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把关系搞坏,坏的关系决定不能让它恶化,要把它改善,帮助自己这一生当中做到纯净纯善,也要帮助别人做到尽善尽美。所以帮助自己就是帮助别人,自他不二。诸佛如来如是,我们要跟著学习。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六九卷) 2002/07/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69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最后一段,偈颂第三首:
【一一尘中诸树王,种种庄严悉垂布,十方国土皆同现,如是一切无差别。】
这首偈是赞颂道场。长行第三句是「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场遍十方法界无差别」,在偈颂里面用树,道场树,道场树里面表法的意思很深。我们看到一切经典当中,像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道场树高大庄严不可思议,它实际上代表的就是建树。当然,一切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教化众生,必然有种种建树,所有一切建树里面,最重要的是培养续佛慧命的这些人才。世出世间法,无论哪一个行业,你要想成就,人才第一。人才从哪里来?教导!不教不行。
中国童蒙念的《三字经》,开头第一段就讲这个问题,开宗明义:「人之初,性本善」。我常常讲,首先我们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大前提,要肯定。现在这些人都变成众生,都迷惑颠倒,什么原因?没有接受圣贤的教育,所以「苟不教,性乃迁」。佛与法身菩萨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无非是帮助这些人反妄归真,转凡成圣,就这么一个目的,除这个之外,什么目的都没有;帮助人转迷为悟,转凡为圣,真正的目的。业障习气非常深重的人,这一生中转不过来,那帮助他转恶为善,帮助他在六道里头不堕落三恶道,这是善根福德没有成熟。善根福德成熟的,一定帮助他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么当然就要有建树。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给我们建树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没有建个大庙,释迦牟尼佛建了道场,道场是真的无比的殊胜,但是没有寺院庵堂,道场在哪里?在道德,在学问。他老人家讲经说法的地方,那就是道场。树林底下,青草地上,那是他的道场。今天交通便捷了,你们到印度去看看释迦牟尼佛的圣迹,灵鹫山还在!讲《法华经》的地方,并没有建一个富丽堂皇的庙在那里,也没有什么佛菩萨的形像,统统没有!佛不过是坐在大树底下,学生一圈一圈围起来,听他老人家教诲。学生有任何疑问,提出来,佛跟你解答。佛所建树的是教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多元文化的教育。教学的内容,比今天现在世界上所有大学集合起来一切院系的范围还要广大。佛没有不教的,你个人的问题,你家庭的问题,你事业上的问题,你跟一切人往来的问题,乃至於跟环境相处的问题,跟天地鬼神交往的问题,统统教给你。这是建树,这叫树立,我们看到树,要懂得这个意思。
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当中要有建树。没有建树,白来一趟,这一趟不是空过了?中国古人常讲的,人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这三样是建树,这是道场树,总得有一样。佛这三样都圆满,我们今天做佛的弟子要明白,要了解。首先,我们要建立的是自己的道德,这是根本。儒家教学,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德行摆在第一。佛菩萨教化众生,也把德行摆在第一,第一是什么?戒律。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嘱咐后来的学生们、后世的学生们,「以戒为师」,戒是德行。古大德常常讲,戒是佛身(佛的形像、外表),禅是佛心,教是佛言(佛的言语),净是佛的归宿、是佛的圆满,我们不能不懂。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戒学起;「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这问题才能解决。没有智慧,不能解决问题。世出世间芸芸众生,问题之复杂,问题之多,就跟此地讲的「世界微尘数」,你怎么解决法?智慧就解决。
所以,我们看到道场树,这个经文意思很深,『一一尘中诸树王』。它不像一般大乘经,「一一佛刹道场树、宝树」,我们在一般大乘经上是这样看到的。在此地,「一一尘中诸树王」,一一尘中有世界微尘数的佛刹,一一佛刹都有道场树,你看看它举的这个例子,是一切尘中诸树王。我们一看这样的句子,这是《华严》,只有《华严》才说到,一切大小乘经论里头都没有这种句子,都没有这个说法,我们要懂得。
『种种庄严悉垂布』,这是讲建树的成就。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跟大家上课。讲经说法就是上课,就是教学,跟随他学习的这些学生都有成就。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这是我们学佛的同学都知道:舍利弗、目犍连、迦叶、阿难尊者,大家都很熟悉的。这些大弟子们圆满的成就,成就也分上中下三等:上乘的成就,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中等的成就,证阿罗汉果的,证辟支佛果的,成权教菩萨的,中等成就,他们超越六道轮回;下等成就的人,没有超越六道,都种了善根,阿赖耶都种了善根,在人天两道修行,积功累德,逐渐逐渐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种种庄严悉垂布」,就是说他教学的成绩,学生的成就非常可观。
每一尊佛,每一个道场,它的建树并不相同,这里头有差别。为什么有差别?众生根性有差别。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有十个宗派?宗派的建立不是别的,祖师大德无非是度某一类根机的人,采取这个方便法,这就是此地讲的「种种」。有人喜欢参禅,那好,我们就来传授禅学,於是禅宗成立了。有人喜欢《华严》,乐此不疲,其他的法门经教不感兴趣,好,这一批,祖师大德说:「你们喜欢《华严》,我们集中起来,我们这里专开华严班。」变成华严宗。有人喜欢《法华》,另外一个祖师说:「好,我们开法华班」,法华宗;法华在天台,也称天台宗。有人喜欢念佛修净土,好,这是净土宗。宗派是这么来的,这个差别是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佛法有差别,佛法没差别,无论是哪一部经、哪一部论,《金刚经》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跟你讲真话。法门决定是没有差别的,众生根性有差别,因众生根性不同,所以才分宗分派,宗派是这么建立的。这是无差别里面的差别,差别里面的无差别,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你才能真正认识佛教,了解佛法,你修学就不会走错路,才有门路可入。
