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澹抖懿摺返摹墩阳逵攵芏瘛氛伦ⅲ!4〕“资”, 资助。“公子咎”,当即五庶子之一。〔5〕“为请太子”,此上二句《周共太子死》 章作“何不封公子咎而为之请太子”。此章与《西周策》的《谓齐王》章酷似,其首句 作“谓齐王曰:‘王何不以地齐周最以为太子也?’”“齐”字通“资”,《史记》似 与《谓齐王》章更为接近。〔6〕“左成”,楚臣。〔7〕“知困”,犹言计穷。“知” 通“智”。〔8〕“不如请周君孰欲立”,不如问周君欲立谁为太子。〔9〕“微”,暗 中。〔10〕“果立公子咎为太子”,以上是据《东周策》的《周共太子死》章,但该章 左成之言下未言公子咎立为太子,而云“公若欲为太子,因令人谓相国御展子、廧夫空 曰:‘王类欲令若为之。此健士也,居中不便于相国。’相国令之为太子”。金正炜《战 国策补释》指出“公若”、“若”皆立为太子者之名是正确的。今按“公若”应脱“子” 字,“若”与“咎”字形相近,易混,“公〔子〕“若”与“公子咎”应是同一人,所
以《史记》说公子咎立为太子。又《周共太子死》章与同书《西周策》的《谓齐王》章 酷似,只是“楚王”作“齐王”,“司马翦”作“司马悍”,“左成”作“左尚”,“公 子咎”作“周最”,乃传闻异辞。其确切年代不可考。
八年,〔1〕秦攻宜阳,〔2〕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3〕将伐之。苏 代为周说楚王曰:〔4〕“何以周为秦之祸也?〔5〕言周之为秦甚于楚者,欲 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6〕周知其不可解,〔7〕必入于秦,此为秦 取周之精者也。〔8〕为王计者,周于秦因善之,〔9〕不于秦亦言善之,〔10〕 以疏之于秦。周绝于秦,必入于郢矣。”〔11〕
【注释】〔1〕“八年”,据本书《韩世家》、《樗里子甘茂列传》,秦攻宜阳在 王赧七年,而拔之在八年。此应作“七年”。〔2〕“宜阳”,韩大县,在今河南宜阳 县西。〔3〕“而楚以周为秦故”,“周为秦”,疑同下“周于秦”,是说楚因为周亲 近秦的缘故。战国文字“为”与“於”字形相近,这里的“为”字可能是“於”字之误。
〔4〕“苏代”,苏秦之弟,东周洛阳人。详见本书《苏秦列传》。“楚王”,应为楚 怀王(公元前三二八——前二九九年在位)。〔5〕“何以周为秦之祸也”,此句文字 似有讹误,意思当是说为什么要把周亲近秦当作是对楚的威胁呢?〔6〕“周秦”,应 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与上周太史儋之言类似,认为秦将并周而有之。〔7〕“解”, 免于难。〔8〕“精”,精妙。〔9〕“于”,通“与”。〔10〕“言”,可能是衍文。
〔11〕“郢”,音 y!ng,楚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这里指楚。按以上为今本《战 国策》所无。
秦借道两周之间,〔1〕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于韩,〔2〕不借畏于秦。 史厌谓周君曰:〔3〕“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4〕‘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5〕 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6〕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 也。又谓秦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无辞 而令周不受,是受地于韩而听于秦。”〔7〕
【注释】〔1〕“借”,《战国策?东周策》的《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章作“假”, 义同。“两周”,西周、东周。〔2〕“畏”,《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章作“恶”,“恶” 有“畏”义,本书《仲尼弟子列传》:“且王必恶越。”《索隐》:“恶犹畏恶也。”
《吕氏春秋?振乱》:“凡人之所恶为无道不义者,为其罚也。”注:“恶犹畏。”所 以这里作“畏”。〔3〕“史厌”,《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章作“史黡”。“周君”,
《索隐》以为西周武公,是推测之辞,因为此时周王住在西周。但据下文似应为东周君。
〔4〕“韩公叔”,《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章鲍彪注:“公叔,韩公族。”是当时韩国 的相邦。〔5〕“绝周”,《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章作“绝塞”,鲍彪注:“绝,横渡。 塞,障也。”“绝”是穿越之义。〔6〕“质”,《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章作“重使”。 “质”谓人质。〔7〕“是受地于韩而听于秦”,以上是据《战国策?东周策》的《秦 假道于周以伐韩》章,事当王赧七年。
