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如此圆满地把三个人聚集在一起,而且合作无间呢?刘备如果仍然是皇室要员,不能和关羽结识。就闯不出什么名堂,即使三顾茅芦,恐怕也打动不了孔明的心。三顾茅芦时,关羽还很不以为然。结果却由衷地佩服孔明的调兵遣将,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力量,在穿针引线,是不是?
52。水镜集团,为什么忽然源现,有什么启示?
人类社会,先有隐秩序,称为世道人心。一切本乎自然,所以顺天应人。后来由于创造力和自主性的发挥,自以为是地创造出显秩序。不但见仁见智,而且屡有争议。可见显秩序具有局限性,时间、空间有所改变,也就必须有所调整。否则不能适应大家的需求,难免造成矛盾,甚至于引发冲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主要的原因,即在于显秩序出了严重的问题,所造成的结果。隐秩序则始终如一,保持一以贯之的理念和态度,恒久而持续地对显秩序,提出建设性的补助措施。却由于无形无迹,经常隐而不现。偶而在必要时,才借由人、事、地、物来显示征兆,提出警讯。自古以来,便不曾不断,只是变化多端,令人捉摸不定,不易觉察。
三国时代,正式登场的隐秩序代言人,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德操。他适时出现,三言两语,就使得刘备急着向他请教奇才安在,这才导演出三顾茅芦的旷世大戏。
水镜集团的原名,应该称为贤能集团。贤指品德修养高明,能即才能出众。历来的称呼并不一致,神仙、得道高人、仙翁、奇士、哲学家,都曾经出现。这一次我们用水镜集团,来加以描述,并没有特别的用意。
打从朝政混乱、社会失序开始,水镜集团便开始运作。只是默默耕耘,尚未打出名号而已。刘、关、张结义,实际上也是隐秩序的杰作。武局展开之后,现在推出文局。水镜发生这才隆重登场,把潜修二十年以上的孔明,全力捧抬出来。看似忽然源现,其实不然。
53。水镜集团,为什么时隐时现,令人摸不着头脑?
水镜集团,既然是隐秩序在三国时代的代言人。自然和历代的隐秩序代言人一样,可隐可显,时隐时显,令人摸不着头脑。他的成员,其实人数颇多。只是有时候连成员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份子。
气球中的气体,来自我们通称的空气。进入特定的气球中,便成为那一个特定气球的成员。除非实在有必要,应该不会获得警讯,提醒它原来属于空气的一份子。或者给它警讯,仍然不能领悟,好像无事一样。
隐秩序尊重显秩序的规律,因为显秩序也是上天允许组成的团体,属于隐秩序的一部分。当显秩序十分合理的时候,隐秩序大多静观其变,而且乐观其成。只有显秩序遭受破坏或日久失序时,隐秩序才会发生作用,以资互补。实际上显秩序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隐秩序的作用,不过是秩序上有所差异,并无一日停止。
隐秩序的作用不大时,常常不需要什么代言人。因为显秩序中高人很多,稍有警讯立即知所反应,做出合理的调整。若是显秩序已经大乱,高人被逼出气球外,回到空气中。这时候就会推出代言人,做出比较显著,具体而快速的活动。用意在加速变化,减少大多数人民的痛苦。而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有所作为。
水镜集团,从黄忠作乱开始,便参与相同的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不十分明显,好像若无其事一样,我们称为自然孕育时期。现在孕育得差不多了,才着手进行比较明显的措施。水镜发生现在才登场,是有道理的。
54。为什么孔明下山之后,天下以孔明为重心呢?
