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人如果想保卫自己的心,
我都合掌恭敬祈求:
请务必要保持正念和觉醒,
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正念的果实,就是在一切混乱和困难中都能提供保护。寂天菩萨说:
因此,我将如法地
把握和护卫我的心。
如果不训练如何护卫我的心,
其他的训练又有什么用处呢?
如果我处在一群暴徒之中,
我会保持警觉不受到伤害。
当我生活在狂乱的人群之中,
我也会护卫我的心不受伤害。
有了正念和觉醒,我们将会如何视情况需要,保持耐心或采取行动。耐心因此变成一种转化的能量。寂天菩萨说:
当你想行动或说话时,
首先检查你的心,
然后,坚定地如法行动。
当你觉得心中有贪欲或嗔恨时,
就不要行动或说话,
要像木头一般如如不动。
正念的的练习不应导致焦虑。如果真的有焦虑产生,也许表示用功太猛——执着于“正念”本身;我们需要稍微放松,不要那么在意自我。罗槃罗法师(Ven。W。Rahul)写道:
正念或觉醒并不表示你必须思维或意识到:“我正在做这个”或“我正在做那个”。绝不是!事实正好完全相反。在你思维“我正在做这个”的当下,你已经产生自我意识,你不是活在动作之中,而是活在“我是”的观念之中,因而你的用功也受到污损。你必须完全忘记你自己,把你自己遗失在你所做的事情上。
安住在放松和开阔的氛围中,可以让我们当下就活在正念和觉醒之中。我们的心将变得越来越稳定,不再像过去一般总是碎裂成散乱的思想,并疯狂地追逐过去或未来。不久之后,我们的专注将有所进步,并会发现比较容易禅修。学习如何享受在活在当下,可以导向开放和忘掉一切时间。保持正念就可以让我们发现内心的安详。
第一部 菩 提 心
菩提心
在大乘佛教中,修行必须透过慈悲才能圆满。我们必须发愿:“我是为了一切众生的服务、快乐、利益和觉悟而从事这种修行。”或“我是为了让我自己更能服务和满足一切众生的需要而修行。”在经典中,这种发愿称为菩提心。
这种把我们的修行回向给别人的意愿,可以强有力地打开我们这颗闭塞、受限的心。它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加持),并在我们心中播下觉悟的种子。如果我们能够发展并维持这种菩提心,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当下变成一种精神的训练,和利益一切众生的工具。即使不是宗教徒,只要考虑到他和众人、朋友、社区、一切人类的关系,并非仅为了自私目标而修行,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利益。
对慈悲开放,可能不容易,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态度。不过,发愿本身是很重要的。培养慈悲心,可以让功德之流日夜流动,导引我们完全证悟真性。寂天菩萨说:
自从发菩提心的当下,
即使你在睡觉或散乱,
功德力将不断地增长。
当我们生起菩提心的时候,必须加以认定和庆贺,以便扩大它的力量。寂天菩萨声称:
今天我的生命已经结了果,
并且完满成就人生的精义。
今天我已出生在诸佛家中。
并且目前我已是诸佛子孙。
第一部 第四章 培 养 信 心
第四章
培养信心
借着承认我们的进步,我们将对自己的能力当下生起信心。
在学习如何训练我们的心和开发我们的力量时,信心是我们最好的盟友。我们需要对自己和所修的道有信心。如果缺乏信心,那么我们半发愿的心,也许连半生不熟的成果都无法完成。
现代文明已经带给我们许多可观的利益,但似乎许多人,
尤其是生活在竞争社会的人们,都觉得有罪恶感或不值得
我们许多人都缺乏自信。我们觉得毫无希望、一事无成,虚弱得无法追求任何更高的目标。缺乏信心可能是源自心理性格或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如果是心理性格,就比较难以改变;但如果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想要改变和成长就不怎么困难。
罪恶感是对教法的利益构成障碍的最常见因素。现代文明已经带给我们许多可观的利益,但似乎许多人,尤其是生活在竞争社会的人们,都觉得有罪恶感或不值得。有些人也许会说:“我不值得快乐,那是其他人、幸运儿的事。”或者也许会说:“这对别人有用,对我没有用。”或“当许多人还在挣扎的时候,让我得到安详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们是真诚地认为有自私之虞,那么这种良好的态度值得赞赏。如果我们尊敬和关怀别人甚于自己,那就是佛教修行的中心,也是一种会自然地带给我们更多力量和开放性的态度。但那些罪恶感大部分都只是我们不安全感的掩蔽而已,是另一种形式的执着自我,是不努力改善我们生活的借口。自暴自弃和抗拒快乐安详,都是不理性的心态,有如说:“因此我饿,所以我不想吃。”
围绕在我们四周的竞争气氛,是使我们缺乏信心的一个原因。从幼稚园开始,许多小孩子就养成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习惯,因为班上有其他同学比他们还好,那些我同学才值得赞美。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出类拔萃是一项被高度肯定的商品。
经常被成人责骂和反唇相讥的小孩子,都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罪恶感。有些父母责怪他们的孩子一无事成,甚至在他们鼓励孩子的时候,如果不是出诸无条件的爱,可能都会变成压力。
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有任何正面的素质,不管它多小,
都要训练自己去注意它,并感到欣慰
不管是什么原因形成自暴自弃的罪恶感,一个强有力的药方是体悟我们的真性圆满无缺。如果了解这一点,信心和成就将当下在我们自身生起。承认这种了解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至少在概念的层次上是如此。因此,如果我们在生命中有任何正面的素质,不管它多小,都要训练自己去注意它,并感到欣慰。这是建立正面心态的方法。当我们经验到正面的能量并加以接受时,即使它是从某些简单的经验中产生的,都将带来满足感,让我们得以发展更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我们纯净的本性不只是为了建立信心而虚构的东西而已,
它是建立在最高的真理之上
