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解析日本情色风俗及性文化)-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道教中还有十方诸天尊、三官大帝(天、地、水三官),南极长生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斗姆(北斗星)、五曜二十八宿等日月星辰之神等,不一而足。

第二部分 3。仙人的境界(1)

    第四节仙人的境界

    道教既不同于礼教的世间法,也不同于佛教的出世间法,它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联结线上,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缺陷的补充和人们世俗生活理想的延伸。这样,道教的仙人世界和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现实世界呈一种互补的关系,它使那些对世俗生活不满足或感到压抑的人,转而向超现实的仙人世界寻求希望,在那里使原来没法抗拒的自然和社会等异己力量的压迫得到超脱和补偿。

    仙人完全超脱了自然力的束缚,也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他们〃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神仙传·彭祖传》)仙人不仅可以在自然界任意遨游。而且不受世俗社会家长制独裁政权的束缚,使拥有最高权力的君王都奈何不得。

    在道士看来,〃道〃是高于君权的,仙人自然能超越君权,同时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又抛开了人世间相互倾轧的灾祸和争名夺利的烦恼。仙人的世界作为中国现实世界的互补结构,这中间经过了一个宗教理想的美学变换。道教把人们在现实社会里终生孜孜以求的欲望和生活理想投影到天上,以仙人的标准进行净化和变换后,使这些理想和欲望都在仙人世界里得到永久性的满足。仙人境界是中国数千年来知识分子在皇权重压中产生的宗教理想,成仙以后可以得大解脱,逍遥自在,无比幸福,具备足够的宗教诱惑力。人生渴望自由,可以在仙人的精神解脱中得到满足;人生渴望平等,可以在人人皆可成仙的原则中得到满足;人生渴望健康长寿,成仙后可以长生久视,返老还童;人的食色大欲,则有成仙后的九芝之馔和玉女来侍;人生向往游乐和免除灾祸,成仙后则可游于六合之外,无何有之乡,听钧天之乐,并有役使鬼神的神通和法术。仙人可以〃骑蜚廉而从敦圄,驰于方外,休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淮南子·俶真训》)这真是〃快活神仙〃!

    中国家长制的封建宗法社会大概是世界上最压抑人性的社会制度,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却是世界上最肯定人欲的宗教,这种现象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一般说来,某种宗教能在一个国家的社会上广泛传播,必是因为它提供了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东西,人们需要这些东西来填补自己的虚缺。道教的仙人世界填补了中国现实社会的缺陷,使求仙的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和谐的宗教美学效应,从而培养他们的宗教感情,并把仙人境界当作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然而还必须看到,仙人的世界毕竟是超现实的彼岸世界,它不能简单地直接承认人们的世俗愿望,否则就和现实社会没区别了。这个道理很明白,因为如果道教只一味地肯定人们的世俗欲望,则那些君主、官僚、权贵、豪富之人完全可以在世上恣情享乐,还何必苦苦求作神仙?因之道教首先对现实社会里的世俗欲望加以否定,在否定中把人们的世俗欲望进行净化和升华,从而使之向超现实的道教彼岸世界飞跃,在仙人的世界里达到新的肯定。道教告诉人们,世间的荣华富贵、金钱美色、高官名利都是靠不住的,是通向仙人之路的障碍和负担。世俗生活的快乐隐藏着灾祸和烦恼,脱不开人生的苦难和老病而死的悲凉结局。人们只有抛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和纵情恣欲的短暂快乐,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向仙人境界飞跃,去享受永久幸福的神仙生活。这个心灵净化、升华和飞跃的过程。就是修仙体道的过程。

第二部分 4。仙人的境界(2)

    仙人的世界本来是一种宗教理想的世界,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无法实现它。然而道教的仙人世界却不是基督教中死后才能进入的天国,也不是佛教中需要菩萨在临终前接引的极乐世界,它离人类的现实世界并不遥远。中国原始社会的先民本来相信仙人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他们认为神仙居住在人迹罕至风景如画的海岛或仙山上,东海蓬莱仙岛和西方昆仑仙山这两大神仙发祥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关仙人的美好传说。自春秋战国以来,一些看破红尘的知识分子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披荆斩棘地沿着通向仙人境界的路上矢志迈进,创造和发展了许多修仙方术、仙人传说、道的信仰和哲学,使中国仙道的体系日趋完善。道士们将修仙作为宗教的目标之后,历代高道修士辈出,他们非要在理想的宗教彼岸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凿通一条隧道,使仙人的境界成为现实社会的人们通过修炼可以实现的目标。方仙道、黄老道和后世道教的道士历来都把修仙看作是技术问题,而后世发展起来的内丹学简直是一项通向仙人之路的大型人体生命系统工程。现实社会的人们依照内丹法诀按程序修炼自己的元精、元气、元神,从而超越现实社会和人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从而达到道的高度,就是仙人境界。这种仙人境界至少在精神上是可以企及的,在肉体上也是有法可依,有术可炼的。修仙就是追求自身与道的一体化,与大自然的本性契合,修炼内丹有成的人便是体道合真的仙人。这样,仙人境界就成了人生的最高艺术境界,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最能体现人生命价值的真人境界。