天下大乱的时候,武艺最要紧。谁的武艺高强,自然受到重视。武艺同样高强,也分阴分阳。品德不良的,如吕布,好像靠近谁,那个人就要倒霉。先是丁原,后有董卓,弄得曹操再欣赏他,也不敢留下他。品德良好的,如关羽。大家抢着要,不想要的人倒霉。董卓,袁绍不重视他,不久人世。曹操、刘备都要他,人才闻风来归,所以愈来愈壮大。特别是关羽,忠义善战,当然成为天下的重心。谁得到他,就加分多多。
地盘分得差不多,似乎大势已定。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文才。白面书生,如孙干、糜竺、李儒、王允、陈宫、张昭、贾诩,为数很多。经论济世的高人,如孔明、庞统、郭嘉、陈登、孔融、沮授、周瑜,为数不多。其中有寿命不长的,如庞统、郭嘉、陈登、周瑜,有不幸遇害的,如孔融、沮授。真正获得发挥的,好像只剩下孔明一人。徐庶也是高明人士,却隐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而无所发挥。若干高明,如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俱皆归隐而不出山。孔明成为天下的重心,实在是多种因素所造成。并不是孔明有意如此,而是天命所归。试想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若无孔明,孙权有意投降,刘备根本抵挡不了。岂不是如曹操所言,何患不成功呢!孔明不下山,天下归于曹操。孔明归曹操,提早完成。孔明归孙权,他能贤亮却不能尽亮,孔明整天和周瑜、张昭内斗,势必促使东吴早日投降。就算精诚团结,大概刘备也不会和他联合抗曹,所以也打不过曹操。只有孔明归刘备,曹操与孙权都不得不依照他的预测而行事,当然成为天下的重心。
55。孔明下山的前后,有什么重大的差异?
桃园三结义,象征人人都可以追求理想;孔明下山,表示大家都必须面对现实。前面那个阶段,重点在时势造英雄。若是显秩序和隐秩序互相调和的太平盛世,大家按部就班,根本用不着打打杀杀。这种时势,所造出来的英雄,以治世的能臣为主。东汉末年,则是显秩序遭应严重的扭曲,与隐秩序相去甚远。所造成的英雄,自然以武将为主。关羽、张飞、赵云、吕布、张辽、叶雄、谈良、文丑、子禁、典韦、梁进、李典、黄忠、魏延、程普、黄盖、韩尘、太史慈、甘宁、夏候惇、夏候渊、曹仁、曹洪等等。如果不是当时的社会失序,混乱不安,那里有这么宽广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施展?后面这个阶段,重点转移成英雄造时势。惟有极高明的人士,才知道如何利用各种英雄所打造出来的平台。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出奇制胜的策略,一人而改变天下的大势。孔明未下山之前,刘备一下子投奔这里,一下子投奔那里。带着关羽、张飞、赵云到处乱窜。而且活像扫帚星似地,奔到那里就败在那里,弄得那个地方也很不安宁。隐秩序不断透露一个重要的讯息:光凭武艺高强是不够的,必须具有极为高明的策略才行。
显秩序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把天定胜人的思维,弘扬起来。隐秩序则适时提示,英雄造时势,将人定胜天的主张,透过某些特殊的贤能人士,来付诸实践。
为什么说时势造英雄表示天定胜人呢?因为天代表隐秩序,无形无迹。必须经由英雄来开拓,才显现得出来。没有这些勇于向现实环境挑战的英雄,那里有什么时势可言?黄忠和各路英雄,处于同样的时势。对隐秩序来说,机会是平等的。黄忠成功,便没有人称他们为贼。那一路英雄获得胜利,谁被兼并或消灭,都由当事人的理想和努力来决定。隐秩序只提供机会,并不指定谁可以充当代言人。关心若是自己不争气,上天还是帮不了忙。若是当时各路人马,一致认同黄忠的主张,大家集结在一起,很快就推翻汉朝,相信隐秩序也会认同。可见时势不说话,把英雄造出来。至于造成什么样的英雄?则由英雄自己来表现。关羽若是心甘情愿地为曹操卖力,隐秩序有办法使他和吕布一样地早日归天。如果大部分武艺高强的英雄,都追随曹操。恐怕隐秩序也只好改变主意,将天命归于曹操了。时势造英雄,不过是提供环境,让英雄们各自发挥。反过来造成明显的时势,使隐秩序依据当代大部分人的意向,做出合理的调节。曹操势大,孙权据险,但都不得天命。孔明看出这种局势,才不得不下山。扮演顶级军师的角色,创造三个鼎立的时势,提供下一步整合天下的有利基础。
孔明下山之后,发挥人定胜天的毅力。把英雄造时势的角色,扮演得维妙维肖。隆中对策,决定今后天下大势的走向。刘备不接受刘表的赠与荆州,孔明并不气馁。继续按照既定策略,和鲁肃密切配合,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孙权的反应,符合预期的要求。赤壁之役,孙权合作大败曹操。刘备趁机收复南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郡。孔明三分天下的策略,获得初步的成功。从此以后,刘备才有自己的根据地。他自领荆州牧,同时上表奏请封孙权为徐州牧。
这种重大的改变,看起来是孔明以一人而改变天下。实际上是隐秩序看到刘备集团,逐渐获得大家的认定,成为三大气球当中,唯一有希望吸引大众眼光的焦点。才借由水镜发生的精心策划,把孔明推上刘备集团首席军师的宝座。说起来是当时的情势,促使隐秩序放心地把孔明推向刘备,让他们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桃园三结义,把刘、关、张三人,用义结合起来,屡经各种严苛的考验,证明三人同心,并非任何力量所能分割。现在刘备和孔明,又紧密地合作。刘备形容自己的愉快心情,不小心地说出“如鱼得水”这样的话来,甚至引起关心和张飞的不满。幸亏孔明知道自己的处境,设法化解两人的猜疑。终于口服心服,精诚团结。
隐秩序如果看重刘备,把关心和孔明这两位重量级人士都心向于他。是不是上天已经把刘备当做真命天子,要把这一次分而复合的重大使命,交付给他呢?