几百年前,有一次严重的饥荒横扫西藏某个深谷。一位父亲眼看自己和孩子们不可能再活太久,因为他们的粮食都已经吃完了。因此,他把一些袋子装满灰,用绳子吊在天花板上,告诉他的孩子说:“在那些袋子内还有很多糌巴,但我们必须储存着以备将来。”(糌巴是西藏人的主食,以大麦粉烘焙制成)后来父亲饿死,但孩子们却活了下来,而得到救援。虽然他们比父亲还虚弱,却因为相信还有食物而幸存。他们的父亲却因为丧失了希望而饿死。
当然,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信心能给予身心强大的力量。不过,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上,它所显示的真理比故事的细节还具有启发作用。与糌巴袋不同的是,我们纯净的本性不只是为了建立信心而虚构的东西而已,它是建立在最高的真理之上。
对我们自己和治疗练习具备信心,也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充满了无止境的疑惑和恐惧。但只要我们能够中断日常习惯,投身于训练,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都可以经验到某些真正的利益。
千万不要住于罪恶感之上,我们只需献身于改进技巧,发展慈悲心和开放性。在修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将发现我们的宁静和正面态度已经成长了。
第一部 瞧瞧你的进步
瞧瞧你的进步
成长中的痛苦,也许看起来是负面的,但只要我们提醒自己:“我退步了,这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正面的
借着承认我们的进步,我们将对自己的能力当下生起信心。因此,不让自己有机会生起疑惑和恐惧,是获得信心的最佳途径。
在修习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我们因为距离精神之路的目标还有一段路程而觉得气馁或疲倦,不妨回头瞧瞧开始修行之前的日子,并为我们所做的任何进步而庆贺。退步和绕路、尝试和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成长中的痛苦,也许看起来是负面的,但只要我们提醒自己:“我退步了,这是前进之旅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正面的。
正面地思考是健康的精神修行,自有其道理在。我们建造房子时,如果只是想着尚未完工的那一大部分工作,我们将觉得气馁、挫折且精疲力竭。但如果多想想已经完工的部分,少想尚待努力的工程,我们将觉得高兴,这也将给予我们精力和灵感去做更多的工作。
在长途旅途中,如果面向着遥远的目标,也许会因为似乎没有尽头的路而感到气馁。但如果我们能够面对已经走过来的路,坐下休息,境况将是令人满意而士气大振。
第一部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即使小进步也要放大
在任何训练中,慷慨给予鼓励可以放大结果,引领我们更往前进。我们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发挥,远超过初期的努力;这就好象在非常有利的投资中,资金将成长并加倍,而丝毫不做投资的金钱绝非如此。
不管我们的进步看起来是多么微小,如果把它当成重大而有价值的事情来庆祝,它就可以变成强有力的成就。所以,承认你的正面素质和你所踏出的小步子。对你自己说:“多妙啊!我有了进步!”当下,进步就被放大,障碍就被缩小了。
放大进步并为之而高兴,将加强我们的安详和满足感,让我们有能力平息我们的问题。譬如,从邻居传来的喧闹声,让我们无法好好睡几个钟头,但不久之后吵杂声减小了。如果我们能够承认音量已经减小,而且为之高兴,不去忧虑噪音还持续着,我们就可以得到安抚,并且因为感激所产生的力量,让我们容易入睡。
感激和满足,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在佛教中属于重要的训练。《法句经》(Dharmpada)说:
健康是最殊胜的成就。
满足是最殊胜的财富。
幽默是最殊胜的朋友。
温笯是最殊胜的快乐。
第一部 清 净 见
清净见
清净见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清净的、圆满的、和平的、喜悦的、觉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种种麻烦。不过,佛教认为就麻烦的终极性质而言,它们都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但海底任旧是平静的
把事情看成正面或负面的习惯,都是在我们心中养成的。我们心中的情绪锁链——喜欢和不喜欢、贪欲和嗔恨——将产生更多的痛苦和贪欲。对每一个情景抱持正面的态度,并且深深地感觉正面的能量,就是转化习气的方法。
清净见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清净的、圆满的、和平的、喜悦的、觉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种种麻烦。不过,佛教认为就麻烦的终极性质而言,它们都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但海底仍旧是平静的。
我们可以在困难的经验中发现和平,并且把某些事情看成是正面的,即使它在表面上狂暴不息。如果要把某些在表面上是极端负面的事情看成是和平的,就必须有意识地承认心中的和平感觉,并且安住在那种经验中。
不管是负面或正面,一切见解都决定于我们的心。如果我们把某些事情看成是正面的,即使那只是简单的一杯茶,都可以变成喜悦的对象。如果我们把同一杯茶看成是负面的,它就是不愉快的对象。
不要处处都加上我们的习惯性见解,这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宽广,等待着我们去诠释。譬如,看见一棵树,医生也许会把它看成药物或毒品的来源;商人会计算它的经济价值;木匠也许会衡量它的建筑潜力;科学家也许会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和电能;醉汉也许会把它看成在头顶上旋转的轮子;诗人也许会沉醉在它的美丽之中;基督徒也许会发出赞美神创造万物的祷词;佛教徒也许会把它看成因果缘起的显现,或终极和平的表示。
扩大我们的见解,可以放松对于自我的执着,让我们体悟到自己的心理造作和习惯如何阻碍我们的安详本性。崔津洛措(TsultrimLodro)写道:
解脱身、心、物的三种障碍习气,
它们将呈现出佛身、智慧和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