同时,你修学的态度正确了,你不会自赞毁他,你肯定像五十三参那些善知识一样,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肯定是这个态度。知道佛所说的法不一样,方法不一样,方向目标是一致的,这样才能够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众生有多少不同的根性,佛就有多少不同的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道理在此地,我们不能不晓得。世尊重视培养继起的人才,为什么?佛法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如果没有人才,佛法就断绝了,总得要有传人!这就是佛法里头讲的传法弟子,一般宗教里头传道的学生。
传法的弟子怎么培养?在从前,并没有专门机构来培养,没有。在中国,可以说一直到前清,都还是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中国没有佛学院,也没有什么佛学班。释迦牟尼佛当年没有办佛学院,而是怎么培养?跟大众讲经说法,学生当中哪一个学生契这个法门的根机,将来这个人就传这个法门。他听佛讲这个法门最有心得,最适合於他的根性,他能完全接受,自己依教修行,他做的、他所讲的都能得到佛的认可,他就毕业,并没有毕业证书!他就能够代表佛弘扬这个法门,教化一方跟他根性相同的众生,就这么回事情。
古时候代代培养弘法的人才,都是祖师大德每天讲经说法,这些都是常随弟子,出家人占多数,在家人是少数,极少数,在一块听经,听经之后,采取什么方法?复讲。老和尚跟大家上课,他是讲经。讲完之后,你要有什么问题,他不会跟你解答的,什么人解答?他指定对这部经听得最有心得的人,叫他来复讲,叫他来解答,用这个方法培养下一代的人才,叫讲小座。古时候弘法法师出来,全是讲小座的,小座出身。大概这种教学的方式,到我这一代以后就没有了。
我是讲小座出身的,是老方法,李老师所传的。大概跟我同年龄这样一代人,都是讲小座出身。我记得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在香港讲《楞严经》。讲了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在畅怀法师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讲的,后面两个月是在寿冶老和尚蓝塘道光明讲堂。在界限街讲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有翻译,有广东话的翻译,到蓝塘道就没有了。同修们告诉我:「法师,不要翻译,我们多听一点。」所以在蓝塘道讲的时候,每天两个小时,没有翻译。在那一段期间,曾经有一次遇到演培法师到香港来,我碰到了。他们一个大游览车陪他去玩,我也跟他玩了一天。他就告诉我:「净空法师,我们都是讲小座出身的,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没错,我们都是讲小座出身的,接受古老传统的教学,听老师讲经,到第二天我们复小座,我们把老师所讲的重复再讲一遍,绝不掺杂自己的意思,老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忠於学习。自己掺杂意见,那就不叫做跟老师学,那就不叫师承。自己纵然有意见,也要忍住,修忍辱波罗蜜,不可以拿出来,老师在这个地方训练你的耐心。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发表意见?老师哪一天点头:「行,你可以发表意见了。」那才行。老师不讲这个话,不可以!这叫师承。
完全复讲老师的,如果我们讲错了,老师负责任,我们不背因果。如果我们自己夹杂自己意思在里面,自己要负因果责任,那就是从前百丈大师所讲的,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你要负责任。为什么?你自己修持功夫不够,你的悟性没有开,完全遵从老师的教导,一点都没错。到什么时候你心地清净,智慧开了,这个时候老师点头,你可以随你自己说,你不会说错。黄念祖老居士得到夏老的印证,我的讲经得李炳南老居士印证,这是师承。我们想,师承到我这一代大概就划休止符,以后可能没有了。为什么?现在学生不听话,阳奉阴违,自己的意见很多,烦恼习气不断,我常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瞋痴慢,他统统不断,哪有不讲错的道理?今天要找一个好的学生,百分之百顺从老师的,找不到了。
我常常在讲席里这样说,也有一些同学写信给我:「法师,你说找不到学生,我跟你作学生好不好?」「你真的能听话吗?」「我真的,真能听。」说的是很好,自己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然后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难。古人选择一个传人、一个接班的学生,要观察很多年。观察的时候,学生并不知道。他在旁边很冷静的观察,观察你的生活,观察你工作,观察你处事待人接物,这里头最重要的,你学了佛法,这个佛法你做到多少?他观察你这个。你非常认真努力在学习,真正是依教奉行,用你所学得的做标准,改正自己的毛病习气,这是真干,这样老师观察这个人可以造就,就把你选在他的名单上。名单上当然有不少人,慢慢再筛选,精挑细选,选出几个真正依教奉行的传法弟子,不容易!古时候比较好一点,为什么?从小受过父母师长的薰陶,懂得做学生、做子弟的道理,现在没人教了。所以,学生找老师找不到,到哪里去找好老师?好老师找学生也找不到。这是危机,真正的危机,比什么都严重。
我们今天在图文巴办佛学院,诸位都知道,我们是用两年的时间来观察、来挑选,选学生,真正能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学生。怎么个挑法?持戒,从德行上。我们的标准是《弟子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太上感应篇》、《沙弥律仪》,就这几门功课。细心观察,你在日常生活里头,你在工作里面、学习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你做到多少?我们在旁边细心观察你做到多少。如果你在行门,你真正做到,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你是传法之人,我们一定会全心全力协助你。达不到百分之九十的标准,你将来可以做辅助的人,协助弘法利生,你没有能力领导,为什么?你不能得众心,这个众生心你得不到。唯有真正的德行,才能产生感召的力量,德行第一。所以,从这里面一筛一选,就淘汰了很多人。
然后,第二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