    中国历史上的这条仙人之路,是历代许多才智之士经过千百年的努力才逐步走通的。先秦时,《庄子》便描述了一些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大宗师》),以生死存亡为一体,〃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澹然独与神明居〃(《天下》),提出了真人的艺术境界。魏晋时神仙道教形成,坚信神仙实有、仙人可学、长生能致、法术有效,以为修习方术获得长生便是神仙。从魏晋人的游仙诗中,可以看出他们虽踏上追求仙人之路,但距离仙人境界毕竟还很遥远。郭璞《游仙诗》云:〃采药游名山,将以救年颓。呼吸玉滋液,妙气盈胸怀。登仙抚龙驷,迅驾乘奔雷。鳞裳逐电曜,云盖随风回。〃这种仙人带有神话色彩,修仙方术也以采服长生药为主。直到唐末五代内丹学成熟,道派渐和丹派合一,仙人境界重新向老庄的真人学说复归,一些修炼有成的内丹家本身就成了活神仙。吕洞宾、陈抟、张伯端、王重阳等人以内丹功法开发出人体生命和心灵潜能,有了修道结丹的切身体验,口气就大为不同。例如张三丰的诗词和白玉蟾的《快活歌》,自己得仙后的逍遥快活之情跃然纸上,仙人的境界成了他们的现实。吕洞宾诗云:〃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然飞过洞庭湖〃,俨然已达到古代仙人的理想境界。宋披云真人《迎仙客》词云:〃水深清,山色好,天下是非全不到。竹窗幽,茅屋小,个中真乐莫向人间道。〃〃柳荫边,松影下,竖起脊梁诸缘罢。锁心猿,擒意马,明月清风只说长生话。〃反映了他归隐山林,修习内丹功法,心与道合,趋进仙人境界的情趣。清代内丹家刘一明在修炼有成时诗云:〃自从识得本来人,住在尘寰要出尘;衣破鞋穿修大道。箪瓢陋巷乐天真。三千世界归方寸,一颗牟尼运北辰;隐显行藏人不识,胸中别有四时春。〃诗中隐含着内丹的法诀和行动体验,洋溢着仙家修炼的乐趣。看来,内丹学就是通向仙人境界的阶梯,人们只要修成了大丹,便成了驻世的仙人。这些人能保性命而全天真,视名利色权如浮云而无恐惧烦恼于胸中;他们有真知、真才、大谋、大勇,是真强者而能忍辱居弱;其为人能怀素抱朴、豁达恬静而逍遥物外,这些人已经体道合真,也就达到了仙人的境界。

第三部分 1。按摩、导引和武术(1)

    道教的终极目标是修道成仙,因此发明了许多修道的仙术。下面我们将逐章介绍各类仙术的内容。

    道学是一种〃天人同构、身国一理〃的学说,它将人体看作一个小宇宙,因之宇宙间的大道既可以用来治国,又可以用来治身。道教是一种〃生道合一〃的宗教,因之养生本身就是修道。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力图把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向热力学第二定律关于人体熵效应,生老病死的规律提出挑战,因而在世界上所有宗教中独以研习修持仙术见长。治道学必须既懂学理,又知仙术,知学而不知术,是无法贯通道门学术的。道士们为了掌握个人命运还发展起一套预测社会和人生命运的占卜术数,这也属于方术的范围。道教养生方术的最高成就是内丹学。这门学问已独成体系,因此我们放在后面专门讨论。现在,我们先讨论内丹学之外的养生仙术,如存想、导引、诸家气法、服食、医药、房中术、美容术、健身术、武术等,还包括由丹道的研习而发展起来的外丹黄白术(地元丹法)。

    道学历来将人体看作是由形(躯体结构)、气(生命结构)、神(心理结构)三个层次组成的巨型动态开放系统,形、气、神三重结构不分离才能组成有生命有思想的人,形(肉身)、气(能量流)、神(意识)相分离就意味着死亡。因而道学的养生方术,也是从形、气、神三个层次入手展开人体修炼工程。按摩、导引、武术等健身方法是炼形的,各家行气之法、胎息、龟息等是炼气的,内视、存思、守一等法是炼神的。另外还有服药以补血,服气以补气,采光以养神等借外物以自固的养生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健身术。

    第一节按摩、导引和武术

    中国之按摩和导引,渊源于古代氏族社会巫的舞蹈动作。据说四千多年前的尧舜部落时代,中原地区天多阴雨,洪水泛滥成灾,先民因潮湿阴冷筋骨蜷缩生病,故巫教人舞蹈以舒展肢体,活动血脉而疗病。《帝王统录》引《教访记》云:〃昔阴康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灾虰未弭,民多重腿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吕氏春秋·古乐》亦云:〃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古字巫舞相通,原始宗教中这种巫舞和由此发展而来的导引术,后来被道教的道士继承。道教法事中不仅有大量敬神、祭神的舞蹈,而且由此发展出禹步及各种导引治病法。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西汉初期)出土的《引书》,是秦汉时古人以导引行气疗病健身的珍贵文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多幅各种姿势的导引动作,有些图像注明〃引聋〃、〃引膝痛〃等字样,说明汉代不但方仙道以导引术修仙,庶民亦用之治病。《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记载中原地平而湿,〃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按为跷足按摩,亦属导引术的范畴,但二者稍有不同。古人以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谓之导引,有宣导气血,锻炼肢体,疗病健身之效。按摩亦是自己或请别人折按肢体和推拿皮肉以疏通筋脉,有强身去疾之功。《孟子·梁惠王上》有〃为长者折枝〃的话,便是请他人为长辈按摩推拿肢体。道教中的导引和按摩之术多和存思、吐纳、行气等功法相互配合,作为修仙的一种手段。《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杂子步引》、《黄帝岐伯按摩》,《抱朴子·遐览》中也载有《导引经》、《按摩经》、《观卧引图》,这是我国最初研究导引、按摩之术的学术专著。

第三部分 2。按摩、导引和武术(2)

    我国导引术中最核心的内容首推五禽戏。《后汉书·华佗传》云:〃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华佗五禽戏是中国导引术中的宝贵遗产,人在静极生动时会自发地做出虎、鸟、熊、猿、鹿的五禽戏动作,这和五行学说中的五脏、五志生克关系完全对应,看来五禽戏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机制的外部表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佛教在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