这倒未必,因为兹事重大,必须再加以更严苛的考验和磨练,然后再看情况而定。荆州从来没有被孙权占领过,却由于孙权心有不甘,认为刘备占了太多便宜。孔明又为了顾全大局,不愿意和孙权撕破脸,以免妨害孙、刘联盟。所以无中生有地造出“借荆州”这样的名目,拖下一个难以了断的尾巴。有借就有还,不还便要打。弄得关羽和刘备,都为了荆州而伤透脑筋。大意失荆州,一下子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础,几乎毁于一旦。
第三部 大意失荆州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有不顺遂的时候,惟一可以控制的是要怎样做出合理的反应。每一个集团,随时都可能发生想像 不到的意外。惟一能够掌握的,是未雨绸缪。人人提高警觉,预防各种变数带来的灾祸。
刘备兵败新野,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孙权为了抗拒曹操而收容刘备,让他暂时驻在荆州。后来刘备拥有两蜀,荆州只借不还。孙权觉得很不对劲,趁着刘备忙于四川的业务,只留关羽在南郡镇守。而关羽的部队,又正与曹军交锋。于是通知曹操,接受袭击关羽的请求。由吕蒙和陆逊两人,设法夺取荆州。关羽自知大意,而且关系重大,却不能做出合理的回应。刘备那时候已经是汉中王,听到关羽父子遇害的消息,哭倒在地上。他也犯同样的错误,只想到桃园三结义的誓同生死,没有欣赏公私的区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实际上只能用在私事。公事的处理,并不能这样。孔明劝他保养身体,再想办法报仇。他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加上张飞日夜哭泣,下令三军挂孝代吴。部将赶不及制办的旗白甲,恐为张飞所杀。趁着张飞夜寝帐中,将他杀害。刘备哀痛,决心亲征东吴。蜀吴聪盟一破,魏国乘机南下。三国不能鼎立,即将统一了。
桃园三结义一直是刘备集团最大的助力,如今却成为刘备心中最痛苦的负担。不复仇,有违誓言。平日的仁德表现,好像都变成假的。一般人这样想,是理所当然。刘备自负重任,刚好又碰上曹丕自立为帝,献帝遇害。刘备为了继承汉统,即皇帝位。更应该接受赵云的劝告: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以天下为重,不应该在这种特殊的紧急状态下,坚持为弟报仇。可见政策错误,比什么都可怕。刘备下这个决心,把孔明的整个计划,推翻了。正如水镜发生所说:孔明虽遇明主,惜不得其时!
如果关羽不失去荆州,或者刘备公而忘私,不鲁莽攻吴,结果如何?三国僵在那里,谁也统一不了天下。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大意失荆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若因此而便宜了曹丕,那里还有什么天理?所以司马氏逐渐接乎,也是曹家自作自受的必然结果。曹操以王莽为戒,不敢篡位。他的儿子曹丕篡了,引起刘备、孙权称王的连锁反应。也给司马氏一个活生生的范例。很多事情,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再坏也是好的,大意失荆州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