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界上说的,这是前提。凡夫总是错误地认为因缘合和的法上有个自己决定自己
的、不变的、常一的东西。佛说根本没有!这叫破见。但是佛教破的不是事物本
身。事物的因缘相续还是有的。佛破的是我们对有为法、对事物上所起的那种实
在的执著,这种实执根本就不存在!
从二谛的理论中,我就引申出在实践上对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的理解。
从真谛上讲,观一切法自性本空,就是以般若来修智慧资粮;从俗谛上讲,观诸
法因缘所生、因果相续,就是以我们的悲心来修福德资粮。佛陀是两足尊,是两
种东西具足的尊者。哪两种东西啊?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修智慧资粮就是时刻
地观诸法本来是空。佛教所空的东西不是原来有后来给空没了的,空的是错误见
解。而你起的那种见解,本来没有!决定没有!一点儿影子都没有!彻头彻尾地
是你的错误认识。时刻观一切法空就是修智慧资粮;修福德资粮就是观一切法因
缘所生、因果相续。相对应的修智慧资粮是修大乘六度的第六度——般若,所成
就的是佛的法身;修福德资粮是修大乘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
进、禅定,所成就的是佛的报、化这两种色身。法身、报身、化身三身成就才是
圆满的。
《金刚经》里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
人于是就说念什么佛,拜什么佛,佛像毁了,拆了。这都是偏执。《金刚经》的
这个偈子是对治我们众生的自性见,偏重于真谛说的,是让我们因佛陀的这一段
话观诸法的空性,证空性而得法身。佛的色身依法身体性而显现三十二相、八十
种好。佛的每一相好都是佛陀在因地里发了无上的大愿,经过多生累劫的难行能
行、难忍能忍的修行而成就的呀。我们佛教徒见佛的相好就要念佛的功德,念佛
的功德你落了泪了那是真念佛,是真佛子!这是修福德资粮。所以很多参禅的人
参到最后不拜佛,这都是偏执,偏于一端。禅宗,侧重于智慧资粮,是引导着我
们见空性的一个法门。讲要起疑情: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怀疑。
怀疑什么?怀疑你的错误见解。你总觉得你什么事情都懂,什么认识都对。佛说
都错了。所以你要怀疑呀,你要觉着什么都对,你永远也参不得禅。其实根本的
错误太多了,佛说众生的错误我若一劫、若一劫余都说不尽呢。你有那么多的错
误,还觉得自己什么都正确。最根本的错误就是你执著于自性,执著于有个我。
佛让你要怀疑。你的疑情不起,不破除你多生累劫所熏习的错误见解,怎么能见
空性呀?这是禅宗。而阿弥陀佛的往生法门,侧重于俗谛,是从佛的果德上,从
佛陀无始劫来所修行、所成就的福德上说的。观阿弥陀佛的相好,思念阿弥陀佛
因地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佛陀的每一相都是其因地的功德所成就的。所以要以
“信”字当头,信佛的功德,信念佛的功德。信念一定要坚定,才能修弥陀法门。
现在的人都喜欢禅净双修,我不认为禅净能双修,而且何必禅净要双修呢?佛陀
说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病,哪个当机你修哪个嘛。有人说通过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能摄心一处。那只是你借用念佛号在修禅
定。你不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二三四五六,一二三四五六,。。。。”,最
后也能系心一处。所以有参禅的人到我家跟我辩论,说“南无阿弥陀佛”和“一
二三四五六”没区别!我当时说:“出去!什么时候你把‘南无阿弥陀佛'和
‘一二三四五六’的区别搞清楚了,再进我家门儿。”“南无阿弥陀佛',这六
个字是法藏比丘因地所发的四十八个大愿,经多生累劫勤苦修行而成就的六字洪
名啊!我的老师黄念祖老居士,当年一讲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当即就
落泪啊。那是怎样的信,怎样的宗教感情啊。当然,你把念“南无阿弥陀佛”作
为摄心一处的修禅定的方法,那么你念“一之三四五六”、“ABCDEF”都可以。
总之禅净这两个法门是决然不同的,没必要双修,而且也不可能双修。我是不赞
成禅净双修的。
从真谛上说,有智慧而不住生死,这是佛陀的智慧,是般若。晓得凡夫生生死死
是因为不认识世界的真实,执著于一个自性而舍不得撒手。我们背离了真实因此
堕入了轮回,这种正确的见地就引发我们生起坚固的出离心,不会沉溺于醉生梦
死的人生。从俗谛上说,有悲心而不住涅槃。这个世界是因缘合和的,我们自己
觉悟了,但是看到还有那么多的众生不觉悟,不晓得这个道理啊。我们要发愿,
度众生,让大家一起觉悟、一起成佛。这是发是广大的菩提心。前者,有智慧而
不住生死,发起坚固的出离心,就是觉悟人生;后者,有悲心而不住涅槃,发起
广大的菩提心利益众生,就是奉献人生。
觉悟人生,这是佛教顶天的一面;奉献人生,这是佛教立地的一面。中国佛教的
现状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顶天的一面——佛陀所说的根本的教法,我们佛
教徒有几个说得明白的。上午有同学问:佛道是一家吗?佛跟道要是一家,那玄
奘法师到印度干什么去了(众笑,鼓掌)?他一定得是去学了点儿我们中国文化所
没有的东西。我常给朋友们提醒:每个佛教徒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释迦
牟尼他老人家说了一个什么道理,是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耶酥、穆罕默德、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牛顿、爱因斯坦。。。。。。所有这些
思想家、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统统都没有说过的?而正是因为你对释迦牟尼
佛所讲的这样一个与一切外道最不共的道理生起了信心,你才信仰佛陀说的教法,
而不去学道,不去信仰基督教。我经常讲,我到死的时候不是坐在那里念阿弥陀
