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大德对於这个经教发挥地方很多,能不能学?不学。只学把表面文字讲得清清楚楚,这是初学。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味道,但是决定没有差错。学习过程当中,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大概不愿意学这个方法。为什么?枯燥无味。要知道枯燥无味是一切趣味的根本,这个道理普通人不懂,老师懂!像我们今天要盖几十层的大楼,枯燥无味是什么东西?地基。楼还没起先打地基,打地基那真是枯燥无味,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几十层的大楼从这个地方建起来的。现在人觉得这样枯燥无味,不愿意学,地基不愿意打就要大楼,所以怎么盖都盖不成功。稍稍盖上去就倒塌掉,不是歪了就是斜了、倒掉了,永远盖不成。那你一生只有住小茅篷,高楼大厦你没有分。谁懂得这个意思?我们看到「从地而得地」,这就是按部就班,这就是持戒,有顺序有先后,从那里做起。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学会了享福,不知道修福,不知道惜福,那个福报很快就享完了。
  我们在国外的时间多,看到国外的老人晚年生活确实很苦,非常寂寞。有些情况稍微好一点的,老夫妻两个人都在,儿女都离开家庭各奔前程,晚年剩下孤孤单单的老人在家里。如果老夫妻走掉一个,孤孤单单一个人,一天到晚没有一个人跟你说一句话,这个生活多寂寞、多可怜。我们遇到了,跟他打个招呼,我们从表情上能看得出来,他非常感激。送他一点东西吃,有的时候他流眼泪,说你们真正是好人。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国过去的家庭,大家庭制度儿孙满堂。老人跟小孩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去工作,小孩在家里,老人在家里,老人教孙子,确实有家教。有的家庭大,家里面开课,请一个老师,叫私塾。请个老师教家里面这些子弟,老师教,家里头的老人也教,根扎得好!现在中国也模仿西方人,采取小家庭制度,老人不管了,老人悲哀!老人可怜!
  我们实在讲很想办一个老人院,尽我们能力帮助一些老人。我们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父母、祖父母一样,尽一份孝心。你要问为什么这样作法?佛菩萨教给我们。大乘戒经上佛讲得很好,「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人,看到年龄大我二十岁以上的人,我要以对待父亲的礼节对他;大我十岁以上的人,我要以对待长兄之礼待他;小我二十岁的,就要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儿女,要爱护他、要照顾他、要教导他。这是仁。
  现在这个教育没有了,社会怎么不乱!今天社会的乱象根源在哪里?教育丢掉了。父母不爱护子女,娇生惯养,不爱护。你保护得再好,照顾得再好,他走到社会上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什么都不会。在社会上遭人嫌弃,人家讨厌他,都不愿意理他。这哪里叫爱护子女?真正爱护子女,你要想到他将来到社会上顶天立地,样样都拿得起来,样样都可以做大众的榜样、模范,博得一切人对他尊重,这是教养。所以中国古人懂得爱护子女,万万不可以从小娇生惯养,那就完了,你害他一生,那是把子女当作宠物来对待。
  所以真正爱护的是严加管教,老师对学生亦复如是。老师要成就这个学生,管教就非常严格。但是今天这个时代,人都讲人权,都讲民主自由开放,麻烦来了。父母能不能管教子女?不能。你要管教是侵犯人权、虐待儿童,父母犯法,不得了!老师能不能处分学生?不能。处分的话,老师犯罪,父母要到法庭去告老师,现在社会是这个现象。所以自己要成就,那就是自求多福。换句话说,谁都没有权力干涉谁,不像从前。
  我这个年龄,我念小学的时候,在学校里跟同学打架,被老师处分,打手心、罚跪,当然哭哭啼啼的回家。父母一问,今天在学校里跟同学有争执,被老师处分。到第二天,我父亲陪我一道去上学,备了一份厚礼感谢老师,从前是这个作法!老师对我的孩子这样认真管教,第二天去道谢,送礼物给老师,我们对老师不能不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师重道,父母做榜样给子女看,要听老师的教诲。现在这个事情只能讲故事了,这种教学方法,老师跟家长双方的心态都没有了。
  年轻人要能成才,谈何容易!「才」,也许在技术上、能力上,这种才艺可以学到,德行没有了;德行没有,社会肯定动乱。为什么?人都自私自利。尤其崇尚竞争,有我无人,头脑中念念所想的是如何损人利己。人人都干损人利己的事情,彼此一定发生冲突,这个冲突就引起斗争、引起战争、引起天灾人祸,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遵循法度。在佛法里面讲,找到最初的根本就是不知道持戒、不懂得守法。你才想到这个经文的字字句句,它的意思有多深有多广。
  今天同学你们初学讲经,你们一上台自己就发挥,我们有没有权力来阻止你?说老实话没有权力,因为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谁能阻止!但是你这种修学方法很难成就。为什么?你不知道自己奠定自己的基础。我跟你们同学说过,我年轻的时候确实很聪明,我的记忆力很好,书看一遍我能记住。我听李老师讲经,听一个小时,到第二天覆讲,我至少可以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我也有很多意思想发挥,老师不准,不准我们就不敢,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训。那是什么意思?以后慢慢明白了,老师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他给我的时间是五年,五年之内决定要遵守他的方法;换句话说,叫你忍五年。而实际上我用这个方法用到半年,我就知道这方法好,出乎我意料之外。还不到五年的时候,我就跟老师讲,我说:「老师,五年不够,我决定遵守老师的方法十年。」他点著头笑笑。
  我明白了,根要扎得深,底子要厚,厚积薄发,你以后发出来的力量才大。这是古老的教学方法,是古圣先贤修学的经验,现在人哪里懂得?他不是妨碍你,是希望你将来力量发出来大,所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现在就想发,你没有底子,你发的有限、很平常。今天我们只能把古大德这些经验方法说给大家听听,提供给你做参考,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如教奉行,能不能有成就,完全靠你自己的缘分、福分。
  《华严经》第二品我们快要讲完,三十九品,已经用了一千个小时。不断在听讲的人,我相信对你会有帮助,你的心量拓开了,你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从前不一样了,稍稍能在这上用一点功夫,我相信会心开意解、法喜充满,这个小小的成绩应该是有的。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把华严境界放在心上,常常想,想久了,不知不觉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境界,不知不觉你自己就「住於力地中」。你所获得的就是末后讲的「所获法如是」,「如是」两个字是指什么?就指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你就契入了。现在无论你是不是已经契入,或者是没有契入,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亿劫勤修行」,依照经中所说的好好的去修。