秦召西周君,〔1〕西周君恶往,〔2〕故令人谓韩王曰:〔3〕“秦召西周 君,将以使攻王之南阳也,〔4〕王何不出兵于南阳?〔5〕周君将以为辞于秦。
〔6〕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阳矣。”〔7〕
【注释】〔1〕“西周君”,《西周策》的《秦召周君》章作“周君”,以叙在《西
周策》,知是西周君。〔2〕“西周君恶往”,《秦召周君》章作“周君难往”。“恶”, 畏难之义。〔3〕“韩王”,《秦召周君》章作“魏王”。据钟凤年《国策勘研》(哈 佛燕京学社一九二六年出版)考证,应以作“魏王”是。此魏王,鲍彪注以为魏安釐王, 钟氏则以为魏哀(襄)王或魏昭王。按魏襄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三一八——前二九六年, 当王赧十九年以前;魏昭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二九五——前二七七年,当王赧二十至三 十八年,魏安釐王在位期间为公元前二七六——前二四三年,当王赧三十九年以后。《战 国策》此章系年不明,无可考。〔4〕“南阳”,地区名。魏、韩、楚皆有南阳。魏之 南阳在今河南济源县至淇县朝歌镇一带,韩、楚之南阳在今河南西南的南阳地区。这里 应指魏的南阳。魏的南阳在黄河以北。〔5〕“王何不出兵于南阳”,《秦召周君》章 作“王何不出于河南”,“南阳”是“河南”之误。“河南”,指周。周在黄河以南。
〔6〕“周君将以为辞于秦”,周君将以此为理由以拒绝秦的召见。这几句的意思是说 周君不欲入秦,因而告魏说秦召周君是要攻打河以北的魏地南阳,魏不如出兵河以南, 使周借口受到魏的威胁而不能入秦。〔7〕“秦必不敢踰河而攻南阳矣”,《秦召周君》 章“踰”作“越”,义同。此句是说秦必不敢踰河而北,以攻魏之南阳。是时秦与两周 俱在河南,而魏之南阳在河北,故云。以上是据《战国策?西周策》的《秦召周君》章, 系年不详。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国,〔1〕
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可以德东周,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2〕
【注释】〔1〕“西周故天子之国”,西周为敬王以前周王所居之地,故云。〔2〕 “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以上是据《战国策?东周策》的《东周与西周战》章,系 年不详。
王赧谓成君。〔1〕楚围雍氏,〔2〕韩征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 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于是。臣能使韩毋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 都。”〔3〕周君曰:“子苟能,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曰:〔4〕“楚围 雍氏,期三月也,〔5〕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国乃征甲与粟于周, 是告楚病也。”〔6〕韩相国曰:“善。使者已行矣。”代曰:“何不与周高 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故与周高都也?” 代曰:“与周高都,是周折而入于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7〕即不通周 使,〔8〕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曷为不与?”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9〕
【注释】〔1〕“王赧谓成君”,《集解》徐广引《战国策》“韩兵入西周,西周 令成君辩说秦求救”(今本无),谓“当是说此事而脱误也”。〔2〕“楚围雍氏”, “雍氏”,韩邑,在今河南禹县东北。此役据本书《韩世家》应在周赧王十五年。〔3〕 “高都”,韩邑,在今山西晋城县。〔4〕“韩相国”,“相国”即“相邦”,“邦” 作“国”是避汉高祖刘邦讳。此韩相邦,据《战国策?西周策》的《雍氏之役》章即公 仲。公仲是韩公族,《战国策》有公仲明、公仲侈、公仲珉,《索隐》以为是公仲侈。
〔5〕“期三月也”,《雍氏之役》章说“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
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与此异。〔6〕“是告楚病也”,是使楚知韩病。
〔7〕“秦闻之必大怒忿周”,此句与下句《雍氏之役》章作“秦闻之必大怒,焚周之 节,不通其使”,可见“忿周”二字应属下句,“忿”是“焚”的假借字。〔8〕“即 不通周使”,据上文此句“即”字应是“节”字的通假字。连上文“忿周”,当读为“忿