佛,而是还在问自己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没有?搞明白这才是学佛呀。
尤其对于知识分子的佛教徒,要从听闻佛陀的正法开始,深入经藏。现在有种种
的说法:“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一句弥陀,解脱生死。”这种话只能是当
机说法,说给那些没有能力、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人。念佛总比不念佛好
吧。但是你如果鼓励所有的佛教徒都这样,佛法很快就会灭啦。有些朋友和我开
玩笑:“三藏十二部,留给于晓非一个人悟。我们都往生弥陀净土了,你就在娑
婆世界站好最后一班岗吧。”同志们,你到阿弥陀佛那儿是干什么去了?噢,
《阿弥陀经》里说西方极乐世界金沙布地,到那儿捡金子去呀(众笑)?不是啊。
走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开花见佛,见阿弥陀佛,见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给我们
讲二谛圆融哪。你在这儿弄不明白到那儿去把它开明白了。在阿你陀佛那儿把智
慧、空性都证到了,再回入娑婆,奉献人生!修福德资粮,还是这码事儿呀(众
鼓掌)!所以我们青年的佛教徒要从闻法开始,深入经藏。昨天有个同学非常好,
请法师给提一个学习经典的纲要,介绍一些重要的经典。这都是发心。好啊。我
赞叹、随喜。
闻思修要讲次第,所以一定要从闻法做起,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最后回入娑婆世
界修福德资粮。大家说娑婆世界不好,是五浊恶世。但正是这个有种种缺陷的世
界,才更需要我们去建设,去奉献;也正是在这个有种种苦难的世界,才有我们
发悲、做善事的机会。娑婆世界是修行的好地方。我们每天听课之后念的回向偈
的最后一句——世世常行菩萨道,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教的精神。地狱苦吧,地藏
菩萨就坚决要生生世世在地狱里化现;度化众生。地藏菩萨没说:阿弥陀佛那儿
好,我先到那儿去。而是哪儿苦去哪儿。地藏法门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法门,地藏
精神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弘扬的精神。
那么修智慧资粮与修福德资粮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刚才讲的佛法中那个最不共的
东西,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佛教才能够战顶天,但是,芸芸众生,到底有多少人
能够坐在这儿听二谛圆融?特别是那些对佛教还没有生起信心的众生,哪儿有心
大热天的跑到柏林寺来呀。挤在屋子里那么热,盘着腿坐在地上连把椅子都不给
准备,一刻钟之后也听不了讲了,光琢磨这两条腿啦。跑这儿受那苦干什么呀?
很多人不来的。那么佛陀的光辉、佛法的光明就不普照他们了吗?这就是后者,
佛教要立地。要以我们佛教徒的悲心来关怀人生,奉献人生,要让我们的佛教徒
以及那些更广大的不是佛教徒的众生都能够时刻地沐浴在佛陀慈悲的光芒之中。
这就是佛教的慈善事业——佛教立地的一面。可是当今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做得
非常不好。现在有些大德已经给我们作出了表率。比如台湾的证严法师,一位比
丘尼,建立了慈济功德会。那慈善事业做的,不得了啊!
因此没有般若,没有佛陀的根本的智慧,不足以解脱;但是没有悲心,没有深入
世间的慈善事业作为方便,也无法度众生,无法成就福德资粮,不能成佛。所以
智慧与福德如同鸟的两只翅膀,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当然,大乘六度,般
若这一度是眼目。没有般若,前五度为盲。因为般若是佛陀与一切外道所不共的
教诲,只有这一条能够让我们根本地解脱。没了这一条,一切的行持都算不得福
德资粮,最多只是人天福报。《金刚经》里讲:布施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
相,无寿者相。假如你布施了十块钱,心里就沾沾自喜,认为今天干件好事,肯
定能得好报。那你还是执著于一个我,我做了件好事,我未来得好报。会不会得
呢?当然一定会得。这报得的可能还不小呢,回来肯定不止十块钱。但这只是人
天善报,不得解脱,不是福德资粮。我们做前五度的行持,要时时地观空性,观
一切法无我。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相布施是为真布
施,是修福德资粮。所以般若是纲领,是眼目。修智慧资粮就这么重要。
但是,修福德资粮一样重要。为什么芸芸众生听不到正法?为什么听到佛陀的正
法我们又生不起信心?可是见到满大街的附法外道,什么菩提功啦,*啦,
以为是佛法都跟着去学。你也不问问究竟那个被称为佛法的东西它与一切非佛法
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它是不是佛法不在于它的名相,而在于它的实质内容。可为
什么我们对这些邪法信心生得倒这么快?为什么我们亲近不到大善知识?为什么
翻开佛经,人家怎么都能看懂,我就是读不懂?为什么呢?因为福德资粮不够。
上个月我们很多朋友一起去五台山拜佛,普寿寺的当家师如瑞法师给我们作了一
段开示,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的关系就象水和鱼的关系。
没有福德之水怎能养活智慧之鱼。”我听后非常震撼。所以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修福德就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无福德不能见空性。现在大家都讲要开悟,整
天去参加禅七。打禅七是克期求证,就是一下子的事儿,一声棒喝当即见空性。
您都几下子、几十下子、上百下子也没见了,那这个法门对你已经不适用,都疲
沓了。老参加禅七,已经打不出个名堂了。可北京有的朋友打七都打了好几十回
了,所以我猜想打七可能跟抽大烟似的,上瘾(众笑,鼓掌)!他就始终不琢磨琢
磨为什么打半天七,就是见