,就不会那么推崇。对刘备忠心,是一回事。还曹操人情,也是合乎义理的表现。何况关羽一刀砍下曹操的首级,接下去孔明必须承担刘备败亡的重大责任。《三国演义》,势必提早结束。刘备的壮志,孔明下山,都毫无意义。无论有形迹、无形迹,关羽这一次放走曹操,都合乎道义。
46。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引起什么样的问题?
孙权和刘备联手,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才出于主动。被动的人,往往走一步算一步,缺乏长远的计划,也没有周全的盘算。主动的人,才会自动地全心全意投入。不但看长远,而且很周全。赤壁之役结束,周瑜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