(焚)周即(节),不通周使”。〔9〕“果与周高都”,以上是据《战国策?西周策》 的《雍氏之役》章,事当王赧十五年。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1〕“秦破韩、魏,扑师武,〔2〕北取赵蔺、 离石者,〔3〕皆白起也。〔4〕是善用兵,〔5〕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
〔6〕梁破则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7〕善射 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
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扼剑,〔8〕曰:“客 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9〕夫去柳叶百步而射 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鉤,〔10〕一发不中者, 百发尽息。”〔11〕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 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12〕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 病而无出。’”〔13〕
【注释】〔1〕“苏厉”,苏秦、苏代之弟。详见本书《苏秦列传》。“周君”, 据《战国策?西周策》的《苏厉谓周君》章,知是西周君。〔2〕“扑师武”,《苏厉 谓周君》章作“杀犀武”。《集解》徐广曰:“扑,一作‘仆’。”“扑”通“仆”, 是折杀之义。“师武”,即犀武,魏将。公元前二九三年(当周赧王二十二年),秦将 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虏韩将公孙喜,杀魏将犀武。〔3〕“北取赵蔺、离石者”,
《苏秦谓周君》章作“攻赵,取蔺、离石、祁者”。“蔺”,在今山西柳林县北。“离 石”,在今山西离石县。“祁”,“在今山西祁县东南,皆赵邑。按白起攻取赵的蔺和 祁在公元前二八二年(当周赧王三十三年),即《六国年表》、《赵世家》所说“秦拔 我两城”,而蔺与离石相近。参看顾观光《七国地理考》、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辩》。 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蔺、离石之拔皆在白起为将之前,甚至连《吕氏春秋?审应》 所说赵惠王时蔺、离石入秦也加以否定,这是不对的,其实战国城邑屡失屡复,未必前 已拔之而后即不可再拔之。〔4〕“白起”,秦将,详见本书《白起王翦列传》。〔5〕 “是善用兵”,《苏厉谓周君》章作“是攻用兵”,“攻”通“工”,亦巧善之义。〔6〕 “梁”,魏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7〕“养由基”,春秋中晚期楚人,善射。
〔8〕“释弓扼剑”,放下弓,握住剑柄。〔9〕“支左诎右”,左手执弓,直臂向外支 撑,右手抠弦,曲臂向内拉引,形容射姿。“诎”,周“屈”。〔10〕“弓拨”,弓不 正。“矢鉤”,矢弯曲。《荀子?正论》:“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能以拨 弓曲矢中。”〔11〕“息”,犹弃。〔12〕“倍韩”,《苏厉谓周君》章作“践韩”, 是道经韩地之义。“倍”同“背”。〔13〕“公不如称病而无出”,以上是据《战国策?西 周策》的《苏厉谓周君》章,此章《史记》系于王赧三十四年下。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1〕马犯谓周君曰:〔2〕“请令梁城周。”〔3〕 乃谓梁王曰:〔4〕“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5〕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 王受九鼎而图犯。”〔6〕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7〕因谓秦 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8〕秦果出兵。又
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9〕犯请后可而复之。〔10〕今王使卒之周,诸侯 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11〕梁王曰:“善。” 遂使城周。〔12〕
【注释】〔1〕“秦破华阳约”,“华阳”,韩邑,在河南新郑县北。“约”,《集 解》徐广曰:“一作‘厄’。”“厄”通“阨”,疑即阨塞之阨(音 8)。此年赵、魏 攻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