  经可以听,多听。行要抓住纲领,行是生活行为。从哪里修起?出家同修要从沙弥律仪修起,离开沙弥律仪不是出家人。在家同修从哪里修?三皈、五戒、十善。十善业道是根本,行门里头的根本依。「净业三福」是一切修行人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根本的根本。三皈是学佛总的指导原则:第一条皈依佛,意思是觉而不迷;第二条皈依法,意思是正而不邪;第三条皈依僧,意思是净而不染。佛法的修学总原则总纲领是觉、正、净。觉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正是纯正,决定没有邪知邪见,决定没有邪行,思想、见解、言行纯正如法;清净不染,心清净、身清净。这「亿劫勤修行」,你才能够获得佛菩萨的境界;换句话说,你才能够获得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
  请看「如来现相品」,东南方慧灯菩萨偈颂: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慧灯普明,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这一段是说偈的仪式。清凉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的德号跟前面所说的完全相同。这十首颂是「赞诸菩萨悟入深广,由三昧力,见佛三昧」,就是答覆前面大问里面的「云何是佛三昧」,这十首偈颂是现相答覆。从清凉大师这个简单的开示里面,我们要体会到「三昧」是修行重要的科目。三昧是梵语,意思是正受;换句话说,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的享受不正常。学佛总得要有觉悟,如果没有警觉心,学佛的成就就很难。警觉心愈高的人,他的成就愈大,他的收获愈多。
  凡夫的受,佛说有五种:心有忧喜,身有苦乐,当「苦乐忧喜」暂停的时候叫舍受;暂停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如果永远保持著「苦乐忧喜」停止的状况,那就叫三昧。现在为什么不叫三昧而叫舍受?因为时间太短,你没有办法保持。所以凡夫之受叫六道轮回,「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这五种受不正常。罗汉、菩萨、如来他们的受是正常的,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叫真乐。
  所以极乐之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是相对的,有苦有乐。极乐是什么?苦乐两边都没有了,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极乐世界!这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从哪里表现?最能令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供养的佛像,无论是塑造的,或者是彩画的。你看到佛像,你有什么感触?我看到佛像,我就想到他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他在三昧中。我应当学他,在生活当中、在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如何能够保持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心里面没有苦乐忧喜,若有苦乐忧喜,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了。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功德很大。功德在哪里?你要晓得,功德就在这里。我们见到佛像,自自然然向佛像顶礼膜拜。拜的是什么?拜的是他的德行,佩服的、敬仰的就是他在一切法里面如如不动,这个形像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什么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偈颂里头告诉我们,我们好好的在这里面学习。第一首:
  【一切诸如来,远离於众相,若能知是法,乃见世导师。】
  说出来了,我们要知道学习。『一切诸如来』,这一句把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统统包括尽了,一个都不漏,都包括在其中,没有一尊佛是例外的。他们怎样成就三昧?『远离於众相』,就这一句。怎么离法?《华严经》里面常常讲到,诸佛如来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统统都离了。离妄想分别执著才是真正究竟圆满随顺法性,不造业,他的境界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一真法界」。菩萨亿劫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
  「远离於众相」,这个「众相」是一切相,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依正庄严都在这一句里头。怎么离法?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离不是说离开不要它了,那是做不到的,即相而不著相就叫离相。什么叫「著」?你在相上起了妄想,著了;起了分别,著了;起了执著,著了。著相是凡夫,不著相是圣人,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凡夫就像经上讲的,总的来说,我们著了我相,把自己这个身体当作是我。我们想想对不对?我们对这个身体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有没有妄想?著了我相。
  《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我见」,「无我见」是离妄想,「无我相」是离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分别执著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像阿罗汉、菩萨、诸佛如来,这身相有没有?有,很有用处,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即相离相,对这个身体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得大自在。这个身体有它很好,没有也很好,决定随缘。有,珍惜这个缘。为什么?利用这个工具帮助许许多多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所以这个身对我来说是什么?是一个帮助众生的工具。
  诸位想想,如果没有这个身,没有这个工具,我们今天在此地就不能把《华严经》字字句句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这个工具不错,要好好的爱护它、好好的保养它、好好的利用它。世间人把这个工具以为是「我」,只要有了我,必定就从这里头生起自私自利,那他就造业了。生起自私自利,必定干损人利己之事。所以迷了,这个工具就造无量无边罪业;觉悟了,这个工具就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一般讲修积无量无边的功德福报,一念之差。觉悟之后要把这个工具发挥到最大的功能,佛家的术语讲「普度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为一切众生服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